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光大证券:节前指数或维持震荡格局
第一财经· 2025-09-28 23:54
市场观点 - 沪指目前仍在区间震荡格局 节前大概率延续震荡之势 [1] - 科技赛道短期休整 不改中期上行趋势 [1] 行业动态 - 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大会9月29日开幕 [1] - 计划投入消费券及补贴超1亿元 或将刺激新能源汽车相关概念 [1]
“9·24行情”周年回眸:信达澳亚20只“翻倍基”位居榜首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3:42
上周,A股"9·24行情"迎来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场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A股主要指数大幅上涨、市场总市值首破百万亿元、公 募"翻倍基"批量出现…… 指数上扬,市场向好 "9·24行情"启动以来,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达40.19%,深证成指涨幅超65%,北证50、科创50、创业板指等指数涨幅均超100%。其中,北证50指 数大涨163.26%。市场呈现明显的"成长强于价值"态势。 近一年市场各主要指数涨跌幅情况 公募爆发,"翻倍基"涌现 A股市场行业表现方面,近一年,电子行业成为最耀眼的明星。整体看,申万一级31个行业全线飘红,科技股领涨,带动A股估值提升。其 中,电子、通信、综合行业涨幅领先,均涨超100%;计算机、传媒、机械设备行业涨幅均超80%。仅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行业涨幅不 足10%。 近一年申万一级31个行业涨跌幅情况 展望后市,机构认为,上涨驱动力有望持续。国泰海通证券称,投资者无需过度担忧阶段性调整:其一,两融规模、流通市值处历史均值, 两市整体估值不高,多数权重股股价处于低位,未显过热;其二,中国货币政策宽松仍有空间,增量经济支持举措有望出台。(资料来源: 国泰海通证券《波动与应对》, ...
华泰证券:适度向低位板块做切换 10月将迎来政策及业绩布局窗口期
第一财经· 2025-09-28 23:39
市场走势 - A股市场近期进入上行平台期 节前投资者情绪以避险为主 节后宏观不确定性减弱 交投意愿存在回暖动力 市场或偏向缩量震荡[1] - 节后市场进入政策及业绩布局窗口期[1] 资金动向 - 资金正反馈仍在持续 基本面改善仍在蓄势[1] - TMT板块上周成交额占比回升 季末资金存在风格调整需求[1] 配置建议 - 建议投资者小幅调整仓位 关注主线低位板块[1] - 重点关注港股科技 国产算力 机器人板块[1] - 关注反内卷中的化工 电池及大众消费龙头[1]
行情催生“补血”需求 年内券商发债规模超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23:34
券商发债规模 - 截至9月28日券商年内累计发债规模达11812.13亿元 同比增长83.27% 发债数量616只 较去年同期增加68.31% [2] - 7月发行规模1429.92亿元 8月飙升至2755亿元创年内月度发行量与规模双新高 9月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分别获批不超过300亿元和600亿元公司债 [2] - 7家头部券商发债规模突破500亿元 中国银河发行规模超千亿元位居榜首 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和中信证券均超500亿元 [2] 资金用途结构 - 发债资金呈现偿债+补流+专项投资多元格局 头部机构通过置换高息旧债优化债务结构降低成本 [3] - 补充营运资金直接投向两融和衍生品交易等核心业务领域 同时通过科创债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3] - 公司债占比过半 短融工具维持高位 次级债稳步增长 反映券商优化负债结构同时强化资本实力支撑业务发展 [3] 融资驱动因素 - A股行情走强推动资本补充需求 7-8月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和3800点关口 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 [4] - 两融余额9月24日单日大增超140亿元达2.4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自营与两融业务爆发式增长成为核心驱动力 [4] - 券商争相提额抢占两融市场份额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从400亿元调增至500亿元 华林证券提升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至80亿元 [4] 融资成本优势 - 证券公司债平均利率1.89%低于去年同期2.42% 次级债平均利率2.25%低于去年同期2.64% 短融平均利率1.77%低于去年同期2.1% [5] - 债券融资提供更大规模资金支持且低利率环境下成本较股权融资减少 灵活期限结构可适配不同业务线需求 [5] - 债券融资避免股权稀释问题保障公司治理结构稳定 成为券商业务扩张期资金补充核心渠道 [5] 行业发展趋势 - 四季度券商发债规模预计维持高位 头部机构凭借资本与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6] - 资本规模直接决定券商业务资质、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行业进入资本驱动增长时代 [4] - 市场活跃度提升、重资本业务扩容及低利率环境共同推升券商融资需求 [1]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盘中跌超2.5%
东莞证券· 2025-09-28 23:30
证券研究报告 2025 年 9 月 29 日 星期一 资料来源:东莞证券研究所,iFinD 数据 后市展望: 周五,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盘中跌超 2.5%。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低开 0.35%,深成指低开 0.38%,创业板指低开 0.42%。随后指数走弱,创业板指下挫跌逾 1%。 截至午盘收盘,市场震荡调整。盘面上,风电概念股集体走强;半导体产业链局部回暖; 汽车板块表现活跃。午后,指数走弱,创业板指下挫跌逾 2%。最终三大指数均收绿。总 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上涨股票数量超过 1800 只,近 60 只股票涨停,石油石化、环保、公 用事业、农林牧渔和房地产等行业表现靠前;计算机、电子、传媒、通信和机械设备等行 业表现靠后。概念指数方面,大豆、摘帽、草甘膦、人造肉和煤化工概念等板块表现靠前; 同花顺果指数、AI PC、铜缆高速连接、共封装光学(CPO)和光纤概念等板块表现靠后。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为中风险。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自已公开信息,关于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建议投资者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1 | 指数名称 | 收盘点位 | 涨跌幅 | 涨跌 | 上证指数分时图 | | ...
