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刷新半年度历史纪录!港交所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飞跃,日均成交额飙升118%
华夏时报· 2025-08-22 07:09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140.76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2]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 同比增长39% [2] - 主要业务收入129.54亿港元 同比增长34% [2] 交易市场表现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 同比增长118% [2] - 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1110亿港元 同比增长196% 占现货市场成交量23% [3] - ETF市场日均成交金额338亿港元 同比增长184% [3] - 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17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2% [3] IPO市场动态 - 上半年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 同比增长716% 居全球首位 [6] - 44家公司新上市 为2021年以来最强劲半年度表现 [6] - 目前处理中IPO申请超200宗 较去年底84宗翻两倍多 [6] - 生物科技与AI硬件企业占申请总量超40% [4] 制度创新与改革 - 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允许AI、机器人、新能源领域企业保密提交申请 [6] - 优化IPO定价机制新规于8月4日正式生效 [6] - 已有50家公司依据18A章或18C章规则提交上市申请 [7] - 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 [7] 机构观点与预测 - 摩根大通将2025-2027财年日均交易量预测上调至2350亿/2500亿/2520亿港元 [7] - 每股盈利预测上调5%-16% 目标价从400港元上调至500港元 [7] - 美联储若降息将改善港股流动性 科技与生物医药板块或迎估值修复 [4] - 三季度至四季度融资规模预计可观 [4]
港交所陈翊庭:延长港股交易时段建议须慎重及仔细研究
智通财经· 2025-08-22 06:04
港股交易时间优化提议 - 有意见提议港股延长至24小时交易并取消中午休市时段以维持竞争力 [1] - 公司表示需与持份者充分沟通并慎重研究细节 类似恶劣天气如常交易的研究方式 [1] 恶劣天气交易表现 - 近期黑雨在交易日发生三次 交易及后续结算均未出现问题 [1] - 三日每日成交均达2000亿港元以上 证明结构优化需仔细研究 [1] 交易制度改进计划 - 年初财政预算案提出改善"手数"制 公司计划年底咨询市场意见 [1] - 涉及交收清算等多方面影响 需全盘考虑而非单纯技术提升 [1]
大行评级|瑞银:上调港交所目标价至464港元 上调日均交易量预测
格隆汇· 2025-08-22 05:26
南向通交易贡献 - 南向通对港交所整体平均日交易量贡献由去年首季约16%翻倍至今年第三季度至今近28% [1] - 南向通仍有上升潜力 主要由于更广泛境内投资者参与特别是零售投资者 [1] 产品创新探索 - 港交所正在探索零日期权的可能性 但具体时间表因执行复杂性未明 [1] - 延长交易时间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考虑 [1] 财务预测调整 - 上调2025年日均交易量预测至2300亿港元 [1] - 上调2026年日均交易量预测至1930亿港元 [1] - 上调2027年日均交易量预测至2190亿港元 [1] - 2025年每股盈测升5%至12.5港元 [1] - 2026年每股盈测升3%至10.9港元 [1] - 2027年每股盈测升2%至11.8港元 [1] 目标价与评级 - 目标价由430港元上调至464港元 [1] - 维持中性评级 [1]
光大期货金融期货日报-20250822
光大期货· 2025-08-22 04: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股指观点为震荡,股市近期上涨有三个逻辑,长期是市场预期财政政策转向促销费、中美关系缓和后通胀回升,外资流入买入大盘成长风格;中期是反内卷热度高、需求侧基建加码利好上游周期板块;短期是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弱美元下人民币升值带来资金流入,企业存贷款数据好转使实体流动性倾向流入股市 [1] - 国债观点为震荡,短期风险偏好回升债市承压,但资金面和基本面无明显变化,缺乏方向性驱动,长期以震荡思路对待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研究观点 - A股市场昨日震荡收跌,Wind全A下跌0.13%,成交额2.46万亿元,中证1000指数下跌0.71%,中证500指数下跌0.36%,沪深300指数上涨0.39%,上证50指数上涨0.53%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落地,育儿补贴制度全国范围落地,预计未来央行购买国债为中央政府筹资、推出普惠型财政支持方案拉动通胀企稳回升 [1] - 国债期货收盘,30年期主力合约涨0.34%,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7%,5年期主力合约涨0.06%,2年期主力合约涨0.02% [3] - 中国央行开展25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持稳于1.4%,净投放1243亿元,银行间市场DR001加权利率下行1bp至1.46%,DR007加权利率下行5bp至1.51%,8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为3.00%,5年期以上为3.50% [3] 