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润滑油
icon
搜索文档
康普顿: 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
证券之星· 2025-08-29 10: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下降4.9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73万元,同比增长16.91%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5亿元,同比增长23.93% [2] - 基本每股收益0.21元/股,同比增长16.67% [2] - 总资产13.9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2% [2] 行业环境分析 - 润滑油行业面临转型挑战:传统内燃机油需求增速降至3%以下,工业机油因风电、氢能等领域拉动增速达10% [3]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推动润滑油技术迭代,低黏度、长寿命合成油需求激增 [3] - 汽车尾气处理液(DEF)市场因国六标准实施持续扩张,2025年消费量预计达450万吨 [3] - 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全国超30个省市区加码氢能政策,加氢站累计建成559座 [3]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推出纳米汽机油SQ、捷顿汽机油SQ等新产品,并获得API SQ认证及康明斯CES系列认证 [3] - 工业油业务成为哈电集团油品配套供应商,装机中电建共和100万千瓦光伏光热等项目 [4] - 氢能催化剂业务取得突破:通过国内头部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商验证并实现持续供货 [6] - 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研发费用投入1844万元,同比增长12.84% [3][10] 品牌与市场地位 - 品牌价值达185.65亿元,蝉联《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 [3] - 荣获LubTop2024润滑油十大品牌等四项行业大奖 [3] - 获得"2025中国制造·消费者信赖品牌"称号 [3] - 尾气处理液产品与中石化、中石油、顺丰、京东等主流渠道建立稳定合作 [4] 资产与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4.49亿元,较年初增长27.56% [16] - 应收票据843万元,同比下降72.22%,主要因大客户结算方式变更 [10] - 合同负债1699万元,同比增长84.76%,反映预收销货款增长 [10] - 短期借款2000万元,同比下降33.37% [10] 氢能业务布局 - 参股公司青岛创启新能催化实现燃料电池催化剂持续供货 [6] - 新一代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剂完成百克级试制 [6] - 吨级新能源汽车铂催化剂生产线建成,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6] - AEM和PEM电解水催化剂通过客户验证,完成公斤级订单交付 [6] 生产与供应链优势 - 拥有9大生产基地和32家代工企业,执行统一质量标准 [7] - 采用工业4.0智慧工厂,配备153道质量控制点品质保障体系 [7] - 实现尿素颗粒、尿素液、加注设备及SCR系统全产业链布局 [7]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普通股股东总数14,947户 [15] - 前两大股东恒嘉世科国际(26.99%)和青岛路邦石油化工(25.83%)保持稳定 [15] - 控股股东路邦化工完成增持计划,累计增持298.78万股,增持金额2609万元 [11]
康普顿: 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0:25
主要产品经营数据 - 车用润滑油产量3991吨 销量4822吨 销售收入76937726元 [1] - 工业润滑油产量3090吨 销量2532吨 销售收入25705968元 [1] - 防冻液产量3074吨 销量2851吨 销售收入13604039元 [1] - 尾气处理液产量56774吨 销量56402吨 销售收入52567246元 [1] 产品销售价格变动 - 车用润滑油销售价格15957元/吨 同比上涨14.6% [1] - 工业润滑油销售价格10153元/吨 同比下降3.0% [1] - 防冻液销售价格4771元/吨 同比下降2.4% [1] - 尾气处理液销售价格932元/吨 同比下降18.6% [1] 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 - 基础油采购均价同比下降14.5% [1] - 添加剂采购均价同比上升8.3% [1] - 乙二醇采购均价同比下降1.1% [1] 重大事项说明 - 本季度未发生对公司生产经营具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
