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传承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健康行业格局迭代,解码华润三九韧性成长的底层逻辑
新浪财经· 2025-09-28 02:4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医药零售市场因经济环境复杂、消费疲软及带量采购和医保支付改革影响进入调整阶段 消费健康行业面临短期压力 [1] - 2024年上半年中医药行业政策推动、价格调整、技术革新与需求分化交织 A股中药市值前五企业整体增收但利润承压 企业间业绩差距拉大 行业洗牌加速 [2] - 头部企业如华润系通过品牌壁垒和渠道优势实现稳健增长 中小企业受成本压力、集采政策、医保控费和消费疲软影响陷入亏损或利润同比下滑 [2] 长期成长逻辑与政策支持 - 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加速构建分级诊疗体系 推动轻症管理与自我保健 激发OTC药品及个人护理产品需求 [1] - 国家持续出台利好政策 鼓励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 优化集采政策并支持创新药发展 [1] - 202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明确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提升中药质量与竞争力 [3]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18年至2023年中国生命健康产业规模从6.83万亿元增长到10.03万亿元 预计2030年达16万亿元 [2] - 消费健康行业规模从约6603亿元增长到约9314亿元 年均增长率7% [2] - 2025年上半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314元 同比增长3.4% 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9.2% [3] 渠道变革与数字化升级 - 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销售渠道数字化升级 中医馆、线上线下医疗平台、健康管理app等产品涌现 [3] - 2023年网上药店终端药品销售额达663亿元 2018-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45.5% [3] - 处方药外流政策放开加速改变行业格局和产业链 为自我诊疗等消费健康细分市场带来新机遇 [3] 头部企业竞争优势 - 头部处方药企凭借品牌、规模及成本控制优势在集采中持续获益并强化创新能力 [1] - 品牌OTC龙头企业因院外渠道优势和品牌效应受集采政策影响较小 [1] - 华润三九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8.10亿元 同比增长4.99% [5] 华润三九业务表现与战略 - 999感冒灵颗粒在2024年实体药店销售额Top20品种中位列中成药第一 [5] - 999感冒灵市场份额自2023年起稳居市占率第一 抗病毒细分品类中2025年上半年位列榜首 [6] - 999强力枇杷露和999小柴胡表现亮眼 后者近两年市场份额增速领跑成为新增长动力 [6] 渠道布局与覆盖 - 华润三九三九商道体系完成2.0版本迭代 渠道覆盖从经销商延伸至零售终端 [6] - CHC业务覆盖全国超50万家药店 并与京东大药房、阿里健康大药房等头部平台战略合作 [6] - 2024年实体零售药房销售规模达4527亿元 线上渠道渗透率持续提升 [7] 研发创新与并购整合 - 华润三九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6.62亿元 同比增长68.99% [8] - 获得8个《药品注册证书》覆盖抗感染、围手术期、胃肠消化等领域 在研项目205项包含9个1.1类中药新药 [8] - 2012年以来完成澳诺制药、昆药集团、天士力等10余项并购 在儿童维矿、慢病管理和创新中药等领域构建优势 [9] 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与赛诺菲、诺和诺德、龙角散、史达德等国际企业合作 引入易善复、好娃娃、康妇特、诺泽、龙角散等品牌拓展中国市场 [9] - 通过医疗场景部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适配药品与诊疗方案 [8] - 头部企业通过品牌力、全渠道布局、高研发投入及并购整合能力主导市场格局 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9]
五年营收翻两番!佐力药业如何踩准中医药国家战略“鼓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09:21
公司战略发展 - 公司总资产从2010年3亿元增长至2024年近40亿元 体现显著规模扩张 [1] - 公司营收从2019年9.11亿元增长至2024年25.78亿元 增幅达183% [1] -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以药用真菌为核心(一体) 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为两翼 覆盖慢病管理及健康管理需求 [3][4] - 通过收购实现战略延伸:2014年控股青海珠峰获取百令片 2015年收购百草中药饮片 [3] - 参股科济药业登陆港股 与凌意生物合作神经领域创新药 拓展精准医疗和大健康领域 [4] - 提出"一路向C"战略升级:强化OTC渠道渗透 拓展互联网电商 开发功能性健康食品 [5] - 形成五家全资子公司及一家控股子公司的集团化架构 覆盖药用真菌/中药饮片/创新药细分领域 [4] 研发与创新 - 研发聚焦"新药研发"和"核心产品二次开发" 采用"立项一批/临床一批/上市一批"的渐进式策略 [6] - 与浙江大学共建"智赋食药联合研发中心" 利用AI技术挖掘乌灵菌健康价值 开发功能性食品 [4][6] - 强调产学研结合 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市场化产品 创新路径包括深化经典产品/提升技术标准/优化成果转化 [6]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2022年通过再融资募集9.1亿元 