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搜索文档
2025山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桓仁山参健康中国行活动在上海举行
中国发展网· 2025-09-28 11:41
中国发展网讯 为全面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扎实推进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 展不断取得新突破,9月26日,以"做强核心产区优势,助力建设健康中国"为主题的"2025山参产业高质 量发展大会暨桓仁山参健康中国行"活动在上海举行。 大会进行期间,桓仁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田永军与湖北蕲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进行了战略合作签 约。 (汪险峰) 据了解,桓仁满族自治县是中国林下山参的核心产区,保护地面积65万亩,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 以上,无论从基地规模、产量及品质均居全国之首,被授予"中国山参之乡"、"中国山参名县"。桓仁山 参产业已形成集种植、加工、科研、检测、销售、品牌、文化"七位一体"的产业集群,以"桓仁山参"为 主导的中医药健康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成为辽宁省中医药产业先导示范区和中国山参产业发展的引领 者。"桓仁山参"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保护产 品"、"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是当之无愧 的"国参经典"。 在不断做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桓仁山参产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备,建设了"一个体系,四大平台"。 ...
第三届赞皇酸枣仁产业发展大会暨睡眠健康产品展销会在石家庄举办
新浪财经· 2025-09-27 05:24
大会发布了全国酸枣仁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中药材品牌化的赞皇实践与启示、赞皇酸枣仁指数三周年成 果、酸枣仁种植管理技术系列标准等内容,并宣布赞皇酸枣仁电子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在随后进行的产 业发展合作签约仪式上,赞皇县分别与相关企业完成近20项签约,涵盖中药直采、战略投资、贸易渠道 拓展等多个领域,签约总金额达30.58亿元。同时,大会还宣布成立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酸 枣产业专业委员会和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赞皇研究基地,为赞皇酸枣仁产业提供智力支 撑,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转自:推广 9月27日—28日,第三届赞皇酸枣仁产业发展大会暨睡眠健康产品展销会在石家庄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此次大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搭建酸枣仁产业全链条交流与合作的平 台,全面展现赞皇酸枣仁产业发展成果,推动赞皇酸枣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国家 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主办,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全国重点中药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投 资机构代表、经销企业代表等500余人参加。 "赞皇酸枣仁已经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支点。从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 (GAP)基地建设 ...
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为推动健康辽宁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辽宁日报· 2025-08-28 01:27
执法检查背景与范围 -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辽宁省中医药条例》在辽宁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检查 [1] - 检查时间为7月至8月下旬 覆盖大连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铁岭 盘锦 葫芦岛8个城市 [1] - 采用听取汇报 实地走访 查阅资料 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 深入各级综合医疗机构 中医院 中医药企业 种植合作社 产业园区 医疗卫生院校等场所 [1] 检查内容与方式 - 重点检查中医药服务群众 全产业链发展 传承与创新 人才培养等情况 [1] - 通过座谈会听取地方政府 有关部门 人大代表 专家学者 中医院 中医药企业等工作建议 [1] - 执法检查组肯定各地贯彻实施成效 同时对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1]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执法检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 [2] - 加快推动辽宁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2] - 要求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提供更普惠高效的健康服务 [2] 法治保障与实施措施 - 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筑牢中医药发展法治屏障 [2] - 要求严格履行法定职责 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格局 [2] - 分类施策破解难题 深入分析问题根源 通过靶向治疗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效果清单 [2] 监督机制与长效机制 - 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 推动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 [2] - 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促进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2] - 以法治之力和务实之举共同推动中医药"一法一条例"落地见效 [2]
从“千年药乡”到“中国药都”——定西中医药产业链跃升之路
新华财经· 2025-08-26 07:55
