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

搜索文档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2022-2025)
搜狐财经· 2025-09-14 02:34
政策演进 - 2022年政策奠基 民航局发布国内首个城市物流无人机行业标准 工信部出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要求[3] - 2023年战略升级 6月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全链条管理条例 10月明确eVTOL发展路径 年末被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3] - 2024-2025年全面开花 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低空经济 国家发改委成立专职部门 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明确空域划分需兼顾低空经济发展[4] 地方实践 - 广东省构建"1+3+N"发展平台 计划2026年实现3000亿元产业规模 深圳通过首部地方立法 无人机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国50%[5] - 湖南省作为全域低空开放试点 分类划设179个空域和97条航线 3000米以下空域监视覆盖率95% 2024年通航飞行量增长36%[5] - 内蒙古发展"低空+"多元场景 培育300余家无人机企业 提出2027年完善协同管理体系目标[6] 制度创新 - 探索分类划设和动态空域分配机制 湖南省空域利用率提升30%以上[7][17] - 建立分类分级适航管理体系 通过低空智联网实现技术管安全[7] 产业规模 - 低空经济规模从2023年5059.5亿元增长至2024年6702.5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8500亿元 2026年达10644.6亿元[1][13] - eVTOL产业规模2024年约32亿元 预计2026年增长至95亿元[13] 产业链架构 - 基础设施环节通用机场499个 与美国3万个存在差距 各地创新建设垂直起降场和无人机自动机库[9] - 飞行器制造领域2024年无人机实名登记198.7万架 eVTOL取得突破但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9] - 运营服务实现多点突破 包括跨境物流、海岛运输和应急救援等场景[10] 区域发展 - 长三角地区技术引领 合肥建设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商业运营中心 杭州设立eVTOL适航审定中心[11] - 珠三角地区制造+应用双轮驱动 深圳无人机产值占全国50%以上 珠海建设产业园和测试基地[11] - 成渝地区聚焦特色场景 成都开通全国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 重庆部署高层建筑无人机巡检系统[12] 技术进展 - 无人机续航时间从2022年平均30分钟提升至2025年60分钟以上 eVTOL载重量突破500公斤[13] - 航空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 但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22] 安全监管 - 2024年发生无人机干扰机场事件127起 较2022年增长40%[23] - 需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和分级分类监管模式[18] 基础设施 - 呈现东密西疏格局 东部通用机场密度是西部5倍以上 全国通用机场利用率不足40%[21] - 低空通信网络山区覆盖率仅为平原地区50%[18] 学术研究 - 深圳、北京、成都在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中位居前三 呈现马太效应[16] - 低空经济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和提质增效三方面赋能高质量发展[16]
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经济日报· 2025-09-14 02:04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累计超20万家 同比增长10.46% [4] - 低空经济规模预计超6700亿元 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4] - 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涵盖飞行器、运营服务到空域管理 [1] 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 - 2021年首次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2024年起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 - 国家发改委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 民航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3] - 广东开展"空中的士"试点 重庆空域批复压缩至1天 安徽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3] 技术产品创新 - GQ-500E电动多旋翼无人机最大载重300公斤 飞行时长半小时 [2] - 南京航天国器已研制GQ-580无人直升机等多型长航时无人系统 [2] - 华夏云天PT6A发动机维修基地年修理量达100台 实现技术设备协同 [4] 行业生态建设 - 3万平方米展区展示全产业链生态 无人机足球赛等场景创新活跃 [1] - 低空经济拓展传统经济物理维度 重新定义经济要素流动配置 [1] - 需构建审慎包容的新型低空治理体系 配套法规标准尚待完善 [4]
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见闻
经济日报· 2025-09-13 22:10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安徽芜湖举办 展示全产业链生态 包括飞行器 运营服务和空域管理 [1] - 低空经济有效拓展传统地面经济受限的物理维度 在多个领域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1] - 低空经济规模预计超6700亿元 到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4] 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 -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规划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 中国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 工信部推动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 [3] - 广东开展"空中的士"应用场景试点 重庆将空域批复时间压缩至1天 安徽聚焦芜湖和合肥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3] 企业技术与产品进展 - 南京航天国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GQ—500E电动多旋翼无人机最大载重300公斤 最大飞行时长半小时 [2] - 公司已研制多型大载荷长航时无人系统 包括GQ—580型无人直升机和GQ—80型系留无人机 [2] - 华夏云天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PT6A发动机维修基地落户芜湖 设计年发动机修理量达100台 [4] 产业规模与企业增长 - 截至2024年底低空经济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累计超20万家 同比增长10.46% [4] -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正在不断集聚 [4] 行业发展挑战 - 配套法规 规范 标准和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制约行业快速发展 [4] - 安全被确定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 需构建审慎包容的新型治理体系 [4]
