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搜索文档
中国唯一科技城,吸引26.5亿元投资签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10:46
近日,2025高成长企业CEO大会暨中国(绵阳)科技城"三江杯"创新创业大赛在四川绵阳举办。21世纪经 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活动吸引来松禾资本、磐霖资本、凯旋创投、深创投等知名机构,以及面壁智能、 镁伽科技等明星企业的参与。 活动现场,共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26.5亿元,涵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签约基金共6只,其中包括综合性平台基金组建,设立产业母基金、科创基金、创新创业人才基金、专 项基金等。 近年来,在"投早、投小、投科技、投长期"的背景下,大量投资机构的投资重心逐渐转向科技创新领 域。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的绵阳,正吸引越来越多VC/PE机构投资布局。 "绵阳拥有深厚科研基础,在当前创投全面支持科技创新的时代,将成为科创企业、创投资本的重点布 局区域,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大有可为。"清科管理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倪正东说。 创投机构看好绵阳科技产业发展潜力 据了解,绵阳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大经济体,也是建设中国西部科学城的主要承载区。近年来, 绵阳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着力构建重点产业建圈强链"587"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和水平,以人工智能、 ...
LP圈发生了什么
投资界· 2025-06-21 07:40
创投债券创新 - 首批民营创投机构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中科创星发行4亿元 东方富海发行4亿元 君联资本发行3亿元 毅达资本发行1.5亿元 金雨茂物发行1亿元[2] - 毅达资本首次债券市场直接融资 发行规模1.5亿元 期限3+2年 票面利率2.33%[11][12] - 君联资本成为北京首个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发行方 发行规模3亿元 期限5年 票面利率2.05%[13] 人工智能与数据产业投资 - 国方创新在上海设立前沿基金 聚焦数据技术发展[3] - Meta以148亿美元收购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 49%股份 凸显数据资产价值[3] - 人工智能黄金时代来临 数据成为核心竞争要素[4] 科创板制度革新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意见》 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5][6] -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7]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及IPO预先审阅机制[7] 区域产业基金设立 - 高瓴创投参与设立北京京西瑞瓴基金 目标规模30亿元 首期10亿元 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8] - 雄安新区依托1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和10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 形成"1+6+N"管理体系[15][16] - 建设银行启动千亿科创基金群落 重点布局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领域[20][21] 专项领域基金布局 - 嘉御资本在宁波设立跨境电商基金 已投资15家细分赛道冠军企业[9][10] - 厦门设立20亿元海洋高新产业基金 投资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信息等领域[22] - 天津首支集成电路专项基金完成备案 规模2亿元 首期6000万元 专注早期项目[29][30] 政府引导基金动态 - 山西省天使投资母基金首只子基金完成备案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领域[17] - 湖北省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楚天凤鸣科创母基金 重点投向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40] - 武汉国资建立容亏机制 允许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最高出现80%和60%亏损 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43] 产业母基金招募 - 苏州战新基金发布5只母基金招募公告 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35][36] - 无锡设立50亿元集成电路母基金、40亿元生物医药母基金、20亿元低空经济母基金 公开招募管理机构[37][38][39] - 徐州设立30亿元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 公开遴选管理机构[41][42]
建圈强链 2025高成长企业CEO大会在四川绵阳成功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6-21 02:46
大会概况 - 2025高成长企业CEO大会暨中国(绵阳)科技城"三江杯"创新创业大赛于6月18日至20日在四川绵阳举办,主题为"建圈强链",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生态构建 [1] - 大会由清科创业、投资界和四川三江招商集团联合主办,汇聚政、产、学、研、资多方资源 [1] - 绵阳市定位为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战略支点,以"两弹一星"精神推动"科技—产业—资本"循环生态 [1] 行业趋势与投资方向 - 中国创投行业经过30年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投资重心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长期"的科创领域转移 [2] - 绵阳凭借深厚科研基础,成为科创企业和创投资本的重点布局区域,尤其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 [2] 大会成果 - 7家创新研发机构揭牌成立,包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PCB行业大模型创新中心、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 [2] - 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26.5亿元,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2] - 签约6只基金,涉及产业母基金、科创基金、创新创业人才基金等 [2] - 发布"三江杯"创新创业大赛榜单,发掘高成长潜力项目 [2] 活动形式与产业对接 - 采用"会赛展洽"四维模式,配套举办供需对接会、企业洽谈会、考察交流等环节 [3] - 活动促进产业与资本精准对接,加速绵阳"587"产业建圈强链和产业集群发展 [1][3]
