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海工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 上半年规上营收4.67万亿元
核心业绩表现 - 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上半年规上营收达4.67万亿元 同比增长5% 增速高于工业整体水平1.5个百分点 [1] - 集群规上利润总额达2353.2亿元 同比增长10.9% 增速高出工业整体水平5.5个百分点 [2] - 人工智能等8个产业集群实现利润两位数以上增长 [2] 产业结构发展 - 传统产业集群中纺织服装、家具家电、绿色石化等行业通过5641个重点技改项目和7.32万台(套)设备更新顶住压力 [2] - 船舶海工、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智能物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等8个新兴产业集群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未来产业已培育22家先导区 24个创新案例入选工信部推广目录 数量居全国第一 [2] 研发创新投入 - 集群规上研发费用达1601.1亿元 同比增长4.8% 占全省规上工业研发费用比重88% 较去年提升0.7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3.4% 高于工业整体水平0.2个百分点 [2] - 新产品产值率达42% 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保持高位增长 [2] 重大项目进展 - 616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集群制造业项目已完成投资1287.8亿元 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等集群投资完成率较高 [3] - 138个集群新建重大项目开工率达81.2% [3] - 百亿级项目包括绍兴比亚迪半导体功率器件、衢州极电三电系统项目预计年内投产 温州瑞浦兰钧年产24GWh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项目厂房建设基本完成 [3] 发展目标与规划 - 全年目标集群规上营收突破9.5万亿元 [3] - 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科学布局 加快出台新兴未来产业实施意见 [3] - 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梯度培育体系 全力争取世界级集群 [3]
上海布局4个未来产业集聚区,请看《浪尖周报》第40期
新浪财经· 2025-09-07 06:34
产业政策动向 - 上海布局4个未来产业集聚区与基金矩阵以促进产业发展 [2] - 杭州萧山发布22条新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2] - 苏州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正式落户姑苏区强化产业协同 [2] 区域经济规模 - 合肥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百亿级别 [2] - 南通船舶海工集群上半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 [2] 产业应用拓展 - 南京浦口拓展20余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动商业化落地 [2] - 无锡"一园两址"新能源产业园揭牌并签约13个重点项目 [2] 技术成果转化 - 宁波三大中试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2] - 常州与宁德时代共建智慧电能生态体系 [2] 信息服务平台 - 澎湃研究所推出"浪尖计划"聚焦长三角九大万亿GDP城市产业动态 [1] - 浪尖周报精选129条9城主要报刊新闻与领导活动资讯 [1] - 每周通过邮件推送长三角产业政策动向与发展趋势 [2]
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对接活动在靖江举办
扬子晚报网· 2025-08-31 14:28
行业政策与战略部署 - 江苏省工信厅在靖江举办船舶海工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对接活动 旨在加速产业集群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1][3] - 活动贯彻落实《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1650"产业体系建设部署[3] - 通过三年努力目标实现切割、成形、焊接和涂装等作业过程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作业人员明显减少 企业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水平显著提高[4] 产业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 - 全省船舶海工产业生产能力持续释放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有力支撑巩固江苏全国第一造船大省地位[1][4] - 全球船舶工业竞争格局持续深化演进 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已成为产业变革核心引擎[4] - 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被定位为企业"生存题"而非"选择题" 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4] 技术实施与场景应用 - 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江苏省海工装备行业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指南》 涵盖5大环节和26个典型场景[5] - 指南聚焦"数字孪生工厂建设""产品虚拟验证"等前沿领域 及"钢材智能堆场""曲面辊压流水线"等行业特有场景[5] - 实施路径突出以场景为牵引 企业为主体 链式协同为路径 为不同规模船企提供可落地操作指引[4][5] 企业实践与供需对接 - 启东中远海工、南通中远川崎、招商局重工分享智能工厂建设经验 系统推进智能化产线与数字化平台[5] - 新时代造船、扬子江船业等4家总装建造企业发布智改数转网联需求 涉及重大项目建设[5] - 中船716所、江苏现代造船等10家服务商参与供需对接 其中4家发布主要产品和服务 6家以展板形式展示供给能力[5] 行业专家解读 - 中船集团首席专家刘建峰作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 解读转型定义、目标与特征[4] - 专家分享行业技术创新、实践应用、发展趋势及企业应对策略建议[4]