投入智能化生产基地和数字化运营系统 [7] - 数字化车间实现生产参数(温度/湿度/发酵时间)实时监控 降低产品质量波动 [7] - 数字化系统覆盖研发/生产/质量/销售全环节 质量检验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小时 效率提升超100% [7][8] - 数字化转型目标为解决标准化与效率问题 满足消费者对"放心药"需求和企业降本增效需求 [8] 资本市场与股东回报 - 近三年现金分红比例超70% 累计分红超10亿元 [9] - 2025年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 强调长期股东共赢 [9] - 2024年回购1489.5万股用于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 绑定核心团队利益 [10] - 连续两年信息披露获评A级 强调规范治理和信息透明度 [9][10] - 市值管理核心为业绩根本/规范保障/回报责任三重维度 [10] 社会责任与宏观融合 - 通过健康科普活动(世界睡眠日/阿尔茨海默病月/高血压日)推广中医药理念 契合"预防为主"国家策略 [11] - 作为民政福利企业 建设"浙江省五星级残疾人之家" 为残疾员工提供岗位和福利 获评"浙江省助残爱心企业" [11] - 企业使命定位为"辅佐人类身体健康 致力祖国医药发展" 将产品健康属性与社会责任深度绑定 [12]
名医号秒光,AI帮开方!黄埔把“广东习惯”做成百亿产业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3:24
编者按: 生物医药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也是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竞争的关键赛道之一。放眼中国乃至全球生 物医药创新版图,耀眼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从"跟跑者"蜕变为"领跑者",产业规 模跃升千亿级,药企数量与创新成果"双井喷",不仅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更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展 现中国生物医药的硬核实力。是什么成就了今日黄埔的生物医药产业? 今年,广州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依旧承载战略重任。身处全球激烈 竞争格局中,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黄埔如何集聚优势、突破瓶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成就明日的 生物医药? 南方都市报即日推出"生物医药看黄埔"报道专题,多维度剖析黄埔系统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的来龙去 脉、内在逻辑与成功经验。第四篇关注,黄埔探索中医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范式。 龙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成立一年后的2023年初,完成中医馆改造,提供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 适宜技术服务,如今床位从30张增至43张,依然"一床难求"; 穗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位临床医生中,除专攻影像及年资较高者外,其余4人纷纷踏上"西学中"之 路,探索中西医融合的诊疗新模式…… 根植民 ...
中医智领健康,服务创新未来 —— 北京同仁堂第三届中医大会圆满落幕
央广网· 2025-09-15 07:26
大会概况 - 北京同仁堂于2025年9月12日-14日举办第三届中医大会 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焦"传承 创新 发展 惠民"主题 搭建"学术价值+服务输出"双通道 [1] - 大会以"中医智领健康 服务创新未来"为主题 紧扣服贸会"数智领航 服贸焕新"年度主题 汇聚行业精英共谋中医药传承创新之路 [1] - 现场参会人员包括1300余名中医同仁 线上参会观众超过5万名 参与人员涵盖院士 国医大师 岐黄学者及海外嘉宾 [1]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作为中医药行业领军企业和中华老字号代表 秉持"同修仁德 济世养身"初心 坚守工匠精神 深入挖掘中医药精华 [4] - 公司践行"三医联动"机制与医药圆融理念 构建名医 名药 名店结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加强科技 数字赋能与绿色创新 [4] - 公司致力于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技术融合 打造更多名品名药 推进"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愿景实现 [4] 行业创新与数智化转型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中医药进入智慧化时代 专家提出应坚守传承守正 主动融合 面向未来的核心观念 [5] - 大会探讨AI为中医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分享AI赋能中医发展新成果 新经验 新路径 为中医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基础 [5][7] - 数智中医成为热议焦点 AI辅助中医诊疗和生成中医处方提供新方向 推动中医药数智融合进程 [5][7] 学术体系与研究成果 - 大会组织"1个主论坛+1个分论坛+9个中医专题论坛"立体议程体系 覆盖学术研究 临床实践与产业发展全链条 [7] - 专题论坛聚焦中医经方 脑病 妇科 肿瘤 肾病 内分泌等9大领域 围绕"传承经典 活用经方 实践创新"主题开展病案分享 [7] - "中医疫病化瘀解毒理论创新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 