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种植

搜索文档
500元/斤!“荔中爱马仕”破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22:52
高端荔枝市场定位 - 冰荔定价高达500元/斤,远高于普通荔枝品种如桂味5元/斤和糯米糍8元/斤 [1] - 当前冰荔价格保持高位,一级果380元/斤,特级果760元/斤,畅销北上广深并进入新加坡市场 [2] - 冰荔被称为"荔中爱马仕",其高端定位源于独特外观和严格品质把控 [3][6] 品种培育与科技创新 - 冰荔由黄志强与东莞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培育,填补了当时高端荔枝市场空白 [3] - 品种特点包括果肉冰清玉洁的透明质感,鲜红亮泽的果皮,需经过十几道工序筛选 [3] - 东莞选育的优质荔枝品种占全省重点推广新品种的40%,当地优质荔枝种植占比超90% [6] 智能化种植技术应用 - 种植模式从经验种植1.0版升级为智能化3.0版,包括无人机和轨道车运输系统 [3] - 轨道车系统可一次运输1000斤荔枝,年节省人工成本6-10万元 [3] - 应用"光驱避"技术防治蒂蛀虫害,减少农药使用 [4] 品质标准与品牌建设 - 东莞发布国内首个冰荔质量标准《厚街冰荔荔枝》团体标准,规定16项品质指标和三个等级 [6] - 2000棵果树中仅六成果实能达到一级果标准,严格把控品质维持高端定位 [6] - 通过错峰上市策略(5-8月)延长销售周期,已在多地建立5个合作种植基地 [5][6] 营销与渠道拓展 - 通过抖音平台积累8.5万粉丝,2023年仅直播卖苗木就创收100万元 [5] - 销售渠道从线下扩展到线上,产品供不应求曾导致退单情况 [5] - 礼盒装特级果采用高端包装,满足礼品市场需求 [3]
海安市大公镇:区位优势激活“后花园”发展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8-03 22:14
区位优势与产业转型 - 海安市大公镇利用区位优势加速从"城市后花园"向经济增长极转型,依托204国道和省道直连交通便利[1] - 贲集村老工业园通过盘活15亩闲置土地引进变压器项目,预计投产后亩均税收达24万元[1] 土地资源优化 - 大公镇通过"三张清单"机制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108亩、低效用地再开发265亩,缓解土地紧缺问题[1] - 于坝村千亩梨园结合电商馆和加工厂规划,获48.4亩乡村用地保障以延伸产业链[1] 乡村产业升级 - 于坝村打造"一季一景"千亩梨园网红景点,配套电商馆已落地,加工厂建设将进一步强化梨产业[1] - 海安市资规局2023年协助报批7个乡村项目,用地保障率达100%[1] 耕地保护成效 - 大公镇通过"耕地保护进万村"行动实现违法用地"存量清零、新增归零"的双零目标[1] - 采用自制海报、音频等多形式宣传,建立长效耕地保护秩序[1]
民企奋进自贸港:从“零”起步探索国产榴莲“蓝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8-03 14:21
国产榴莲产业发展历程 - 海南榴莲已实现连续第三年规模化挂果与批量上市,标志着国产榴莲产业"破冰"成功 [1] - 吉林省鸿翔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彦辉于2018年寻求产业转型,2019年受海南榴莲挂果新闻启发,决定投资榴莲产业 [1] - 团队在三亚育才生态区选定背风近水的土地,首批种植500亩榴莲苗,克服台风风险 [1] 技术探索与产业突破 - 初期因缺乏经验遭遇技术"雷区":积水烂根、灌溉系统设计不当、须根未剪导致生长停滞,最终通过边干边学解决 [2] - 2023年首批榴莲树成功挂果,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业延伸至加工(榴莲加工厂)和服务(国际榴莲交流中心)领域 [2] - 国产榴莲产果期集中在7-10月,公司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在淡季采购东南亚榴莲加工销售,维持全年产能 [2] 当前规模与未来挑战 - 海南全省榴莲种植面积已突破5万亩 [2] - 技术瓶颈包括旱季缺水、叶蝉等病虫害防控方案待优化 [2] - 国内消费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2] 地理扩展与试验 - 公司在三亚以北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开辟100亩试验田,测试冬季低温适应性 [3] - 投资者在云南西双版纳试种榴莲,推动规模化种植边界向北拓展 [3]
陕西:城乡“一盘棋”携手共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8-02 00:48