头部险企深度“渗透”低空经济
北京商报· 2025-09-13 16:06
公司业务数据 - 平安产险累计承保超15万架无人机 [1][2] - 提供风险保障超过900亿元 [1][2] - 为无人机及航空器赔付金额超11.7亿元 [1][2] - 公司联合中再产险建立低空经济新兴风险研究院 [2] - 发布《低空经济新兴风险治理与保险创新白皮书》作为阶段性成果 [2] 行业发展趋势 - 低空经济被列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行业呈现物流无人机、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场景快速落地 [2] - 民航局预测2035年产业规模达3.5万亿元 [4] - 保险需求将呈现全链条、高适配、强专业特征 [3] - 风险保障需覆盖制造、飞行、基础设施及数据安全等新型领域 [3] 风险特征与挑战 - 低空经济存在"三高一新"特点:环境复杂度高、飞行频率密度高、空域与生活场景重合度高、航空器新 [3] - 安全问题较传统航空更难以预测和管控 [3] - 需建立针对性安全防护与风险预防体系 [3] 保险行业应对策略 - 需实现从通用化到场景化的产品创新 [4] - 需构建高效全流程线上化服务体系 [4] - 需加强与政府、企业、高校及行业协会的生态合作 [5] - 需提供风险减量管理服务和专业理赔支持 [5] - 需从风险预防、管控到事后保障形成闭环服务 [2]
生态共建是低空经济发展重要前提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3 10:20
行业定义与范畴 - 飞行汽车定义为可实现地面二维交通向低空三维交通延伸的智慧交通载具 涵盖eVTOL[4] - 狭义飞行汽车需兼具地面行驶与空中飞行能力 广义扩展为低空智能交通与立体智慧运输工具[4] - 低空经济需达到规模经济 依赖低成本 高密度运营模式[3] 技术融合与产业链 - 飞行汽车70%-80%产业链与生产制造可复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现有基础[5] - eVTOL与电动汽车产业链重合度达70% 共享智能电驱与智能化技术[6] - 需通过半固态电池 燃料电池等技术提升产品安全性[5] - 企业跨界布局需聚焦技术协同创新 建立低空与汽车联合研发平台[7] 发展阶段与应用场景 - 飞行汽车发展经历培育 爆发 成熟三阶段 当前处于技术培育期[3] - 现阶段典型应用包括特殊区域立体交通 救援作业 物资运送 低空物流 观光体验[3] - 低空物流加速推动快递行业发展 低空出行逐步贴近日常生活[6] 生态建设与挑战 - 2025年低空经济需理性推进生态建设 重点包括基础设施 飞机调度 本地化业务管理[6] - 行业核心挑战在于让合作伙伴实现盈利与营收[6] - 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设立融合发展试点专区 开展交通示范项目[7] - 建议成立地空协同交通工具检测认证联盟 强化全生命周期安全测试[7] 产业机遇与战略意义 - 依托成熟汽车工业基础 飞行汽车领域有望实现对美国等国家的弯道超车[5] - 汽车制造商正从传统制造向智慧出行服务商升级[6] - 电动飞机将解决低空经济高成本与规模化铺开痛点[5]
苏州市政协组织无党派人士委员专题调研视察
苏州日报· 2025-09-13 00:44
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 - 花桥低空经济产业园为苏州市首批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 规划用地面积500亩 其中启动区占地面积190亩 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总投资14.3亿元[1] - 园区聚焦空地通信 无人驾驶 芯片研发等细分领域 已引进超30个低空经济产业重点项目 包括无人机研发 组装 制造 检测 培训及商用卫星等领域[1] 企业技术实力与产品进展 - 时代飞鹏作为园区链主企业 是国内无人机整机产品研发能力最强 产品系列最全 解决方案能力最优的龙头企业 旗下FP-98大型无人运输机已成功取得TC和PC证[1] - 峰飞航空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 是全球少数掌握吨级以上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转换飞行技术的科技企业之一[1] 产业配套设施 - 白莲湖低空飞行试验场正在建设中 为低空经济产业提供实地测试环境[1]
天翼智库:低空经济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报告 2025
搜狐财经· 2025-09-12 17:21
低空经济发展背景与现状 - 低空经济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与地方政策密集出台 如2025年《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纳入低空经济内容 [1] - 资本高度聚焦eVTOL领域 上游制造端大疆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 下游应急、文旅等应用场景活跃 [1][7] - 产业结构呈现"上游强、中游弱、下游热"矛盾 创新资源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 区域发展不均衡 [1][12] 低空经济产业规模与结构预测 - 预计2030年进入爆发期 产业规模达万亿级 对GDP贡献率近3% [1][25][26] - 下游应用占比将达60%-65% 长期价值向下游转移 [1] - 2024年低空经济领域投融资事件156起 总融资额245.38亿元 同比增长47.7% [15] 区域发展格局与特征 - 形成四大梯队:广东、江苏、北京为第一梯队 四川、浙江、湖北等为第二梯队 [43] - 区域应用呈现差异化格局:东北-西南主打农业 华北-西北聚焦能源巡检 华东-中南领跑载人出行 [1][30] - 长三角与珠三角专利数量占比约38% 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已形成产业集聚区 [12] 技术创新与投融资趋势 - 2025年5月底专利申请量达2024年总量的51% 技术创新保持高速增长 [10] - 2024-2025年5月超60%投融资集中于天使轮、A轮等早期轮次 [15] - eVTOL领域亿元级以上投融资事件18起 约占全部亿元级事件33% 为无人机领域2倍 [18]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政策关注度向中游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倾斜 如广东提出建设省级综合飞行服务站 [6] - 江苏率先建立无人机运行管理体系 推动多场景落地 [2] - 中国电信构建"1+1+3+N"低空经济能力体系 布局天地一体低空通信网络 [9] 典型区域发展路径 - 深圳以初创企业为起点 通过升级基建实现规模化发展 [2] - 北京依托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资源 构建全产业链体系 [2] - 江苏通过政校企协同机制 推动农业无人机规模化应用 [21]
