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

搜索文档
三美股份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3 22:45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8.58%,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59.22%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49.36%,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58.98% [1] - 毛利率49.5%,同比增长83.96%,净利率34.96%,同比增长85.89% [1] - 每股收益1.63元,同比增长158.73%,每股净资产11.78元,同比增长16.67%,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55元,同比增长487.5% [1] 收入与成本结构 - 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因氟制冷剂价格上涨 [12] - 营业成本下降4.25%,因部分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及产品销售数量减少 [13] - 三费总额1.07亿元,占营收比3.8%,同比增长142.49% [1] 资产与负债变动 - 应收款项增长71.75%,因销售单价上涨 [2] - 预付款项增长157.61%,因预付设计费、软件费及货款增加 [4] - 在建工程增长45.19%,因聚全氟乙丙烯、聚偏氟乙烯及氟化工一体化等项目投资大幅增长 [5] - 应付票据增长116.67%,因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增加 [6] - 应付账款增长50.42%,因应付工程款、设备款及货款增加 [7]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487.5%,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 [1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13.12%,因购建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 [1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88.07%,因银行借款增加及收到员工持股计划认购款 [19] 战略投资与资本运作 - 长期股权投资增长28.46%,因支付盛美锂电增资款、重庆新美合投资款及森田新材料投资收益增长 [5] - 递延收益增长119.98%,因收到政府补助增加 [11] - 实行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导致库存股减少49.96% [12] 业务评价与市场预期 - 公司去年ROIC为11.11%,净利率19.18%,产品或服务附加值高 [20]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20.8亿元,每股收益均值3.41元 [22] 机构持仓动态 - 易方达创新成长混合持有215.35万股但减仓,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A新进持有166.00万股,信澳周期动力混合A增仓至147.67万股 [23] - 易方达创新成长混合基金规模22.68亿元,近一年上涨69.46% [23]
福建德尔终止沪市主板IPO 原拟募19.45亿申万宏源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23 08:13
上市审核终止 - 上交所终止福建德尔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1] - 公司和保荐人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主动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 [2] - 审核终止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有关规定 [2] 公司业务与股权结构 - 公司主要从事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等多系列含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公司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赖宗明持股15.60%,未有单一股东持股50%以上或能决定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2] - 实际控制人为赖宗明、华祥斌、黄天梁,合计可支配公司35.06%的股份表决权,并通过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共同控制公司 [3] - 为保障决策稳定和避免僵局,实际控制人先后于2019年1月1日、2019年3月1日和2023年8月1日签署协议及补充协议,约定一致行动规则和分歧解决机制 [3][4] 原发行计划与募资用途 - 公司原计划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115,420,403股且不超过183,314,756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且不超过15% [4] - 原拟募资194,500.00万元,用于三个项目:年产200吨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0,171.00万元,募资投资29,500.00万元)、含氟半导体材料项目(总投资156,000.00万元,募资投资105,000.00万元)、年产36万吨半导体级电子材料项目(二期)(总投资90,856.50万元,募资投资60,000.00万元) [4][5] - 三个项目总投资额合计277,027.50万元,募资投资额合计194,500.00万元 [5] 保荐机构信息 - 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保荐代表人为李志文、郭西波 [4]
拟募资近20亿,这家独角兽公司IPO终止!申报前估值175亿
搜狐财经· 2025-08-23 06:42
公司上市审核状态 - 上交所于8月22日终止福建德尔科技发行上市审核 因公司及保荐人撤回申请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主营业务为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等含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2] - 2024年入选胡润百富全球独角兽榜 位列第422位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98亿元、14.18亿元和16.87亿元 [3][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1.19亿元和1.31亿元 [3][4] - 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0.36亿元和0.86亿元 [3][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81亿元 同比增长46.03% 扣非归母净利润3020.88万元 同比增长43.10% [4]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29.75%下降至2024年16.04% [4]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14.50%上升至2024年28.81% [4] 资产与运营效率 - 2024年资产总额68.57亿元 较2022年53.61亿元增长27.92% [4] - 应收账款从2022年2.50亿元增至2024年4.53亿元 1年内账龄比率超95% [4] - 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2年6.71次下降至2024年3.99次 [4] - 存货周转率从2022年4.33次提升至2024年7.19次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4年为1.66亿元 较2022年3.53亿元显著下降 [4] 股权融资与估值 - 2022年8月通过增资扩股融资近20亿元 投后估值达175亿元 [5] - 员工持股平台增资价格1.30元/股 其他股东增资价格17.09元/股 [5] - 公司无控股股东 第一大股东赖宗明持股15.60% [8] - 赖宗明、华祥斌、黄天梁三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35.06%表决权 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8] 上市标准与募投项目 - 公司选择沪主板第二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 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6亿元 [7] - 本次IPO募投项目包括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含氟半导体材料等3个项目 拟募集资金19.45亿元 [7][8] - 最初申报的募投项目还包括新能源材料、含氟新材料等 原计划募集资金30亿元 [8]
