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江川情深 “医”路同行!粤桂协作·2025年侗医药健康行活动成功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07-14 14:31
粤桂协作侗医药健康行活动 - 粤桂协作·2025年侗医药健康行活动在广东吴川金沙广场成功举办,推动侗医药文化走出大山 [7][8][9] - 活动通过联合义诊、文化推介和产品展销等形式,促进两地医疗协作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协同 [9][19][20] - 现场近万人次体验三江侗医药,侗医名家开方超千张 [17][52] 侗医药特色与传承 -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侗医药发源地与传承核心区,侗医药已形成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 [31][32][40] - 侗医药疗法包括牛角面部拨筋、侗药竹罐等独特技艺,以及运用"巢穴气眼论学说"的头疗机器 [22][23][27][28] - 2008年侗族医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仍在为当地居民缓解风湿骨痛等病症 [44][45] 吴川中医药资源 - 吴川依托岭南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沉香、广藿香等特色中药材,具备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 [56][57] - 吴川中医药形成独具特色的针灸推拿技法与中药方剂配伍体系,在慢性病调理等领域成效显著 [57][58] - 2024年吴川中医院新院区启用,已拥有集医、教、研及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68][69] 两地医疗协作进展 - 吴川市中医院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签订粤桂协作协议,设立颈肩腰腿痛门诊和侗医药体验馆 [84][85] - 两地引进三江侗医特色诊疗技术12项,包括搜风退火法、银器刮法等侗医药学适宜技术 [86] - 2025年吴川将选派不少于11名优秀医护人员赴三江支医,三江选送不少于35名医务人员到湛江参训 [81] 侗医药产业化发展 - 活动展示展销30多款三江特色侗药产品,包括防蚊驱虫香囊等广受好评的产品 [93][97][113] - 三江成立大健康医药产业专班,建设中草药种植基地,目前八江镇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超1200亩 [104][106][107] - 三江通过医企联动为游客提供侗药浴足、按摩等多元化康养服务,吸引数万游客 [121][122]
AI赋能中医传承创新,脉景打造黄煌经方“千院千面”定制化智慧医疗新模式
中医药数字化传承创新 - 黄煌经方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工作室揭牌 标志着中医药传承创新模式的重要升级 [1] - 四川省大竹县中医院作为西南地区首个部署"黄煌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的医疗机构 已在16个门诊诊室实现全覆盖 [2] - 该系统将黄煌教授五十年经方心法转化为10000+条可计算规则 涵盖9000症状、40000疾病关联、1800中药逻辑 [2] AI技术赋能中医诊疗 - 黄煌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使诊疗时间缩短至8分钟内 无效处方率下降70% [2] - 系统高质量处方推荐率高达95% 能针对"壮汉焦虑消化不良"等症状秒推"大柴胡汤"及禁忌 [2][3] - 系统深度嵌入门诊工作流 成为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实时在线的"AI导师" [5] 数字化传承方法论 - 脉景公司与黄煌团队八年打磨出全球首个中医"三位一体"知识图谱及独创垂直大模型 [2] - 方法论包含四大核心:深度知识结构化、辨证逻辑规则化、系统动态进化、临床无缝融合 [5] - 通过"专家复核+机器学习"攻克医案方言、剂量模糊难题 实现名医思维的多维度规则化 [5] 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 数字化传承方法论具有强大的可迁移性和定制化能力 能服务于不同医学流派的传承系统 [6] - 从四川大竹的成功落地到上海杨浦工作室的揭牌 验证了该模式的可复制性 [6] - 未来将惠及全球 实现"经方惠民"的数字化传承范式 [7]
广西柳州“药厂+医馆”全方位护航,以“就业+康复”双轮驱动绘就助残图景
华夏时报· 2025-07-14 02:26
中医药企业助残模式 - 广西柳州部分中医药企业探索"就业+康复"创新助残路径,通过"用药厂解决就业,用医馆治疗康复"的模式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支持 [1][2] - 中医药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对残疾人康复有独特促进作用,如精细操作锻炼手部能力,无障碍设施增强自信心,共同工作改善社交能力 [3] - 该模式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减少残疾人失业问题,推动社会关注和理解残疾人,促进社会包容和谐 [3] 企业具体实践案例 - 广西河丰药业定制中草药加工员、食堂后勤等岗位,累计招收189名残疾人员工并提供稳定薪资和社保 [2] - 柳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厂在职残疾职工46人,从事药材分拣等适合工种,发放岗位补贴并配套食堂、宿舍和技能培训 [2] - 福旺国医堂提供中医药康复治疗,创立"中医治疗体系"等疗法,结合心理疏导和互助小组实现身心康复 [4][5] 行业社会价值 - 中医药企业助残模式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提供宝贵经验,同时依托专业中医药技术实现针对性康复 [4] - 康复不仅是身体治疗,更通过心理疗愈和互助活动帮助残疾人重获自信,实现自我价值 [4][5] - 该模式推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呼吁更多企业加入助残行列以创造更包容的社会环境 [5]
【商洛】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生态答卷
陕西日报· 2025-07-13 00:03
