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饮品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一高校推“限塑令”致饮品店闭店?多个加盟商回应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9-05 12:04
核心事件 - 中原科技学院校内饮品店因校方推行限塑令要求使用指定样式杯子而集体停业 涉及库迪咖啡 茶百道 蜜雪冰城 瑞幸等至少5家品牌门店[1][2] - 校方规定必须使用指定样式杯子 校内恰好有商家售卖该指定杯子 若不使用则面临罚款或闭店处理[1] - 品牌方规定门店不能使用品牌之外物料 违规同样面临罚款或闭店处罚 加盟商陷入两难境地被迫选择闭店[1][2] 涉及品牌 - 库迪咖啡门店8月30日开业 9月1日即被告知需使用指定杯子 其使用pet材质杯子与校方要求材质相同但外形不同[1][2] - 茶百道门店确认品牌方使用可降解材质杯子符合环保要求[2] - 蜜雪冰城去年就曾因限塑令三天两头闭店[4] - K22饮品店因使用pp5材质加盖杯子可二次使用符合校方规定而正常营业[2] 学校政策执行 - 学校此前已强调限塑令 但近期开始严格执行 出现检查 停业整顿及罚款等措施[4] - 政策执行存在反复 去年有段时间校内所有饮品不许加盖不许装袋 但9月1日仍有学生购买到瑞幸正常包装饮品[4][5] - 广东两所高校茶饮店表示可正常使用品牌方提供的降解材质杯子 未受限塑令影响[5] 事件进展 - 受影响饮品店正在积极与学校及品牌方沟通协商 试图在遵守双方规定前提下恢复营业[5] - 截至9月5日发稿 校方与品牌方均未对事件作出正式回应[5]
复盘106家食品企业半年报:70家公司业绩下滑,蒙牛液奶缩水40亿,农夫逆袭净赚76亿
36氪· 2025-09-03 08:50
行业整体表现 - 消费疲软导致供需失衡、内卷和价格战问题持续 106家企业中70家业绩下滑 其中57家收入下滑 48家净利润下滑 [1] - 企业普遍采取保利润策略 收入下滑企业数量多于净利润下滑企业 [1] 乳制品行业 - 行业整体承压 33家乳企中25家业绩下滑 液奶业务全面溃败 [1][3] - 伊利液奶营收361.26亿元 较2024年减少7.61亿元 较2023年减少62.97亿元 蒙牛液奶营收321.92亿元 较2024年下滑11.22%减少40.48亿元 较2023年减少94亿元 [3][4] - 奶粉业务结构性回暖 伊利奶粉及奶制品营收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 蒙牛奶粉营收16.756亿元实现小幅提升 [3][5] - 上游养殖企业普遍亏损 现代牧业亏损9.8亿 澳亚集团亏损3.78亿 优然牧业亏损2.47亿 主产区生鲜乳均价3.08元/公斤同比下滑11.7% [6] 调味品行业 - 行业分化明显 海天维持高个位数增长 中炬高新营收净利润双位数下滑 [7] - 渠道变革持续 海天经销商净减少26家 涪陵榨菜经销商净减少186家 [7] - 头部企业加速出海 海天二次赴港上市 天味食品筹划赴港上市 安琪酵母实现国际化布局 [8] 饮品行业 - 行业分化加剧 康师傅饮品营收263.59亿元微降2.6% 净利润提高19.7%至13.35亿元 [9] - 农夫山泉净利润76.22亿元行业第一 茶饮料营收100.89亿元首次半年破百亿 包装饮用水营收94.43亿元同比增长10.7% [2][9] - 东鹏饮料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 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 [10] - 部分企业业绩下滑 华润饮料营收同比下降18.5% 承德露露营收减少15.3% 