三美股份上半年营收28.28亿元同比增38.58%,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159.22%,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71%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3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8.58% [1] - 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59.22%;扣非归母净利润9.86亿元,同比增长163.61% [1] - 基本每股收益1.6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40% [2] - 毛利率49.50%,同比上升22.59个百分点;净利率34.96%,同比上升16.15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毛利率51.60%,同比上升21.0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90个百分点;净利率36.55%,同比上升15.3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71个百分点 [2] 估值指标 - 市盈率(TTM)32.84倍,市净率(LF)4.90倍,市销率(TTM)7.84倍 [2] - 股东总户数1.79万户,较一季度末增加3519户,增幅24.52% [2] - 户均持股市值164.39万元,较一季度末171.86万元下降4.35% [2] 费用结构 - 期间费用1.55亿元,同比增加8794.72万元;期间费用率5.50%,同比上升2.19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71%,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9.75%,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28%,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3.73% [2]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氟碳化学品和无机氟产品等氟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收入构成:氟制冷剂80.91%,氟化氢13.39%,氟发泡剂3.97%,其他(补充)1.63%,其他0.10%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制品-氟化工,概念板块包括PVDF概念、养老金概念、预盈预增、中盘、集成电路等 [3] 公司背景 - 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武义县青年路218号 [3] - 成立日期2001年5月11日,上市日期2019年4月2日 [3]
ETF盘中资讯|反内卷整治深化,化工行业大逆转?磷肥、氟化工爆发,化工ETF(516020)摸高1.29%!
搜狐财经· 2025-08-22 06:31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化工ETF(516020)8月22日盘中价格涨幅达1.29%,收盘涨1.15%至0.703元,成交量为67.16万手,换手率为4.73% [1][2] - 成分股中航锦科技涨停(10%),宏达股份涨5.95%,巨化股份涨4.60%,新宙邦涨3.46%,广东宏大涨3.14% [2] - 细分板块中氯碱、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等涨幅居前,万华化学(聚氨酯龙头)涨2.24% [2] 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 化工行业反内卷整治深入,缓解产能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推动景气度阶段性好转 [3] - 行业资本开支、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同比增速分别在2021、2022、2023年出现向下拐点,产能扩张步入尾声 [3] - 政策支持地产企稳、水利工程启动及中美关税缓和助推需求端修复,行业PB处于近十年底部区间 [3] 供给侧与全球格局变化 - 国内政策频繁强调供给侧优化(反内卷),海外因成本上涨及亚洲产能冲击导致欧美企业关停产能 [3] - 地缘摩擦增加海外供应不确定性,中国化工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填补国际供应链空白 [3] - 长期看中国化工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有望重塑全球化工产业格局 [3] 化工ETF投资布局 - 化工ETF(516020)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覆盖化工全细分领域 [4] - 近5成仓位集中于万华化学、盐湖股份等大市值龙头股,其余5成布局磷肥、氟化工、氮肥等细分龙头 [4]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联接基金(A类012537/C类012538)参与布局 [4]
反内卷整治深化,化工行业大逆转?磷肥、氟化工爆发,化工ETF(516020)摸高1.29%!
新浪基金· 2025-08-22 06:28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化工ETF(516020)盘中场内价格涨幅一度达到1.29%,截至发稿涨1.15% [1] - 氯碱、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等板块部分个股涨幅居前,航锦科技涨停,宏达股份大涨超5%,巨化股份涨超4%,新宙邦、广东宏大等涨超3% [2] 行业分析观点 - 化工行业反内卷整治进一步深入,部分子行业产能重复建设、无序过度竞争的局面有望缓解,行业景气度或迎来阶段性好转 [3] - 本轮化工产能扩张已步入尾声,行业资本开支、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同比增速分别在2021、2022、2023年出现向下拐点 [3] - 需求端在政策支持地产企稳、雅下水电工程启动及中美关税阶段缓和的背景下,有望逐步修复 [3] - 现阶段化工行业PB处于近十年底部区间,在反内卷政策大背景下,股价或领先基本面走出周期底部,具备充分的向上弹性空间 [3] - 供给侧有望结构性优化,国内政策端对供给侧要求频繁提及,海外化工企业近期多经历关停、产能退出等事件 [3] - 地缘摩擦反复导致海外化工供应不确定性增加,长期看中国化工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有望重塑全球化工产业格局 [3] 化工ETF产品特征 - 化工ETF(516020)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全面覆盖化工各个细分领域 [4] - 近5成仓位集中于大市值龙头股包括万华化学、盐湖股份等,其余5成仓位兼顾布局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氮肥等细分领域龙头股 [4]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化工ETF联接基金(A类012537/C类012538)布局化工板块 [4]
ETF盘中资讯|从“吞金兽”到“摇钱树”?反内卷重塑化工格局,化工ETF(516020)涨超1%,资金20日扫货超2.7亿!