康普顿(603798) - 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8-29 09:27
产品价格 - 2025年二季度车用润滑油价格15,957元/吨,同比增14.6%[3] - 2025年二季度工业润滑油价格10,153元/吨,同比降3.0%[3] - 2025年二季度防冻液价格4,771元/吨,同比降2.4%[3] - 2025年二季度尾气处理液价格932元/吨,同比降18.6%[3] 采购均价 - 2025年二季度基础油采购均价同比降14.5%[3] - 2025年二季度添加剂采购均价同比增8.3%[3] - 2025年二季度乙二醇采购均价同比降1.1%[3] 产销收入 - 2025年二季度车用润滑油产3,991吨、销4,822吨,收入76,937,726元[3] - 2025年二季度工业润滑油产3,090吨、销2,532吨,收入25,705,968元[3] - 2025年二季度防冻液产3,074吨、销2,851吨,收入13,604,039元[3]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8-18 02:16
最高人民法院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5个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旨在通过司法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 保护市场主体财产权和合法权益 增强涉企行政争议化解实效 落实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 [1] 中药材行业案例 - 某中药材行因无证经营药品被湘潭市监局扣押药品 扣押时间明显超出法定30日期限 法院判决确认扣押行为违法但未要求返还药品 因涉及公众用药安全需由行政机关妥善处理 [1][2] - 案件典型意义在于法院既压实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又尊重药品监管专业判断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中药材行加强整改并获准参与当地大型中药材产业园建设经营 [3] 塑料制品行业案例 - 某塑料制品厂因消防隐患被镇政府内设机构责令停业整改并查封电表 法院认定该机构无行政主体资格 其行为无法律依据 判决确认通知书及查封行为无效 [4][6] - 案件典型意义在于明确行政强制措施须由法定行政机关实施 不得委托或扩大内设机构职权 该厂损失已另案获赔 纠纷实质性解决 [7] 传媒广告行业案例 - 某传媒公司广告牌因文明城市创建被区综合执法局强制拆除 法院认定拆除程序违法 判决赔偿广告经营收入 残余价值及合理补偿 但恢复原状诉请因公共利益不予支持 [8][9] - 案件典型意义在于强调政务诚信 行政机关撤回许可应依法补偿 法院一并处理赔偿和补偿问题 避免一事多案 [10][11] 文化传播与公共交通行业案例 - 某文化传播公司投资552.31万元建设公交站亭并获25年特许经营权 区住建局以未经审批为由强制拆除 法院认定该行为无事实依据且程序违法 判决确认违法 [12][13] - 案件典型意义在于保护民营企业信赖利益 行政机关改变授益性行为需依法补偿 后续赔偿案中公司合法诉求获法院支持 [14] 润滑油科技行业案例 - 某润滑油科技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区市监局罚款2万元 法院审查认为该公司成立不到半年 未正式经营且官网浏览人数极少 通过司法建议不予处罚 区市监局撤回强制执行申请 [15][16][17] - 案件典型意义在于对中小企业行政处罚需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法院联动行政机关加强指导 助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18]
路博润:积极把握中国润滑油产业转型机遇
中国化工报· 2025-08-12 02:44
行业转型背景 - 中国正处于"双碳"目标与汽车电动化浪潮交汇的关键阶段 润滑油产业迎来转型机遇 [1] - 行业面临三重价值重构 包括角色重塑 技术创新 边界拓展 从通用产品转向汽车专用系统 从辅助保障转向系统协同 从制造导向转向用户导向 [2] - 润滑油角色被重新定义为汽车能效提升 环保控制及系统稳定运行的技术支撑 涉及新能源转型 替代能源 发动机能效提升及油品多样化需求 [2] 技术发展趋势 - 燃油车燃油效率从2010年33%提升至2025年45% 发动机工况及润滑油配方要求剧烈变化 [3] - 新能源汽车销量剧增 需关注纯电电驱油 绝缘冷却一体化技术及混动专用发动机油开发 [3] - 代用燃料引入需开发氢气 甲醇 天然气等特殊配方润滑油 [3] - 公司已重新定义低黏润滑油及发动机耐损保护配方平衡 并研发新能源及混动车辆专用油品 [3] 公司战略布局 - 坚持全球视野加本地行动 协调整合全球资源进行中国创新和合作 [4] - 本地化战略从单一生产转向全方位产品研发及供应链生态贡献 持续加大中国及亚太研发投入 [4][5] - 已实现本地化基础研究 配方开发 台架实验验证 行车实验验证等全流程开发能力 [5] - 目标成为行业价值供应方 与客户及主机厂深度合作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3][5] 市场合作方向 - 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技术策源地 公司聚焦下一代前沿技术润滑油发展 [4] - 协助生产商满足中国监管要求及终端用户对高质量发动机/电机产品的需求 [4] - 行业需共同解决进化中的问题 制定更好标准方法和技术 [4]