城乡融合发展 - 陕西通过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推动城乡协同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1] - 城乡各行业活力显著,包括农业合作社、技能培训就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经济活动 [1] - 县域经济成为城乡融合核心抓手,83个县(市、区)2024年GDP达1.68万亿元,占全省47.3%,同比增长6.4% [7] 特色产业与县域经济 - 大荔县冬枣产业成为出口亮点,26家企业累计出口1200余吨,销往10余个国家 [3] - 大荔县以冬枣、生猪、蔬菜、渔业4条产业链为主,强化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 [4] - 丹凤县通过电商政策支持孵化直播团队,推动葡萄酒等特色产品线上销售 [4][5] - 各县聚焦"土特产"升级产业链,改革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园区和"千万工程" [6] 城乡要素流动与基础设施 - 陇县雷音山景区因道路硬化(陇三路57.355公里)带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增长 [8][9][10] - 陕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6.3万公里,实现100%乡镇通客车和通邮,"农村公路+"模式促进农民增收 [10] -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盘活农村资源,2024年前7月完成687笔交易,总成交额18.87亿元 [10][11] 公共服务与城镇化建设 - 外来务工人员享受跨区域医保和子女公办教育,户籍和社保制度改革提升市民化质量 [13][14] - 蓝田县通过政府补贴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推动二层楼房建设 [14] - 2024年陕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7.7%,卫生厕所83.1%,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升至12.3% [14] - 计划新建50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巩固现有503个省级示范村成果 [14]
连平鹰嘴桃遭遇冒牌货低价冲击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14:35
连平鹰嘴蜜桃产业现状 - 连平鹰嘴蜜桃是2015年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特色农产品,以果大肉嫩、味甜爽脆闻名[2] - 2024年连平县鹰嘴蜜桃种植面积达8.8万亩,总产量11.2万吨,产值突破21亿元,核心产区上坪镇年产值16亿元,占全县总产值75%以上[3] - 电商渠道中正宗连平鹰嘴蜜桃价格区间:单果4两(约150克)13.8-16.8元/斤,单果3两(约100克)9.8-12.8元/斤[2] 市场乱象与冲击 - 外地桃冒充现象严重,通过"洗澡桃"(外地桃本地包装)和"劣质桃"(以次充好)两种形式仿冒[3] - 假冒产品售价较市场价低1/3,导致正宗产品每箱被迫降价10元,销量同比下降40%[2] - 电商平台存在分类销售乱象,小果(100-150克)常以20-30元/5斤低价销售,部分商家标注"甜度一般"但仍宣称是正宗产品[4] 品牌保护措施 - 当地成立"维护鹰嘴蜜桃市场秩序专班",开展线上线下联合巡查,实施"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监管模式[6] - 上坪镇划分本地桃与外地桃专用交易区,重点打击地理标志侵权行为[6] - 发放追溯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动完善果品溯源体系[6] 行业发展建议 - 专家建议与山姆会员店、盒马鲜生、京东直营等大型渠道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美誉度[8] - 需建立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强化溯源机制建设,实现优质优价[8] - 应平衡地理标志保护与产品品质提升,"地标"应作为品质背书而非唯一卖点[8]
“双生”的“荔”量:2025德庆荔枝如何甜藏两韵
南方农村报· 2025-08-01 13:33
