Workflow
电影
icon
搜索文档
传媒互联网行业周报:阿里云业务加速,重视中报指引高景气度方向-20250901
华源证券· 2025-09-01 07:38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传媒互联网行业的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4] 核心观点 - 建议重视中报业绩超预期公司所指引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及交易弹性[4] - 高景气度板块方向明确,包括AI应用加速落地、新游带动游戏公司、潮玩新消费高热方向[4] - 持续关注AI底层技术和应用产品进展、新游产品周期、潮玩IP价值培育[4][5][6][7] 互联网方向 - 阿里巴巴FY26Q1总收入2477亿元,YoY+2%,QoQ+5%;NonGAAP净利润335亿元,YoY-18%,QoQ+12%[5] - 即时零售收入148亿元,YoY+12%;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5] - 阿里云收入334亿元,YoY+26%,QoQ+11%;经调整EBITA 30亿元,YoY+26%,margin 9%[5] -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同比增长[5] - 建议关注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快手、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哔哩哔哩等头部企业[5] 游戏方向 - 腾讯控股、吉比特、巨人网络、心动公司等展现较强业绩韧性和新游贡献弹性[6] - 建议重视AI+陪伴+游戏化范式探索,关注新游产品周期开启[6] - 关注腾讯控股、网易、恺英网络、巨人网络、完美世界、心动公司、吉比特等[6] 卡牌潮玩方向 - 泡泡玛特1H25营业收入138.8亿元,同比+204.4%;营业利润57.98亿元,同比+387.97%;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362.8%[7] - 板块保持超高景气度,更多公司关注"谷子经济"并加强产品结合[7] - 关注泡泡玛特、姚记科技、巨星传奇、大麦娱乐、浙数文化、奥飞娱乐等[7] 电影/电视剧方向 - 暑期档优质影片持续释放,后续档期电影如《三国的星空》定档[8] - 电视剧行业新政实施"内容焕新计划",增加优质内容供给[8] - 关注上海电影、万达电影、猫眼娱乐、大麦娱乐、中国儒意、光线传媒等电影相关公司[8] - 关注芒果超媒、爱奇艺、大麦娱乐、新媒股份等长视频平台,以及华策影视、慈文传媒、欢瑞世纪等剧集制作方[8] AI应用方向 - GPT5正式发布,AI节点陆续清晰,底层大模型能力迭新[9] - 关注国内大模型公司DeepSeek、Kimi、阶跃星辰等模型更新[9] - 关注AI+电商直播、教育、营销、游戏、短剧等应用方向[9] - 关注数字人制作技术公司、IP公司、直播电商运营公司和平台公司,如交个朋友、天下秀、巨星传奇、遥望科技等[9] AI视频方向 - 快手可灵AI更新,微信端上线免费短剧小程序[10] - 重视短剧生态活跃和AI生成视频技术迭代[10] - 关注中文在线、掌阅科技、百纳千成、慈文传媒、天威视讯等短剧制作和买量投放公司[10] AI端侧方向 - 智能硬件与多模态大模型结合趋势加速,字节、小米等头部厂商加码[10] - 关注玩具、教育、家居等产业升级机会[10] - 关注上海电影、奥飞娱乐、汤姆猫、荣信文化、实丰文化等[10] 国有出版方向 - 部分出版公司探索教育新业态,强化分红持续性[10] - 关注国有传媒公司产业并购整合意向和进度[10] - 关注皖新传媒、南方传媒、山东出版、中文传媒、中南传媒等[10] 市场表现 - A股方面,2025年8月25日至8月29日,传媒(申万)指数+1.05%,排名第12[14] - 细分行业中游戏/电视广播/数字媒体涨跌幅居前,出版/广告营销/影视院线靠后[15] - 个股涨幅前五:吉视传媒+23.31%、三维通信+20.76%、文投控股+15.65%、世纪华通+11.65%、三七互娱+10.74%[15][19] - 港股方面,涨幅前五:赤子城科技+21.52%、汇量科技+14.72%、云游控股+12.99%、美图公司+11.93%、宝尊电商-W+10.3%[21] 行业要闻 - 跃然创新完成2亿元A轮融资,推出AI玩具CocoMate[22][23] - 8月166款游戏版号过审,数量创新高[24]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25][26] - 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突破2.4亿美元[27][28][29] - 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成立[30] 公司动态 - 赤子城科技1H25营收31.81亿元,同比+40.0%;净利润4.89亿元,同比+117.8%[31][32] - 心动公司1H25收入30.82亿元,同比+38.8%;净利润7.55亿元,同比+268.0%[33][34] - 阿里巴巴FY26Q1收入2476.52亿元,同比+2%;净利润431.16亿元,同比+78%[35] - ST华通1H25营收172.07亿元,同比+85.5%;净利润26.56亿元,同比+129.33%[36] AI投融资事件 - 本周17项AI领域投融资事件,聚焦人工智能及前沿科技[37] - Assort Health获5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16.25亿元;质变科技获数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估值9.75亿元[37][38] 