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母机
icon
搜索文档
宋雪涛:日内瓦协议背后的“众生相”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5-14 00:12
中美关税协议核心内容 - 美方承诺取消4月8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91%报复性关税,并将4月2日加征的34%对等关税中的24%暂缓90天,保留剩余10%关税 [3] - 中方实施对等取消和暂缓措施,双方同意建立进一步经贸磋商机制 [3] - 本次会谈是中方"应美方请求"在瑞士举行,美方态度从"希望中国主动打电话"大幅逆转 [6] 美国战略动机 - 中国"以牙还牙"博弈策略带动非美国家观望拖延,美方急于破局 [7] - 美国需在6月30日前完成新财年预算法案审议,减税政策需其他财政收入补充,持续关税比极端关税更可行 [7] - 高关税导致中美事实贸易禁运,若影响圣诞季备货(订单早于销售至少3个月)将引发巨大政治压力 [8] 中国战略动机 - 4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对东盟出口同比上升21%,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增速8.5%/8.2%高于消费品-4.1% [10] - 4月PMI新出口订单下滑4.3个百分点至44.7%,预计6月初出口增速开始减弱 [10] - 与非美谈判取得进展:与东盟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与欧盟达成电动车最低价格协议取代加征关税方案 [16] 市场影响 - 机电产品(占比59.9%)4月出口增速10.1%,集成电路增速20.2%,汽车零配件增速6.3% [14] - 美股A股同涨,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反弹,黄金因风险偏好改善回调 [18] - 出口链企业压力减轻,半导体设备、工业母机等领域国产替代加速趋势不变 [18]
从DeepSeek到《哪吒2》:AI狂飙下的制造业突围,如何颠覆?怎么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0 14:00
产业创新趋势 - 当前创新进入技术变革时代,多领域融合创新成为主流,单一技术外溢难以催生新行业 [1] - 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大创新活力,在生成式AI、人形机器人、民用航空、量子信息等领域成果显著 [1] - 企业创新模式从单打独斗转向协作共赢,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上下游合作场景创造 [5][6] 企业AI应用评分 - 通用技术集团AI应用评分为75分,通过"个十百千万工程"布局AI技术,聚焦工业母机领域 [7] - 国机集团AI应用评分为80分,重点突破制造业数据提取与安全性共享机制,推进中试平台建设 [7] - 海尔集团AI应用评分为90分,通过全员全方位AI应用构建生态能力,解决科技创新转化速度问题 [8] 企业创新战略 - 海尔集团以"我命由己不由天"为创新理念,从家电企业转型物联网生态企业,开发"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 [4][8] - 国机集团定位为"共和国长子",在超硬材料领域占据全球95%人造金刚石产能,但面临基础研究短板 [3][9] - 通用技术集团定位为工业母机领军企业,推出0.235秒超宽CT机刷新全球纪录,处于转型提升期 [3][6][9] AI赋能制造业 - AI技术重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用户体验全链条,推动个性化定制与高精度生产 [9] - 海尔通过智家与工业大模型开发实现零库存生产,国机集团通过揭榜挂帅解决"卡脖子"问题 [9] - 通用技术集团建立全球十大研发中心,东软医疗在高端装备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9] 绿色转型方向 - 制造业通过AI技术提升生产精度与效率,同步推进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0] - 海尔将AI应用于绿色制造,国机集团重新定义产品全生命周期运营模式 [10] - 通用技术集团全面赋能研发-制造-服务环节,布局绿色制造提升竞争力 [10]
贸易变局下投资如何破题?五大方向或是关键(附基金)
天天基金网· 2025-05-07 11:34
全球贸易局势与投资机会 - 2025年4月以来全球贸易局势变化导致出口压力增大,国内通过政策支持和关键技术突破应对关税2.0阶段,市场维稳资金出手迅速[2] - 投资逻辑转向非出口型行业、内需相关行业、反制支撑领域、自主可控行业及新一轮产业竞争五大方向[3] 非出口型行业 - 金融、房地产、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拥有完整国内产业链,受关税直接影响较小[5][6] - 金融板块受维稳资金重点增持,房地产政策目标为"止跌回稳",公用事业股息率高且稳定[7] 内需相关行业 - 2023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为55.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政策通过消费券、减税等措施激活消费潜力[8] - 食品饮料、旅游、农林牧渔、医药生物等行业因刚需属性强和政策支持成为重点方向[8][10] 反制支撑领域(稀土与军工) - 国内稀土储量占全球49%,控制全球90%精炼产能,美国87%军工供应链依赖中国稀土[14] - 军工产业通过军事合作与威慑保障经济利益,稀土和军工成为反制核心领域[16][17] 自主可控行业 - 半导体设备、高端芯片、工业母机等领域通过政策支持实现技术突破,如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和二维材料芯片[19][20] - 国产工业母机市场占有率超30%,高端芯片研发突破减少进口依赖[20] 人工智能产业 - AI技术被视为大国竞争胜负手,国内拥有超10亿互联网用户和丰富应用场景支持算法迭代[22][23] - AI+互联网、机器人、医疗等领域结合推动产业升级,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23]
政策“组合拳”:稳市场、促转型
华福证券· 2025-05-07 09:00
报告核心观点 2025年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情况,政策组合拳包括货币政策、房地产定向支持和资本市场增量资金加码等方面,旨在稳市场、促转型,后续建议关注高成长赛道、价值修复主线和内需板块[1][2][3] 事件 - 2025年5月7日上午9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金融监管总局局长和证监会主席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1][7] 主要政策解读 货币政策 - 央行发布3类10项措施,形成“总量稳流动性、价格降融资成本、结构促精准滴灌”的立体化政策矩阵,分阶段逐步落地实施,短期可稳定市场流动性,中长期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效机制[10][12][15] - 数量型政策:自2025年5月15日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10] - 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11] - 结构型政策: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至8000亿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额度合并为8000亿元;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12] 房地产领域 - 央行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带动二季度住房消费回暖,稳定房地产市场[16] - 后续将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从供给端化解房企流动性风险,助力市场企稳,为构建住房体系奠定基础[16] 资本市场 - 