中国创投「新纪元」,投资人大佬与年轻创业者会有哪些新观点?|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0 09:31
新周期与新代际力量 - 2025年将开启新周期,核心是"新代际力量的崛起",年轻创业者有机会突破行业巨头壁垒 [6] - 36氪CEO冯大刚强调公司将永远与新一代创业者站在一起 [3] -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呼吁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9] AI技术革新与投资趋势 - AI时代来临,人类将在未来10-20年走完过去300年的发展历程 [32] - 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认为AI发展类似烧开水过程,Agent的蒸汽机时刻已经到来 [36] - 红杉中国合伙人强调建立对Agent发展斜率的感知能力至关重要 [31] - AI开始展现"欺骗"能力,反映人性特征 [38] - DeepSeek的出现证明华人团队具备极强的research能力和技术灵感 [40] 投资策略与市场观察 - 普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建议投资人要跳出技术看行业,结合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 [15] - 九合创投创始人认为市场变化越快,科技型公司越有韧劲 [16] - 元璟资本管理合伙人观察到市场出现复苏迹象,部分项目一个月内获得7-8个TS [25] - 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强调投资要"求真",关注创业者对真实世界的观察 [26] -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引用巴菲特观点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合理市值占比问题 [57] 具身智能发展前景 - 具身智能的scaling law尚未找到,核心问题在于缺乏大量真实交互数据 [62] - 具身智能项目应避免"大而全",专注"小场景大纵深" [66] - 具身智能融合物理世界,市场空间比语言大模型更广阔 [72] - 有鹿机器人创始人预测未来机器人物种数量将超过生物物种 [132] 全球化与出海战略 - 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创业者展现强大韧性,被比作"登山高手" [107][110] - 出海企业应避免创造需求,而是提供当地真正需要的产品 [105] - 企业全球化需经历本地化破冰、中国能力嫁接和模式外溢三阶段 [119] - 跨境电商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卖家提高销量和资金使用效率 [122] 创业与投资理念 - 创业和投资本质是找合拍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对抗无聊和孤单 [29] - 创业者应避免信息焦虑,专注务实落地 [48] - 投资人只能看到和思考其认知范围内的事物,创始人执念与执行力同样重要 [49] - 融资高估值可能反噬发展,建议小步快跑 [51] 产学研融合与人才培养 - 厦门大学构建"四维融创"产教融合新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54] - 与光同尘科技通过"人机共创"工作流将商业视频成本压缩60-70% [142] - 杭州形成"小而密的人脉网+快而灵的创业链+高而稳的政务效率"独特生态 [88]
官宣了,首批5家落地
中国基金报· 2025-06-19 13:32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项目落地 -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的项目正式落地,涉及毅达资本、金雨茂物、君联资本、中科创星和东方富海等5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规模合计13.5亿元 [2] - 中芯聚源等机构正在积极推进注册科技创新债券 [2] - 这是债券市场设立"科技板"以来,首批使用央行创设风险分担工具的主体 [4] 风险分担工具的具体运作机制 - 分担工具采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担保增信等多样化增信措施 [4] - 毅达资本、金雨茂物由分担工具与金融机构联合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 [4] - 君联资本、中科创星和东方富海采取担保增信,并引入北京、陕西和深圳的专业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4] - 分担工具作为"基石投资人"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发挥领投作用 [4] 政策背景和市场影响 - 5月7日央行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明确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5] - 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通过共同担保等增信措施分担违约风险 [5] -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对创投机构债务融资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5] - 风险分担工具可缓解股权投资市场社会化募资难问题,增强头部创投机构筹集长期稳定资金的能力 [6] 行业专家观点 - 风险分担工具可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6] - 该工具可增强投资者信心,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6] - 将降低发行人融资成本,减轻财务负担,提升科技投资可持续性 [6] - 债市"科技板"已初步打通"股债贷"联动,未来可能深化股债联动工具创新和特殊条款债券设计 [6]