香飘飘营收下降12.21%且亏损扩大 [10] 休闲食品行业 - 量贩渠道成为增长引擎 万辰集团营收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 净利润4.72亿元暴增50358.8% 旗下量贩门店达15365家 [11] - 传统渠道承压 良品铺子营收同比下滑27.21% 来伊份创上市最大半年度亏损 [11] - 健康零食增长显著 卫龙蔬菜制品收入21.09亿元占总营收60.5% 推动净利润增长18.5%至7.36亿元 [12] - 原材料成本上涨 洽洽受葵花籽价格影响业绩下滑 三只松鼠坚果毛利率下滑2.64个百分点至23.91% 盐津铺子因魔芋精粉价格上涨毛利率从32.53%降至29.66% [12] 方便食品行业 - 头部企业业绩回弹 双汇发展营收284.14亿元同比增长2.97% 净利润23.23亿元微增1.17% [13] - 锅圈食品表现突出 营收32.4亿元同比增长21.6% 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22.5% 门店达10400家 [14] - 方便面业务分化 康师傅方便面营收134.65亿元下降2.50%但净利润9.51亿元增长11.90% 统一方便面营收53.82亿元增长8.80% [14] - 速冻与预制菜承压 安井食品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 味知香营收3.43亿元增长4.70%但净利润下滑24.46% [14]
“再来一瓶”卷“码”重来,博得人心的关键更在品质与诚意
经济日报· 2025-08-31 11:29
营销策略演变 - "再来一瓶"活动通过利用消费者厌恶损失心理和以小博大的需求 有效带动饮品热销并提升复购率 [2] - 传统瓶盖印字方式因造假门槛低导致企业面临兑奖数量激增和亏损 被迫终止该促销形式 [2] - 当前活动升级为二维码技术 通过数字加密和物流联网构建防伪体系 从源头减少利益流失并降低打假成本 [3] 消费者互动模式升级 - 二维码取代油墨字后 中奖验证需扫码完成 改变了即时兑奖的透明性 [2] - 奖励形式从直接兑换变为线上现金红包 一元换购折扣或延迟补贴红包 增加操作复杂性 [2] - 新技术将单次购买转化为持续互动 通过消费门槛(如多花一元)筛选有效客群 提升客户忠诚度 [3] 数据应用与营销优化 - 二维码作为数字桥梁使企业能精准掌握销售数据和中奖情况 实现消费画像分析 [3] - 消费者扫码后接入品牌小程序 强化品牌链接并优化生产计划与营销策略 [3] - 营销目标从概率博弈转向心理绑定 通过深度客户互动增强品牌认知 [3] 市场竞争核心要素 - 饮品市场饱和与产品迭代加速促使企业创新营销形式 [2] - 企业通过小奖投放争夺市场份额 但最终竞争力取决于产品品质与诚意 [4] - 成功关键是以好产品建立口碑 真诚回应消费者对"小确幸"的期待 [4][5]
“再来一瓶”何以重来
经济日报· 2025-08-31 01:43
营销策略演变 - 传统"再来一瓶"活动通过利用消费者厌恶损失心理和以小博大的需求 有效带动饮品热销并提升复购率 [1] - 二维码技术替代瓶盖印字后 营销形式从即时兑换转变为线上现金红包 一元换购和延迟补贴等多样化方式 [1] - 当前营销策略从概率博弈转变为心理绑定 通过设置消费门槛筛选有效客群并将单次购买转化为持续互动 [2] 技术应用与数据管理 - 企业采用数字加密和物流联网技术构建二维码防护网 从源头遏制假瓶盖导致的利益流失 [2] - 二维码作为数字桥梁使企业能精准掌握销售数据和中奖情况 并通过消费者授权接入小程序分析消费画像 [2] - 技术革新使企业节省打假和维权等不必要的活动支出 同时保护店主与消费者权益 [2] 行业竞争与消费者行为 - 饮品市场趋于饱和且产品迭代加速 企业需通过营销创新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差异化 [1] - 消费者对"小确幸"的追求持续存在 但更关注产品品质与企业诚意而非单纯营销套路或价格 [3] - 成功品牌需以优质产品建立口碑 并以真诚回应消费者期待来实现长期市场份额提升 [3]
