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

搜索文档
港交所上半年业绩大增,IPO火爆,CEO回应24小时交易可能性
搜狐财经· 2025-08-20 20:4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含其他收益)达141亿港元,同比增长33% [1] - 主要业务收入为130亿港元,同比增长32% [1] - 税后盈利达到85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 - 平均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95% [1] 业务驱动因素 - 现货交易、衍生品交易及沪深港通成交量显著增长推动业绩 [1] - 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32% [4] - 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达1110亿港元,为去年同期近三倍 [4] - 沪深港通业务收入18.13亿港元,同比增长51% [4] 市场结构与投资者构成 - 港股二级市场散户占比仅10% [5] - 港股通南向资金占比23% [5] - 国际投资者和本土资金构成市场主要参与者 [5] - 国际投资者对港股IPO参与度极高 [5] IPO市场动态 - 超过230家企业递交IPO申请 [1] - 上半年44宗新股上市,集资额1094亿港元,为去年同期8倍多 [5] - 再融资规模超2400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最高纪录 [5] - "科企专线"新增50家18A和18C章节申请 [5] 战略定位与发展趋势 - 港交所与内地交易所形成错位互补,服务中国企业出海需求 [1] - 国际资金回流中国资产,美元资产分散配置趋势显现 [4] - 全球投资者多元化跨地域、跨资产类别投资需求增加 [4] - 交易所提供保密IPO申请机制,适用于敏感技术企业 [5] 运营优化与展望 - 将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以提升效率并与全球市场接轨 [5] - 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下降及购置物业可能影响下半年投资收益 [5]
港交所上半年业绩刷新同期历史纪录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19:1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2] - 净利润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44.42亿港元,同比增长41% [2][3] - 中期股息总额约76亿港元,分红比例接近净利润的90% [3] 市场表现 - 港股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 [3] - 港股ETF市场日均成交金额338亿港元,同比增长184% [3] - 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17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同比增长196% [3] - 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额4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 [3] 新股市场 - 上半年44家公司上市,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同比增长716% [4] - 宁德时代集资410亿港元,为2021年2月以来港股最大规模IPO [4] - 截至6月底处理中的IPO申请达207宗,较去年底的84宗增长超过一倍 [4] 业务发展 - 推出"科企专线"后新增50家以18A和18C规则申请IPO的企业 [6] - 技术系统将在年底前支持T+1结算周期 [6] - 下半年计划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及优化IPO定价新规 [6] 行业地位 - 新股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2] - 吸引恒瑞医药、三花智控等大型内地企业及泰国IFBH等国际发行人上市 [4] - 沪深港通北向及南向成交额均创历年同期新高 [3]
港交所上半年收入创历史新高 行政总裁陈翊庭:还有近230家公司的递表正在处理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6:4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1] - 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创历史新高 [1] - 中期股息每股6.00港元,同比上升38% [1] 上市业务 - 上半年迎来44家上市公司,新股集资总额达1094亿港元,位居全球首位 [1] - 新股集资额同比增长716%,创2021年以来最佳半年度表现 [1] - 目前有近230家公司的递表正在处理中,大量企业正与港交所接洽 [1] 市场表现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 [3] - 期货及期权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超过170万张,同比增长11% [3] - ETF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338亿港元,同比上升184% [3] - 沪深港通北向及南向资金成交额均创历年同期新高 [3]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上升3%,创下新高 [3] 科企专线 - 已收到50家公司以18A或18C规则申请IPO [3] - 18A针对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18C针对特专科技领域如AI、半导体、新能源等 [3] - 允许企业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但招股时需公开信息 [3][4] 交易机制优化 - 全球88%股票交易价值将在2027年底来自T+1或T+0结算市场 [6] - 自2023年7月起就缩短结算周期展开市场咨询 [6] - 8月4日已实施首阶段最低报价单位下调措施 [7] - 港股存在约40种不同手数单位,统一单位需考虑市场参与者系统准备 [7] 市场可及性 - 过去几年已推进多项优化,如完善互联互通交易日历 [5] - 黑色暴雨警告期间日均成交额均超过2000亿港元 [5] - 延长交易时间至24小时需评估对系统稳健性的影响 [5]
港交所上半年收入创半年度历史新高;天岳先进上市首日收涨6.4%丨港交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6:44
港交所2025年中期业绩 - 港交所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140.76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均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1] - 新股市场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体现其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 [1] 天岳先进上市表现 - 天岳先进上市首日股价收涨6.4%,每股发售价42.80港元,共发行4774.57万股股份 [2] - 公司是全球排名前三的碳化硅衬底制造商,专注于研发与产业化 [2] 卓创资讯拟赴港上市 - 卓创资讯公告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3] -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大宗商品信息服务企业,上市计划将助力开拓国际市场 [3] 翰森制药配售筹资 - 翰森制药拟以每股36.30港元配售1.08亿股,占扩大后总股本的1.78%,配售价较前一交易日折让6.49% [4] - 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8.97亿港元,将用于改善财务状况及支持研发与业务扩展 [4] 港股行情 - 恒生指数8月20日上涨0.17%,报25165.94点 [5] - 旧生科技指数微跌0.01%,报5541.27点 [5] - 另一指数上涨0.08%,报9013.27点 [5]
资本永不眠:全球 24 小时交易时代的暗战与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8-20 15:28
全球交易所24小时交易机制发展现状 - 纳斯达克计划2026年下半年推出每周5天24小时股票交易服务 覆盖所有美股 ETF及封闭式基金 目前正等待监管批准并与行业协调 [1][2] - 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申请将NYSE Arca交易时间延长至每个工作日22小时 美东时间凌晨1:30至深夜23:30 涵盖股票ETF等品种 且申请已获美国SEC批准 [2] -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在2025年2月宣布计划推出24小时交易 与纳斯达克形成同步推进之势 [2] -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正在研究延长交易时间的可行性 包括所需技术以及监管方面的影响 [3] -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于2024年11月将收盘时间从当地时间下午3点延长到下午3点半 全天股票交易时间延长至总计5.5小时 这是其自1954年以来首次调整交易时间 [3] - 加密货币市场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7×24小时交易 Kraken等平台推出的xStocks产品将苹果特斯拉等美股代币化 支持全天候操作 [3] 24小时交易机制覆盖范围扩展 - 24小时交易机制适用领域已突破期货局限 正向股票和衍生品市场全面拓展 [3] - 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计划明确涵盖股票ETF等权益类资产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24小时交易计划则将衍生品纳入版图 [4] - Kraken的xStocks产品基于Solana区块链 将50余种美股和ETF转化为代币化资产 支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交易 并可与加密货币法币无缝兑换 [4] - Robinhood为欧盟用户推出基于Arbitrum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 支持超过200种美股和ETF的24小时交易 并计划扩展至私有公司股票 [4] 交易所战略动因与区域进展 - 纳斯达克推进24小时交易的动因源于三重压力 客户需求的全球化 竞争格局的白热化与技术变革的倒逼 [5] - 2024年亚太地区占美股非传统时段交易量的63% 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股票总额较2019年翻倍 [5] - 另类交易系统如Blue Ocean通过盘前盘后交易抢占市场份额 2025年非传统时段日均交易量已突破17亿股 [5] - 港交所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金融枢纽 