消失的巨头LP又回来了
FOFWEEKLY· 2025-06-19 09:59
互联网巨头以LP身份回归 - 阿里巴巴近期以LP身份出资1.4亿元人民币参股无限启航海河创业投资基金,这是其近两年罕见的一级市场动作 [4][7] - 该基金投资方向涵盖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合伙人包括天津天开九安海河海棠基金及北京海天瑞声科技等 [7] - 此举被视为阿里巴巴战略调整的关键落子,与其近期出售非核心资产(如131亿港元转让高鑫零售、74亿元退出银泰商业)形成协同,累计回笼资金超200亿元 [8] 产业资本出资趋势变化 - 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LP总认缴规模1.48万亿元,同比下滑19.57%,连续四年下降 [11] - 产业LP占比显著提升:朝希资本二期基金首关募资7亿元中产业资本占比达60%,复投率50%,出资方包括迈为股份、正泰电器等龙头企业 [12] - 宁德时代、协鑫能源等产业LP近期聚焦机器人、AI领域投资,部分企业明确要求通过LP身份获取直投机会 [13] 一级市场投资风向转变 - 2025年被视为中国创投新起点,机构普遍看好AI、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13] - 建发新兴投资指出市场信心自2024年9月底触底回升,越秀产业基金认为AI将引发科技资产重估 [13] - 产业资本峰会反馈显示,创投行业呈现"趋暖"信号,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驱动LP热情回归 [13] 互联网巨头历史投资策略对比 - 阿里巴巴过去曾大额投资元生资本、经纬创投等GP,覆盖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领域,单笔投资规模常达数百亿 [8] - 本次LP出资规模(1.4亿元)与历史控股型并购形成反差,反映其转向灵活、风险可控的参与方式 [8][9]
破冰科技金融改革!国信证券助力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深圳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08:49
债券发行概况 - 东方富海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5+3+2年,票面利率1.85% [1] - 债券吸引10余家投资机构认购,认购倍数达6.325倍,创下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券多项纪录 [1] - 债券为全国首批申报、首单挂网、首单簿记发行的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券,并获得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 [1] 发行创新意义 - 债券实现"央地协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机制从制度设计到实践落地的历史性跨越 [1] - 为民营创投机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供可复制范式,引入新资本活水助力科技创新企业成长 [2] - 债券要素实现突破:发行规模较大、期限较长、成本较低、募集资金用途灵活 [4] 承销商角色 - 国信证券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专班,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并高效完成申报 [2] - 国信证券率先探索落实央地协作、风险共担的创新增信机制,为同类债券发行提供样本 [2] - 通过立体式营销精准引导耐心资本集聚,实现认购机构最多、认购倍数最高、票面利率最低的优势 [3] 行业影响 - 东方富海作为民营创投代表,其成功发债突破传统风控逻辑与行业特性的矛盾 [4] - 深圳试点被视为科技金融改革"破冰之举",形成可复制的注册规模大、债券期限长、央地协作担保模式 [6]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8号令提供配套支持政策,有望吸引超万亿社会资本布局硬科技赛道 [6] 战略方向 - 债券发行彰显国家支持科创领域发展、以耐心资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决心 [4] - 国信证券将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科技创新一线 [7] - 建议深圳市依托政策优势研究可推广的增信模式,引领科技金融政策改革 [6]
壮大科创“耐心资本” 深圳首单民营创投机构 科创债成功落地
中国证券报· 2025-06-18 20:35
深圳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发行 -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债券代码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为深圳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 [1] - 项目注册总规模15亿元,首期发行金额4亿元,债券期限10年(5+3+2),首期发行金额和期限均为同批次项目之最 [2] - 发行利率1.85%,共17家投资机构参与认购,认购倍数达6.3倍 [2] 资金用途与投资方向 -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科创债的科创属性引导资金聚焦关键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对科技企业的长期支持 [2] 增信机制与融资创新 - 项目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反担保,形成"央地双保险"增信机制 [3] - 创新条款设计包括灵活分期发行,突破传统评级逻辑,以科创属性替代资产规模指标 [3] - 央地协同风险共担机制系统性降低发债成本,缓解民营创投机构融资难题 [3] 行业影响与示范效应 - 项目落地彰显央行、证监会对创投行业的政策支持,对稳定市场预期、激活科创投融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2] - 该项目在发行总规模、发行期限等方面创下新纪录,有助于形成示范效应,引导更多债券资金转化为"耐心资本" [2] - 创新模式有效降低创投机构发债成本,活跃科创债交易市场,为深圳科技创新领域提供更多"耐心资本" [4] 机制创新与政策协同 - 债权股权融资协同优化,通过科技创新债券募集长期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扩大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形成"债股联动"的科技企业融资支持链 [6] -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募集资金投向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到成果产业化的金融赋能闭环 [6] - 首创"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构建"央企+地方国企"的风险分担体系,为长期资金"敢投、愿投"提供保障 [6] 政策背景与改革试点 - 项目落地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5] - 项目为全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 [6]
