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搜索文档
双碳研究 | 2030前瞻:可再生能源强势赋能全球电网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8-27 15:44
核心观点 -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主导全球电网 化石能源逐渐被淘汰 转型是经济与社会变革 [3] - 太阳能和风能成本竞争力超越化石燃料 储能系统与智能电网解决间歇性问题 [5][9][10] - 130多个国家承诺脱碳 交通电气化推动清洁电力需求 企业将可持续发展转化为竞争优势 [12][14]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力 - 太阳能电池板价格过去十年下降近90% 风能效率大幅提升 [5] - 经济因素使可再生能源成本低于化石燃料 可持续性减少碳排放 能源安全降低对外依赖 [6] - 消费者选择屋顶太阳能 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实现气候目标并降低成本 [11] 技术发展核心 - 太阳能通过大型光伏电站和屋顶装置规模化发展 风能海上陆上涡轮机提供稳定电力 [7] - 锂离子和固态电池确保电力供应稳定性 解决间歇性问题 [9] - 智能电网使用AI和物联网平衡供需 减少浪费 家庭可回售多余太阳能 [10] 2030年电网生态 - 全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0%-80%来自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主导发电领域 [17] - 智能电网无缝连接社区 工业和可再生能源电站 消费者广泛使用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 [17] - 化石燃料发电厂因成本上升和监管趋严逐渐减少 [17] 企业机遇与挑战 - 企业投资商业太阳能降低运营成本 节能照明提升能效 转化为竞争优势 [14] - 需升级电网基础设施 保障设备供应链韧性 应对社区土地使用担忧 [16][21] - 政策需保持全球协同一致性 但绿色增长势头远超障碍 [18][19]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河北:算力崛起助力工业大省转型突围
新华网· 2025-08-27 14:12
数派科技所在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河北省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 新平台,目前与860余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其算力利用率高达98%。 "廊坊市具备强大的国产算力供给能力,企业能以低成本享受高算力。"数派科技总经理张文武介绍,公 司自今年3月正式运营以来,已经签约新奥核聚变大模型开发等多个项目,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1000万 元。 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董丽萍介绍:"近年来廊坊凭借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稳定的要素保障、 直连北京的低延时网络和高通量带宽,目前投运数据中心项目36个,算力产业呈现集聚发展、链式发展 态势。" 电力是算力的基石。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总经理刘少宇介绍,作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 示范区,张家口市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4300万千瓦。近年来,张家口的绿色电力与绿色算力齐 8月27日,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工作人员对训练机房进行日常维保。(受访单位供图) 头并进——今年上半年,张家口算力企业使用绿电比例超过30%。 走进合盈数据(怀来)科技产业园机房,一台台服务器闪烁运转,这里的服务器将支撑人工智能、金 融、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是环京地 ...
“十四五”时期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国家能源局· 2025-08-27 07:11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务院新闻办26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我国成 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王宏志: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 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我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十四五"期间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韩萌) (来源: 央广网 )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表示,"十四五"是我国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的五年。"十四五"前四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已达 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的年度用电量。 王宏志: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1/5,保障了 能源供应"量足价稳"。这五年,能源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东部地区用能中,有40%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 运"等"能源大动脉"。 王宏志强调,"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 ...
摩洛哥成为非洲和中东地区绿地投资最多国家之一
商务部网站· 2025-08-27 07:05
绿地投资排名 - 摩洛哥以178个绿地项目数量位列非洲和中东地区首位 [1] - 埃及以470亿美元投资总额排名该地区第一 [1] 投资分布特点 - 埃及投资集中于少数大型项目导致均衡性差 [1] - 南非经济体量庞大但吸引投资能力不佳 [1] - 海湾国家投资额占主导但过度集中于油气资源领域 [1] - 摩洛哥外资分布均衡主要覆盖汽车 可再生能源和信息技术三大领域 [1] 摩洛哥产业优势 - 丹吉尔地中海自贸区与国际车企共建汽车产业生态链持续吸引全球投资 [1] - 太阳能和风能有效利用使该国成为地区能源转型先行者 [1] - 卡萨布兰卡和拉巴特数字服务与外包领域发展助推信息技术高地建设 [1] 投资环境因素 -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投资吸引力 [1] - 较高劳动力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1] - 政府监管有效性增强投资者信心 [1]
北京推进用户侧储电 储热/智能微电网/绿电直供等示范!数据中心2030年绿电占比100%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7 06:23
核心观点 - 北京市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实施方案》 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重点包括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储能管理 氢能应用 绿电消费机制等 目标是在2025年及以后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实现绿色电力占比超过80% 2030年达到100% 并建立覆盖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 [8][9][18][19] 可再生能源目标规划体系 - 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10] - 编制《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指引》 科学识别资源潜力 合理划定开发利用规划引导分区 [11] -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研究分解各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 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考核工作方案》 建立目标引导机制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考核机制 [11] - 编制印发实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分类制定发展目标 布局 重点任务 重大工程等 [11] - 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其他领域协同融合 将相关内容纳入电力规划 供热规划 水务规划等专项规划 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12] 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 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印发《北京市加快推动第五立面光伏应用的若干措施》 加快建筑 交通 水务等基础设施第五立面光伏规模化应用 规范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全流程管理 [13] - 强化区域能源合作 发挥京津冀能源专题工作组作用 印发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年度计划 协同推进三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 编制绿电交易实施方案 深化与内蒙古 山西 宁夏等能源资源富集地区政府间能源合作 [13] - 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制定《北京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构建坚强智能电网 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 建立配电网可开放容量按季度发布机制 [14][15] - 建立健全新型储能管理体系 以房山新型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区建设为契机 建立健全储能电站项目审批 建设 运行 监管体系 制定运行规范 监督管理相关制度 推进用户侧储电 储热等多领域示范应用 [15] - 推动可再生能源供热规模化发展 印发《完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可再生能源供热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加强新能源项目储备 推进城市副中心地热能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 空气能 太阳能等 [16] - 统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和梯级利用 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效率 探索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园林废弃物 农林废弃物路径 [17] - 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多领域应用 推动建成覆盖全市 辐射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多元化布局本地制氢试点 做好制加氢一体站建设 积极谋划绿氢输送管道 推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绿电制氢项目输送通道建设 [18] - 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消费促进机制 稳定绿证市场供给 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 推动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建立基于绿证的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机制 [19] - 推动2025年及以后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实现绿色电力占比超过80% 鼓励到2030年实现100%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 打造绿电工厂 绿电园区等 [19] - 加强宣传引导 编制《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指南》 明确相关政策 标准 审批建设流程等 [20] 配套支持政策 - 支持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 支持企业 高等学校 科研机构参与建设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相关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21] - 印发实施《北京市绿色先进能源和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支持光伏 风电 地热 新型储能 氢能等符合区域产业布局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21] - 推动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建设 支持企业 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各类标准制定 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 完善光伏发电 地热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 [21] -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超长期国债 中央预算等国家资金 用好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 落实金融支持北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意见 加大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在京实施力度 [22] - 创新绿色服务模式 鼓励金融机构深化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 绿色保险等业务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企业绿色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 [22] - 健全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 优化各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统计方法 完善可再生能源供热统计规则 [23] - 严格监督考核 制定《建设项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监督办法(暂行)》 对建设项目各环节落实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出要求 [23] 组织实施 - 加强统筹协调 市发展改革委 市城市管理委负责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 各区 各部门 各能源企业加强协同配合 [24] - 强化责任落实 各区 各部门 各能源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各区落实主体责任 [24]