目前交易时间仅为5.5小时 明显短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 [6] - 实施24小时交易将使港股与欧美市场形成无缝衔接 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停留 增强离岸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6] - 港交所交易系统在2025年底前将支持T+1结算周期 为全天候交易奠定基础 [6] 市场影响与实施路径 - 24小时交易机制能提升市场效率 使突发财报地缘冲突等重大事件得到即时消化 减少开盘跳空风险 [7] - 能吸引更多全球投资者 尤其是偏好非传统时段交易的年轻群体 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7] - 非核心时段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价格失真 高频交易机构可能利用技术优势垄断夜间市场 散户因信息滞后易受损失 [7] - 伦敦股市交易时间达8.5小时 美国股市通过盘前盘后交易基本实现24小时覆盖 [7] - 港交所实施路径需谨慎 短期内可能先延长至18:00与欧洲早市重叠 而非一步到位 [7]
港交所业绩创新高!最新回应IPO及24小时交易等热门话题
券商中国· 2025-08-20 15:2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1亿港元同比增长33% 主要业务收入130亿港元同比增长32% 税后盈利85亿港元同比增长39% 创历史半年新高[1][4] - 第二季度收入及溢利创季度历史新高 受益于现货及衍生品市场成交量增长[7] - 上半年平均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95% 带动现货收入同比增长39% 股票及金融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29%[7] - 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32% 港股通日均1110亿港元为去年同期近3倍 两者贡献收入18.13亿港元同比增长51%[7] 市场交易 - 现货交易、衍生品交易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1] - 港股二级市场投资者结构中散户占比仅10% 港股通南向资金占比23% 其余为国际投资者和本土资金[7] - 公司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以提升效率并与全球市场接轨[10] IPO与融资 - 上半年新股上市44宗 新股集资额1094亿港元为去年同期8倍多 再融资规模超2400亿港元 均为2021年以来最高半年度纪录[8] - 当前港股IPO递表企业超过230家 上半年审核通过50家IPO[2][8] - 自"科企专线"推出后新增50家18A和18C章申请企业[8] - 允许保密形式递交IPO申请 涉及未盈利或核心技术敏感企业 后续需在招股时公开披露[9] 投资收益 - 上半年保证金投资收益净额同比上升14% 因平均保证金上升及非经常性外汇收益[10] - 预计下半年投资收益可能下降 因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下降及购置物业影响[10] - 赎回70亿港元委托投资外部组合 63亿港元用于购置总部物业[10] 战略方向 - 与内地交易所错位互补发展 重点服务有出海计划的中国企业[2][8] - 国际资金回流中国资产 全球资金寻求跨地域跨资产类别多元化配置[7] - 持续优化交易机制 但24小时交易需审慎研究因可能存在技术风险[2]
香港交易所(00388):成交额支撑单季利润再创新高
国金证券· 2025-08-20 15:2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香港交易所实现营业收入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 - 25Q2归母净利润44.42亿港元,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9%,单季度利润再创历史新高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0/180/196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6%/9% [3] - 现价对应PE为33/31/29倍 [3] 业绩简评 - 1H25现货、衍生品、商品、数据及连接、公司项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62%/15%/8%/5%/28%,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8%/25%/11%/8%/9% [1] - 1H25交易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联交所上市费、结算及交收费、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市场数据费、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分别为49%/13%/48%/23%/6%/14%,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5%/6%/22%/5%/4%/20% [1] 经营分析 交易费 - 1H25联交所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额2,228亿港元,同比增长122%;港股通、陆股通日均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96%、32% [2] - 