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一季度磷酸铁锂盘点:行业高景气,一哥盈利能力却持续走低
鑫椤锂电· 2025-05-16 09:36
行业景气度 - 一季度磷酸铁锂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 尽管受春节假期影响 [1] - 2025年一季度磷酸铁锂产量达73万吨 同比增长85.9% 环比微降9.1% [1] 市场竞争格局 - 一季度量产出货企业超40家 其中千吨级及以上企业超30家 [3] - 湖南裕能保持市场第一地位 万润新能、友山科技分列第二、第四 [3] - 安达科技排名从十名开外跃升至第八 跨界企业协鑫锂电、万华化学稳中有升 [3] - 三元材料企业加速跨界 当升科技、五矿新能等2024年进入 瑞翔新材、雅安厦钨2025年快速上量 [3] 企业财务表现 - 行业亏损情况整体改善 德方纳米、万润新能一季度财务数据好转 [6] - 湖南裕能盈利能力持续走低 2025Q1净利润9432万元 环比下降8.4% [7] - 万润新能2025Q1净亏损收窄至1.56亿元 环比改善42.8% [7] - 德方纳米2025Q1净亏损1.67亿元 较2024Q4的5.16亿元大幅收窄 [7] - 安达科技2025Q1净亏损6471万元 环比收窄59.8% [7]
GGII:2024年锂电材料企业年报解读
高工锂电· 2025-05-15 10:44
行业全景 - 2024年中国锂电材料企业整体业绩承压,四大主材营收合计均下滑,正极材料下滑超40%,电解液、负极、隔膜分别同比下滑20%、4.5%、11.7% [8] - 38家上市公司中半数企业亏损,正极、电解液企业整体利润为负,负极、隔膜盈利大幅下滑但相对抗跌 [8] - 锂盐原材料价格从2022年末60万元/吨降至2024年末7.7万元/吨,叠加电池厂压价,正极材料环节营收和利润降幅最大 [9] 细分赛道表现 磷酸铁锂材料 - 2024年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246万吨(同比+49.1%),但行业毛利率仅3.19%,多数企业亏损,仅湖南裕能等少数盈利 [9][14] - 湖南裕能销量71.06万吨(同比+40%)但营收225.99亿元(同比-45%),单吨毛利0.24万元(同比-75%),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产能利用率101%)和工艺降本(单吨成本2.88万元)抢占市场 [16] 三元材料 - 2024年三元材料上市公司营收合计510.75亿元(同比-49%),6家企业中4家亏损,行业毛利率不足10% [17] - 头部企业如容百科技加速高镍产品布局,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出货占比提升至23%,同时开发中镍高电压产品 [17] 负极材料 - 2024年负极材料营收合计410.85亿元(同比-4.53%),平均毛利率23.62%,净利润29亿元(同比-44%),头部企业贝特瑞产能利用率达90.41%而尾部不足60% [18] - 企业通过石墨化自供率提升、海外建厂等方式降本,人造石墨负极一体化产能增加导致行业分化加剧 [18][19] 隔膜 - 2024年隔膜上市公司营收合计157.89亿元(同比-11.68%),净利润8.38亿元(同比-85%),毛利率跌至15.27% [20] - 恩捷股份隔膜单价从2023年1.63元/平降至2024年0.935元/平(降幅42%),湿法隔膜价格全年下滑超30% [21][22] 电解液 - 2024年电解液及上游材料企业营收合计292.39亿元(同比-20%),行业毛利率9.75%,10家企业合计亏损9.34亿元 [22] - 六氟磷酸锂价格大跌传导至产业链,电解液被电池厂压价空间达40%,尾部企业面临出清 [11][22] 未来趋势 - 行业洗牌加速,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企业需通过技术升级(高镍、固态电解质)、全球化布局和产业链整合突围 [26] - 磷酸铁锂材料高端化应用加速,三元材料企业聚焦高镍路线适配机器人等新需求 [16][17]
总投超13亿元!河北年产6万吨高镍锂电池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项目二期新进展
鑫椤锂电· 2025-05-15 09:37
中冶新材料项目二期进展 - 项目整体完工进度达75% 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施工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1] - 由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3 43亿元建设 占地196亩 建筑面积91 300平方米 [1] - 涵盖二期萃取厂房 元明粉厂房 硫酸锰厂房等新建工程及一期改造工程 [1] 产能与经济效益 - 一二期协同将形成年产6万吨高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 可装配约40万辆电动汽车 [1] - 副产品包括电池级硫酸镍4 5万吨 高纯氧化钪40吨 元明粉16 3万吨 [1] - 预计实现年销售额75亿元 年均利税8亿元 [1] 行业会议信息 - 鑫椤资讯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上海举办行业会议 [2]