游戏数据 - 中国iOS手游畅销榜:《王者荣耀》排名第一,《鸣潮》上升89名新进榜[39][40] - 微信小游戏前三:《三国:冰河时代》、《向僵尸开炮》、《无尽冬日》[41] - 美国GooglePlay畅销榜:消除类游戏《Candy Crush Saga》排名第一[43][44][46] 影视数据 - 本周电影总票房7.76亿元,《捕风追影》以2.47亿元周票房领先[47][48] - 剧集总播放量16.74亿,《生万物》以3.92亿播放量位居榜首[49][51] - 综艺市场《披荆斩棘2025》以12.21%市占率排名第一[50][52] 投资分析意见 - 建议把握AI+应用落地,关注B端、C端用户反馈和商业模式延展[53] - 传媒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沿新渠道+新内容方向布局[53] - 关注硬件终端推广带来的软件应用创新机会[53]
猫眼数据:2025年暑期档票房、观影人次同比增长 《南京照相馆》带头点燃观影热情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7:22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1][3] - 总观影人次同比上涨12.75% [1][3] - 档期呈现前半程平淡、后半程发力特征 《南京照相馆》带动观影热情 [1][3] 历史票房对比 - 2021年暑期档票房206.20亿元 2022年降至116.43亿元 2023年回升至119.66亿元 [4] - 2024年票房91.36亿元 2025年恢复至119.66亿元 [4] - 同比增幅波动较大 2021年增长125.7% 2022年下降43.5% 2025年增长2.8% [4] 票价与补贴政策 - 平均票价同比下降8.8%至37.2元 [5][7] - 片方下调发行结算价 各地电影消费券惠民补贴提升购票优惠力度 [5] 影片分级表现 - 10亿+影片2部 与去年持平 [7] - 5-10亿腰部影片数量同比增加 [7] - 过亿影片数量锐减 头部影片量级缩水严重 [7] - 2025年5-10亿影片6部 10-20亿影片2部 无20亿+影片 [10] 上映影片数量 - 2025年上映影片143部 过亿影片19部 [7][8] - 2021年上映126部 过亿15部 2022年上映92部 过亿11部 [7][8] - 2023年上映136部 过亿26部 2024年上映134部 过亿21部 [7][8] 观众结构变化 - 购票观众平均年龄持续上涨 2025年达32.5岁 [11] - 亲子观众比例提升带动年龄结构变化 [11] - 单人观影比例连续三年上涨 涨幅最大 [17] - 双人购票比例为近五年最低 [19] 观影频次分析 - 2025年人均观影次数1.55次 与去年基本持平 [12] - 观看1次观众占比70.0% 观看2次占比19.0% 观看3次及以上占比11.0% [12] - 新用户占比15% 低频用户占比36% 中频用户占比33% 高频用户占比16% [23] 国产片与进口片占比 - 国产片贡献率87.8% 进口片占比12.2% [13] - 国产片贡献率小幅高于去年 进口片占比稳定 [12] 头部影片集中度 - TOP3影片占据档期44%票房 TOP5影片占据54%票房 [15] - 马太效应较2023年更严重 [14] - 《南京照相馆》票房28.90亿 《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 《捕风追影》8.79亿 [52] 区域市场分布 - 一线城市票房占比回升至16.8% 二线城市占比39.3% [43] - 好莱坞大片及《戏台》在一线城市表现强劲 [41] - 华东地区占比37.1% 华北15.7% 华南12.6% 华中12.6% 西南5.1% 西北4.9% 东北5.1% [48] -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华东地区上涨 [47] 影片类型与受众特征 - 《戏台》观众年龄最大 《F1:狂飙飞车》男性比例最高 [60][62] - 动画电影中《浪浪山》偏家庭观影 《罗小黑》和《柯南》更二次元 [60] - 《F1:狂飙飞车》复购率1.2% 仅次于《罗小黑战记2》的1.6% [64] 营销与点映策略 - 观众主动关注度下降 被动接收信息比例升至50% [58] - 2023年至今票房千万级以上影片中79部采用点映策略 [65] - 《南京照相馆》通过点映实现口碑破圈 映后想看量高于映前 [67] - 《捕风追影》点映期排场效益达1.48 领跑8月下旬 [70] 动画电影发展 - 《浪浪山小妖怪》成为国产二维动画票房冠军 [74] - 短片→长片孵化模式得到验证 原IP《中国奇谭》在B站追番量582.3万 [78][79] - 中美日三国动画孵化模式差异:中国采用网络先发验证模式 美国有成熟孵化体系 日本依赖导演驱动 [83] IP开发与衍生品 - 《罗小黑战记2》举办快闪店10天消费人次近3000 消费总额37.4万元 [93] - 女性购票占比显著提升 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增加 [93][95] - 衍生品开发存在前期风险大、销售周期短的问题 [89]
新华社权威快报 | 我国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为119.66亿元
