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加大政策、技术、模式的支持和创新力度 让农户种粮有赚头有奔头
四川日报· 2025-07-09 00:24
政策支持 - 种粮补贴政策覆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种粮大户补贴 [6][7] -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四川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约66亿元,亩均补贴约120元 [7] -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四川稻谷补贴资金9.6亿元,亩均补贴约70元 [7] - 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行定额补贴,补贴额不超过上年同档次产品市场销售均价的30% [7] - 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金额分别达到1100元/亩、800元/亩、700元/亩 [7] - 2024年四川种粮大户补贴标准提高到成都平原区100元/亩、丘陵山地区200元/亩 [8] 技术应用 - 四川发布19项粮油作物主推技术、26个主推品种 [6][9] - 杂交稻高产高效机插栽培技术将成苗率提高到80%以上,节约10%-15%肥料使用量,亩均增收300元 [9] - 杂交稻机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节约播种量35%以上,产量提高6.7%,综合效益提高95.6元/亩 [9] - 西南冬麦区小麦大面积抗逆丰产高效生产技术每亩节约成本120元以上 [9] - 优质专用品种供给从2012-2017年的55个提升到2018-2023年的578个 [10] - 四川良种覆盖率、技术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5%提高到2023年63.9% [10] 经营模式 - 四川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合作社达9028个,服务小农户227万余户,占服务对象总数89% [6][11] - 农业社会化服务可降低亩均生产成本30%以上,增产约10% [11] - 涌现出"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和"订单收购+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 [12] - 2023年四川农民合作社入社成员户均从合作社获得直接收益超1200元,家庭农场带动89万人就业 [12] 经济效益 - 2024年四川种粮面积超30亩的种粮大户数量达到4.2万户 [6] - 种粮大户7000亩小麦平均亩产800斤,粮价1.2元/斤,总收入670多万元,扣除成本后收益100万元 [8] - 种粮大户500多亩水稻售价1.7元/斤,亩产1000斤,扣除1000元/亩成本后纯效益达700元/亩 [10]
【渭南】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
陕西日报· 2025-07-07 23:32
渭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现状 - 渭南占陕西省近五分之一的粮食产量 承担"陕西粮仓"重任 [1] - 2023年通过"五良"融合策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实现夏粮总产稳定 抵御持续性高温影响 [1] 种业科技创新成果 - "渭麦19号"旱地小麦新品种试种30亩 实收8.62亩平均亩产达434.4公斤 [2] - "渭麦9号"国审旱地小麦品种全国推广面积突破180万亩 高温条件下表现优异 [2] - 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超96% 玉米良种实现全覆盖 [7]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组织1100余名农技人员开展"三贴近"技术服务 覆盖94万亩示范田 [2][3] - 集成推广"3335"技术模式 包括宽幅沟播/深松整地/一喷三防等技术 [3] - 小麦宽幅沟播精量播种面积超280万亩 [3] 农田基础设施改善 - 全市440.7万亩小麦中水浇地达317万亩 "以水补旱"减轻干旱影响 [4] - 蒲城县盐碱地改造后小麦亩产突破700公斤 [4] - 大荔县黄河滩区小麦亩产达746.09公斤 较去年600公斤显著提升 [6] 农业机械化应用 - "三夏"期间投入9万余台农机具 单日抢收峰值52.7万亩 [6] - 小麦机收率达99.5% 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 [6] - 应用北斗导航/无人机播撒等智能装备 [6] 政策机制创新 - 实施《2025年单产提升行动方案》 打造8个"万亩片"/21个"吨粮镇"/23个"吨粮村" [7] - 建立4391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7443家专业合作社 3571家家庭农场 [8] - 临渭区试点"五化协同"全程托管服务模式 [7]
让农业“压舱石”分量越来越足(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30 21:54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夏粮产量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1/5 其中九成以上是小麦 凸显粮食安全重要性 [1] - 小麦适收窗口期极短 从蜡熟到完熟仅三五日 需快速收割 [1] - 今年麦收速度刷新 得益于区域互助合作和应急响应机制 [1] - 确保农业稳产稳收需加强指挥调度和区域协作 同时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1]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 - 先进气象监测设备和数值预报模式帮助盯防灾害性天气 [2] - 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推广应用 拉动夏收效率5年提升30%以上 [2] - 人工智能匹配实现"农户点单 机手接单" 农机调度快速匹配需求 [2] - 全国主要麦区持续推进机收减损 机收损失率降至1%以内 [2] - 农业社会化服务向产后延伸 提供烘干 入库 售粮一条龙服务 [2] 现代农业人才需求 - 跨区农机手 无人机飞手 粮食经纪人等新农人活跃于麦收一线 [3] - 90后"田保姆"相夫龙为周边1万多亩麦田提供托管服务 [3] - 新农人需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 智能化和专业化趋势 [3] 农业长期发展展望 -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可增强农业"压舱石"作用 [3] - 科技创新和人才投入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关键 [2][3]
万物竞发绘新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30 02:03