一场10万过亿的虚拟冒险
虎嗅· 2025-09-28 23:2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以5万元初始资金模拟A股投资游戏 展示从新手到终极玩家的三个阶段投资策略 通过抓强势股实现理论上的快速资金增长 反映A股市场生态和底层运行逻辑 [1][2][3][44] 市场阶段与策略 - 新手村阶段(924普涨期):牛市初期资金涌入 9月24日市场资金从5000多亿暴涨76.29%至近万亿 10月8日达超3万亿 策略选择散户认知度高的指数股如天风证券 5万本金9月24日买入10月10日卖出可翻倍至10.35万 [4][5][6][10][11] - 进阶阶段(妖股大世界):市场进入混沌期 资金规模缩减至1.5万亿左右 策略聚焦小市值妖股 通过故事驱动+情绪博弈+资金聚焦实现快速增值 10月14日买入双成药业10月22日卖出本金翻倍至21.05万 11月4日买入日出东方11月29日卖出资金涨至103.02万 12月2日买入中百集团持有一个月卖出资金达358.08万 1月买入美邦股份资金涨至937.39万 1月20日买入冀东装备7天后卖出资金滚动至1651.47万 春节后买入光线传媒10个交易日内资金破五千万 [14][15][17][19][21][22] - 终极王者阶段(结构行情期):市场进入结构性行情 增量资金主要来自险资和国家队 国家队持仓A股市值超3.7万亿元 险资等持仓市值突破2万亿元 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达2.29万亿元 两融余额达2.43万亿元 策略抱腿大资金跟随科技赛道 如买入胜宏科技持有至今有近500%收益 其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5.3%净利同比增长72%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6%净利同比大增366.89% [26][27][28][29][30][34] 资金动向与市场特征 - 资金主要来源:场内玩家追加和场外新增散户资金 国家队通过ETF入市爱买沪深300等宽基指数ETF 险资还买港股科技和互联网ETF、银行ETF 北向资金加大投入 两融带来波动率 [6][27][28][29][30][31] - 市场风格变化:指数慢牛加结构性行情 8月12日三大指数创年内新高但下跌个股近3000家 科技权重股如寒武纪、胜宏科技、工业富联创新高 成交量前20均为权重股 资金量稳定在2万亿以上推动科技大票行情 [31][32][34] - 妖股炒作范式:故事驱动+情绪博弈+资金聚焦 如双成药业凭借23天21板暴涨7倍 但最终并购失败沦为ST双成 日出东方蹭华为和液冷超充热点 中百集团具国企改革、消费复苏等热点概念 [15][17][19][22][23] 行业与公司表现 - 科技赛道: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 光通信三巨头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表现强劲 胜宏科技为英伟达AI算力核心供应商 业绩大幅增长 [34] - 消费赛道:贵州茅台2025年上半年净利454.03亿元但股价跌跌不休 与科技赛道形成鲜明对比 [34] - 中美股市对比:美股市值前20以科技、消费、医药为主 美股科技七姐妹英伟达、苹果、特斯拉等撑起高利润 A股市值前20以银行、保险、石油等垄断型企业为主 增长天花板明显 [35][36] 投资者结构变化 - 量化资金:百亿私募平均收益达24.99% 头部量化大赚特赚 今年赚钱效应80%被少数机构拿走 在妖股行情中频繁现身龙虎榜 在结构性行情中让局部行情更为极端 [39][40][41] - 游资转型:顶级游资章盟主38亿重仓寒武纪半年狂赚30亿 大体量游资转而投资趋势股 精明的他们更懂顺势而为 [43]
八部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连锁餐饮企业监管新规出台|南财早新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23:20
2、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十五五"时期扩大有效投资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郑 栅洁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加强产业、投 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宏观经济 1、2025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强调,要加快推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 升行动。谋划实施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提升工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小微客车租 赁网络建设。制定实施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政策文件。 2、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14元,比2020年增加9125元;居民消费水 平提高、结构升级。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9.8%。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 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 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小客车免费通行全国收费公路,免费通行时段为10月1日0时至10月8日24 时。交通运输部预计,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平均每天大概2.95亿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 今日关注 1、国家统计局发布"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 ...