新华社· 2025-09-01 06:20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达119.66亿元 观影人次达3.21亿 [1][9] - 《南京照相馆》以28.9亿元票房领跑暑期档 [9] - 《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侏罗纪世界:重生》《罗小黑战记2》位列票房榜第2至6位 [9] 影片供给与市场特征 - 暑期档共上映100余部影片 覆盖历史/动画/喜剧/动作/悬疑等多类型题材 [9] - 充足影片供给有效满足观众多元化观影需求 [9]
电影票价“分级制”有望解决多个市场难题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05:17
电影《生还》发行策略 - 电影《生还》定于9月3日公映 采用20元统一结算价格 不足2025年影院平均票价40元的一半 [1] - 影片同步开启全国农村免费放映 但免费放映存在成本支出问题 难以吸引更多片方加入 [2] - 低票价策略回应了观众对高票价的关切 为电影发行提供新思路 但能否吸引大量观众尚待观察 [1] 票价分级制构想 - 导演提出票价分级制构想 建议大制作电影采用高票价 小成本电影采用低票价 [1] - 分级制可提升小成本电影成本回收和盈利机会 符合市场规律和经营原则 [2] - 分级制能使观众以统一价格购票 减少寻找低价票的精力消耗 提高观影积极性 [2] - 发行方在定价方面将获得更多自主性 按规办事自负盈亏 促进发行方 售票平台与影院更好合作 [2] 行业政策环境 - 电影票价受经营者定价 市场调节及政府监管多重影响 形成机制复杂 [1] - 票补和分区售票曾带来9.9元 19.9元低价票 但被管理部门叫停 今年暑期档又通过官方观影补贴回归 [1] - 票补被视为促销手段且占比不高 终非长久之计 难以成为稳定合理的规则 [1] 分级制实施挑战 - 分级制目前仅是设想 但反映了电影市场需要通过票价改革注入活力 [3] - 实施可能触及多方利益 面临成本界定和防止虚报等挑战 [3] - 需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协商机制 对具有观赏价值与教育意义的影片可考虑财政补贴 [2][3]
2025年中国内地电影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05:1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中国内地电影暑期档总票房达119.66亿元人民币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2.75% [1] - 截至8月底 中国内地全年累计票房含预售超393亿元人民币 [1] - 暑期档连续39天单日大盘破亿元 从7月18日持续至8月25日 [2] 影片票房分布 - 档期票房前五名为《南京照相馆》28.90亿元 《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元 《捕风追影》8.79亿元 《长安的荔枝》6.78亿元 《侏罗纪世界:重生》5.67亿元 [1]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76.21% 档期内共19部影片票房破亿元 [1] - 仅两部影片票房破10亿元 但5-10亿元腰部影片数量同比增加 [2] 内容质量与类型 - 多部影片豆瓣评分达8分及以上 包括《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捕风追影》《戏台》 高分影片数量较往年明显增长 [1] - 上映影片涵盖历史 动画 喜剧 古装 动作 运动 悬疑 剧情 战争 犯罪等多元类型 [1] - 动画电影表现突出 《浪浪山小妖怪》打破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南京照相馆》打破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 [2] 市场动态特征 - 暑期档前半程表现平淡 进口片保持稳定发挥 后半程国产片集中发力 [2] - 电影市场在春节档后经历波动起伏 但整体表现稳中有进 [2]
超119亿元!暑期档电影与观众“双向奔赴”
新华网· 2025-09-01 04:45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达119.66亿元 观影人次为3.21亿 [1] - 国产片集体发力 市场表现稳中有进 热度自7月中旬起逐渐走高 [1] 头部影片与题材分布 - 票房前三影片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 [1] - 超100部影片上映 涵盖历史 动画 喜剧 动作 悬疑等多类型题材 [3] - 抗战题材与动画电影表现突出 包括《南京照相馆》《山河为证》等历史题材及《浪浪山小妖怪》《聊斋:兰若寺》等动画作品 [3] 内容创作特点 - 影片聚焦微观视角与人文关怀 如《南京照相馆》展现小人物故事 《长安的荔枝》刻画唐朝小吏历程 [4] - 经典文学改编作品创新叙事 《浪浪山小妖怪》重构西游边缘角色 《聊斋:兰若寺》创新串联原著短篇 [6] - 电影改编注重形式创新 《捕风追影》通过密集动作戏增强观感 《戏台》加入戏剧冲突提升艺术表现力 [6] 市场反馈与观众互动 - 多部影片在网络平台获得高分评价 优质内容满足多元需求 [3] - 采用提前点映策略 观众依据市场反馈选择观影 体现作品质量经受市场检验 [3] - 好作品与好观众形成双向奔赴 彰显电影艺术魅力与行业实力 [6]
中影集团与澳门文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新浪财经· 2025-09-01 04:43
8月29日,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深化内地与澳门在电影文化领域的交流合 作,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办。 ...