上海突然火了一个新品类,单店月收50万、复购率40%
36氪· 2025-08-31 00:39
公司表现 - 上海米饮品牌茶米有言以五常大米为核心原料创新奶茶产品 单店最高月营收达50万元 复购率达40% [1] - 品牌在上海热门商圈开设10余家门店 均登上大众点评好评榜及热门榜 单店日出杯量800-900杯 [1][4] - 产品线涵盖鲜米冰浆/轻茶/果茶等四大类 共20个SKU 单价区间13-22元 招牌产品鲜米豆花煎米茶融合红茶/炒米/黑糖及五常鲜米奶 [1] - 门店设置五常大米文化展示区 面积超50平方米 通过壁画与稻谷陈列强化品牌差异化形象 [2] 产品创新策略 - 采用"米+水果/酸奶"复合配方:楂楂米酸奶混合山楂/酸奶/五常鲜米奶制成冰沙 野杏子冰浆融合新疆黄杏/糯米/鲜米奶并搭配酸奶油顶 [10][11] - 强化手作工艺价值:现场煎制茶叶与大米 明档展示现蒸/现熬米布工艺 通过焦香与锅气提升体验感与记忆点 [14][16] - 拓展品类边界:上新五常大米冰淇淋 计划推出大米烘焙面包 推动米风味向多品类延伸 [13] 行业趋势 - 米饮细分品类加速涌现:冰浆(水果/冰块/糯米混合沙冰)/米酿(荔枝冰酿/桂花米酿冰沙)/米乳拿铁/糯米酸奶/大米冰淇淋等产品获多家品牌推广 [5][6][8] - 原料原产地成为核心卖点:品牌强调五常大米原产地优势 依托乔府大院27年种植基地提供品质背书 单斤售价约50元的高品质大米形成价值锚点 [17][19][20] - 健康属性驱动市场扩张:米饮凭借乳糖不耐受友好/天然米香/无添加香精等特点 从小众需求向主流健康饮品转型 分化出多细分品类与价格带 [22]
韩流来袭!NCT Zone携手K-Food体验活动亮相上海百盛优客
中国食品网· 2025-08-28 05:31
近年来,韩国饮品凭借健康、时尚与多样化的特色,在中国市场获得广泛关注,成为韩国对华出口的重 点品类之一。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活动借助NCT快闪店带来的巨大流量,将进一步扩大韩国饮品在中国 的知名度与消费影响力,为下半年出口增长注入新动力。 "'K-FOOD陪你开心加倍'不仅仅是一场饮品推广活动,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与消费体验的创新尝试。"活 动主办方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上海代表处的李钟根首席代表表示,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 更多中国消费者认识并喜爱K-饮品,把韩国饮食文化真正融入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 9月5日至16日,"K-FOOD陪你开心加倍"韩国饮品推广活动将在上海百盛优客城市广场五楼举行。本次 活动由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与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共同主办,并与K-POP人气偶像NCT快闪店联 动,通过打造沉浸式"K-饮品体验馆",为消费者呈现韩流文化与美味饮品的双重盛宴。 活动现场将特别设置试饮区与韩剧同款美食区,观众在感受韩流氛围的同时,可以近距离品尝到多款畅 销及新兴韩国饮品。主办方表示,通过音乐、文化与饮食的跨界结合,不仅希望为消费者带来轻松愉快 的体验,更计划以此为契机,推动K-饮品在中国市 ...