1H25联交所股本证券交易费收入同比增长112%至25.56亿港元,陆股通交易费收入同比上升32%至2.86亿港元 [2] - 1H25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交易费同比大幅增长64%,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72% [2] - 1H25 LME交易费及LME Clear结算费分别同比增长6%/7%,收费交易合约日均成交量同比提高3% [2] 上市费 - 1H25港股一级市场显著回暖,联交所新上市公司44家,同比增加14家,IPO及再融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16%/230% [2] - 宁德时代募资410亿港元,是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规模新股 [2] - 截至1H25末,处理中的IPO申请数量达207宗(vs2024年末的84宗) [2] - 1H25新上市衍生权证、牛熊证数量同比增长35%至20,222只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8,230/29,840/32,018百万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6%/7% [7]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3.48/14.22/15.43港元 [7] - 预计2025-2027年ROE为30.5%/30.7%/32.0% [7]
香港交易所20250820
2025-08-20 14:49
**香港交易所 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战略分析** **涉及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1] 核心财务业绩 - **总收入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33%至141亿港元[3] - **税后利润**达85亿美元(约659亿港元),同比增长39%[3] - **每股收益**6.74美元(约52.3港元),同比增长39%[3] - **中期股息**每股6美元(约46.6港元),同比增长38%,派息比例占利润90%[3] 市场交易表现 **现金市场** - **日均成交额(ADT)**达2,400亿美元(约1.87万亿港元),为去年同期两倍以上[2][3] - **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同比增长3倍,占现金市场总成交量23%[2][10] - **北向ETF**日均成交额26亿元人民币,南向ETF日均成交额30亿港元[10] - **恶劣天气交易机制**启用后,现金市场单日成交额超200亿港元[5] **衍生品与商品市场** - **衍生品合约日均成交量**170万份,同比增长11%[2][5] - **美元人民币期货**日均成交量113,800张,同比增长44%;2月创历史新高129,800张[2][11] - **商品业务**交易量同比增长3%,持仓量同比增长14%[5] - **每周股票期权**日均成交量84,000张合约,占股票期权总交易量21%[21] IPO与融资活动 - **全球最大IPO市场**:44家公司上市,总筹资1,090亿港元,为2021年以来最佳半年度表现[2][6] - **跟进资金筹集**总额超2,400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最高记录[2][7] - **上市申请储备**:约200家公司已提交申请,IPO管线总计2,030家公司(含230家已提交)[6][15] 战略举措与创新 **产品与机制优化** - **最小价差降低计划**: - 10-20美元股票价差降低50%,20-50美元股票价差降低60%[3][12] - 覆盖300只股票(占成交量30%),实施后价差缩小22%,成交量增加25%[22] - **新交易品种**: - 推出北向互换通30年期互换交易[4] - 上市沙特阿拉伯ETF及全球首只单一韩国股票L&I产品[4] - **平台升级**:推出Orion衍生品平台以支持更长交易时间及更高抗压能力[22] **跨境合作与基础设施** - 与中央结算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支持固定收益及外汇市场发展[4][11] - 获批成为ENE仓储地点(7月投入使用)[4] - 将泰国证券交易所纳入认可交易所名单[4] **数字资产布局** - 允许加密货币挂钩ETF上市,研究稳定币在支付、清算及结算场景的应用[3][25] - 关注监管进展,优先评估风险与收益[25][26] 流动性提升措施 - 完成IPO定价发现机制咨询,优化上市吸引力[12] - 发布缩短结算周期讨论文件,强化市场效率[13] - 计划推出人民币柜台及重新连接机制,拓展内地零售投资者市场(中产阶级人口近5亿)[14] 成本管理与投资 - **营业费用**:上半年通过预算优化实现有效控制,预计下半年保持稳定[17] - **总部购置**:以63亿美元收购标志性资产(含3亿美元印花税),已支付26亿美元,外部投资组合回收60%(43亿美元)[16] - **净投资收益**:受高盛利率波动影响(隔夜利率上涨10倍),再投资收益率较低[20] 风险与展望 - **宏观挑战**:地缘政治及利率波动可能影响市场情绪[9][18] - **增长驱动**:中国经济乐观前景及人工智能创新支撑谨慎乐观预期[9] - **竞争定位**:与内地交易所互补,依托全球渠道吸引海外扩张企业[15] 社会责任 - 承诺投入2,500万港元支持香港照顾者慈善计划[8] - 加强社区参与以庆祝上市25周年[3][8] **注**:数据汇率换算按1美元≈7.75港元、1人民币≈1.08港元估算。