汇聚科研力量深入挖掘中医疫病防治理论 [6] 传承体系与人才培养 - 专家强调中医师承要"先正心——以仁德为立身之本""再精术——以经典为根 以临床为刃""敢开新——以古韵为弦 奏时代新声" [6] - 大会聚焦名医传承与人才培养 以守正创新为指导 以技术方法为支撑 以临床为基础推进名医传承成果惠及大众 [6] - 非遗传承人展示安宫牛黄丸炮制及药酒制备技艺 通过"学术+非遗"模式强化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 [7] 行业合作与国际化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国际嘉宾肯定公司"三位一体"诊疗体系是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的有力实践 [3] - 大会强调要开放与共享共赢 拓化全球发展新蓝图 为增进人类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3][8] - 公司将以大会为契机深化各方战略合作 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4]
北京同仁堂中医药智慧全球共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3 22:12
经典传承 - 公司展区采用传统门店风格设计 融合中国红与皇家金元素 悬挂启功题写匾额[1] - 每年举行净匾仪式传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古训 拥有188年御药供奉史和356年品牌发展史[2] - 陈列安宫牛黄丸等十大精品王牌产品 其中安宫牛黄丸推出五种品规包括手工精品版和典藏版[2] - 重新恢复生产解郁和肝丸和安肾丸两款独家品种 针对肝气郁结和肾阳不足健康问题[2] - 设置脏腑用药指南墙匹配五脏六腑健康养护与特色药品 提供扫码识药和知识问答互动功能[3] 科技赋能 - 首次将中医疫病化瘀解毒理论创新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搬进展区 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联合打造[4] - 智慧健康服务专区提供健康服务查询功能 推出8款用药组合覆盖居家常备/职场保健/女性专区/运动健康/男性专区/儿童专区/老年专区/健康礼包场景[4] - 通过智慧健康服务体验机打印纪念单据参与优惠活动 提升观众参与感和体验感[5] - 北京同仁堂互联网医院采用互联网+中医诊疗模式 提供一站式线上诊疗服务打破时空限制[5] 国潮出圈 - 推出龈养素系列多效护理牙膏 强调六大天然植物萃取 核心成分采用GACP认证赤灵芝提取物[9][10] - 破壁灵芝孢子粉巧克力含5%破壁灵芝孢子粉 搭配比利时纯可可脂[11] - 与伊利联合开发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和纾糖膳底配方奶粉[11] - 老字号联名四季酒包含拂苓春晓/骊珠夏怡/胶韵秋华/养霁冬益四款产品 顺应四季自然规律酿制[11] - 草本饮料系列涵盖近50款产品 包括为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研发的酸梅汤电解质饮料[12] 全球布局 - 获得柬埔寨王国卫生部颁发的安宫牛黄丸许可证书 2025年2月启动注册4月完成材料报送[13] - 与乌拉圭国家肉类协会签署传统医药合作备忘录 涉及中药材原料供应/传统医药产品推广/保健产品资源开发[13] - 在新西兰上市鹿产品膳食补充剂 展出6款合作产品[14] - 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60多家零售终端 中国香港和新西兰奥克兰设生产加工厂[14] - 累计注册品种品规超1200个 愈风宁心片以药品身份在欧盟注册 生产线通过ISO22000/HACCP/EU GMP认证 服务全球5000多万民众[14] 学术引领 - 举办第三届中医大会 设置1个主论坛/1个分论坛/9个专题论坛 主题为"中医智领健康 服务创新未来"[15] - 启动中医疫病化瘀解毒理论创新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5] - 发布改良型新药研发/脑血管病中医管理/经方临床应用等重点学术成果[16] - 非遗传承人展示安宫牛黄丸炮制技艺和手工泛制水丸技艺[16] 惠民实践 - 线下设置25平方米室外售卖展位和10平方米餐饮展位 提供24节气养生产品和现制食品[18] - 线上打造服贸会专属宣传销售专栏 同步上线已上市产品并设置专属优惠[18] - 体重管理专区采用中医药辨证理论将肥胖分为五种类型 提供一人一方个性化减重方案[19] -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体重管理门诊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 整合内分泌/针灸/营养等学科资源[19]
太龙药业:深化产业链协同应对挑战 上半年实现营收7.62亿元
中证网· 2025-08-27 02:3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62亿元 利润总额2435.87万元同比增长11.94% 归母净利润1934.66万元 [2]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2.81%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2.96% 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 总资产35.79亿元同比增长2.56% [2] 业务板块表现 - 药品制剂业务以双黄连口服液为引领 拥有4款独家品种包括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和双金连合剂 [3] - 中药饮片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2.18个百分点 通过客户结构优化与内部降本实现净利润增长 [2] - 药品药材流通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87% 毛利率提升1.94个百分点 成为业绩增长新引擎 [4] - 控股子公司北京新领先新增19项注册申报 25项药品生产批件 