核心观点 - 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新华·中国(定西)中药材指数运行报告(2025年)》 全面呈现定西中医药产业链发展状况 凸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品牌影响力指数大幅提升 创新驱动企业扩能升级 [1][3][4][5] 产业规模与基础优势 - 2024年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突破500亿元 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140多万吨 年交易量144万吨 交易额286亿元 [3] - 气候优势与政策支持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海拔适宜 光照充分 气候温凉 雨水合节 中药材有效成分普遍高于药典标准 品质受市场高度认可 [3] - 定西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出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 明确中医药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方向 [3] 企业创新与加工升级 - 中医药规上企业数量达70家 较2020年上涨141.4% 加工销售水平显著提升 [4] -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从传统粗加工向精制饮片 浸膏提取 挥发油萃取等精深化加工领域转变 推动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4] - 26户企业年产值超过亿元 包括陇西一方制药 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 [4] 品牌影响力与多元化发展 - 2025年第二季度品牌影响力总指数报167点 同比上涨67.0% 涵盖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公信度两项指标 [5] - 注册310件中药材商标 含5件中国驰名商标 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 签约144个项目 引资299亿元 [5] - 3家中国企业500强和7家中国中药100强企业落户定西 全产业链聚势效应凸显 [5] - 发展"健康+"产业 研制120多个品种健康产品 包括保健食品 药膳 药妆 康养饮料 开发中医药文旅产业 设置康养"一条街""中医夜市集市"等新经济增长点 [5] 电商与市场体系构建 - 电商平台为中药材销售注入新动力 陇西 岷县 渭源等地加速构建电商数据港 整合仓储 物流 检测 供应链管理等功能 集聚中药材网店2000余户 [4] - 构建标准化种植体系 精深化加工体系 专业化市场体系 一体化服务体系和国际化发展体系 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3]
年诊疗量超16亿人次!中医药法护航“中华瑰宝”
新华社· 2025-07-01 13:56
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总诊疗量超16亿人次,较2023年明显增长 [1][3] -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97.1万人,中药饮片抽检质量整体合格率提升至97%左右,中成药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2] - 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达到24.62% [2] 政策支持与法律框架 - 中医药法自2017年施行以来推动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规范的出台,包括《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 [1]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加快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1] 中医药服务网络与能力 - 我国基本实现了地市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全覆盖 [2] - 武汉市硚口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诊室、中药房等设施,并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24年1月至5月的日均诊疗量超过一万人次 [3] 中药创新与研发 - 2021年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已有53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包括25个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4] - 2019年以来已有6个儿童专用中药新药获批 [4] 中医药文化推广与国际影响 - 中药梳、药枕、中药香囊等文创产品热销,中式养生茶饮流行,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爆出圈 [5] - 我国推动世界卫生组织制订新一轮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与世卫组织联合举办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 [5] - 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发布121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5] 未来发展潜力 - 国家层面有待出台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 [6]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诊疗和知识普及中发挥更大作用 [6] -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 [6]
抢占消费者心智,天士力挖掘医药零售市场增长新动能
第一财经· 2025-04-29 00:00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2024年中国医药零售市场药品销售规模达5019亿元[3] - 医药分开、处方外流政策推动工业头部企业重视零售渠道[3] - 疾病谱转向慢性病为主(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带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3] -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成为解决临床需求的核心竞争力[3] 公司荣誉与战略定位 - 公司获2025乌镇健康大会"VIP战略合作企业"称号[1] - 红芪口服液获"最受药店欢迎明星单品",牛黄清心丸推广项目上榜[1] - 作为现代中药创新药龙头企业,聚焦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免疫/中枢神经四大疾病领域[3][8] 营销创新与品牌建设 - 2024年启动"高品质向强品牌"转化,构建数字化价值营销体系[4] - 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宣传(小红书/万店铜牌授予/30周年活动等)提升渗透率[5] - 与连锁药房共建脑健康中心,实现"客流互助+业态互补+成本互担"运营模式[7] - 提供疾病教育/用药知识/医药配送等全链条服务[5][7] 产品表现与研发进展 - 2024年中药板块收入60.24亿元,复方丹参滴丸销量1.54亿盒(+9.24%),养血清脑颗粒2993万盒(+10.67%)[7] - 心脑血管管线覆盖高血脂/脑卒中/心衰等适应证,形成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产品[10] - 芍麻止痉颗粒获国际指南推荐,坤心宁颗粒为更年期治疗创新药[10] - 17款现代中药研发产品处于临床Ⅱ/Ⅲ期阶段[10] 中医药创新路径 - 构建"临床价值+数字技术+患者服务"三维创新体系[10] - 通过增加适应证/工艺优化/质量提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8] - 复方丹参滴丸带动系列心脑血管产品形成现代中药大药体系[8]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06 18:20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同仁堂2024年度报告及相关会议决议展开,涵盖公司经营、财务、利润分配、业务发展、投资等多方面情况,体现公司在行业政策利好下聚焦主业发展,同时对未来发展作出规划和决策[1][7][3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生产与销售,拥有完整产业链,常年生产超400个品规中成药,产品覆盖多科室,经典产品知名度高 [5] - 2024年行业政策利好,党和政府推动中医药振兴,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中医药标准化、传承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药品监管体系也持续完善 [3][4][5]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公司合并报表总资产311.98亿元,同比增长3.