德庆荔枝产业概况 - 2025年德庆荔枝种植面积达2.73万亩,总产量2.46万吨[12][13] - 核心产区胜敢村种植面积3000亩,较往年新增300亩[31] - 全村荔枝销售均价3-4元/斤,主要销往珠三角及北京、上海等地[32] 品种特色与品牌建设 - 鸳鸯桂味荔枝具有双生果形态,带有桂花香味,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9][10][11][46] - "龙母贡"品牌整合龙母文化资源,涵盖荔枝、贡茶、肉桂等10余种特色农产品[57][58][59] - 通过青年联谊、文创活动等创新形式提升品牌影响力[52][53][55] 产销体系与技术升级 - 2025年产销对接大会达成意向采购量1180万斤[37] - 官圩镇推动3000多株荔枝高位嫁接,新培育圈枝苗超5000棵,高接换种面积500亩[65] - 建成冷链物流网络,实现从预冷到运输全流程保鲜[69][70] 渠道拓展与产业融合 - 顺丰"快递小镇"实现行政村寄递覆盖率100%,快件量同比增长30%[72][73] - 结合"百千万工程"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等多元业态发展[79][80] - 荔枝季期间开展农产品展、商业街、电商集市等文旅融合活动[76][77]
新华视点丨特色产业“小切口”撬动地方经济“大发展”
新华社· 2025-08-01 08:09
三亚育才生态区榴莲产业 - 三亚育才生态区榴莲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3000多亩 采用"树上熟"种植模式 市场价格超60元/斤 电商平台供不应求 [5] - 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 建成国家级榴莲种质资源圃 实现种苗100%国产化 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将挂果期从8年缩短至4年 [5] - 创新"1株榴莲+2株香蕉+3株槟榔+70株凤梨"立体种植模式 缓解单种榴莲前4年无收益压力 [6] - 采用"企业+联合社+农户"合作模式 以1 18亿元财政资金撬动4 5亿元社会投资 带动10个村4052人次就业 发放劳务工资754 84万元 [6][9] 贵州清镇市铝产业 - 清镇市铝土矿储量超3亿吨 约占全国10% 近年来推动铝产业向高端化 绿色化 智能化发展 [8][18] - 猫场铝矿品位高 开采条件优越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不断改进采矿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 [12] - 吸引龙墅科技等企业落户 该企业投资超6亿元建设智能化工厂 聚焦3C产品 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铝加工市场 [14] - 贵州柯印数码科技生产CTP数码版 产品销往长三角 珠三角及东南亚 欧洲市场 [15] 青海藏毯产业 - 藏毯编织有千年历史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已发展出28个系列160个品种 2000多个花色图案 [17][19][20] - 圣源地毯打造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 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 实现个性化定制 [19] - 形成集研发 设计 生产 展销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名片 [20]
蔓越莓的东极成长故事(尝尝中国新特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1 01:12
核心观点 - 黑龙江抚远市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 建成亚洲最大蔓越莓种植基地 实现从种苗研发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 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7][11][14] 育种技术突破 - 通过神舟十四号搭载种子进行太空育种 抗病性提高12% 花青素含量增加15% 亩产有望再增30% [7][10] - 研发"生化协同促果法"使坐果率从65%提升至87% 获国家发明专利 [10] - 省科学院联合企业建立研究中心 从国内外上千份样本中筛选杂交 填补国内蔓越莓植保技术空白 [9][10] 产业规模与投入 - 基地面积4200亩 为亚洲最大单体种植基地 总投资18亿元 前5年零产出 每亩投入1.2万元 [7][11] - 建成国内首条全自动鲜果分选线 单果重量误差不超过0.1克 [11] - 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8000万元 深加工产品达20余款 [11][12] 产能与销售表现 - 鲜果亩产达2吨 亩收益4万元 种植后5年进入丰产期 可持续近70年 [11] - 2024年初因网络热点10天售罄3个月库存 蔓越莓啤酒产量从2023年50吨飙升至2024年400吨 [12] - 产品线覆盖鲜果 果干 浓缩果汁 啤酒 面膜 口红等 其中果脯挂浆和面膜萃取技术突出 [12] 联农带农模式 - 采用"土地租金+股权分红+劳务用工"模式 累计流转土地4200亩涉及287户 户均年增收3万元 [13] - 企业每年拿出5%纯利润二次分红 2023年分红360万元 [13] - 旺季日工资最高400元 年带动就业1200余人 培训培育师500余名含退役军人42名和大学生68名 [13] 文旅融合与规划 - 蔓越莓观光旅游吸引游客83.5万人次 通过水收节 音乐节等活动吸引上万游客 [14] - 规划将种植面积扩大至5万亩 综合产值突破75亿元 带动2万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 [14] - 旅发大会期间种植基地成为龙江现代农业展示窗口 展现完整产业链 [14]
抢救平谷桃,北京农林专家实地指导果农“保树保果”
新京报· 2025-07-31 13:10
"最近正是平谷桃大量上市的时候,全区10万亩桃园,'过水'的约有1万亩。"7月23日到29日,北京遭遇 极端强降雨,密云、怀柔、平谷、延庆4个北部山区突发山洪,平谷区多处桃园出现积水、减产等情 况。 狂风暴雨使很多桃树叶片、枝条、果面受伤,有些伤口虽然肉眼看不见,但病菌、病毒可能通过这些伤 口侵入,造成褐腐病等,雨后高温高湿的环境也有利于病菌生长。任飞建议使用广谱杀菌剂,对桃园进 行消毒杀菌。烂果等需要集中掩埋,减少病源。 北京桃产业技术研究院峪口基地位于平谷区峪口镇,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设立的示范基地,这一园区占 地300亩,有近1.5万棵桃树。由于毗邻山区,山洪行经此处,受灾较为严重,最深处积水达到四五十厘 米。 另外,由于目前土壤含水量比较高,加上气温比较高,桃树生长旺盛,部分桃树会产生裂果的现象,同 样不容忽视。任飞提醒果农,对于还有一周以上才会成熟的桃,可以紧急喷洒以钙肥为主的叶面肥,增 加果皮的强度和韧度,减少裂果产生,避免更多损失。"做好前面几点后,在暴雨过后一周或者10天之 后,大家还可以在地面撒施以磷肥和钾肥为主的复合肥,增强树体的抗性。" "对于桃树来讲,黄金24小时要紧急排水排涝。"在基地 ...
甘肃秦安 一颗蜜桃香四季
经济日报· 2025-07-31 02:21
产业规模与供应周期 - 秦安县蜜桃栽植总面积10.25万亩,2024年产量12.5万吨,产值8.1亿元,其中设施桃总产量约390吨,产值1170万元 [1] - 通过引进智能日光温室和冰点恒温保鲜技术,实现蜜桃反季节生产与贮存,供应周期从6-9月扩展至全年 [1] - 设施桃种植模式包括盆栽蜜桃+冰点保鲜库AI智控反季节种植、装配式冰点智控日光温室种植和精准控温反扣棚促早种植三种 [6] 品种结构与技术创新 - 引进早中晚熟蜜桃品种100多个,实际应用70多个,早熟品种占12.3%,中熟占62.4%,晚熟占25.3% [2] - 新建桃品种园5处,引进桃新品种66个(普通桃38个、油桃20个、蟠桃8个) [2] - 推广主干形、两主枝Y字形等丰产树形和长枝修剪、自然生草等管理技术,改造老果园1.8万亩 [4] 品牌建设与销售渠道 - "秦安蜜桃"2008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15年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2024年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 [3] - 电商渠道快速发展,典型案例显示单个农户年销售3万多单 [3] - 传统销售模式从农户自运转变为客商地头收购与电商并行 [3] 智慧农业应用 - 自主研发秦瓴智耘智慧农场运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率达70%,积累300多万条环境与种植数据 [6] -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管理,包括温室控温、灌溉等系统 [6] - 相变式储冷+日光温室模式降低建设成本30%以上,运营成本35%以上 [7] 产业升级与区域拓展 - 苹果树与桃树倒茬种植解决重茬病虫害问题,桃树比苹果提前进入盛果期 [5] - 技术输出范围扩大,系统已投放甘肃天水市和广西多地,成为中车集团定点供应商 [7] - 全县392座日光温室应用相关技术,实现四季供桃目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