抽水蓄能电站 - 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是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 由上水库 下水库 输水系统 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组成 设计年发电量23 4亿千瓦时 年抽水电量31 21亿千瓦时 可为陕西及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保供提供支持 [2] - 抽水蓄能电站运作模式类似"大型充电宝" 利用光伏 风力等新能源富余电力抽水储能 在用电高峰时泄水发电 实现电网灵活调节 [2] - 电站建设贯彻绿色低碳理念 下水库沿用天然河道 施工面积小 建设期实现废水废弃物"零排放""零泄漏""零污染" 并移栽76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秦岭蕙兰 建立大鲵及鱼类增殖放流站 [3] - 电站年均节约标煤11 7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30 5万吨 二氧化硫0 28万吨 对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3] 中医药产业 - 盘龙药业依托柞水县及周边地区100多种道地药材生产100余类药品 药材品质高 药效强 为中成药质量奠定基础 [4] - 公司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 为每株药材赋予"数字身份证" 从种植到加工全程数据追踪 实现"田间到车间"零污染生态链条 [4] - 创新构建"药渣—有机肥—种植基地"循环体系 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将年527吨药渣转化为生态有机肥 形成零废弃循环系统 [4] - 持续优化种植基地管理体系 升级土壤改良与节水灌溉措施 严守道地药材零污染标准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5]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闭幕,多场平行论坛引关注
新京报· 2025-07-11 14:36
金融文化论坛 - 论坛首次聚焦"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主题,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经济伦理和金融思维,以文化引领金融实践创新 [2] - 70多位国内外嘉宾参会,覆盖金融机构(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高校(中国人民大学、青岛大学等)及国际代表(美国、德国、马来西亚) [2] - 济宁市委书记强调当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广阔空间,呼吁金融支持区域发展 [3] - 山东省提出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通过直达基层服务、民企直连等创新举措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3] 中医药文化论坛 - 论坛设置中医药体验馆,展示针灸、推拿等非遗诊疗项目,吸引国际嘉宾(如阿根廷研究员)参与体验 [4] - 山东省非遗传承人(孙重三小儿推拿、齐鲁志意脉象诊法等)现场展示特色疗法,融合儒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 [4] - 济宁市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11个县市区均为先进单位,乡镇卫生院100%覆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助力资源整合 [5][6] - 山东省副省长指出中医药已覆盖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山东将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打造齐鲁特色文化高地 [6] 区域经济发展 - 济宁市通过工业"头号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金融活水成为塑造新优势的关键 [3] - 山东省金融系统创新"好品金融"品牌,实施利企惠民工程以服务实体经济 [3] - 济宁市依托儒家文化与中医药融合优势,形成"儒医同源"生态,成为全国中医药推广典范 [5][6]
行走的课堂⑦ | 走近“京智京造”主题线路
搜狐财经· 2025-07-11 07:39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 全球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领域综合型展会 [8] - 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 [8] - 展示全球服务贸易的新动态新成果 [8] 金融街论坛 - 创立于2012年 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之一 [10] -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多个国家级金融管理机构共同主办 [10] - 展示金融政策、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前沿成果 [10] 京东方科技集团 - 全球显示行业龙头企业 创立于1993年4月 [12] - 中国大陆首条自主技术建设的液晶面板生产线 [12] - 业务覆盖显示器件、工业互联网、AI+、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 [12] 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 北京市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展示窗口 [15] - 展厅分5个区域 展示"车-路-云-网-图-安全"6个层面技术 [15] - 系统展示北京自动驾驶建设成果和"北京经验" [15]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 全国首个以氢能产业为核心的国家级示范区 [17] - 包含全球最大加氢站和氢能领域先进技术展示 [17] 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 - 同仁堂探索大健康产业升级的新零售模式 [20] - 提供健康产品体验、中医问诊等沉浸式场景 [20]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 - 大型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 专注新能源领域 [22] - 配备700个机器人 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 [22] - 具备一体化压铸后地板+CTB电池自主生产能力 [22] 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示范区 - 首个国家级对德经济技术合作园区 [24] - 集中总部、研发、孵化、商务等综合功能 [24] 北京证券交易所 - 中国境内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 [26] - 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 [26] 京瓦科技示范园 - 集奶牛养殖、温室园艺、果树栽培于一体的科研基地 [28] - 展示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果 [28]
活力中国调研行|椒“傲”与药“强” 江西涉农产业向未来
