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搜索文档
山东发布2024年度“经济体检”结果
大众日报· 2025-07-30 01:04
从审计情况看,我省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推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加快建设绿色低 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省经济运行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数据显示,2024 年,我省大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完成设备更新投资4763.4亿元,带动汽车销售超 千亿元;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交通、能源、水利分别完成投资3252亿元、2140亿元、748亿元,投 资拉动效应明显。财政民生支出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368亿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 提升。 同时,审计紧盯预算编制、资金绩效、"过紧日子",着力反映预算编制不实不细、支出控制不严等问 题,推动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从改革的角度研究提出进一步强化财政资源统筹、集中更多财力支持民 生改善、建立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等审计建议,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 在审计过程中,山东瞄准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这一扩内需、稳增长、保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大"穿透式"审 计监督力度,推动构建全过程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和民生工程保驾护航。 省政府新闻办7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 ...
十个王长田抵不过一个释永信?少林IP吸金史
虎嗅· 2025-07-30 00:54
少林寺IP商业化发展历程 - 从年收入不足2万元的破败古刹发展为年营收11.7亿元的商业实体[3][6][15] - 通过831个全球商标注册全面掌控"少林"IP权益[12] - 形成由17家子公司构成的产业集群 业务横跨文旅/影视/医药/电商/地产等领域[2][15] 核心业务板块与运营模式 - 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资本枢纽 对外投资超15家企业 负责IP授权与保护[19] - 文化传播公司主导影视游戏IP授权 单次版权费达38万元[21] - 电商板块通过淘宝/抖音直播带货 2024年618期间单日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24] - 武僧团每年海外演出超20场 单场收入10-50万美元 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8] - 少林药局2019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 产品单价从几十元至上千元[22] 关键商业化举措 - 1996年建立官方网站 半年内获数万访问量 突破受众圈层[13] - 1998年成立中国佛教界首个商业实体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14] - 2021年通过短视频营销 个人账号半年粉丝破千万 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超500万元[46][47] - 曾计划投资3.6亿澳元建设澳大利亚综合项目 涉及寺庙/酒店/高尔夫球场[25] - 2022年通过关联公司以4.52亿元竞得近4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28][29] IP运营战略特点 - 以功夫与禅宗为核心文化载体 将虚构文学记忆转化为可体验的物理产品[32][34][43] - 在海外设立200多家文化中心 海外习武弟子达6000万人次[40] - 文创产品包括玩偶摆件/经文书签/平安符挂件等 2020年线上销售额2300万元[44][45] - 通过武僧团表演/网站公开秘籍/直播带货等形式实现文化符号的流量转化[13][37][47]
浙江20年持续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
人民日报· 2025-07-29 22:22
文化阵地建设 - 浙江协同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全域文明立体图景 宁波连续七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2] - 建成5万余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1.86万家农村文化礼堂 1.4万多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7] - 102家省市区县公共图书馆实现纸质书通借通还 "信阅"借书服务覆盖全国用户 [6][7] 公共文化服务 - 新型公共书苑在乐清市遍地开花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 [4][5] - 高标准建设浙江美术馆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 之江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地标 [7] - 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 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文化供给形式 [4][7] 文化遗产保护 - 构建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体系 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9][11] - 13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全国第一 [11] - 为太湖溇港专门立法保护 开创大遗址保护研究利用的"良渚模式" [9][15] 文化产业发展 - 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数字文化/影视/艺创设计/动漫游戏四大产业 [13] - 文化"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蓬勃发展 带动文化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攀升 [14] - 丝绸营收占全国50% 茶叶出口量和黄酒产量全国第一 木雕占全国四大木雕两席 [15] 文化企业案例 - 浙江大丰实业成为全球领先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参与北京冬奥会及杭州亚运会火炬装置 [12] - 万事利丝绸转型为丝绸文创和高新科技企业 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设计垂类模型 [12] - 横店影视城培育出《藏海传》等现象级文化出海作品 在19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 [13]
释永信被查,“佛门CEO”的商业版图有多大?