安达科技(83080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3 12:55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12 日,地点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3] - 参会人员包括通过网络参与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刘建波等 [3] 生产与订单情况 - 4 月产线基本满产,订单量基本饱和,二季度各月产销计划为 8000 - 12000 吨/月 [5] 股东与合作关系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比亚迪持有公司股份 1185.77 万股,占股本总额 1.97%,是前十大股东,自 2011 年起是重要客户 [5] - 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正进行客户验证,包括宁德时代,目前暂无业务往来,积极保持沟通 [9] 技术研发储备 - 磷酸铁锂材料有应用于固态电池潜力,将根据情况储备研发技术,钠离子电池在研发阶段 [6] - 补锂剂研发项目前中试验证完成,正处客户验证阶段 [10] 产品优势与产能结构 - 高压实产品使用新工艺和设备,技术性能行业领先,现有产能中高压实(3 代及以上)占比约 90%,2 代及以下占比约 10% [6] 财务与资金情况 - 2025 年 1 月申请 720 万元回购贷款用于回购股票,贷款期限一年,正陆续使用 [7] - 2023 年 5 月至 2024 年 7 月实施两轮回购,累计使用 6728.72 万元,回购 1106.04 万股并完成注销及工商变更;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第三轮回购已回购 919,600 股,使用 477.77 万元 [11] - 资产负债率 60%左右,新项目融资正与金融机构沟通推进 [9] 业绩与发展规划 - 一季度亏损但所得税费用增长 361.04%,因计提递延所得税费用;扩大生产可降成本增盈利,力争 2025 年产销量大于 10 万吨,目标扭亏为盈 [7] - 未来深耕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拓展市场,优化流程,关注行业趋势和政策变化 [8] 人员与管理情况 - 2024 年度高端研发人员无流失,其他核心员工变动因退休和主动离职,已进行岗位补充和交接 [10] 在建项目情况 - 24 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已完成土地购买和平场工作,1.5 万吨/年锂电池极片循环再生利用项目已获备案,30 万吨/年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中 [13] 第四代产品情况 - 第四代产品技术性能领先,已通过部分客户认证并批量出货,但占比较少,现有产线主要为三代产能,因资金缺乏供货有限,正筹措资金建线 [13]
不装了,太累!上市当天直接破发,两年从45跌到13.7,还在下跌!
搜狐财经· 2025-05-12 11:12
上市表现 - 公司于2023年3月20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上市首日开盘破发 盘中跌幅一度超19% 最低下探至40.01元 收盘跌幅16.1% 报41.95元 中一签500股投资者当日浮亏约4025元 [1] - 发行价为50元/股 发行市盈率41.21倍 显著高于行业市盈率26.98倍 [4]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8.5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198.11% [5] - 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8300万元至9700万元 同比下降80.91%至77.69% [5] 股价表现 - 从上市首日盘中高点45元持续下跌 2024年9月10日盘中最低跌至11.41元 创上市新低 [7] - 截至2025年5月7日股价报收13.28元 较发行价下跌超70% 总市值缩水至53.12亿元 [7] 业务表现 - 锂电池材料领域六氟磷酸锂销售价格持续低位徘徊 虽然产销规模保持增长 但产品售价同比大幅下降导致盈利能力降低 [7] - 医药原料药领域受国家集采和医保政策影响 甲硝唑产品单位售价下降幅度大于单位成本下降幅度 导致产品毛利下降 [7] 资金运作 - 超募资金达15.45亿元 实际募资金额为预计募资额两倍以上 [10] - 上市次日即拿出20亿元购买理财 引发市场对"圈钱"行为的质疑 [10]
芳源股份:无直接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关税政策对公司影响有限
巨潮资讯· 2025-05-12 10:09
业务布局与市场策略 - 公司以国内销售为主,无直接出口至美国的产品,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业务影响有限 [2] - 经营策略已从依赖单一客户及产品转型为产品、客户多元化发展,覆盖松下、贝特瑞、比亚迪等国内外锂电下游厂商及贸易商 [2] - 正筹备以技术输出形式与海外企业合作,推动从产品出口向技术出口跨越,当前海外项目仍处筹备阶段 [2] 财务状况与资本结构 - 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但较2024年呈现增长趋势,主要受产品结构调整及镍钴金属价格企稳影响 [2] - 资产负债率为82.85%,计划通过改善现金流、加强现金管理及推动可转债转股等方式优化财务结构 [2] - 可转债转股计划将结合市场情况综合判断,并制定"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以提振投资者信心 [2] 产能与产品规划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建成3.4万吨前驱体、2.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4.56万吨中间品镍钴盐产能 [3] - 一季度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同比下滑,但高镍/超高镍前驱体、碳酸锂等品类收入显著增长 [3] - 未来将聚焦高镍产品优势,同时拓展通用型前驱体销售,并通过原材料端延伸、回收料占比提升等措施降低成本 [3] 国内业务与技术改进 - 国内技改已基本完成,2025年计划提升中间品硫酸盐、碳酸锂及前驱体产品销量 [2] - 通过供应链优化、客户合作深化增强竞争力 [2]