要素市场化配置将让湾区经济更有活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15:17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共分为七大方面,22条内容, 试点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九市全域。 要素事关一个国家的经济禀赋,要素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配置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通常而言, 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构成传统的生产要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数据、算力、空域已成为当下不 可忽视的新型生产要素。 何谓要素市场化配置?简而言之,即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谁应当拥有这些要素同样由市场来决定。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怎么改?简单来说,就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一批难点问题。具体来 看,不同的要素又有不同的重点。比如,技术要素方面,重点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土地要素方 面,重点是推动集约高效配置;数据要素方面,重点是解决数据价值实现和高效应用问题。 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被纳入改革首批试点,既是对其发展基础与改革潜 力的高度认可,也赋予了其探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路径的重大使命。 此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体系。 众所周知,作为"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特殊区域,大湾区要素流通面临的挑战尤为复 ...
国务院批复新政:支持城乡非就业居民持居住证参加广东医保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14:32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 国务院批复《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选择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 成都市10个地区开展试点 [1] - 改革涵盖传统生产要素(劳动 资本 土地 资源)和新型要素(数据 算力 空域 频谱轨道) 旨在解决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发育不充分等问题 [1] 粤港澳大湾区户籍与人才政策 - 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扩大居住证附加的教育 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标准 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2] - 支持城乡非就业居民持居住证参加广东城乡居民医保 建立健全与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 住房供应 教师医生编制等保障机制 [2][3] - 指导用人单位不以人才称号和学术头衔引才 不抢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合同期内高层次人才 对战略科学家和颠覆性技术团队采取"一事一议 一人一策" [1][3] 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要素建设 - 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5] - 支持制定省市两级重要数据目录 完善个人信息授权使用制度 探索设立公益性个人数据服务机构 [5] - 运用可信身份认证 数据签名 区块链等技术强化安全防护 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方式 [5]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 占全国25%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 占全国44% 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 占全国超40% [5] - 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超1.5万家 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文远知行 小马智行成为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第一股 第二股 [5] 新型要素配置与空间建设 - 部署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探索新型要素配置方式 [4][6] - 聚焦深海 航空 生命健康 新型能源 人工智能 现代种业等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6] - 利用深圳 广州南沙 粤澳横琴等现有创新平台推动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 [6]
首批20个“滨州场景机会清单”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27
供稿:高技术科 陈磊 滨州市依托"5210N"产业集群规模庞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场景创新工作。本次重点围绕高端铝、食品加工和畜牧水产、低空经 济、新一代信息技术、惠民县特色产业发布场景,以场景开放推动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姚振祥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接续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打造形成了具有滨州特色 的"5210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这次场景机会清单的发布,就是聚焦我们的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主动梳理,开放具体场景和市场机会,清晰地告诉企 业"我们有什么资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项目",通过链接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推动优质企业双向奔赴、"接单"落地,从而提升招商引资的质效。下一 步,市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聚焦产业培育发展,深度挖掘、主动开放场景资源,打造更多的标杆应用场景,推动招商引资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为 全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9月11日,在"兵学赋能 产链共兴"孙子智慧赋能产业合作交流会上,首批20个"滨州场景机会清单"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