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1.96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61亿元 [7] - 2024年度公司按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可供股东分配利润83.86亿元。公司拟以2024年末总股本13.71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本次现金分红占净利润44.93%;加上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年度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3.71亿元,占净利润89.86% [1][2][13] 董事会会议 - 2025年4月2日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多项议案,包括《2024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等19项议案,其中部分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9][10][49] - 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向多家银行申请不超过63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期限一年,额度可循环使用 [33] - 制定《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规范市值管理行为 [43][44] - 控股子公司同仁堂商业对外投资红惠医药51%股权事项,因触发交割审计条款及业绩因素,同意签订补充协议,原协议中止执行并延期交割 [46] - 同意续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审计费用256万元 [47][49] 监事会会议 - 2025年4月2日公司第十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等7项议案,部分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52][53][63] 对外投资进展 - 2024年10月公司控股子公司同仁堂商业受让红惠医药51%股权,因触发交割审计条款及业绩因素,各方同意中止原协议并延期交割,已支付5231.86万元作为意向金 [75][77] 续聘会计师事务所 - 拟续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其具备相关资格,合伙人216人,注册会计师1244人,2023年度收入总额21.55亿元,审计业务收入18.51亿元 [81][82] - 2025年度审计费用256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该事项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生效 [89][91]
中药行业周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医药发展新目标-2025-03-10
湘财证券· 2025-03-10 11: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药行业或呈现价格治理与消费复苏同行,压力与机会并存的局面,可在增量需求中寻找投资机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板块及个股表现 - 上周(2025.02.24 - 2025.02.28)医药生物报收7302.5点,下跌2.72%;中药Ⅱ报收6207.73点,下跌0.76%;化学制药报收10278.41点,下跌0.39%;生物制品报收5893.96点,下跌2.36%;医药商业报收4850.7点,下跌3.57%;医疗器械报收6278.17点,下跌3.44%;医疗服务报收5413.55点,下跌7.94%,医药二级子板块全面回调,近期涨幅较大的医疗服务调整幅度最大,中药板块微跌 [1] - 表现居前的公司有长药控股、*ST龙津、*ST吉药、康缘药业、启迪药业;表现靠后的公司有维康药业、粤万年青、康美药业、新光药业、恩威医药 [1] 行业估值 - 上周中药PE(ttm)为25.84X,环比下降0.23X,近一年PE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B(lf)为2.24X,环比下降0.01X,近一年PB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PE处于近十年以来24.71%分位数,PB处于近十年以来4.63%分位数;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为105.83% [2]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医药发展新目标 - 2025年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多项工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再次被提及,人口老龄化叠加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共同造就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中医药“治未病”“纯天然”的特有优势有望得到更充分发挥,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及“中医药 +”模式有望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3] 投资建议 - 价格治理方面,集采建议关注价格降幅、院端市场份额及研发创新能力;医保谈判和医保目录调整,关注价格降幅和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及企业;关注基药目录调整进度,重点关注“医保 + 非基药 + 独家”品种;“四同”“三同”“二同”“一同”及药价比形成价格联动,拥有渠道和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获得增量需求 [4][7] - 消费复苏方面,看好宏观经济回暖及内需刺激带来的消费类中药销量的恢复,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 [7] - 国企改革方面,中药行业国资控股企业占比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投资机会来自提质增效取得的业绩增量,建议关注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等特征的企业及“医保 + 非基药 + 独家”品种等,同时关注国企改革带来的提质增效及业绩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