新华社· 2025-07-10 00:04
辣椒产业 - 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的高安富硒辣椒产业园是全省最大的辣椒单一品种避雨栽培基地,年复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约6万吨,总产值约3.6亿元[1] - 通过"政府引导、村投投资、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的模式实现品种、育苗、农资等"八统一",推动标准化生产,2024年辣椒产量增长30%,收购价翻番[3] - 产业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农户亩均增收约3000元[1][3] 中医药产业 - 樟树市仁和集团"药都"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旗下养生产品如眼罩、精酿饮等迎合年轻人需求,精酿饮年均产值突破1亿元[5] - 公司创新传统中药剂型,将方剂、丸剂改良为片剂、胶囊等,并降低含糖量,近3年多款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5][7] - 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2024年规上医药商业企业销售额167.5亿元,同比增长6.42%[8] 产业发展模式 - 江西省以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从生产、加工、流通等"五端"发力构建现代化农业[4] - 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形成多个百亿产业集群[9] - 通过机制创新、技术改良和品牌建设实现涉农产业高质量发展[3][5][9]
甘肃与东盟合作热度攀升 多领域互动迈向纵深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8:06
农产品贸易 - 甘肃对东盟出口值达6.8亿元,同比增长1.8倍,其中柑橘出口716万元,同比增长1.09倍,主要销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 [1] - 甘肃礼县柑橘凭借细腻口感和价格优势,赢得越来越多马来西亚消费者的青睐 [1] - 甘肃苹果、高原夏菜、中药材在东盟市场潜力显著,已通过推介会促成多项农贸协议落地 [3] - 甘肃的洋葱、宽粉、中草药在东南亚市场受欢迎 [3] 中医药合作 - 甘肃中医药大学(曼谷)敦煌医学科在泰国设立,首批21名泰国学员已毕业 [3] - 两位甘肃中医专家即将赴泰开展临床教学,推广针灸等中医疗法 [3] 文旅与工业合作 - 2024年甘肃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37%,马来西亚游客数量居首 [4] - 莫高窟与吴哥窟的文旅对接具有合作潜力 [3] - 金川集团在印尼的镍矿项目落地,甘肃光伏产品对东盟国家出口量激增 [4] 展会与市场推广 - 第31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印尼、泰国、柬埔寨等国的特色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 [1][3] - "甘香丝路,食联南洋"等推介会成为甘肃农产品进入东盟市场的重要渠道 [3] - "环球撮合荟"马来西亚国别馆成为甘肃农产品的海外展示窗口 [3]
丰富消费场景 提高消费热度丨新乡解锁消夏新潮流 中医馆“搬”进夜市
河南日报· 2025-07-08 23:35
中医夜市模式创新 - 新乡各地将传统中医药服务与现代夜市经济结合,通过"专家义诊+疗法体验+非遗展示+食药品鉴"四大板块嵌入居民社区生活圈 [1] - 获嘉县中医院每周五、周六晚7点至9点设置中医夜市,中医专家现场把脉问诊、辨识体质,辨证开方并普及健康知识 [1] - 卫辉市人民医院每周二、周四晚开展"健康夜市"活动,提供中医药传统疗法体验和健脾化食中药汤饮 [2] 中医服务内容 - 特色中医疗法体验区人气最旺,包括针灸、推拿、火龙罐等项目 [1] - 现场展销应季养生茶饮、中药手串、药食同源产品,将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 [1] - 封丘县中医院每周五晚提供免费中医特色诊疗服务,讲解四季养生常识及"治未病"理念 [2] 经济效益 - 中医夜市带动周边30余家小吃摊、文创店日均增收超60% [2] - 获嘉县滨河公园烤冷面摊主表示中医夜市使每晚营收翻倍 [2] - 形成"中医诊疗聚人气、周边消费增活力"的良性循环 [2] 社会影响 - 中医夜市成为新乡市民新社交地标,提升群众从"治病"到"防病"的健康意识 [3] - 凤泉区"仲夏夜享康养"活动构建"中医+西医+康复"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 [2] - 群众在夜市中练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学习养生知识 [2]
中医药养老立法破题在即
新华日报· 2025-07-08 21:45
居家养老现状与挑战 - 中国90%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 但基层专业服务体系网络存在明显短板[1] - 一二线城市社区老年康养服务稀缺 中医药专业医疗支持难以就近获取[1] - 南通"长护险模式"采用"政府+医保+个人"共担机制 覆盖失能老人照护网络[1] 中医药服务标准化需求 - 中药代煎服务存在规范性缺失问题 工业化煎药机未充分实现传统"先煎后下"工艺[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研究中药煎药服务标准 将明确第三方企业资质与服务规范[2] - 《南京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倡导"药食同源"理念 推动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2] 政策与立法建议 - 需推动长护险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国覆盖 尤其要覆盖城乡居民[1] - 建议制定"养老服务法""长期护理保险法" 将中医药服务纳入长期照护项目清单[1] - 中药膏方管理规范缺位 需加快"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等配套政策出台[2] - 中药材质量监管提出"三步策略":升级部颁标准 整合地方标准 建立跨省数字追溯闭环[2] 产业协同与创新实践 - 南京中医药大学推动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与基层服务对接 探索"定向培养+岗位津贴"人才机制[3] - 适老化改造与中医体质辨识结合 可降低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3] - 正在制定南京市老年人陪同就医服务规范 解决人员不足与标准缺失问题[3] 国际经验与战略机遇 - 澳大利亚经验显示需通过立法实现中医与西医法律地位平等[4] - 中国可将中医药养老纳入国家经济战略顶层设计 结合《中医药法》修订与老龄化高峰机遇[4] - 到2035年4亿老年人口时代 需构建法律为基础 标准为规范 体系为支撑的中医药养老模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