日度价格变动 |品种|2025-08-21|2025-08-20|涨跌|涨跌幅| | ---- | ---- | ---- | ---- | ---- | |股指期货IH|2,865.4|2,851.2|14.2|0.50%| |股指期货IF|4,282.2|4,270.0|12.2|0.29%| |股指期货IC|6,656.4|6,695.2|-38.8|-0.58%| |股指期货IM|7,202.2|7,276.0|-73.8|-1.01%| |股票指数上证50|2,862.2|2,847.0|15.2|0.53%| |股票指数沪深300|4,288.1|4,271.4|16.7|0.39%| |股票指数中证500|6,704.2|6,728.1|-23.9|-0.36%| |股票指数中证1000|7,253.3|7,305.5|-52.1|-0.71%| |国债期货TS|102.35|102.32|0.026|0.03%| |国债期货TF|105.45|105.37|0.08|0.08%| |国债期货T|107.88|107.86|0.02|0.02%| |国债期货TL|116.11|116.05|0.06|0.05%| [4] 市场消息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港交所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对延长交易时间建议持开放态度,但因影响大、挑战多需审慎,需征求市场参与者意见 [5] 图表分析 - 展示了股指期货(IH、IF、IM、IC主力合约走势及各指数当月基差走势)、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走势、现券收益率、各期限基差、跨期价差、跨品种价差、资金利率)、汇率(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欧元对人民币中间价、远期美元兑人民币1M和3M、远期欧元兑人民币1M和3M、美元指数、欧元兑美元、英镑兑美元、美元兑日元)相关图表 [7][13][20]
南向资金助力港股生态重塑
搜狐财经· 2025-08-21 23:16
财务业绩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40.76亿港元 同比增长32.53% [1] - 主营业务收入129.54亿港元 同比增长33.68% [1] - 股东应占盈利85.19亿港元 同比增长39.09% [1] - 基本每股盈利6.74港元 中期股息每股6港元 同比增长37.61% [1] - EBITDA利润率达79% 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1] 市场成交表现 - 港股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104亿港元增长118% [1] - 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金额1110.4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375亿港元增长196% [1] - 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日均成交额近50% [2] - 剔除衍生权证等产品后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金额为2228亿港元 [2] - 北向资金股票日均成交额173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2% [2] - 北向债券通日均成交额45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 创历史新高 [2] 南向资金影响力 - 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超4.6万亿港元 [2] - 南向资金成为港股市场定价主导力量 [2] - 资金南下动力源于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及港股低估值吸引力 [2] - 南向资金与北向资金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2] 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IPO融资额达1067.13亿港元 同比激增688% [3] - 新股上市申请数量207宗 较2024年84宗增长超一倍 [3] - 2025年1-8月完成超50单IPO 融资额近170亿美元(约1326亿港元) [3] - 公司IPO融资规模重返全球交易所榜首 [3] 战略发展举措 - 公司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3] - 将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 [3] - 落实优化IPO市场定价新规 [3] - 推出下调证券交易最低价位措施 [3] - 持续提升平台基础设施及产品多元化 [3] 市场生态变化 - 南向资金爆发式增长标志港股生态重构 [4] - 南向资金成为重塑港股市场的重要力量 [4] - 稳定宏观环境下南向资金有望进一步支撑港股市场 [4]
赚了85亿港元!牛市助推港交所业绩创新高,南向资金占港股日均成交额23%