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下降60%和80%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3:30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共识 - 中国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国家共同制定更有雄心的绿色能源发展目标并加强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交流协作以提升绿色能源安全保障能力[1] - 与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科威特 阿联酋 丹麦 芬兰 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签署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协议为绿色能源合作提供行动指南[1] -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上中外企业签约25个能源项目签约金额约400亿元展现绿色能源合作巨大潜力与广阔空间[1]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合作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氢能 储能 核电 智慧能源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并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合作[2] - 积极推动中国新能源发电 特高压输电 智能电网等能源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2] - 近十年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2]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解决方案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提供可落地的中国方案[2] - 在东盟 中亚 中东 拉美和非洲等地区稳步推动清洁能源 能源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电力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2] - 一大批惠民生的绿色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就一带一路能源务实合作新范式[2]
人民日报丨“量足价稳”,这是我国能源保障的底气
国家能源局· 2025-08-27 03:06
能源消费与生产规模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已达欧盟年度用电量的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5]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7] - 2024年能源生产总量约50亿吨标准煤 占全球总量四分之一 [8] - 国内能源生产实现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22] 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 东部地区40%用能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跨区域能源输送通道 [12]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的10倍 [13][15] - 充电基础设施覆盖98%高速公路服务区 [15] - 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 [23] 可再生能源体系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18]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呈现1亿千瓦、2亿千瓦、3亿千瓦的阶梯式跃升 [18]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为绿电 [18]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23] - 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23] 技术创新与全球贡献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19][20]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19] -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19] - 油气开发突破万米深地和千米深海 [20]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24] 重大工程成就 - 建成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等重大能源项目 [19] - 建成一批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和支撑性调节性电源 [23]
“十四五”时期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央广网· 2025-08-27 00:20
能源供应保障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1]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三分之一 [1] -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超五分之一 [1] - 东部地区40%用能来自西电东送等能源大动脉 [1] 绿色低碳转型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1]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1]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绿电 [2]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年增1个百分点将超额完成20%目标 [2] 国际影响力 - 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重要推动者 [1]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累计减碳41亿吨 [2] -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欧盟年度用电量 [1]
“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经济日报· 2025-08-27 00:07
能源安全保障 - 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有效保障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 [3][4] - 能源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5] - 建成完备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 未发生全国性大面积停电事故 [5] 新能源发展 - 风光发电装机从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6]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9.7%提升至2024年18.6% 上半年达1.15万亿千瓦时占用电量近四分之一 [6] - 风电装机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光伏装机连续10年全球第一 总装机占全球47% 新增装机占全球63% [6] 电力市场建设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至23.8万亿千瓦时 实现翻倍增长 [7] - 市场交易电量占比从2020年40%提升至连续4年稳定在60%以上 [7] - 构建"1+6"基础规则体系 形成省内省间交易、年度实时交易等多维度市场架构 [7] 基础设施与创新 - 建成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和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3] - "沙戈荒"地区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3亿千瓦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3500万千瓦 [6]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超40%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3]
供应更足 韧性更强(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6 22:55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 中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国内能源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3] - 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总和 [3] - 建立完备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 建成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 [3][4] 能源投资发展 - 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16% 累计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接近10% [5]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过20% 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5万亿、6万亿元大关 [5] - 可再生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超过80% 2024年新型储能等新业态投资完成额接近2000亿元 [6] - 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5% 充电运营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 [6] 新能源发展成就 - 风光合计装机从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5年7月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占新增电力装机80% [7]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9.7%提升至2024年18.6% 2025年上半年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占比近25% [7] - "沙戈荒"地区新增装机超1.3亿千瓦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3500万千瓦 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4亿千瓦(含户用光伏1.6亿千瓦) [7] - 中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光伏装机连续10年全球第一 2024年风光总装机占全球47% 新增装机占全球6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