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养殖
icon
搜索文档
珠海海洋生产总值破1000亿元 将持续发力海上新基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8 07:41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珠海海洋生产总值2024年突破1000亿元[2] - 上半年渔业产值达50.72亿元 同比增长5.0%[2] - 隘洲海洋牧场预计年渔获量2500吨 年产值约9000万元[2] 海洋牧场建设进展 - 格盛科技养殖平台年渔获产值突破3000万元 近期收获10万斤章红鱼并投放4万余尾鱼苗[2] - 计划2025年底实现海洋牧场养殖水体超150万立方米[3] - 推进种苗繁育基地 功能饲料基地 智能养殖工船等基础设施建设[3] 海洋装备与技术突破 - 珠海试验场开展"南鲲"号兆瓦级波浪能平台 "珠海云"无人母船等装备试验[4] - 聚集南方海洋实验室 国家海洋试验场等重大科研平台[4] - 建设海水淡化项目 东澳岛工程将于2025年6月投产[4] 产业融合创新模式 - 海洋牧场结合海上风电 观光旅游 休闲海钓等多业态融合[3] - 风渔融合装备包括"格盛1号""澎湖号"养殖平台及"湾区伶仃"号养殖工船[2] - 形成海上风电光伏支撑 科研平台创新 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立体开发体系[4]
机构:海洋经济驱动内需增长 深海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03:23
海南省海洋产业政策规划 - 海南省发布《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海洋新兴产业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和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研发 推进天然气水合物生产性试采 [1] -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测试中试生产性服务平台 [1]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地位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核心 海洋经济被提升至战略高度 [1][2] - 沿海省市密集出台规划支持海洋装备、能源、养殖等领域发展 [1] - 海洋经济内涵进一步丰富 与新质生产力深度结合 [2] 海上发电产业前景 - 海上风光发电向深远海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漂浮式风电和光伏技术大有可为 [1] 海洋养殖产业链机遇 - 深远海养殖存在长足发展空间 上游饲料企业市场将随产业扩容而扩大 [1] - 头部饲料企业可通过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和种苗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1] 海洋旅游产业机遇 - 政策支持与需求回暖双重驱动 海洋旅游特色企业有望受益 [1] 海洋通信基础设施 - 海洋通信是海洋经济基础设施 构成6G"海陆空天一体化"网络重要环节 [2] - 主要包括海上无线通信、海洋卫星通信和岸基移动通信三种方式 [2]
“立体拼图”拼出用海新维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1 04:41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制度创新 - 海南创新推行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将海域空间精细划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四层 实现不同项目在同一海域和谐共处 [3][5] - 2023年3月海南率先印发试行通知 同年11月获自然资源部推广 2024年5月1日通过法规形式固化提升 [5][6] - 制度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二维向三维转变 缓解行业用海矛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 典型项目落地案例 - 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用海面积14.46公顷 分层占用三层空间 底土空间仍保留待用 [4] - 三亚崖州湾跨宁远河工程分层使用1.81公顷海域 不动产权证首次标注重叠用海范围 [8] - 月亮岛市政接驳工程精准申请1.18公顷底土空间 证书首次明确标注具体用海空间层 [8] - 乐东县水产养殖取排水工程使用水体和底土两层 证书首次明确高程范围并划定楼层高度 [8] 配套市场化机制创新 - 建立"土地超市"平台实现云上选海 12个沿海市县上架155宗总面积28万亩净海 [11][12] - 推行净海出让模式 政府统一开展海域论证和环评 累计完成18宗3.86万亩海域出让 [11][12] - 简化用海审批手续 企业实现拿海即开工 有效增强发展信心 [11]
“国能黄海一号”下水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1 03:05
项目概述 - 半潜式海洋牧场"国能黄海1号"在江苏启东举行吉水仪式,这是江苏首座风光渔一体化半潜式海洋牧场 [1] - 平台创新性地将半潜式钢构网箱设计与在运海上风电机组深度融合,开创"风电+光伏+牧场"一体化新模式 [1] 技术特点 - 平台总长53米,总宽24米,高21米,养殖水体不小于1万立方米 [1] - 采用双层模块化设计,形成两个独立养殖单元 [1] - 搭载智能养殖系统,实时监测养殖生物生长状况与水质环境等关键参数,实现精准投喂、智能增氧等操作 [1] - 搭载50千瓦太阳能电力系统和储能系统,可实现绿色能源自给自足 [1] - 具有卓越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恶劣海况下仍能保障养殖作业安全持续 [1] 经济效益 - 预计每年可产出60吨优质深远海大黄鱼 [1] - 年产值约540万元 [1] 模式创新 - "风电+光伏+牧场"一体化模式可在同一海域同时收获能源与渔业产品 [2] - 风力发电机将海风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持续产生电力,水下养殖设施中海洋生物成长 [2] -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大幅提升海洋经济产出效益 [2] 生态效益 - 海上风电桩基为鱼类、贝类、藻类等提供栖息和产卵场所 [2] - 吸引海鸟等猎捕型生物,助力构建复杂稳定的海洋生态食物链 [2] -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2] 行业影响 - 为海上风电行业探索了平价时代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2] - 推动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深远海领域跨越发展 [2]