香港交易所(00388):交投热烈带动业绩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招商证券· 2025-08-20 14:3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515港元,较当前股价441.2港元有17%上行空间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181亿、195亿港元,同比增速27%、9%、7% [8][33] 财务表现 - **半年度业绩创新高**:25H1营业总收入141亿港元(同比+33%),归母净利润85亿港元(同比+39%),EBITDA 109亿港元(同比+43%),EBITDA利润率达79%(同比+6pct)[1][5] - **单季度增长强劲**:25Q2营业收入72亿港元(同比+33%,环比+5%),归母净利润44亿港元(同比+41%,环比+9%)[5] - **分部收入结构**:现货业务收入67亿港元(同比+62%,占比48%),衍生品收入35.5亿港元(同比+15%),商品收入15.1亿港元(同比+8%)[5] 业务亮点 - **现货市场**:联交所日均成交额(ADT)2228亿港元(同比+122%),北向通ADT 1713亿人民币(同比+32%),南向通ADT 1110亿港元(为24H1的近3倍)[5][29] - **一级市场**:25H1新股募资1094亿港元(为24H1的8倍),再融资超2400亿港元;处理中IPO申请207宗(较24年底+146%)[8] - **衍生品与商品**:衍生权证及牛熊证ADT 174亿港元(同比+72%),LME金属合约ADV 71.5万手(同比+3%,Q2达73.3万手创14年来新高)[8] 投资收益与估值 - **投资收益增长**:25H1投资收益28.8亿港元(同比+14%),其中保证金投资净额18.3亿港元(同比+13%),公司资金收益率5.73%(同比+0.4pct)[5] - **财务预测**:2025E营业总收入278.1亿港元(同比+24%),每股收益13.08港元,对应PE 22.23倍 [7][33] 市场表现 - **股价表现**:12个月绝对涨幅95%,显著跑赢恒生指数(相对表现+52%)[4] - **股东结构**:摩根大通为主要股东,持股比例6.8756% [2]
香港交易所(00388):成交量创多项单日记录,半年度业绩创历史新高
东吴证券· 2025-08-20 13:5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香港交易所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32.1x/29.0x/26.9x [1][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1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归母净利润85亿港元 同比增长39% 均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7] - 第二季度收入及其他收益72亿港元 环比增长5% 归母净利润44亿港元 环比增长9% [7] - 2025年上半年ROE为15.4% 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7] - 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达2230亿港元 同比大幅增长122% [7] 分部业务表现 **现货市场分部** - 收入67亿港元 同比增长62% 占总收入比重48% [7] - 沪深港通南向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 同比增长196% 北向日均成交额17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2% [7] - 债券通北向通日均交易额45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 [7] - IPO发行44家 同比增加15家 总融资额1094亿港元 同比增长716% [7] **衍生品市场分部** - 收入36亿港元 同比增长15% [7] - 衍生产品日均成交合约张数达170万张 同比增长11% 创半年历史新高 [7] - 权证及牛熊证日均交易额170亿元 同比增长72% 交易总数增长44% [7] - 新上市权证数量增长24% 牛熊证数量增长39% [7] **商品及数据服务分部** - 商品分部收入15亿港元 同比增长8% LME收费交易日均成交总额同比增长4% [7] - 数据及连接分部收入11亿港元 同比增长5% 主要因领航星/中华通中央交易网关用量增加 [7] **公司项目与投资** - 公司项目收入12亿港元 同比增长28% [7] - 内部投资收益10亿港元 同比增长16% 年化投资净回报率5.73% 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7] - 平均资金余额增长8%至364亿港元 [7][1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77.85亿/305.24亿/329.70亿港元 同比增长24.18%/9.86%/8.01% [1]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19亿/192.62亿/207.88亿港元 同比增长33.48%/10.58%/7.92% [1][7]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13.74港元 2027年升至16.40港元 [1] 市场与估值指标 - 当前市净率9.83倍 每股净资产44.89港元 [5][6] - 港股流通市值5593.70亿港元 总股本12.68亿股 [5][6] - 较国际交易所估值溢价显著 2025年PE估值32.1x 高于纳斯达克(30.2x)及洲际交易所(27.5x) [1][17] 关键业务假设 - 预计2025年联交所日均成交额2300亿港元 同比增长75% [16] - 港股通成交额预计2015.7亿港元 同比增长70% [16] - 主板IPO数量预计78家 股本证券集资总额预计4886亿港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