3项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 [3] 研发与创新进展 - 北京新领先助力客户启动胶质母细胞瘤PD-1/TIGIT双特异性抗体临床研究 完成儿童流感项目三期临床结题申报 [3] - 在MAH业务领域新增十余个仿制药及改良型新药项目 完成2个品种商务转化 [3] - 泻热合剂完成生产标准变更并获批新增规格 人参口服液通过GMP符合性检查 [5] 战略布局与投资 - 参与设立的龙华医药产业基金累计对外投资超2.2亿元 覆盖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领域 [5] - 上半年前期投资项目回笼资金2768.27万元 实现产业协同与资本增值双重目标 [5] - 桐君堂积极拓展"中药+"与"药食同源"市场 结合非遗文化IP打造精品饮片 [3] 行业环境与竞争优势 - 公司核心产品成功中选全国中成药集采 桐君堂保障浙江、江苏、河南等重点区域的集采供应 [3] - 形成药品制剂、中药饮片、药品研发服务、药品药材流通四大核心业务协同互补的全产业链优势 [3] - 中医药传承创新政策持续加码 中成药集采逐步落地 [5]
康惠制药: 康惠制药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8: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8亿元,同比下降6.8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0.36万元,同比下降362.01%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06.93万元,同比下降19.36%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0元/股,同比下降344.44% [2]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制造及医药流通领域,以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 [6] - 拥有100余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10多个剂型,形成四大系列产品管线 [13] - 核心产品包括消银颗粒(皮肤科)、复方双花片(呼吸科)、坤复康胶囊(妇科)、附桂骨痛胶囊(骨科) [6][13] - 医药流通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方元医药(血液制品)和新高新药业(药品及医疗器械)开展 [9] 经营状况分析 - 销售费用增长12.76%至6799.80万元,主要因拓展第二、三终端市场及调整产品结构 [10][15] - 管理费用增长8.37%至2700.53万元,财务费用增长10.78%至1621.58万元 [15] - 控股子公司陕西友帮(医药中间体)和春盛药业(中药材)亏损严重,分别亏损236.68万元和100.37万元 [10][17] - 应收账款票据增长46.39%至2092.32万元,合同负债增长141.67%至1500万元 [15] 行业环境 - 2025年1-6月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23万亿元,同比下降1.2% [10] - 国家政策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中药工业数智化转型 [4][5] - 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缓解原材料供应紧张 [5] - 简化港澳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审批流程,审评时限由200日缩短至80日 [5] 研发与生产 - 重点开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大健康产品及老产品二次开发 [12] - 生产基地被评为"陕西省智能化工厂",完成部分产品向新生产基地转移 [11][15] - 研发费用增长9.65%至371.34万元 [15]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康惠控股转让22%股权给悦合智创,并放弃10%表决权 [13][22] - 实际控制人将由王延岭变更为李红明、王雪芳夫妇 [13] - 已完成股份过户登记,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后正式变更 [13][22] 重大事项 - 转让咸阳国益健医药配送有限公司65%股权,交易价格538万元 [15] - 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康惠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15] - 存在重大诉讼案件,涉及科莱维股权回购纠纷,一审胜诉但进入二审程序 [19]
陇神戎发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增长27.48%
证券之星· 2025-08-23 23:2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4.96亿元 同比下降8.21% [1] - 归母净利润2795.61万元 同比上升27.48% [1] - 扣非净利润3048.72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39.93%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74.61万元 同比飙升1633.74% [1] - 净利率8.25% 同比提升18.99个百分点 [1] - 三费占营收比50.05% 同比下降20.43% [1] - 每股收益0.09元 同比增长27.52%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66.19% 同比下降13.38个百分点 [1] - 历史净利率中位数约5% 产品附加值不高 [3] - ROIC为5.51% 低于上市以来中位数6.27% [3] - 2021年ROIC曾跌至-0.94% [3]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1元 同比恶化129.82% [1] - 货币资金2.15亿元 