证监会深化科创改革,利于增强资本市场活力、促进创投发展
国金证券· 2025-06-18 14: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证监会推动落地的一系列积极举措将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增强资本市场活力,创投行业的四川双马有望受益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况 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事件点评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已有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各板块及私募创投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多数科创板、北交所和创业板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加大;存在耐心资本不够、金融供给风险容忍度低、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2] 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及主要举措 - 加快推出“1+6”政策措施,聚焦未盈利优质科技企业,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上市,强化信息披露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启用创业板第三套标准拓宽上市渠道 [2] - 强化股债联动科技创新优势,发展科创债、优化配套机制、创新应用REITs等金融工具,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2] -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引导长期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拓宽资金来源、通畅退出渠道,支持编制科技创新指数、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降低中小投资者参与门槛 [3] - 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完善监管制度安排,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推动新举措落实,促进并购重组、防范风险 [3] - 构建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落实优化QFII制度、拓展外资交易范围、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等制度,便利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3] 投资建议 创投行业的四川双马有望受益于相关举措 [4]
揭秘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
投资界· 2025-06-18 07:47
创投行业科技创新债发行 - 全国首批民营VC/PE试点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中科创星发行规模4亿元 东方富海发行规模4亿元 毅达资本发行规模1.5亿元 [1][3] - 央行通过创设金融债券工具直接补充创投资金来源 支持创投发展 属全球创投行业历史首次 [1] - 科创债为GP带来市场化资金 缓解募资困境 同时是国家发展创投助力科技创新的重要信号 [2] 科创债政策背景与发行细节 - 央行自2023年9月起牵头探讨金融工具支持创新 将科创债拓展至股权投资企业 2024年5月正式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公告 [4] - 发行机构需具备丰富投资经验 出色管理业绩 优秀管理团队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 新能源 半导体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东方富海科创债利率1.85%创同期民企新低 中科创星利率2.10% 毅达资本利率2.33% 达到头部国资机构水平 [5] 担保机制创新 - 采用"央地协同 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 东方富海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全额担保 深圳高新投融资担保提供反担保 [6][7] - 中科创星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担保 西安投融资担保公司反担保 毅达资本通过中债信用增进联合江苏银行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8] - 央地"双保险"机制降低股权投资机构发债信用风险 [9] 科创债突破性意义 - 债券期限从3-5年延长至10年 解决与科技企业成长周期错配问题 真正践行耐心资本 [12] - 认购方出现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 东方富海认购倍数6.3倍 中科创星3.58倍 毅达资本1.6倍 [12] - 为民营创投机构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增强LP和社会资本信心 获得国家级金融机构品牌背书 [11][13] 创投行业现状与未来 - 2024年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和规模同比下滑43.0%和20.8% 市场化LP成为稀缺资源 [14] - 2023-2024年为政策大年 金融"五篇大文章" "创投十七条"等政策陆续出台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望带动近1万亿元资金 [15] - 中国科技资产迎来重估 创投机构有望在全球科技爆发中崛起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