均瑶健康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6亿元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01.28%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5 13:09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7.66亿元 同比增长1.3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61万元 [1] - 研发投入1981.93万元 同比增长26.18% [3] 业务战略与增长曲线 - 通过"益生菌+场景"战略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1] - 益生菌饮品及食品收入达4.30亿元 [1] -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01.28% 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渠道拓展与市场布局 - 电商渠道销售同比增长686.42% [1] - 功能性乳饮品覆盖华东地区2700家罗森便利店及上海70家奥乐齐超市 [2] - 产品进入上海2000台CITYBOX魔盒及北京物美多点智能柜 [2] - 益生菌红参石榴饮入驻华中地区1200家新佳宜便利店 [2] - 益生菌轻乳汽水入驻青岛605家可好便利店 [2] - 多款产品进入上海380家联华超市 安徽1898家壹度便利店及多地智能柜网络 [2] 研发与技术突破 - 功能性菌种资源库由6000余株拓展至50000余株 [3] - 成功研发低温益生菌饮品 填补低温产品空白 [3] - 重点突破功能性菌株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3] 供应链与产能建设 - 改造建设低温活菌益生菌生产基地 [2] - 形成全国冷链+地方统配双模式的线下冷链运营体系 [2] - 冷藏运输网络辐射华东并逐步拓展至全国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聚焦益生菌赛道 [3] - 平衡"巩固益生菌增长优势"与"改善短期盈利水平" [3] - 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3]
食药物质有望适当体现“健康声称”
消费日报网· 2025-08-21 03:19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推进食药物质目录动态修订工作 大力推进食药物质健康声称和标准化建设 [1][4] -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印发《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 明确食药物质定义及目录扩增修订程序 [2] - 自2023年起对新公布的食药物质目录均对应铅 镉 砷 汞等关键食品安全限量指标 并正推进食药物质配套标准制定 [3] 市场规模与消费趋势 - 近三年我国线上平台药食同源市场销量持续增长 2024年销售额达567.8亿元 销量7.2亿件 销量同比增速5.2% [2] - 57%的养生人群希望通过滋补食疗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益处关注度提升 [2][3] - 食药物质在休闲零食 乳品 饮品等领域不断创新 产业升级需求迫切 [1] 产品创新与产业发展 - 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分3批将当归 黄芪 党参 铁皮石斛 化橘红等19种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 [4] - 正积极推进采用食品数字标签等形式体现健康声称 相关工作有序推进 [3] -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提出目录修订建议 需提供传统食用历史证明和食用安全性评价材料 [2][4] 文化传承与资源保护 - 食药物质是传承发扬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 具有长期实践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 [3] - 食药物质需符合中药材资源保护 野生动植物保护 生态保护等相关法规规定 [2] - 政策着力传承发扬传统食养文化 助力地方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4]
我国新茶饮走好出海路
行业发展历程 - 2010年CoCo都可和快乐柠檬等品牌小规模布局国际市场初步打开市场 [1] - 2018-2019年供应链体系完善推动新茶饮品牌集体发力 2018年被称为新茶饮出海元年 [1] - 出海战略从试水转变为弄潮 开启东盟筑基欧美破圈的战略升级 [1] 区域市场优势 - 东南亚青年人口占比超50% 与新茶饮年轻化定位高度契合 [1] - 东南亚茶饮文化与中国一脉相承 原料体系和饮用场景高度兼容 [1] - RCEP框架提升区域贸易自由化程度 供应链效率与政策红利强化地域优势 [1] - 热带气候催生全年冷饮刚需 提供稳定市场空间 [1] 核心品类表现 - 绿茶凭借规模化供应和兼容性优势占据新茶饮应用场景主导地位 [2] - 2022-2023年蜜雪冰城在印尼门店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2] - 