农业与粮食生产 - 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天长库区6月23日起收购托市小麦,两天时间已收超360吨 [3] - 安徽麦收较往年提前3天完成,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22天内完成收割 [3] - 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 [3] 生态环境治理 - 重庆丰都县名山坝长江消落带通过人工干预与自然修复形成1200多亩湿地生态系统 [4] -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采用麦草方格、灌木种植等经典治沙模式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筑生态屏障 [4] -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 [4]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 贵州六枝特区与广东中山建立劳务协作站,提供从招聘到维权的一站式服务网络 [5] - 湖北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考核暨就业联动招聘对接会,广西高校举办就业双选会满足多样化需求 [5]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针对脱贫人口召开专题会议并印发通知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 [5] 高温应对与生产保障 - 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站改建工程施工现场配备防暑降温物资如遮阳棚、冰饮站 [6] - 天津宁河区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二期工地为塔吊司机室安装空调,南宁市总工会为建筑工人送防暑慰问品 [6] - 气象部门拉响高温预警,城市保障部门确保电、气、水供应稳定 [6]
陕西宝鸡:以秋补夏提产能 打好粮食生产主动仗
陕西日报· 2025-06-27 13:41
粮食生产措施 - 陕西省宝鸡市采取以秋补夏策略应对高温干旱,已完成夏播120.67万亩,较去年扩种32.29万亩 [1] - 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将扩种任务纳入专项督导考核,全程跟踪问效 [1] - 逐级分解任务,建立地块、品种、主体"三位一体"清单,在光热水源条件优越地区压茬种植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 [1] 扩种路径 - 村集体兜底种秋粮扩种13万亩,种粮大户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小农户通过项目资金补贴扩种4万亩 [1] - 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种子、农机等补贴 [1] 单产提升技术 - 推广耐密、抗倒、适合机收的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在97%以上 [1] - 引进指夹式、气吸式等先进播种机械,配备北斗导航系统,全市已有高性能玉米播种机近5000台 [1] - 推广贴茬精播、水肥一体化、增密种植等关键技术,同步推进田管措施 [1] 服务保障 - 财政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粮食生产,支持打造20个吨粮镇、41个吨粮村 [2] - 组建32个技术指导组,派出技术骨干6700人次深入一线精准指导 [2] - 借助新媒体平台培训群众6万人次以上 [2]
粮食“飞地”新模式前景广阔
经济日报· 2025-06-25 21:57
粮食"飞地"模式的核心观点 - 粮食"飞地"模式通过产销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格局,有望破解产销区省际横向补偿难题,成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1] - 该模式将主销区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与主产区粮食资源优势深度融合,推动产销区产供储加销一体化发展,助力主产区粮食产业向精深加工、品牌化经营跃升 [2] - 目前全国已形成土地流转型、股份合作型、订单托管型三种比较成熟的产销合作模式,推动产销合作从简单的供需合作向产业链深度合作转型 [3] 粮食产销区结构性矛盾 - 13个主产区每年贡献全国近80%的粮食产量,但因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长期陷入"粮财倒挂""农民增产不增收"困境 [2] - 经济发达的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低,主要从主产区调入或进口,面临粮源不稳、供应链风险等挑战 [2] 粮食"飞地"模式的实践案例 - 北京在黑龙江、天津拥有"飞地"农场,上海在江苏、安徽等地建有多个"飞地"农场 [2] - 浙江金华鼓励各县市出台补助政策,支持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建立省外粮食生产基地 [3] 粮食"飞地"模式的推广难题 - 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主产区担忧成为"代工基地",需创新合作机制确保双方共赢 [4] - 跨区域政策协调难度大,需国家层面建立协调机制打通行政壁垒 [4] - "北粮南运"长距离运输增加成本,需配套建设粮食仓储物流枢纽,发展低碳运输方式 [4] - 粮价波动可能引发销区压价或产区违约,需完善期货市场,引入"保底价+浮动溢价"合同 [4] 粮食"飞地"模式的未来发展 - 国家层面应将"飞地"纳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等规划,给予重点扶持 [5] - 主销区应设立专项基金激励企业跨区投资,主产区应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强化基础设施配套 [5] - 推动物联网、区块链溯源、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粮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飞地" [5]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解码黄沙变金山的生存智慧
央广网· 2025-06-25 01:35