湘财股份拟吸并大智慧将新增174亿商誉 新湖系质押率超98%“金融科技梦”承压
长江商报· 2025-09-28 22:59
重组方案核心内容 - 湘财股份拟以1:1.27换股比例吸收合并大智慧 换股后湘财股份总股本增至51.41亿股[1][3] - 配套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 用于金融大模型与证券数字化建设等五大项目[1][4] - 交易完成后大智慧终止上市 湘财股份承继其全部资产及负债[3] 股权结构变化 - 新湖系持股比例从40.37%稀释至22.45% 大智慧实控人张长虹方持股17.32%[2][4] - 张长虹承诺不谋求控制权 湘财股份实控人仍为黄伟[2][5] - 新湖系现有持股质押率高达98.17% 占总股本39.63%[1][8] 财务影响分析 - 大智慧2022-2025H1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5.61亿元[1][7] - 合并后存续公司营收预计增长32.1%至15.11亿元 净利润下降8.6%至1.29亿元[8] - 交易将新增商誉174.24亿元 占合并后总资产29.47%[1][8] 战略定位与行业对标 - 整合被视为"券商+金融科技"模式 对标东方财富成功路径[1][5] - 存续公司新增证券信息服务及大数据工程服务业务[6] - 旨在通过业务整合实现协同效应和跨越式发展[6] 历史背景与经营状况 - 大智慧2014年曾计划85亿元收购湘财证券未果[7] - 湘财股份2021年以超25亿元取得大智慧15%股权[7] - 湘财股份2025H1净利润1.42亿元 同比增长93.12%[8]
证券公司2025年 分类评价结果公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14
自2007年启动以来,分类评价制度已经成为证券公司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之一,是传递监管导向、发 挥监管"指挥棒"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有效实施审慎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引导证券公司强化合规风控、 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分类评价工作,聚焦防风险强监管促进高质量发展主线,重点突出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证券 公司提高专业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原则导向。分类评价以修订后的规定为依据,平稳落实了 各项新规定和新指标。 证监会近日向证券公司通报了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全行业参评公司共107家(母子公司合并评价), 其中评价结果为A类的公司53家,B类公司43家,C类公司11家。A类公司中,AA级公司14家。近年 来,证券公司各类别的数量总体保持稳定,A、B、C类公司数量占比分别约为50%、40%、10%,AA级 公司在A类公司中占比约为25%。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重点做好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的解读,通过编发监管动态、专题培训等多 种方式,引导行业准确理解监管导向和重点要求,提升评价标准的透明度、导向性和公平性,充分发挥 好分类评价"指挥棒"的机制作用。证券公司分类评价每年进行一次,评价期为 ...
证券公司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公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5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证监会近日向证券公司通报了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全行业参评公司共107家(母子公司合并评价), 其中评价结果为A类的公司53家,B类公司43家,C类公司11家。A类公司中,AA级公司14家。近年 来,证券公司各类别的数量总体保持稳定,A、B、C类公司数量占比分别约为50%、40%、10%,AA级 公司在A类公司中占比约为25%。 今年8月,证监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进一步完善分类评价制度体系,突出了促进证 券公司功能发挥、引导证券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等鲜明导向。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重点做好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的解读,通过编发监管动态、专题培训等多 种方式,引导行业准确理解监管导向和重点要求,提升评价标准的透明度、导向性和公平性,充分发挥 好分类评价"指挥棒"的机制作用。(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证券公司分类评价每年进行一次,评价期为上一年度5月1日至本年度4月30日,按照证 券公司自评、证监局初审、证监会复核的程序进行。分类评价结果主要供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行 业自律组织、证监会授权的单位使用,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评价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