万润新能: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2 09:12
公司治理与运营 - 2024年董事会召开7次会议 所有董事亲自出席且无缺席 审议事项涵盖财务报告、关联交易、投资及内控管理等[6][24] - 董事会下设5个专门委员会 其中审计委员会召开7次会议 战略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 分别聚焦财务监督和长期发展战略[16][19] - 监事会召开6次会议 对财务、关联交易及募集资金使用等事项进行监督 认为公司运作合规且无损害股东利益行为[36][41][44] 财务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75.23亿元 同比减少38.21% 主要因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行导致产品售价下降[49][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70亿元 较2023年-15.04亿元亏损收窄 因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减少及资产减值同比减少[32][49] - 总资产176.76亿元 同比减少9.03% 其中应收账款增长78.25%至20.43亿元 因四季度收入增加[49][51] 研发与创新 -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 布局固态电解质、补锂剂等新技术 磷酸铁锂产品获"湖北精品"称号 富锰磷酸锰铁锂项目入选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6] - 2024年研发费用2.57亿元 同比减少39.04% 主要因碳酸锂价格下降导致研发直接投入减少[49][57] - 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实验室 并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6][27] 生产与供应链 - 通过工艺改善和TQM质量管理优化生产 提高产线利用率并控制成本 实施防错改造等标准化项目横展至各基地[28] - 对大宗物资集中采购 拓展采购渠道并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引入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降低存货管理风险[29] - 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 固定资产增长40.52%至79.71亿元 因在建工程转固[49][51] 市场与客户 - 采用差异化营销策略 与楚能新能源、吉利控股等新客户建立合作 同时维护下游头部客户关系以增强客户黏性[29] - 海外市场取得进展 美国子公司完成土地厂房交割 正推进新能源正极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建设[30][31] - 磷酸铁锂销售量同比增加39.07% 但受价格因素影响收入下降[56] 资金与授信 - 拟向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105.1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并为子公司提供不超过60.10亿元担保 以满足生产经营资金需求[64][65] - 货币资金29.19亿元 同比减少21.42% 短期借款34.71亿元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增长172.08%至22.55亿元[49][5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73亿元 同比改善 因迪链票据托收现金流入及原材料采购票据保证金下降[60]
德方纳米近2年1期亏损 2019年上市三募资共48.5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5-12 07:0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6.13亿元,同比下降55.15% [1][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8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18.25% [1][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3亿元,同比下降97.61% [1][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0.04亿元,同比增长5.90% [2][3]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亿元,亏损同比收窄9.51% [2][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21亿元,同比恶化28.26% [2][3]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78.09亿元,同比下降14.11% [2]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5.45亿元,同比下降22.16% [2] - 2025年第一季度末总资产174.86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1.81% [3] - 2025年第一季度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3.90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2.81% [3] 