较同期减少39.05% [1] - 应收账款2.35亿元 同比增长27.52% [1] - 应收账款/利润比率高达910.13% [4] - 有息负债1.32亿元 同比增长21.47% [1] 核心产品优势 - 元胡止痛滴丸为全国独家产品 纳入国家基药目录 具有起效快、无成瘾性优势 [5] - 宣肺止嗽合剂为中药二级保护品种 国家医保品种 止咳效果显著 [5] - 两大主打产品累计获得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及专利奖项 [5] 研发与创新进展 - 开展元胡止痛滴丸二次开发 形成系列专利和技术壁垒 [6] - 推进宣肺止嗽合剂进入国家基药目录的临床研究 [6] - 布瑞哌唑口溶膜获临床试验批准 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 [8] - 依托甘肃省中医药产业链"链主"优势开发药食同源产品 [7] 营销战略布局 - 构建专业化营销平台 强化渠道整合与品牌建设 [6] - 开发等级医院及OTC市场 优化市场布局 [6] - 推出黄芪当归胶囊、植物饮料等大健康产品系列 [7] 行业政策机遇 - 国务院出台专项文件提升中药质量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9] - 人口老龄化加剧提升中医药在慢病治疗领域需求 [9] - 政策支持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9]
九芝堂: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05:4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65亿元,同比下降24.71% [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亿元,同比下降29.71% [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1.72% [20] - 基本每股收益0.1699元/股,同比下降29.18% [20] - 总资产50.2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56% [20] 业务板块表现 - OTC产品收入5.83亿元,同比下降36.05%,占比46.11% [20] - 处方药收入6.36亿元,同比下降10.67%,占比50.27% [20] - 大健康产品收入1158.8万元,同比下降20.88% [20] - 医药工业收入12.29亿元,同比下降25.06%,占营业收入97.17% [20] 研发进展 - YB209项目完成免疫原性研究的方法开发和验证,完成I期临床收尾 [14] - YB211项目完成临床样品制备,启动临床Ⅱ期试验,已入组44例受试者 [14] - 北京美科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完成IIa期45例受试者入组 [15] - 北京美科获准开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治疗孤独症的临床试验 [15] 行业环境 - 医药行业面临集采常态化和医保谈判等政策带来的调整压力 [4] - 中药材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4] - 国家密集出台中医药扶持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5] - 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提升扩大对中成药产品的需求 [5] - 生物技术发展推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疗法临床应用 [6] 公司战略 - 推进营销体系改革,优化价格政策及营销制度 [10] - 加强线上渠道建设,构建"线下筑基、线上突破"双轮驱动格局 [11] - 开展核心产品二次开发,包括疏血通注射液、驴胶补血颗粒等 [14] - 布局干细胞、中医医疗健康服务、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等创新业务 [6]
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09
公司战略与治理 - 公司坚持以党建引领全局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 - 公司深入学习"两山"理念 在道地中药材产地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生态种植 [1] - 公司持续提升"智改数转网联"制造水平 不断完善集团质量管控体系 [1] - 公司立足"健康营销营销健康"策略 以专业和诚信取得客户信任 [2] - 公司将合规作为全局性、系统性工程 推动企业治理现代化 [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舞台上获得越来越多认可 [2] - 民营企业需在本轮技术迭代和产业变革中捕捉前沿趋势并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健康产业提供文化底蕴和理论支持 [2] - 中医药文化中"治未病""天人合一"等智慧正通过科技创新转化为高质量产品 [2] 社会责任与民生服务 - 公司从创新药研发到慢性病管理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 - 公司通过支援救灾、基层医疗普惠、产业兴农助振兴等方式回馈社会 [1] - 公司通过稳岗拓岗促就业和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彰显责任担当 [1] - 公司开发一系列健康科普节目造福于民 [1] 企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 民营企业需通过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打造一流企业并融入新发展格局 [2] - 民营企业应在守正创新中展现责任担当 在服务民生中实现自身价值 [2] - 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方式正深度融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