新浪财经· 2025-08-21 23: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1]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 - 派发中期股息每股6港元同比增长36%总派息76.08亿港元相当于股东可分配利润90% [1] 现货市场表现 - 现货市场收入及其他收益66.99亿港元同比增长62% [3] - 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刷新半年度纪录达2024年同期两倍 [5] - 单日成交量于4月7日创6210亿港元新高纪录 [5] 沪深港通业务 - 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71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2% [5]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110亿港元达2024年同期近三倍占现货市场成交量23% [5]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同比增长51%至18.13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 [5] 衍生品及ETF市场 - 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超170万张同比上升11% [1] - ETF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38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升184% [1] 新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44家公司新上市总集资额1094亿港元超2024年同期八倍多 [5] - 新股集资额创2021年以来最强劲半年度表现香港重回全球新股市场榜首 [5] - 宁德时代香港上市集资410亿港元为2021年2月以来香港最大规模新股 [6] 上市申请储备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处理中首次公开招股申请207宗较2024年底84宗增逾两倍 [6] - 科企专线推出后新增50家18A和18C上市申请 [8] 市场结构特征 - 二级市场散户占比约10%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比约23%其余主要为机构投资者 [7] - 机构投资者涵盖香港本地、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全球地区 [7] 制度改革进展 - 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保密提交上市申请 [7] - 优化股份交收费结构刊发缩短结算周期讨论文件 [7] - 技术系统2025年底前支持T+1结算周期 [8] - 刊发优化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咨询总结 [7] 国际化布局 - LME推出新交易平台LMEselectv10并在香港获批首批核准仓储设施 [7] - 研究延长交易时间参考纳斯达克拟实施的24小时交易机制 [8][9]
港交所宣布将研究24小时交易
深圳商报· 2025-08-21 23:04
港交所交易机制研究 - 港交所宣布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 刺激港股券商股普遍上涨 其中树熊金融集团上涨11.48% 民银资本上涨8.33% 耀才证券金融上涨近7% 国泰君安国际涨超4% [1] -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表示 将秉持审慎渐进原则研究延长交易时间 需待交易系统升级 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及监管框架配套成熟后逐步推进 [1] 全球交易所交易时间对比 - 港股当前盘中交易时间为5.5小时 日本股市为6小时 伦敦证交所和法兰克福证交所为8.5小时 纳斯达克为6.5小时并计划2026年下半年实施24小时交易 [2] - 港交所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被视为对纳斯达克计划的回应 若成功推行将凸显交易时间灵活性 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 港股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5.1% 在全球主要指数涨幅中排名第二 仅次于韩国综合指数30.45%的涨幅 [1]
港交所技術指標中立,窩輪牛熊點部署先穩陣?
格隆汇· 2025-08-21 19:32
港交所业绩与市场表现 - 港交所近期公布业绩 股价波动较大 为窝轮操作提供较大空间 [2] - 港股整体成交金额显著上升 单日达2000多亿港元 早前甚至超过3000亿港元 对比A股两市总成交金额突破2万亿人民币 A股指数升至年内高位 市场气氛持续高涨 [2] - 新股上市活跃 今年多家大型IPO赴港上市 港交所直接受益 [2] - 港交所股价在年内高位徘徊 虽有调整但不明显 基本因素良好 [2] 技术指标与价格区间 - 多个技术指标信号为"中立" 强度9 移动平均线呈"买入"信号 中长期走势稳健 [3] - RSI指标值57 处于中立区域 反映短期市场存在分歧 [3] - 第一支持位425港元 第二支持位412港元 首阻力位448港元 更高阻力位456港元 [3] - 当前股价处于支持位与阻力位中间 系统评估上升概率55% 近5日振幅3.5% 短线波动空间较大 [3] 衍生品投资机会 - 中银认购证17568行使价530.5港元 明年1月到期 杠杆7倍 [2] - 中银认沽证18983行使价368.48港元 明年1月到期 杠杆7倍 [2] - 瑞银认购证16698杠杆11.4倍 行使价484.08港元 [5] - 汇丰认购证17539杠杆11.6倍 行使价484.08港元 [5] - 瑞银认沽证18808杠杆7.9倍 行使价368.48港元 [5] - 汇丰牛证54507实际杠杆9.3倍 收回价390港元 溢價较低 [6] - 瑞银牛证68548溢價最低 实际杠杆10.8倍 收回价395港元 [6] - 摩通熊证54276实际杠杆8.7倍 收回价480港元 溢價较低 [6] - 瑞银熊证54419杠杆8.9倍 收回价480港元 [6][7] 历史产品表现案例 - 2025年8月15日港交所两日后下跌1.27% 同期摩通熊证60987上涨11% 瑞银认沽证18808上涨6% 瑞银熊证53316上涨18% 体现衍生品杠杆效应 [3]