募资情况 - 2019年IPO募集资金净额3.93亿元,用于年产1.5万吨纳米磷酸铁锂等项目 [4][5] - 2020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11.82亿元,发行价102元/股 [5] - 2021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31.61亿元,发行价255元/股 [6] - 三次募资合计48.47亿元 [6] 历史发行信息 - 2019年4月15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41.78元/股,发行量1069万股 [3] - 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代表人为董瑞超、金巍锋 [3] - 上市发行费用共计5316.77万元,其中保荐承销费用3853.08万元 [5]
龙蟠科技锂电业务再获新订单 合同总销售额预计超50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5-12 06:17
合作协议 - 公司与楚能新能源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2025年至2029年合计销售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合同总销售金额超50亿元 [1] - 销售模式包括卖方自供碳酸锂及买方客供碳酸锂 [1] - 合作协议于2025年5月9日签署,有效期至2030年4月30日 [3] 客户合作 - 公司与LG新能源签署5年长期供货协议,合计销售2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2024年全球磷酸铁锂市场最大订单 [2] - 公司控股孙公司与福特电池工厂(Blue Oval)签订供应协议,2026年至2030年提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2] - 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2025年度采购协议,采购上限设为70亿元 [2] 产业布局 - 江西宜春年产4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 - 印尼一期3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于2024年基本建成,2025年开始批量生产 [2] - 公司积极推进海外磷酸铁锂工厂落地,锁定海外头部客户未来五年需求 [2] 行业评价 - 专家认为合作协议有助于公司稳定产品销售,巩固市场地位,提升竞争力 [3] - 公司与楚能新能源的合作是产业链上的重要联动,有利于新能源领域进一步布局 [3] - 公司技术研发投入高,产品质量满足头部客户要求,产业布局优势明显 [3]
实现固态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百公斤级量产,「星科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5-11 23:58
公司融资与技术发展 - 杭州星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元禾原点 此前曾获红杉种子 险峰长青等机构天使轮投资 云道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4] - 融资资金将用于开发新一代产品及突破规模化量产技术 [4] - 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 聚焦锂电用硅碳负极生产研发 同时储备固态电池专用纳米硅技术 [4] - 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清华 北大 麻省理工等高校 在纳米材料 负极材料 固态电池及设备制造领域经验丰富 [4] 纳米硅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设计研发新一代CVD纳米硅制造设备及硅碳材料合成设备 已向头部厂商批量送样 [4] - 纳米硅制备技术可实现<10nm超细颗粒 粒径调节范围达几纳米至几十纳米 [3][7] - 技术优势包括粒径分布可控 颗粒无硬团聚 溶液分散性好 兼具量子效应与抗破碎性 [9] - 通过原位碳包覆和掺杂工艺降低加工难度及电阻率 为硅碳负极开发留出空间 [9] 硅碳负极材料行业背景 -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超石墨材料 但锂化时体积膨胀达100%-300% 制约实际应用 [6] - 硅碳复合材料是解决膨胀问题的公认路线 但工艺及量产设备尚未标准化 [6] - 国际领先企业Group14采用气相硅碳技术 产品SCC55™已获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订单 [6] 量产与工程化能力 - 公司自研CVD设备支持连续化生产 工艺参数一致性强 保障材料批次稳定性 [11] - 设备设计直接瞄准吨级工业化量产 避免小规模实验的工程化缺陷 [11] - 已实现百公斤级超细纳米硅及纳米硅粉体稳定量产 掌握大规模原位包覆工艺 [12] - 开发适配水性和油性体系的通用型基底材料 交付多家头部客户测试 [12] 市场前景与战略布局 - 中信证券预测2026年全球硅碳负极材料需求达6-7万吨 [12] - 固态电池 低空经济无人机 电动汽车等高端场景将推动高性能电池需求 [12] - 公司计划联合头部企业开发通用性产品 并布局千吨级产线落地 [13] 投资方评价 - 元禾原点认为公司纳米硅及复合硅碳材料技术具备完全自主创新性 有望赋能全固态电池发展 [14] - 云道资本指出<10nm超细硅颗粒达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可应用于智能汽车 无人机等场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