投资近2亿元,“阳西一号”1+30深远海综合养殖平台项目开工
南方农村报· 2025-07-12 13:31
项目概况 - "阳西一号"1+30深远海综合养殖平台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设计,中水电四局(阳江)海工装备有限公司承建 [10][11][12] - 项目采用钢质半潜桁架式结构,配备四角锚泊定位系统,包括1个6万立方米水体的主养殖平台和30个重力式网箱,可抵御17级以上台风 [13][14] - 平台预计2026年1月投入运营,每年养鱼采集量可达400万斤 [23][49] 技术特点 - 平台搭载自动投喂、捕捞设施,配置视频监控、水质监测、气象监测、5G通信基站等智能化设备 [40] - 引入太阳能发电系统提供绿色动力,改变传统渔业"靠天吃饭"模式 [41] - 实现养殖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满足运维和养殖工作人员居住需求 [42] 行业意义 - 项目开创了阳江市桁架类养殖平台从无到有的重要转变 [43] - 将海上风电与海洋渔业融合,实现产业链延伸,在全国具有示范推广意义 [52] - 推动深远海养殖迈入智能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为阳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5][21] 区域优势 - 阳西县海岸线长174.37公里,海域面积5668平方公里,渔业总产量和海水鱼苗产量居全省县级第一 [31][32] - 项目是阳西推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的新举措,对海洋生态修复、渔业发展、旅游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58][59][60]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超四成 青岛西海岸新区培育蓝色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7-07 22:11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 - 我国首个工业运行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投用 年减排二氧化碳1.4万吨 对沿海地区漂浮式光伏推广具示范意义 [1] - 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43.8% 海洋产业呈现聚链成群发展态势 [1] 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 新区成立工委科技和海洋发展委员会 统筹12家"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和298家涉海创新平台 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 [1] - 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联盟 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机制 重点突破海洋发展难点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1] 现代海洋产业突破 - 世界首艘15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 国际首个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2] - 修正(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落户新区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 [2]
农行广东分行:引“金”入海,绘就海洋经济新画卷
南方农村报· 2025-06-26 03:02
农行广东分行海洋经济金融服务 - 紧扣广东省委"1310"部署 出台服务海洋牧场十条措施并开展专项行动[4] - 累计投放海洋牧场相关贷款200亿元 服务客户3万户[6] - 在珠海 惠州 湛江等地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全面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50][51] 珠海"标准海"样板区项目 - 由珠海海洋集团投资建设 5月底投产 标志深远海养殖进入标准化智能化新阶段[9][10] - 首创"标准用海+集群养殖+岸海联动"体系 核心为自主研发的"伶仃牧场"系列智能装备[14][15] - 农行珠海分行为项目提供8400万元授信 已投放5992万元 开辟全流程绿色通道[22][23] 惠州海洋科技案例 -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曾面临扩建资金压力 农行惠州分行提供300万元循环贷款[31][32] - 资金支持使企业完成基地扩建 提升养殖技术 扩大海胆等优质海产品规模[33][34] - 该分行累计投放海洋牧场行业贷款4.4亿元 服务主体上千户[41][42] 湛江分行创新服务模式 - 设立海洋金融服务中心 成立服务专班 运用产业园GBC合作等创新模式[44][47] - 重点支持"海威1号2号"养殖平台 阳江深水网箱等海洋装备建设项目[53] - 出台差异化信贷政策 支持水产种业发展 提供10亿元贷款服务超千户主体[54][56] 全省服务举措 - 抓关键领域 支持海洋装备建设和种业发展[53][54] - 抓重点项目 建立项目库优先支持 如珠海渔港经济区等[59][60] - 抓模式创新 打造"联农带农"等模式 支持2万农户开展养殖加工[62][64] - 抓专业能力 在13个沿海地市设专班 开发8大特色产品[66][6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央广网· 2025-06-10 05:44