近百家优强企业走进南通共探海洋经济发展新路径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9:45
核心观点 - 南通市举办海洋经济与船舶海工经贸交流座谈会 聚焦传承张謇实业精神与拓展海洋经济新机遇 通过政企金三方协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4][8] 南通产业基础 - 形成船舶海工 电子信息 高端装备 高端纺织 新能源 新材料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4] - 上市公司59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57家 上市公司总市值达4000亿元 [4]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2421.9亿元 同比增长6.2% 增速位列全国万亿城市第二 [5] 通州湾发展现状 - 近3年GDP增速保持南通全市第一 2025年上半年增速达11.8% [5] - 重点打造绿色新材料 海洋装备 现代纺织三大主导产业 [5] - 2024年预计完成海洋生产总值2600亿元 占江苏省总量四分之一 [5] 企业合作意向 - 太力科技认可通州湾营商环境与产业规划 战略方向与南通现代纺织产业链高度契合 [6] - 湖南天桥起重关注南通区位优势 期待在起重装备与港口机械领域寻找合作机会 [6] - 华大集团提出利用生物技术优势 与南通共同开发健康资产 [7] - 永正锂业愿与南通企业推进锂资源开发利用 专注盐湖提锂与锂盐生产 [7] - 泛和集团计划在南通设立科技公司打造海运大平台 [8] 资本与金融支持 - 华金证券建议利用蓝色债 科创债等债券融资品种 把握ABS及类REITs产品发行机遇 [8] - 源星资本提议建立批发式平台化资本对接机制 推动更多基金机构落户南通 [8] - 南通已布局引导基金及上百只子基金 [8] 政企协同发展 - 南通市政府承诺以最优政策与最佳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打造"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 [4] - 上海证券报将发挥专业平台优势 助力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强做优 [4] - 政企金三方交流为海洋经济与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8]
以海聚能 大有可为——南通通州湾示范区打造船舶海工产业新高地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9:35
通州湾区域发展概况 - 通州湾位于南通长江入海口北翼 地处江苏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T形交汇处 兼具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双重优势[1] - 2012年2月南通市整合如东 通州 海门三地部分沿海区域启动统一开发建设 现已发展为资源集聚 功能完备的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1] - 近3年GDP增速保持南通市第一 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达11.8% 工业用电量 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均列全市第一[7] 产业投资与布局 - 已落户工业企业超3000家 吸引12家央企及28家上市公司布局 包括中石油蓝海新材料近千亿元投资项目[7] - 华能 福莱特等百亿级项目即将投产 恒光 诺莱等科技型企业活力十足 形成龙头带动 创新驱动的产业矩阵[7] - 在建项目连续两年保持千亿元投资额 今年以来累计签约并注册项目59个[7] 企业案例与业务发展 - 南通华腾智能装备2020年落户通州湾 聚焦船舶大型模块和海工模块 拥有2万吨级码头 产品直发韩国市场[2][3] - 天顺风能2022年斥资20亿元收购江苏长风海洋装备 将其定位为高附加值海工项目基地[3] - 天顺风能2025年上半年风电海工业务营收2.1亿元 占总营收9.46% 同比增长124.4%[4] 地理与物流优势 - 临海位置利于货物出口 对重进重出型造船企业物流便利 节省陆运转运时间和成本[3] - 港口直接连通世界 产品直达海外市场 特别适合高附加值海工装备运输[3][4] - 通州湾基地依托技术储备雄厚 产业链配套齐全 产业工人聚集等优势快速发展[3] 人才集聚与政策支持 - 流动人口从2021年1万人增长至近4.5万人 近两年年均新增约2万人[7] - 政府提供就业奖励 综合补贴 生活津贴等政策 大专学历人才每月补贴700元 本科生和研究生补贴1000-2000元[10] - 天顺海工通州湾基地10%以上员工为硕士毕业生 政府用真金白银帮助企业留住人才[10] 政府服务与营商环境 - 示范区党工委提供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服务 协调产业链企业共用码头资源[8] - 在产权转换过程中政府政策兑现与承诺完全一致 企业感受实实在在的服务[9] - 用海审批虽复杂 但海洋局等部门积极协调 政府力求在手续办理 人才引进 生活配套方面面面俱到[8]
每月8艘船舶出坞 镇江海工产业火力全开
人民网· 2025-08-27 01:18
为护航海工产业发展,镇江海事局打造"镇合意·江河惠"服务品牌,推出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金牌项目。针对新 造船舶下水、试航、交付等环节,实施全流程保障,并创新新造船舶"一件事"政务并联办理模式,联合船检部门 实行"一站式受理、跨部门协同",政务服务"即申即办、当日办结",大幅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运转效率和 企业满意度。 全新一代海上先进风电运输船在镇江下水。镇江海事局供图 日前,船长99.98米的"DJHC6149"轮在长江镇江段顺利下水。至此,该水域已连续两月实现每月8艘船舶出坞 下水,标志着镇江海工产业迈入生产高峰期。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镇江市共有船舶海工企业81家,其中规上企业44家,占比达54.3%。依托12家船 舶制造企业与69家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格局,2024年该市船舶海工产业链完成应税销售收入180.2亿元。今年以 来,长江镇江段已累计下水出坞船舶50艘次,试航44艘次,产业发展稳健高效。 ...