华尔街见闻· 2025-07-28 05:43
少林寺商业版图 - 少林寺在释永信主导下形成横跨文化、餐饮、药品、服饰、演出等领域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注册多个公司和商标[11] - 核心商业载体包括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文化研究所、少林书局、少林药局等实体机构[11][12] - 通过"少林学"概念系统化运营IP,开发少林素饼、少林点心等食品系列,并设立海外文化中心[11] 收入结构与规模 - 景区门票年收入超3亿元(按400万人次游客、80元票价估算),占登封市财政收入三分之一[14][15] - 少林药局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电商渠道2020年销售额2300万元[15] - 武术教育形成产业梯队,嫡系武校5年学制年学费超1万元,周边衍生大量贴牌武术学校[15] 营销与品牌运作 - 采用事件营销(数字化寺院、全球招徒)、演出营销(全球武术巡演)、公益营销(红十字会)三重模式[10] - 1982年电影《少林寺》带动游客量从年均20万跃升至1984年260万人次,当前年游客量稳定在400万人次[14] - 通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套票299元)及国际活动联动提升客单价[14][15] 近期动态 - 释永信关联10家企业,现存5家宗教机构,已注销5家商业公司包括少林高速、网络工程等板块[15] - 少林景区2025年7月将全面实行线上预约购票,应对暑期游客量攀升[16] - 新媒体布局成效显著,释永信抖音账号半年粉丝破千万,直播带货首秀超500万元[15]
“佛门CEO”释永信被查,方丈的商业版图究竟有多大?
创业邦· 2025-07-28 03:05
少林寺商业化发展历程 - 1982年电影《少林寺》以1毛票价创1.6亿票房,首次体验流量经济红利[14] - 1994年通过起诉"少林寺牌火腿"侵权案,开启品牌保护先河,系统注册商标捍卫IP[14] - 1996年注册域名建立官网,公开《易筋经》等秘籍吸引全球武术爱好者[14] - 1997年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涉足文化、餐饮、药品等多领域[14] - 2008年成立核心平台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控股14家子公司[17][21] 商业版图与收入结构 - **文化旅游**: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衍生体验项目收入1.2亿元,2019年游客量4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2亿元[22] - **大健康产业**:少林药局开发活络膏等产品,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24] - **电商与新零售**:淘宝店"少林欢喜地"2020年销售额2300万元,抖音直播带货首秀达500万元[25] - **海外扩张**:武僧团全球巡演单场收入从10万美元升至50万美元,年演出超200场[25] - **知识产权**:截至2022年累计申请商标706个,覆盖食品、珠宝、饮料等45类[26] 争议与挑战 - 2014年因门票分成与嵩山景区管委会公开冲突,引发利益分配争议[30] - 2022年关联公司以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用地,被质疑"进军房地产"[32] - 商业化导致门票和香火费用高涨,引发对佛门清净原则的质疑[28][32] 组织架构与关键人物 - 释永信实际掌舵少林寺26年,从19岁进入管委会到22岁任主任[11] - 释永福接替释永信担任少林无形资产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商业资产管理[17][21] - 公司通过"宗教+商业"模式形成文旅、知识产权、大健康、科技四大业务板块[21]
释永信被查,“佛门CEO”的商业版图有多大?
第一财经· 2025-07-28 00:19
少林寺商业版图分析 核心事件 -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资金、违反戒律)正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1] 释永信商业运作背景 - 1981年进入少林寺时寺院破败,通过种地自给自足 [3] - 1987年接任管委会主任后成立少林寺武僧团,1988年创办少林书画研究院和红十字会 [3] - 提出"少林学"概念,推动文化输出与商业结合 [7] 少林寺产业布局 **文化传播与营销** - 事件营销:数字化寺院、全球招徒、公布绝学 [4] - 演出活动:全球武术巡演、传统武术节、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4][7] - 公益营销:红十字会募捐、护生放生、基金会 [4] **实体产业** - 食品:推出素饼、点心系列 [7] - 医药:恢复少林药局,开发灵芝茶等产品,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7][8] - 电商:2008年开设淘宝店"少林欢喜地",2020年销售额2300万元;2021年抖音直播带货首秀超500万元 [8] **教育与旅游** - 武术教育:嫡传派系学费1万元/年,学制5年 [9] - 旅游收入:年游客量400万人次,门票80元/人(套票299元),年门票收入超3亿元,占登封财政收入1/3 [8] - 景区管理:2025年7月31日起实行线上预约限流 [10] 商业实体与资本 - 关联企业10家,现存5家(如郑州市佛教协会、显圣寺等),5家已注销(如少林高速、少林寺实业等) [9] - 注册多领域公司及商标,涵盖文化、餐饮、药品、服饰等 [7] 历史数据对比 - 电影《少林寺》(1982年)带动游客量从1974-1978年累计20万跃升至1982年70万人次,1984年达260万人次,90年代后稳定在150万人次/年 [8]
释永信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盘点释永信相关企业,少林系产业有哪些