海洋经济发展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去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 - 2024年一季度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 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达27% [2] - 福建推动福州 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创新开展养殖海权改革 优化涉海金融服务 [1] 海洋科技创新 -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标志深海进入 探测 开发迈出重要一步 [2] - "梦想"号多项关键技术为自主研发 为高端船舶 海工设备领域提供支撑 [2] - 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推进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监测研究 培养跨学科海洋人才 [3] 海洋产业升级 - 福建长屿岛采用智能化养殖平台"航宁一号" 养殖赤点石斑鱼和黄花鱼 肉质接近野生 [1] - 广东陆海联动布局"城 湾 岛 岸 堤" 汇集人才 资金 技术等五大要素推动产业向海 [2] - 海洋新兴产业多维向好 涵盖海上风电 海洋生物科技等领域 [2] 海洋战略规划 - 自然资源部谋划"十五五"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 [3] - 坚持"优近海 拓深海 稳远洋 强链条"发展思路 打造大食物观先行示范区 [1] - 加强深海极地保护利用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3]
《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 对外经贸指数比上年增长3.7%
中国新闻网· 2025-06-08 09:08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2,同比增长2.3%,对外经济与贸易指数增长3.7%至121.3,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1] - 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国民经济0.9个百分点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制造业占比超30%,涉海企业IPO融资占比达17% [2] 发展规模与效益 -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万亿元,增速5.9% [1] - 发展规模与效益指数为125.2,与总指数持平 [1] 结构优化与升级 - 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为131.0,领先其他分项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2] - 涉海企业IPO融资规模114亿元,占全市场IPO融资规模的17% [2] 资源节约与利用 - 资源节约与利用指数为121.5 [2] - 每公顷海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 [2] - 海上风电发电量增长28.2%,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增长超10% [2] - 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4.7%和8.7% [2] 对外经济与贸易 - 海运进出口总额、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创历史新高 [2] - 船舶出口金额3086.5亿元,同比增长58.7%,占全球海船完工量的42.7% [2] - 与"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贸易额19万亿元,同比增长6.3% [2] 民生保障与改善 - 民生保障与改善指数为125.7 [3] - 沿海城市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超14% [3] - 人均海洋水产品占有量27千克,优质蛋白供给持续增长 [3]
世界海洋日丨向着深蓝色的海洋启航
新华网· 2025-06-08 09:08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占GDP比重保持在8%左右[1] - 海洋经济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蓝色引擎 涉及可燃冰开采和海上风电产业[1] - 山东海岸线占全国六分之一 正全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3] 海洋新兴产业 - 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 海洋电力 海水淡化等 已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5] - 青岛天能重工海上风电订单占比近40% 公司推进"两海战略"深耕山东海洋装备制造产业[5] - 中船发动机研发LNG 甲醇和氨燃料发动机 为21万吨散货船建造氨燃料发动机 实现全球绿色航运技术突破[5] 港口物流与航运 - 宁波舟山港连续16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 拥有200多个万吨级深水泊位 是"一带一路"重要支点[6] - 2024年1-4月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1356 8万标箱同比增9 9% 外贸出口重箱增超10% 新兴市场区域增幅超20%[7] - 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76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3 3亿标箱 全球前十港口中中国占八席和六席[12] 深远海养殖与渔业 - 连江县建成11台深远海养殖平台 年产量近2000吨 推动产业向深远海规模化智能化发展[14] - 全国已建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深远海养殖水体5660万立方米 年产量47万吨 养殖产量占全球近60%[18] - 2025年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4 5% 海水养殖产量增5 7% 稳产保供作用持续显现[19] 海洋科技与加工 - 连江县27家院士工作站引导企业转型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医药 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支撑精深加工产业发展[14] - 莆田南日岛海域发展海上田园综合体立体循环养殖 山东荣成海洋牧场实现绿色养殖作业[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