119.66亿!
人民网· 2025-09-01 04:39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达119.66亿元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2.75% [1]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76.21% 票房前五名均为国产片 其中《南京照相馆》以28.9亿元居首 [1] - 全年电影总票房累计392.92亿元 暑期档超百部电影上映 题材涵盖喜剧/悬疑/动画/历史/动作/奇幻等多类型 [1] 影片质量与市场反馈 - 五部影片获得观众评分网站8分及以上高分 包括《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浪浪山小妖怪》《戏台》《捕风追影》 [1] - 《浪浪山小妖怪》以14.55亿元票房超越《铃芽之旅》 成为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1] - 暑期档呈现明显口碑效应 多部高质量影片实现票房逆跌 [1] 行业发展趋势 - 优质内容供给与观众理性消费形成双向奔赴 推动票房人次双增长 [1] - 青年导演创作活力显著 行业需要更多新力量与新表达 [2] - 创新形式与观众良性互动被视为高质量影片创作的关键要素 [2]
暑期档票房120亿元收官:8分以上佳作频出,年轻化趋势明显
新华财经· 2025-09-01 04:36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总票房达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增长12.75% [1]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达76.21% [1] - 全年总票房截至8月31日累计393亿元 [1] 头部影片数据 - 19部影片票房过亿元 其中5部领跑:《南京照相馆》28.9亿元(占比24.2%)《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元(占比12.2%)《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侏罗纪世界:重生》 [1] - 《南京照相馆》与《浪浪山小妖怪》分别位列2025年电影票房榜第三、四名 仅次于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唐探1900》 [1] - 《浪浪山小妖怪》超越《铃芽之旅》成为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票房冠军 [2] 档期特征与行业趋势 - 影片类型覆盖剧情、历史、奇幻、惊悚、喜剧、动作及二维/三维动画 呈现"低开高走"态势 [1] - 7月18日前重磅影片如《新·驯龙高手》《酱园弄·悬案》等表现不佳 后期《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等带动市场回暖 [1] - 头部影片向大档期集中趋势明显 未来国庆档将有多部重量级影片 [2] 内容质量与创作方向 - 多部高口碑影片获评分网站8分以上 包括《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戏台》《捕风追影》 [2] - 行业持续推动降本增效 制作方更注重性价比与内容创作投入 [2] - 优质内容成为提振行业信心关键因素 [2] 行业人才结构变化 - 导演群体年轻化趋势显著 新老交替进程加速 [3] - 新导演通过少数作品快速建立市场影响力 如申奥(《孤注一掷》《南京照相馆》)与邵艺辉(《爱情神话》《好东西》) [3] - 人才更迭符合艺术创作规律 对行业长期发展形成利好 [3]
新华鲜报|超119亿元!暑期档电影与观众“双向奔赴”
新华网· 2025-09-01 03:56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题:超119亿元!暑期档电影与观众"双向奔赴" 新华社记者邢拓、杨淑君 国家电影局9月1日发布数据:6月1日至8月31日,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为119.66亿元,观影人次3.21亿。《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 《捕风追影》位列票房榜前三位。 "国产片集体发力,7月中旬起热度逐渐走高,市场表现稳中有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 作为全年时间跨度最长的档期,暑期档呈现出哪些特点? 题材多样,丰富观众选择。 小朋友在浙江嘉兴一家影城观看电影。新华社发(金鹏摄) 微观视角,引发观众共鸣。 一间照相馆,几个平凡人。《南京照相馆》聚焦抗战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坚韧不屈,打动无数观众。 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表达,不少影片将镜头对准时代中普通"你我":《长安的荔枝》展现唐朝九品小吏千里送荔枝的挑战全程;《奇遇》探 讨现实成长议题,戳中当代观众内心…… "观众希望在作品中看到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孙佳山说,微观视角蕴含人文关怀,让观众更易感同身 受。 100余部影片今夏上映,涵盖历史、动画、喜剧、动作、悬疑等多种题材类型。其中,抗战题材影片和动画电影表现可圈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