长城润滑油发布行业首个AI选油助手
中国化工报· 2025-08-06 02:08
公司动态 - 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长城润滑油)于7月26日在北京举行2025年中期杰出合作伙伴大会 [1] - 公司发布润滑油行业首个面向客户的AI选油助手智能体 [1] 技术能力 - AI选油助手依托通过国家认证的7000亿参数的中国石化长城大模型技术平台 [1] - 整合了公司长期积累的海量科研、技术和市场数据 [1] - 经过上万次场景测试及几十位润滑油行业资深专家评审 [1] 产品功能 - AI助手能够自主完成智能选油、润滑技术问题应答和设备润滑故障诊断等任务 [1] - 根据客户设备工况输出最优油品组合与深度功能解读 [1] - 一站式提供行业级润滑整体解决方案 [1] 行业影响 - 这是润滑油行业首个面向客户的AI选油助手智能体 [1] - 产品将帮助客户实现润滑管理 [1]
2025年上海市发动机机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布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01 06:56
发动机机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 本次抽查30批次发动机机油产品 覆盖生产领域11批次 实体销售13批次 电商销售6批次 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1] - 样品产地涉及7个省市 其中标称上海市生产企业16批次 外省市企业14批次 主要来自江苏 山东 天津等地 [1] 抽查产品规格与厂商分布 - 抽查产品类型包括全合成机油 柴油机油 汽油机油等 规格涵盖SP 0W-20 SN 5W-40 CH-4 15W-40等多种粘度等级 [1][2] - 涉及厂商包括伍尔特 中海油气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壳牌 美孚 道达尔等国内外品牌 其中中国石油华东润滑油厂 上海高桥加德士等本土厂商产品占比过半 [1][2] 电商渠道抽查情况 - 电商平台抽查6批次 涉及淘宝 京东 天猫等平台 包括狮霸 昌龙润 上汽大众等品牌产品 [2] - 电商产品生产日期跨度较大 最早为2022年3月(狮霸CH-4 20W-50) 最新为2025年4月(上海火炬CF-4 20W-50) [2] 重点企业产品信息 - 中国石油旗下昆仑天润全合成机油(SP 5W-40)生产日期为2023年12月 通过中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加油站渠道流通 [1] - 外资品牌如美孚(天津)4L装SP 5W-40产品生产于2023年10月 通过中航油上海加油站销售 [2] - 本土企业上海大联石油化工生产的多款产品通过天猫等电商渠道流通 包括驾驰SP 5W-30(2025年3月产)等 [2]
“给中国发动机量身定做一把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9 09:32
中国D1柴油机油标准发布 - 中国发布首个自主柴油机油标准D1 标志着润滑油技术进入领跑阶段 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2] 标准制定背景与挑战 - 中国复杂道路条件 多元气候环境及差异化车辆使用场景导致欧美API ACEA等国际标准水土不服 引发发动机性能受损 设备寿命缩短及排放超标等问题[3] - 2016年中国内燃机学会牵头成立创新联盟 联合13家车企 23家润滑油企业 6家实验室及2所高校 40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3] - 最大挑战是建立行业对中国制定国际水平标准的信任[3] 技术攻关与投入 - 在4位工程院院士战略指导下 联盟历时8年联合攻关 集结42家单位投入近2亿元[3] - 攻克30余项卡脖子技术 完成累计数万小时台架试验[3] - 打破欧美国家长达数十年标准及技术垄断 实现标准体系与复合剂核心技术自主创新[3] 核心成果产出 - 建成4家国家级润滑油试验基地 形成完整自主评价能力[4] - 培养产学研融合人才梯队 终结添加剂技术受制于人局面[4] - 开创汽车 发动机 润滑油 检测机构跨行业深度协同新模式[4] - 建立国家标准质量门槛 为监管提供利器 有效规范市场秩序[4] 标准验证与性能表现 - 在漠河-40℃冷启动 吐鲁番50℃持续爬坡 青藏高原5000米高原功率衰减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百万公里拥堵路段进行极端工况验证[5][6] - 