金融监管总局将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拟批复600亿元;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17] - 证监会支持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措施,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布行动方案优化公募基金收费模式[17][20] - 资本市场政策组合拳构建长期稳定机制,保险资金转型及多项措施配合有利于股市稳定和长期估值修复[20] 市场反应 - 降准短期提振市场,央行历次降准0.5个百分点后次一交易日沪指多上涨,近两次降准次日沪指分别上涨8.06%、3.03%[21] - 政策效果与经济周期和外部冲击相关,经济下行期降准后市场反弹力度大,外部冲击期降准效果被抵消,市场表现疲软[21] - 此次政策组合拳释放稳定经济信号,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叠加关税博弈缓和,将推动资本市场形成正向循环[21] 投资建议 - 关注政策精准滴灌与全球科技共振下的高成长赛道,如国产算力、工业母机、国防军工等[3][28] - 关注利率下行与信用扩张直接受益的价值修复主线,如地产开发、地产后周期等[3][28] - 关注居民杠杆优化与消费刺激政策共振的内需板块,如可选消费、服务消费、智慧养老、国产医疗器械等[3][28]
民营经济活力提升
经济日报· 2025-05-06 22:21
民营经济整体表现 - 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 同比增长7.1% 超过过去3年平均增速 [1] - 民间投资增速转正 一季度同比增长0.4% 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9.7% 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9.3% [2] - 民营企业进出口量质齐升 一季度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8% 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56.8% [4][5] 投资领域亮点 - 杭绍台铁路作为首条民营控股高铁 2024年运输清算收入超8亿元 同比增长18% 近3年复合增长率42.9% [2] - 数字经济成为民间投资热点 一季度新设"数字经济"民企27.4万户 占新设总量13.9% 其中数字产品服务业增速最快 [3] - 新兴领域投资活跃 一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设民企9.4万户 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设4.6万户 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新设25.4万户 [7] 外贸领域突破 - 一季度有进出口实绩民企达45.5万家 创历史同期新高 占比86.1% [4] - 民营企业对全球近180个国家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对东盟增长7.4% 非洲增长9.6% 拉美增长5.2% [4] - 高技术产品出口创新高 一季度民企进出口高技术产品规模接近1万亿元 [5] 技术创新成果 - 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发布 实现工业母机领域AI系统性创新应用 [6][7]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 信息传输软件业增加值增长10.3% [7] - 民营企业创新优势包括需求驱动快速迭代 跨界融合打造"技术+场景"模式 轻资产试错优势 [7]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民企开放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 [2] - "揭榜挂帅"机制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措施为创新提供保障 [8] - 创新产品需求旺盛 为民企前沿成果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8]
武汉推动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
长江日报· 2025-04-30 07:04
武汉产业倍增战略解读 - 武汉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 加快构建具有武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标"51020"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不断开辟新赛道 塑造新动能 打造具有武汉特色 领跑全国的产业标杆 [1] 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聚焦钢铁 传统燃油汽车两大产业去产能 石化产业"减油 增化 提质" 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大力发展高端 短缺产品 [4] - 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 深耕芯片 智能网联汽车 生物医药 工业母机等高附加值细分赛道 加快五大优势产业强链 延链 补链 扩大规模效应 增强技术优势 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推动优势产业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增速 [4] -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抢抓软件 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机器人等风口产业 统筹推进技术创新 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 推动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 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4] 企业培育计划 - 深入实施"种苗工程" 聚焦光电子信息 智能网联汽车等7个新赛道企业 开展"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 分层分类培育"幼苗层""青苗层""壮苗层"企业 形成一批代表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领军企业 [4] -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 当好企业"陪跑者" 主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和贴心人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让助企帮扶更加可感 可及 [4] 产业发展生态构建 - 强化资本赋能 聚焦重点产业链 积极争取"两重""两新"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重点项目在汉布局 吸引集成电路 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专项等国家级产业基金在汉落地 建立与武汉基金 江城基金等政府投融资平台长效对接机制 每年提供300个优质科创项目 支持"链主"企业实施并购 做大做强 [5] - 强化场景赋能 统筹建设场景创新实验室 在"汉企通"服务平台上线场景对接专区 强化制度 政策 人才 资本等要素保障 推动已有场景更新迭代 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场景中的应用和创新 [5] - 强化人才支撑 探索以用为导向的企业选才 用才 育才机制 [5]
协同才是最优方案(评论员观察)——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①