搜狐财经· 2025-08-22 03:25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化工板块盘中突然拉升 氯碱、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等细分领域涨幅居前[1] - 航锦科技涨停(10%) 宏达股份大涨超6%(6.05%) 巨化股份涨超4%(4.89%)[1][2] - 反映化工板块整体走势的化工ETF(516020)场内价格涨幅达1.15%[1][2] 资金流向 - 化工ETF(516020)近5个交易日中有4个交易日获资金净申购 合计净申购额近1.4亿元[2] - 近20个交易日中有15个交易日获资金净申购 合计净申购额超2.7亿元[2] - 社保基金二季度持仓化工板块市值达60亿元 位列所有行业第一[3] 行业政策与基本面 - "反内卷"政策持续发酵 化工行业作为直接受益板块吸引大量资金[2] - 反内卷整治深入 部分子行业产能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局面有望缓解[3] - 多部门政策落地后 行业落后产能有望出清 竞争格局将优化[3] 估值水平 - 细分化工指数市净率为2.17倍 位于近10年来32.55%分位点[3] - 行业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充沛 产能扩张放缓后股息率有望大幅提升[4] - 化工标的有望兼具高弹性和高股息优势[4] 投资工具 - 化工ETF(516020)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 全面覆盖化工各细分领域[4] - 近5成仓位集中于万华化学、盐湖股份等大市值龙头股[4] - 其余5成仓位布局磷肥、氟化工、氮肥等细分领域龙头股[4]
金石资源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应收账款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1 22: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7.26亿元,同比增长54.24%,主要因金鄂博氟化工产能释放及萤石粉销售量增加 [1][3] - 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24.74%,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5927.87万元,同比下降44.63% [1] - 毛利率19.52%,同比下降26.42%,净利率9.7%,同比下降38.29% [1][4] 成本与费用结构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8.95%,因氟化工产品销量增加导致销售成本上升 [3] - 三费总额(销售/管理/财务费用)1.47亿元,占营收比8.49%,同比增0.89% [1] - 财务费用同比增94.95%,主因银行借款增加及项目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 [4] 资产与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5.26亿元,同比增7.45%,应收账款4.4亿元,同比增39.78% [1][3] - 有息负债29.84亿元,同比增20.83%,有息资产负债率达42.62% [1][6] - 其他应付款同比增296.02%,因计提应付股利(已于2025年7月支付) [3]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6元,同比微降0.27%,主因原材料采购增加 [1][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38.56%,因项目建设投入减少 [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64.84%,因归还银行贷款增加 [4] 业务驱动与资本效率 - 收入增长主要由金鄂博氟化工项目产能释放驱动,涉及无水氟化氢及萤石粉销售 [3][4] - 公司ROIC为7.37%,低于历史中位数13.2%,资本回报率处于一般水平 [4] - 商业模式依赖资本开支驱动,需关注项目经济效益及资金压力 [5] 关键运营指标 - 每股收益0.15元,同比下降25%,每股净资产2.81元,同比增4.93% [1] - 应收账款占利润比例达171.09%,需关注回款质量 [6] - 货币资金覆盖流动负债比例为29.88%,经营性现金流/流动负债近三年均值为16.49% [6]
巨化股份,高端冷却液材料液入选省优,打破垄断
DT新材料· 2025-08-21 16:06
公司技术突破与产品优势 -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氟聚醚基冷却液"成功入选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名单 标志着公司在氟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取得重要突破 并实现高端冷却液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2] - 产品线涵盖JHT(高沸点型)、JHLO(低粘度型)、JX(浸没式)三个系列 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半导体制造、芯片封装测漏、机械、化工等多个行业的热管理与润滑环节 [2] - JX系列浸没式冷却液在衢州兆瓦级数据中心测试中表现优异 PUE值低至1.065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已进入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科技企业供应链 [2] 产业化与行业影响 - 