“皇冠上的新明珠” 我国自主建造新型FLNG正式启航
央视新闻· 2025-08-26 22:04
核心观点 - 中国自主建造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NGUYA FLNG正式启航 标志着全球FLNG领域技术创新与工程管理的新突破 彰显中国企业在高端能源装备领域的建造实力 [1] 装置技术规格 - 装置全长376米 型宽60米 型深35米 液化天然气储量18万立方米 年产能达240万吨 [3] - 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能够在远离陆地的海域直接将开采出的天然气液化并储存 [3] 行业地位与价值 - FLNG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中建造复杂 造价高昂 附加值大的产品之一 被誉为船舶海工行业皇冠上的新明珠 [3]
我国首座大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启航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20:14
项目概况 - 中国自主建造的最大吨位和最大储气量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Nguya FLNG于8月26日在江苏启东启航 [1] - 装置由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意大利能源公司ENI打造 是ENI在刚果(布)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核心生产装置 [1] - 装置全长376米 型宽60米 型深35米 总重约13万吨 液化天然气储量为18万立方米 年产能达240万吨 将部署于刚果(布)黑角近海 [1] - 项目投产后将助力刚果(布)液化天然气年产能提升至300万吨 [1] 技术特点 - 装置集成了世界最前沿的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技术 践行智能 高效 低碳 环保理念 [2] - 应用惠生清能自主研发的自支撑棱柱B型(SPB)储罐 单个储罐容积达4.5万立方米 是SPB技术自1980年代问世以来设计和建造的最大单体产品 [2] - 整合多项低碳技术 在保障高效运营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 [2] 建设成就 - 项目历时仅36个月完成 累计实现3000万安全无损工时 [2] - 项目比合同期提前一个月完成 [2] - 采用惠生清能独有的EPCIC全流程一体化解决方案 最大限度减少了项目执行各环节的沟通成本 [2] 行业地位 - FLNG建造复杂 造价高昂 附加值大 被誉为船舶海工行业皇冠上的新明珠 [1] - Nguya FLNG的顺利启航标志着中国在海洋能源开发装备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 惠生清能是中国唯一具备FLNG总包承建能力并拥有交付记录的企业 同时也是全球唯一能够独立总包交付FLNG项目的企业 [2] 战略意义 - Nguya FLNG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装备 也是连接中国制造与世界能源事业的桥梁 [3] - 公司未来将继续推动更多高端 绿色 可持续的能源设施项目落地 为全球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3]
镇江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加速崛起:8 艘船舶两月下水,海事服务护航产业高速发展
扬子晚报网· 2025-08-26 07:37
行业生产动态 - 长江镇江段连续两个月实现8艘船舶出坞 船舶月下水达到高峰期 海工产业跑出生产加速度 [1] - 今年以来长江镇江段下水出坞船舶50艘次 船舶试航44艘次 海工产业发展稳健高效 [1] 产业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上半年镇江市共有船舶海工企业81家 其中规上企业44家占比54.3% [1] - 产业体系包含12家船舶制造企业与69家船舶与海工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1] - 2024年产业链完成应税销售收入180.2亿元 [1] 政策支持体系 - 镇江海事局打造"镇合意·江河惠"服务品牌 发布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金牌项目 [1] - 实施新造船舶"一件事"政务并联办理模式 实现政务服务"即申即办、当日办结" [1] - 联合船检等部门实行"一站式受理、跨部门协同" 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 [1] 产业发展阶段 - 已形成集船舶制造及配套、船海生产性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2] - 涌现一批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2] - 未来将通过"金牌海工"项目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2]
如皋聚力“以港强市” 聚焦“跨江向海”
新华日报· 2025-08-22 23:26
战略规划 - 全域推进以港强市战略工程 将港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1] - 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和资源全域统筹 建设江海联运重要节点 向海智造产业高地 跨江融合开放门户和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1] - 一体推进落实以港强市 产创协同 跨江融合 绿色共享四大战略 [5] 产业发展 - 沿江布局高端制造产业 总投资10亿元的森永高端过程装备制造项目火热建设 [2] - 长江镇形成产业集聚 规模工业开票销售占全市比重超三分之一 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市近50% [2] - 六大产业链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87%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1.5% [2] - 培育船舶海工和海洋工程装备两大优势产业 拓展海洋生物制品 海洋能源等新赛道 [6] -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引涉海高端智能制造 新材料项目 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7] 港口建设 - 如皋港距离长江入海口120公里 成为周边百公里范围内的物流中枢 [4] - 已有25个码头泊位获准对外开放 集装箱航线通达美洲 欧洲 非洲 中东和东南亚地区 [4] - 形成码头+保税+海运+仓储+供应链金融贸易+跨境电商的港口物流生态链 [4] - 加速港口升级改造 优化岸线资源整合 畅通快审通道 [7] 企业案例 - 森松重工依托自建码头优势 大型模块可直接装船发货 成功获得多家世界500强订单 [4] - 金鹰产业园通过长源国际码头直接靠泊 相比原先经上海罗泾或常熟中转大幅降本增效 [4] - 江苏海通海洋工程装备公司手持订单满负荷排至2027年底 [6] - 珂莱欧海洋生物科技为国内首家珊瑚商业化养殖厂 产品经港中转辐射长江经济带和全球市场 [7] - 江苏个德海洋工程设备追加投资3000万元扩建产能 [7] 创新合作 - 在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设立科创飞地 已吸引105个项目落户 [2] - 形成一线孵化 如皋转化的协同创新模式 [2] - 南通力威机械从传统领域跨界海洋工程装备 联合研制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参与北极科考 [7] 经济表现 - 上半年工业开票销售超千亿元 [2] - 实现外贸进出口194.2亿元 增长13.1% 其中出口146.6亿元 增长17.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