人民日报· 2025-04-29 22:08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效 -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后,河北产业从"一钢独大"转向空天信息、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新兴产业,2024年雄安新区、石家庄、唐山等7个地区实现人口净流入 [1] - 三地通过规划协同、产业协同、政务协同实现分工协作,北京"一核辐射",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北京天津"双城联动",京津冀"三地协同" [2] -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后聚焦"高精尖",天津转向高端制造,河北发展"专精特新"产业,三地共建高端仪器设备、工业母机、机器人等6条产业链 [3] 产业转型与创新协作 - 河北风电、光伏装机量持续增加,产业焕新带动经济活力提升 [1] - 北京洛必德研发的安珂尔机器人由河北固安基地生产,体现京津冀产业链协作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3] - 北京首批疏解高校雄安校区一期项目2027年投用,推动教育资源和人才红利共享 [4] 区域协同机制深化 - 政务协同实现"只进一扇门",营商环境改善促进要素流动 [2] - 天津通过"握手通道"加速与京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三地在医疗、交通等领域实现"同城待遇" [4] -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等文旅互动强化区域情感联结 [4]
华辰装备(300809) - 300809华辰装备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09:36
公司经营与订单 - 公司目前整体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将按年度既定计划,聚焦主业发展,拓展产品应用市场,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2] 分红相关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将在2025年5月14日召开的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实施 [2] - 公司重视股东回报,坚持积极分红政策,会综合考虑增加中期分红的建议 [2] 研发与发展方向 - 公司作为创新型领先企业,每年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将紧跟国家战略,探索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推动高端精密磨削设备在重点领域应用,深化产业链合作 [3] 合作业务 - 与长光大器合作的控股子公司从事超精密光学元件磨床等应用验证、销售及服务,承接超精密零部件磨削加工服务 [3] - 与福立旺的业务合作按合同约定持续推进 [3] 政策影响 - 公司暂无直接出口至美国的产品,美国加征关税对业务影响非常有限,将密切关注政策后续动态 [3]
巨能股份2024年营收增长超16% 将加大研发投入打造高度柔性智能制造系统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07:07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16.65%,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转亏 [1] - 业绩变化原因包括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订单增加但市场需求放缓导致毛利率不及预期,以及2023年大额低毛利订单在2024年交付影响整体毛利率 [1] 业务与战略 - 公司是国内金属加工自动化领域的专业制造商和集成服务商,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工厂管理软件 [1] - 公司拥有百余项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依托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平台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1] - 公司战略定位为"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2024年扎根工业母机行业推进经营计划 [1] - 公司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涉及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行业,终端客户以汽车制造业为主,参与多个卓越级智能工厂建设项目 [2] 行业趋势 - 工业智能化、信息化及自动化推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55.6万台(同比增长14.2%),但销量30.2万台(同比下降4.5%) [2] - 新一代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如数字孪生、边缘计算)正推动制造业效率变革,引发产业层面深刻变革 [3]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127.65万元,占营收比重4.46%,计划深度融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工业母机制造工艺 [4] - 公司以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制造为创新方向,通过模块化设计、智能调度系统和AI技术实现高柔性智能生产线 [3] -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工厂管理软件打造柔性智能制造系统,帮助客户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4] 市场活动 - 公司参与建设的多个客户工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包括法士特、汉德车桥等企业的智能工厂 [2] - 公司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展出高柔性智能生产线,展示"智造新范式" [3]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加快推进工业全面绿色转型
陕西日报· 2025-04-22 23:00
推动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节能降碳,省工信厅对关中地区68户重点企业实施日常节能监察,实现关 中地区重点企业能效分级管理全覆盖,41户企业实施65项节能技改,投资金额约10亿元,每年节约150 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6万吨。 4月20日,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2024年,陕西坚定不移调整产业结构,以《陕西省工业领域碳达 峰实施方案》为核心,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出新招、实招,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压舱 石"地位更加凸显。 省工信厅印发《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实施"强基、创 智、赋智、聚智"四大行动,加强数字应用场景推广,确定30个数字应用场景,指导建设"陕西丝路数据 交易平台",推动数据互联互通跨地域、跨平台、跨领域合作。 产业结构偏重是陕西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2024年,省工信厅按照做优增量、提升存量、 淘汰落后的思路,跟踪服务"两重"项目,遴选102项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240个工业投 资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全部开工。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有色、钢铁行业分别实现16.6%、12.6%的 增长,铜川、安康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