第一财经· 2025-07-28 00:07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调查事件 -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 包括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 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1] - 少林寺管理处7月27日晚间发布情况通报 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1] - 释永信的个人微信公众号7月24日还在更新 该公众号设有《方丈带你看少林》专栏 [1] 释永信个人背景 -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 生于1965年 安徽颍上人 1981年到少林寺 礼第二十九代方丈释行正长老为师 [1] - 1998年7月至今 当选为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2002年9月至今 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1998年3月至今 连续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 - 少林弟子释延鲁形容释永信进入少林寺时的情况为"当年的少林寺一片破败 只有孤零零几个大殿 香火也不旺盛 师父必须得种地养活自己 他年纪轻轻便承担起了挑粪、担水、种地的活儿" [1] 释永信商业运作历程 - 1987年 行正长老圆寂 释永信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 全面主持寺院事务 成立少林寺武术队 后发展为少林寺武僧团 同年 当选河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2] - 1988年2月 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 10月 创办"少林书画研究院" 次年 带领少林寺武僧团在全国巡回表演 [2] - 以少林文化为底蕴的营销包括引进TCL电脑 打造中国第一家数字化寺院 全球招收少林弟子 网上公布少林绝学等 [2] - 演出及公众活动营销包括武僧世界各地上演"少林武术" 传统武术节"少林归宗大典"等 [2] - 公益性活动营销包括红十字会募捐 护生放生 少林基金会等 [2] 少林系产业布局 - 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少林寺在他的运营之下不断扩张商业版图 业务横跨文化、餐饮、药品、服饰、演出等多个领域 注册多个公司和商标 [4] - 释永信创办少林文化研究所 提出"少林学"概念 之后 少林寺陆续推出"少林素饼""少林点心"系列少林食品 [5] - 2001年3月 创办少林寺网站 7月 德国少林文化中心成立 为少林寺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少林文化中心 [5] - 2002年4月 创办少林书局 2004年 恢复少林药局 2005年 少林寺网站推出"武林秘籍""少林药局" [5] - 2005年11月 少林寺与深圳广电集团合作 联手举办"首届中国功夫之星"大赛 [5] - 2006年10月17日 释永信担任中岳嵩山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少林文化顾问 [5] 少林寺旅游及收入情况 - 1982年电影《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 门票统计资料显示 从1974到1978年少林游客总共是20万左右 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游客就达到了70多万人次 1984年更是达到260万人次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次左右 [5] - 如今少林景区每年游客量可达400万人次 少林寺门票为80元 如果加上《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套票则是299元 以此估测 每年门票收入应该超过3亿元 [6] - 少林寺的旅游收入 一度占据登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6] - 少林药局开发少林灵芝茶等产品 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6] - 释永信2008年涉足电商 上线淘宝店"少林欢喜地" 2020年年销售额达2300万元 [6] - 2021年少林寺入驻抖音后 释永信个人账号半年粉丝破千万 直播带货首秀超过500万元 [6] 少林寺其他产业 - 武术教育是一大收入 其中有属于少林寺"嫡传"派系 学员即是少林俗家弟子 由少林武僧教授功夫 一般5年学成 多年前的价格是一年学费1万多元 [6] - 在当地 还有不少贴上"少林"标签的武术学校 与少林寺并无资本关系 [6] - 释永信的关联企业有10家 目前处于正常状态的是郑州市佛教协会、二七区显圣寺、许昌市魏都区龙化寺、三门峡市陕州区熊耳山空相寺、荥阳市洞林寺 [7] - 已注销或吊销的包括河南少林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郑州少林寺网络工程有限公司、嵩山少林大钟筹委会、少林寺文化传播(登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7] 少林景区最新动态 - 7月27日 嵩山少林景区发布公告称 当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 少林景区游客量持续攀升 为有效落实景区限流措施 自2025年7月31日 少林景区将全面实行线上预约购票 [7] - 景区暂停全价票、18岁以下游客线下购票服务 保留少量服务窗口为享受优免政策的游客提供必要的线下服务 [7]
“三稳”撑起北京经济半年报,下一步实施消费提振等六大专项行动
新京报· 2025-07-22 13:08
在经营主体增长稳方面,北京民营企业数量超过95%,吸纳就业超过60%,占全市GDP比重约1/3。为更 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北京市建立了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组织协调机制,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座谈 会,今年已办理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1万余个。外资企业是北京经济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5月新设 外资企业961家,增速31.1%。目前,北京全市非现场检查占比提升至67.9%,"无事不扰"企业达23.1万 家。上半年,新设企业近15万家、同比增长约二成,新设数量达历史同期峰值。 发布轻微违法免罚事项清单,力争"无事不扰"企业突破50万户 7月22日,记者在北京市发改委举行的上半年首都经济形势解读和民生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 获悉,北京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态势稳、动能足、保障实",全市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 期,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具体表现为,上半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万亿元,同比增长 5.5%,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完成年度预算的53.9%、超时间进度 3.9个百分点。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鑫在解读中指出,北京经济大盘稳固,整体来看,主要来自主导产业支撑 ...