全氟聚醚基冷却液由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 是巨化股份自主研发技术成功转化的典范 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空白 [3] - 该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是氟化工产业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目标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4] 产能规划与市场前景 - 巨化股份计划到2025年将全氟聚醚基冷却液产能提升至5000吨 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冷却液材料的需求 [5] 行业应用与展会信息 - 新材料科技服务平台展示主题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器热管理、消费电子热管理、新能源热管理、储能热管理等 涉及自动化设备与分析测试仪器 [8]
2025年中国氟化铝产业供需及价格概况:需求端推动行业再度进入涨价周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1 01:42
产业发展概况 - 2018-2024年氟化铝产业供需结构性波动 产能持续扩张但产量受环保政策和技术升级影响阶段性调整 [1][9] - 国内需求超70%依赖电解铝行业 出口波动显著影响供需平衡 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贸易政策调整导致出口量起伏 [1][9] - 2024年氟化铝产量79万吨 需求量65.6万吨 较2023年小幅增长 [1][9] 制备工艺 - 湿法工艺采用低浓度氢氟酸原料 生产成本高昂且杂质含量高流动性差 基本被淘汰 [2] - 干法工艺使用高纯度氟化氢气体 实现杂质减少和流动性提升 [2] - 无水工艺以近乎纯净无水氟化氢气体为原料 达成最优产品性能包括极致低杂质含量与最佳流动特性 [2] 政策背景 - 湖北省强调磷矿伴生氟资源综合利用 着力扩大无水氟化氢产能并配套开发下游高附加值氟化工产品 [4][6] - 河南省聚焦高附加值无机氟化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研发生产 支持氟树脂氟橡胶等高端材料产业化 强化洛阳焦作氟化工集群优势 [4][6] - 浙江省重视萤石等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 为氟化铝产业提供稳定原料保障 [5][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以萤石氢氟酸硫酸及氢氧化铝等原材料开采加工为核心 集中于湖南浙江江西等资源富集区 [7][8] - 中游为氟化铝生产制造环节 涵盖干法湿法及高纯氟化铝等工艺 由头部企业主导 产能集中于河南山东等地 [7][8] - 下游应用以电解铝玻璃制造陶瓷医药及电子等行业为主 电解铝行业受新能源汽车及高端合金需求驱动持续增长 光伏锂电池等新兴领域需求潜力显著 [7][8] 价格波动 - 2020年价格低位徘徊 疫情导致下游电解铝需求阶段性收缩加剧供需矛盾 [11] - 2021年下半年全国性限电政策迫使主产区企业大规模减产 行业开工率骤降至历史低位 现货库存消耗至临界水平 [11] - 氢氧化铝萤石等核心原材料价格受氧化铝行情及能源短缺影响大幅攀升 硫酸供应短缺及天然气成本飙升导致氟化铝完全成本同比上涨 [11] - 电解铝行业新建产能释放滞后导致需求刚性增长 出口订单在价格反弹节点激增 推动价格创近年新高 [11] - 2024年下半年制冷剂受配额等因素影响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 库存消耗较快对氢氟酸需求增加 氟化铝价格开始上升 [11] 进出口情况 - 2024年氟化铝进口量0.02万吨 出口量13.41万吨 [13] - 出口受国际市场性价比敏感性和区域需求差异推动波动 价格竞争力受萤石成本上涨和汇率变动挤压 [13] - 进口集中于高端产品和稀缺原料 进口价格受国际供应端和环保标准升级传导效应显著 [13] - 出口市场面临新兴国家低价竞争和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双重挑战 [13] 竞争格局 - 产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 由少数专业氟化学生产企业主导 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15][16] - 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形成明显地域集群效应 以河南山东云南等省份为核心产区 [15][16] - 产品线横向拓展强化市场竞争力 在稳固传统氟化铝冰晶石等主力产品基础上 向环保技术资源循环利用及特种氟化物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15][16] 发展趋势 - 产业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降低能耗与污染排放 [17] - 推广磷矿石副产氟硅酸制氟化铝工艺 实现氟资源梯级回收 减少对萤石等不可再生资源依赖 [17] - 利用工业废水循环处理废气氟元素回收等技术 推动废弃物资源化转化 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17] - 重点突破高纯度特种氟化铝产品研发 满足新能源电池半导体电子材料等高端市场需求 [17] - 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生产监控平台 实现工艺参数优化故障预测和能耗精准控制 [17] - 开发低温合成超细粉体等新工艺提升产品性能 推动生产模式从粗放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