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案例 - 磴口县通过种植梭梭和肉苁蓉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目前肉苁蓉接种面积达12万余亩,年产鲜品700余吨,成为全国最大人工肉苁蓉生产基地 [3][4] - 磴口县沙区植被覆盖率从0.04%跃升至39.1%,年入黄沙量由1800万吨降至150万吨 [6] - 柯坪县通过清淤造地项目将5300亩戈壁荒滩改造成小麦试验田,首次大丰收平均亩产达460公斤,总产量突破2400吨 [7][8][10] -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通过种植葡萄和林木改造环境,葡萄园面积达27.3万亩,2024年出口额1375万元,占国产酒庄葡萄酒产量50% [11][15][16][19]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磴口县肉苁蓉产业带动治沙面积累计达80万亩,长期雇佣农牧民15人,年收入约8万元 [4] - 柯坪县农户雷泽国承包5300亩试验田种植小麦和青贮玉米,青贮玉米亩产达3.8吨 [8][10] - 贺兰山东麓葡萄园树木成活率从不足30%提升至85%,经过10年环境改造 [16]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 磴口县采用"前挡后拉、由里及外"策略构建三道生态防线,梭梭作为固沙植物广泛种植 [3] - 柯坪县引入先进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和灌溉优化,提供资金补贴和技术培训 [8] - 贺兰山东麓选择先培养环境再种植葡萄,通过栽种适宜林木抵御大风侵袭 [16]
守好粮食生产的“耕”基——写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6-24 23:45
耕地保护成效 - 2024年较2020年河南耕地净增加205 63万亩,占全国新增耕地数量的7 5% [1] - 河南耕地保有量达11294 29万亩,超出国家目标338 7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915万亩,超出目标77 45万亩 [1] - 耕地保护纳入市县年度考核,实行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机制 [5] 粮食生产贡献 - 河南以占全国1/16的耕地贡献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 [4] - 2024年河南8000多万亩小麦已颗粒归仓,夏播基本结束 [5] -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450亿元,"十四五"以来建成3800万亩,2024年新增450万亩 [8] 违法违规治理 - 河南卫片执法检查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从2021年6 72%降至2024年0 76%,新增违法用地动态清零 [6] - 2024年11月6个县因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被公开约谈 [6] - 建立省级占补平衡监管平台,全流程监管补充耕地 [6] 智慧化技术应用 - 利用"河南一号"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耕地现状审核,结合多季度影像比对分析 [8] - 构建"天地网"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整合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执法巡查数据 [8] - 推动耕地保护从制度性约束转向智慧化治理,形成"人防+技防"监管体系 [8]
科技助力让“三夏”插上“智慧的翅膀” 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央视网· 2025-06-19 02:43
小麦机收进度与效率 - 截至6月18日全国小麦收获进度达96% 标志着"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1] - 西南、黄淮海等重点麦区收获已圆满收官 总体进度比常年快2到3天 [1] - 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主力机型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3] - 安徽累计投入大型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6万台 高峰期日收获小麦超700万亩 进度较去年提前3天 [3] 农机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 - 河南推动"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 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数字平台实时监控农机上线情况、分布及运行轨迹 [5] - 山东组织28万名农机手和技术人员参与作业 烟台莱州投入318台携带智能终端和北斗导航的智慧农机 [5] - 江苏镇江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覆膜一体机 当地供电部门安装约1万套新型农业接电箱支持农机充电 [13] 减损增产与产量提升 - 河北投入低损高效小麦联合收割机2.7万台 比去年增加1820台 预计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7] - 青岛即墨区小麦亩产达1400-1500斤 比去年增长20%左右 [8] 夏种夏管进展与技术应用 - 湖南益阳135.3万亩中稻播栽进入尾声 通过集中育秧和合理密植使每亩田平均苗数增加10% [9] - 江西南昌中稻播栽进度超70% 使用水稻精量直播机械使每亩种子成本降低10% 出苗率和结实率显著提升 [11] - 山东临沂采用"土地托管"形式集约化管理2700多亩玉米播种土地 [15] 气象与农事建议 - 中央气象台提示夏种区需利用6月18日至20日降水后的有利墒情加快播种 已播种地区需查苗补苗 降水强度大地区需防范渍涝 [17]
海淀区发布2025年“三夏”生产工作提示
新京报· 2025-06-18 11:18
海淀区农业生产情况 - 海淀区小麦在田面积1100余亩,春播玉米在田面积5100余亩 [1] - 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对小麦、玉米生产开展实地走访调研 [1] 小麦生产管理要点 - 提早谋划抢收小麦,确保颗粒归仓,避免降雨影响 [1] - 成熟一块收获一块,保证小麦收获在适收期(蜡熟末期-完熟初期) [1] - 提前调试收割机等农机具,采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小麦收获作业 [1] - 提前准备运输车辆、晾晒场、烘干设备和贮藏库等设施设备 [1] - 与收购商提前联系沟通,落实运输车辆,争取收获后及时销售 [1] 玉米生产管理要点 - 春玉米近期重点抓好除草防虫和化控,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喷施苗后除草剂 [2] - 可添加杀虫剂防治田间害虫,在玉米6~8展叶喷施玉米化控剂,降低倒伏发生风险 [2] - 前期受低温影响长势较弱地块,可通过植株喷施叶面肥等措施促进生长发育 [2] 下一步工作计划 - 区农技中心将持续关注海淀区粮食生产动态,抓好"三夏"生产工作 [2] - 努力夺取夏粮丰收,夯实秋粮丰产基础,确保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2] - 高标准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