吉林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旅融合
证券时报网· 2025-07-22 04:06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 吉林省计划到"十五五"期末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 - 以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重点提高文化产业质量效益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1] - 强化政府统筹 市场主导 科技支撑 创新驱动 特色引领 协调开放 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1] 产业集群与重点项目布局 - 培育3个百亿级规模主导产业 以影视 动漫 出版等业态为主 [2] - 推动长春市建设汽车文化名城 世界电影之都 创意设计中心 [2] - 建立省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 包括电影《731》《生还》 电视剧《磐石》《归队》等精品创作 [2] - 重点发展工业旅游 培育影视拍摄 文化创意等新业态 以中国一汽 长影等为核心 [2] 文化资源开发与特色IP打造 - 深挖长白山 冰雪 东北抗联 民俗 人参等文化资源 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文旅IP [2] - 围绕松花石雕刻 满族刺绣等培育非遗工坊集群 [2] - 加强高句丽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推进渤海国城址与墓葬群申遗 [3] - 建设航空博物馆 一汽博物馆 黄金博物馆 长白山神庙遗址公园等 [3]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制定科技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服务平台 [3] - 推进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 实施五项数字化转型行动(文化科技 出版发行 影视制作等) [3] - 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创领域应用 支持文化领域大模型建设 开发文旅元宇宙场景 [3] - 培育数字出版 互联网信息服务 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新业态 [3] 文旅融合与冰雪经济 - 实施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 促进农文旅 工文旅 商文旅等多领域融合 [4] - 建设冰雪旅游强省 避暑休闲名省 推进4A级以上景区市场化运营 [4] - 完善冰雪全产业链 打造碳纤维冰雪装备器材"吉林制造"品牌 [5] - 创建"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 建设博物馆 深化与俄罗斯 日本 韩国等国际合作 [5] - 推出"长白天下雪"市场营销计划 开发"吉林粉雪"主题衍生品 [5] 区域协同与品牌活动 - 加强东北地区协同联动 办好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等活动 [2] - 实施大长白山区域 大松花江流域 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规划 [4] - 举办长春冰雪节 吉林雾凇冰雪节 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 [4] - 推出百条研学旅游线路 百个精品课程 打造"研学吉林·感知精彩"品牌 [4]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办
消费日报网· 2025-07-22 02:53
文博会概况 -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7月17日至21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主题为"创见北疆 智汇文博" [1] - 设置九大展区,汇聚海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个省(区、市)的500余家展商 [1] - 开幕首日吸引大量观众及专业参观团,部分观众专程从外地前来 [1] 北疆文化展示 - 设立"印象北疆 文脉华章"主题展区,通过三大板块展示内蒙古文化底蕴与发展成果 [2] - 各盟市展示特色文化项目,如呼伦贝尔四季盛景、通辽"科尔沁秘境之门"、锡林郭勒蒙古马超级联赛 [2] - 举办第四届自治区文化品牌(IP)创意设计大赛和"北疆文化新质生产力"研讨会 [2] 科技与文化融合 - "数联万象 智启未来"展区展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风语筑脑电波可视化技术等创新产品 [3] - 首次设立智慧旅游展区,展示氦豚机器人咖啡吧、云境科技智能温控服饰等50秒至2秒快速响应产品 [3] - 杭州云深处科技展示"绝影Lite3"四足机器人等创新技术 [3] 产业交流与合作 - 吸引宇树科技、商汤科技、风语筑等国内文化科技头部企业参展 [4] - 邀请殷墟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文博机构代表促进文化交流 [4] - 国际展区面积扩容20%,吸引俄罗斯、蒙古国等20余国展商参与 [4] 文化消费与活动 - 设立休闲生活和时尚消费展区,汇集工艺美术、珠宝、茶文化等消费产品 [5] - 举办3项主题活动、5项配套活动和1项总结活动,涵盖展示、推介、研讨等内容 [5] - 文博会持续发挥检阅台、风向标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