一汽解放CA6DM3发动机400小时测试显示D1机油在各种环境保持稳定性能[6] - 东风商用车在烟炱含量7%极端工况下验证机油分散性 保证发动机润滑和性能[6] - 江淮汽车2.0CTI发动机验证显示积碳减少 燃油经济性稳定 动力输出不衰减[6] - 潍柴动力验证低速大扭矩工况下润滑油抗磨损性能[6] 合作研发与经济效益 - 潍柴与昆仑润滑合作开发首款满足D1标准的低粘度润滑油 具有油耗更低排放更少优势[7] - 换油周期从6万公里提升至12万公里 极限测试达14万公里[7] 产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彻底打破中国柴油机油行业沿用欧美标准体系局面 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8] - 首次将中国发动机验证 中国工况数据 中国产业链写入总则 为国标立下基石[9] - 关键添加剂国产化 国产润滑油开发周期缩短40% 成本下降15%[9] - 低端产能加速出清 高端绿色智能制造成为行业新共识[9] 未来战略布局 - 联盟已同步布局NG1天然气发动机油 G1汽油机油和电动汽车润滑标准三大战略方向[4] - 昆仑润滑将以D1为基石支持联盟制定天然气汽油新能源动力润滑标准 形成覆盖全领域的中国润滑油自主标准家族[9]
打造全链条绿色样本,统一股份荣获证券之星碳路践行者奖
证券之星· 2025-07-29 01:29
公司获奖与ESG实践 - 统一股份荣获2025证券之星ESG年度论坛"碳路践行者奖",表彰其在环境减碳方面的卓越实践 [1] - 奖项由证券之星联合妙盈科技等权威机构设立,旨在挖掘环境维度表现突出的企业 [1] 减碳战略与具体措施 - 公司制定"2021碳达峰、2030减半、2040碳中和"战略主线,覆盖产品研发到回收利用全链条 [4] - 提出"地球成本"理念,量化原料开采、生产、废弃环节的环境代价 [4] - 成为第一家核查产品碳足迹并标示包装的润滑油企业 [4] - 生物基机油ECO SP0W-20生物基含量达89%,碳排放较传统石油基润滑油下降33.82% [4] 包装创新与产品设计 - 钛合能系列产品采用液袋和纸盒替代塑料桶,20L纸盒装替代5个4L塑料桶,大幅减少塑料使用 [4] - "瓶中树"减碳润滑油获意大利A'DesignAward银奖,采用PMU无机生物降解材料技术解决碳排放和塑料污染问题 [4] 废油回收与资源循环 - 通过废油再精炼技术生产符合API标准的润滑油,实现循环使用 [5] - 与原油生产相比,该流程使原油资源消耗减少34倍,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3倍,大气酸化影响减少6倍 [5] - 大气营养物质排放减少3倍,有害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减少15倍,细颗粒物排放减少5倍 [5] ESG战略层级跨越 - 战略层面:将国家"双碳"目标转化为可量化企业路径 [5] - 技术层面:以T-Lab低碳实验室攻克生物基、液冷等关键技术 [5] - 生态层面:通过"熊猫碳长"IP和供应链联盟塑造低碳文化符号 [5]
车用润滑油站在十字路口,电动化趋势主宰行业命运
华夏时报· 2025-07-25 09:40
行业变革与重新定义 - 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系统性变革,车用润滑油行业处于前所未有的转折点 [2] - 润滑油角色从机械摩擦缓冲剂重塑为汽车能效提升、环保控制及系统稳定运行的技术支撑 [2] - 润滑油市场结构中工业用油占比40%,车用油占比60% [2] 市场供需格局 - 2022年中国润滑油自给率从十年前不足50%提升至70%,2023年国内需求达718.4万吨 [3] - 外资企业(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占据25%市场份额,央企(昆仑、长城)占50%,地方民企占25% [4] - 润滑油添加剂占润滑油总量2%-30%,全球85%市场份额被路博润、润英联等四家企业垄断 [4] - 2024年中国进口润滑油添加剂24.32万吨(同比+7.74%),其中14%-25%来自美国 [4] 电动车与市场前景 - 电动车仍需润滑油以保障部件寿命,润滑油作为机械运行必需品需求长期存在 [5] - 2025年6月中国汽车保有量达3.59亿辆,后市场产值1.5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增速超6% [5][6] - 2024年润滑油产量小幅增长,传统燃油车保有量增加部分抵消新能源车替代影响 [6] - 未来5-10年商用车润滑油、重卡及两轮机动车领域为增长重点 [6] 技术挑战与消费趋势 - 替代能源多样化对润滑油稳定性、材料兼容性提出更高要求 [7] - 润滑油需实现"多燃料适配",基础油化学稳定性与添加剂精准调配成为关键 [8] - 消费结构向高端化、定制化、智能化演进,产品需从"通用"转向"系统专用" [9] - 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技术策源地,企业需从供应商转型为整车厂系统合作伙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