同期中国绿茶对印尼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67.8%和77.2% [2] 供应链挑战 - 茶叶奶茶粉包装材料等多依赖进口 承担高额运输和关税成本 [2] - 面临供应不稳定和品类受限等多重挑战 [2] - 供应链体系存在显著短板 [2] 合规成本压力 - 2025年东南亚实施塑料包装禁令 推高可降解材料包装成本 [2] - 欧盟茶叶农残检测指标达480项 远超国内标准 [2] - 2023年3月生效的新规进一步收紧农残标准 需投入额外检测费用 [2] 文化适配挑战 - 欧美市场注重有机健康 东南亚偏好浓郁甜口 口味差异显著 [3] - 海外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和接受度需要时间积累 [3] - 国际品牌与海外本土品牌挤压生存空间 [3] 供应链优化措施 - 在原料产区建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如越南百香果种植基地 [3] - 降低原料进口依赖 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3] - 建设区域供应链中心辐射周边国家 降低区域运输成本 [3] 文化融合策略 - 加大产品本土化研发 调配符合地域口味的产品 [3] - 依托国际茶日等重要节日举办茶文化节茶艺大赛等活动 [3] - 积极传播中国茶文化 打破出海文化壁垒 [3] 政策合规支持 - 政府搭建出口合规服务平台 提供欧盟有机认证美国FDA注册等服务 [3] - 降低企业认证成本 [3] - 组建跨部门专家团队跟踪目标国法规动态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3] 未来发展前景 - 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多元化发展 [4] - 不再局限于门店扩张 转向原料贸易技术输出文化授权等多元形式 [4] - 构建全球茶园中国创新本地消费的产业共同体 [4]
康师傅、统一需向外卖抢生意
36氪· 2025-08-18 06:53
业绩表现分化 - 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至400.92亿元,同比减少11亿元 [1] - 统一企业中国同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 [1] - 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收入134.65亿元同比下降2.5%,饮品业务收入263.59亿元同比下降2.6% [2] - 统一实现营收增长而康师傅出现下滑,显示市场份额争夺持续 [1] 业务板块分析 - 康师傅方便面业务占总收入33.6%,饮品业务占65.7%,业务结构保持稳定 [2] - 统一通过业务拓展实现增长,毛利率上升0.5个百分点 [15] - 方便面行业面临外卖市场挤压,瓶装饮料赛道受到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新品牌冲击 [3][11] 竞争格局变化 - 元气森林冰茶2024年销量预计突破10亿元,较2023年2亿元增长500% [3] - 农夫山泉投入20亿元用于冰茶新品研发推广 [3] - 外卖平台竞争加剧:美团日订单量超1.5亿单,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1亿单 [19] - 外卖客单价从超过35元下降至30-35元,挤压方便食品和瓶装饮料需求 [21] 战略调整差异 - 康师傅采取涨价策略:袋装面从2.8元涨至3元,桶装面从4.5元涨至5元,1L装饮料从4元涨至5元 [13] - 涨价推动利润增长:饮品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7%至13.35亿元,方便面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9%至9.51亿元 [12] - 统一侧重渠道扩张: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增加1.815亿元,重点投入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 [15] - 康师傅经销商数量减少:从2024年底67,215家降至63,806家,减少3,409家 [14][15] 产品创新举措 - 康师傅推出非油炸方便面、"泡面+芝士"组合,冰红茶新增长岛冰茶风味和劲凉双倍薄荷口味 [25] - 康师傅在无糖茶赛道推出"鲜绿茶",中式饮品领域推出决明子大麦饮、枸杞菊花茶 [25] - 统一绿茶推出无糖新品"春拂焙茶",对汤达人、老坛酸菜牛肉面等经典产品进行升级 [25] - 统一通过茄皇等新品拓宽方便面销量 [25] 渠道变革 - 两家企业通过短视频、直播间发力内容电商,打入零售折扣店 [27] - 统一结束双总经理制,首次从零售板块调任总经理,强调打造"食品+流通"双轮驱动模式 [27] - 统一加强冰柜投放抢占夏季销售旺季,设置相关奖惩机制调动业务开发积极性 [16] 行业挑战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扰乱渠道格局,自4月起开始影响传统食品饮料企业 [21] - 方便食品和瓶装饮料市场需求受到冲击,行业头部企业首当其冲 [21] - 行业需要完成新品创新、渠道接应和共识迭代三个过程来穿越周期 [23] 发展目标 - 统一董事长罗智先定下5年达成营收500亿元目标,认为没有500亿规模难以在大陆市场立足 [18] - 康师傅通过内部优化提升盈利能力,选择让优质经销商做大做强做精做透市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