香港交易所(00388.HK):2Q25成交延续强势表现 关注总市值及换手率持续改善强化港交业绩弹性
格隆汇· 2025-08-21 19:30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总营收140.8亿港元(同比+33%),主营收129.5亿港元(同比+34%),净利润85.2亿港元(同比+39%)[1] - 2Q25主营收66.4亿港元(同比+32% 环比+5%),净利润44.42亿港元(同比+41% 环比+9%)[1] - EBITDA利润率达79%(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1] 业务收入结构 - 交易费收入49.1亿港元(占比38% 同比+49%),结算及交收费31.6亿港元(占比24% 同比+48%)[1] - 投资收益28.8亿港元(占比22% 同比+14%),上市费8.2亿港元(占比6% 同比+13%)[1] - 存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6.7亿港元(占比5% 同比+23%),市场数据费5.7亿港元(占比4% 同比+6%)[1] 市场交易表现 - 2Q25现货股票ADT达2,203亿港元(同比+97% 环比-2%),南向交易1,120亿港元(同比+154% 环比+2%)[2] - 北向ADT为1,518亿人民币(同比+19% 环比-21%),沪深港通贡献交易及结算费14.45亿港元(同比+66%)[2] - 衍生品ADV 153.4万张(同比-2% 环比-18%),LME收费ADV 73.3万手(创2014年以来单季新高)[2] 融资活动表现 - 1H25完成44宗IPO(募资1,094亿港元,达1H24的8倍以上),2Q25单季募资907亿港元(同比+955% 环比+385%)[3] - IPO储备申请达207宗(较2024年末84宗大幅增长),再融资规模达2,448亿港元[3] 投资收益分析 - 2Q25投资收益15.4亿港元(同比+31% 环比+16%),对净利润贡献度达35%[3]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10.4亿港元(同比+16%),含汇兑收益1.63亿港元[3] - 保证金规模上升推动投资收益增长13%[3] 业绩展望调整 - 上调2025年净利润预测至169亿港元(原预测165亿),2026-2027年预测分别为179亿/188亿港元[4]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0%/+6%/+5%[4]
香港交易所(0388.HK):各项业务表现强劲 中期业绩创同期新高
格隆汇· 2025-08-21 19:30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140.76亿港元 同比增长32.53% [1] - 归母净利润85.19亿港元 同比增长39.1% [1] 收入结构分析 - 交易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占比34.85% 同比增长49.12% [1] - 结算及交收费占比22.41% 同比增长48.47% [1] - 投资净收益占比20.42% 同比增长14.04% [1] - 联交所上市费占比5.80% 同比增长12.55% [1] - 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占比4.75% 同比增长23.25% [1] - 市场数据费占比4.01% 同比增长6.20% [1] 现货市场表现 - 联交所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额同比上涨122.1% [2] - 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31.6% [2] - 沪深港通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196.0% [2] - 现货市场交易费同比增长99.6% [2] - 结算及交收费同比增长59.3% [2] - 新上市公司44家 募资金额同比增长716.4% [2] 衍生品市场表现 - 衍生品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同比增长13.8% [2] - 股票期权、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活跃度提升 [2] - 衍生品市场联交所上市费同比增长29.6%至3.81亿港元 [2] - 新上市衍生权证和牛熊证数目同比高增 [2] 商品市场表现 - LME金属合约日均成交额同比上升3.8% [2] - 商品分部交易费同比增长5.7% [2] 投资收益表现 - 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3.02% [3] - 年化投资收益率1.61% 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 [3] - 平均资金金额同比增长14.86% [3]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10.44亿港元 同比增长15.87%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分别为283.44亿港元、303.43亿港元、322.26亿港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18亿港元、188.76亿港元、200.46亿港元 [3]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31.75倍、29.63倍、27.90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