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产养殖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稻田的N种打开方式
河南日报· 2025-08-27 23:39
再生稻产业发展 - 商城县再生稻种植面积从2014年40亩扩展至2025年预计18万亩 增长近4500倍 [2] - 再生稻头茬亩产突破1300斤 全年亩产超1800斤 增产超3亿斤 产值破7亿元 [2] - 组建95人农业科技团队 技术指导覆盖率超80% 2024年开展技术培训40余场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千人次 [4] 技术创新与规模扩张 - 筛选"桃优香占""隆晶优1212"优质品种 良种推广应用率超60% [4] - 建成19个再生稻示范基地 8个乡镇实现万亩以上规模种植 [4] - 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产业奖补、基础设施和品牌建设 [4] 区域协同发展 - 光山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 建设全省首家大型智能化育秧工厂 年育秧能力近百万盘 [5] - 培育"光山蓝"区域公共品牌 7家企业14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 10个市级和8个省级知名品牌 [5] - 组织4支服务队45名技术骨干对32个生产基地包联服务 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5]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潢川县推广"稻虾鳖"立体循环模式 亩产小龙虾500斤 生态甲鱼亩产200斤 资源利用效率提升30% [8] - 建成日加工30吨甲鱼生产线 年加工小龙虾3万吨、甲鱼1万吨、淡水鱼3万吨 [8][9] - 形成年产值20亿元产业集群 涵盖600余养殖户、40余家合作社、近80家加工企业 [9] 产业链深度整合 - 从虾壳提取虾青素、甲壳素制成保健品原料 实现"变废为宝" [9] - 线上平台甲鱼产品日销8000至1万单 打造"龙小甲""中华黄鳖"等知名品牌 [9] - 采用"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渠道"模式 构建种苗繁育、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 [9] 农文旅融合创新 - 汝阳县稻田小镇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次 清明假期门票收入破10万元 [12] - 春季研学活动接待团队超30批次 实现研学收入22万元 [12] - 2023年10月以来文旅收入346万元 村集体收益242万元 村民股东分红15万元 [14] 乡村运营机制创新 - 采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乡村合伙人+村民"合作模式 村民小额入股项目 [14] - 数字化乡村运营平台实现"即时分账" 现场消费实时到账 [14] - 观光小火车项目4名合伙人各入股2万元占股60% 24户村民每户筹资1000元占股20% [14]
天马科技股价下跌4.10%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4%
金融界· 2025-08-27 16:15
股价表现 - 8月27日股价报14.2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1元 跌幅4.10% [1] - 当日成交量为298284手 成交额达4.30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9.74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6021.7万元 同比增长7.40%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41.39万元 [1] 资金流向 - 8月2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154.09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为0.58%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75.77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为0.12% [1]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包括智慧养殖 健康食品 动物营养与饲料 种苗等业务 [1] - 所属概念板块涵盖农牧饲渔 福建板块 水产养殖等领域 [1]
国联水产(300094.SZ)发布上半年业绩,由盈转亏至5.4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4:0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6.51亿元 同比减少18.3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5.4亿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5.51亿元 [1] - 基本每股亏损0.479元 [1]
国联水产上半年实现营收16.51亿元 国际业务表现亮眼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3:40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5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4亿元 [1] - 国际营销业务营业收入和盈利增长均超50% [1] 业务发展动态 - 国际业务成功拓展东欧、韩国等新市场,重新打开东欧国家和韩国市场 [1] - 打造海外OEM样板工厂,实现国内下单、国际生产、国际销售模式 [1] - 与百胜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优质罗非鱼产品战略重心转向国内市场 [2] 战略调整与转型 - 公司面临国际关税政策及国内消费疲软、虾价低迷等多重挑战 [1] - 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聚焦资源整合,为行业复苏积蓄能量 [1] - 聚焦国内市场、海洋食品等高增长赛道,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3] 资本与资源协同 - 湛江市海洋壹号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完成对核心子公司国联(湛江)水产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 [2] - 国资背景带来政策协同、资源对接和信誉背书,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和长期竞争力 [2] 行业环境与定位 - 全球水产行业目前正处于周期底部阶段 [1] - 公司作为全产业链龙头,一旦行业周期回暖将率先享受复苏红利 [3] - 海洋经济赛道潜力巨大,公司前瞻布局静待时机 [3]
湖北出台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2:08
湖北出台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嘉怡 新闻发布会现场。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网武汉8月27日电 (梁婷 李斌)《湖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近日出台, 将进一步完善湖北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促进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湖北省生态环境厅27 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上述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湖北是水产养殖大省,是国家重要的水产养殖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养殖尾水治理是长江高 水平保护十大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 此次出台的标准,聚焦规模化养殖主体,监管对象为养殖水面200亩及以上的池塘、连片池塘及工厂化 养殖设施,兼顾规模化管理与地方实际需求。设置pH、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5项核心指 标。 同时,标准将受纳水域划分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水域,特殊保护水域为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设 置排污口的水域,重点保护水域和一般水域分别执行一级、二级排放标准。此外,对Ⅱ、Ⅲ类水质目标 的湖泊(水库)保护区外围500米内养殖区实施严格管控,不区分排放去向,养殖尾水排放执行一级标 准。例如,洪湖、梁子湖、斧头湖的湖泊保护区外围500 ...
国联水产:上半年净亏损5.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新浪财经· 2025-08-27 11:2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6.51亿元,同比下降18.3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754.06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0.479元 [1]
苏状元荣膺水产“奥斯卡”BAP认证,以国际标准重塑大闸蟹产业!
搜狐网· 2025-08-27 09:15
行业概况 - 中国大闸蟹产量从2016年74.87万吨增长至2023年83.9万吨[2] - 需求量从2016年74.3万吨增长至2023年84.43万吨[2] - 2023年大闸蟹批发市场规模达333.57亿元[2] - 行业存在标准不统一、品质不稳定、溯源不完善等痛点[2] 公司战略合作 - 2024年8月22日与Intertek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1] - 获得BAP认证(最佳水产养殖规范)[1][4] - Intertek是全球领先质量安全服务机构,在100多个国家设有1000多家实验室[2] - BAP认证涵盖水产加工厂、养殖场、育苗场、饲料厂全生产链[4] 公司资质与荣誉 - 2024-2025年蝉联中国新食材大闸蟹品类冠军[4] - 2023-2024年连续两年成为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合作用蟹[4][14] - 2024年8月签约演员马伊琍担任品牌代言人[4][10] - 2024年9月登陆央视CCTV-1和CCTV-2频道[4] 生产与品控体系 - 优选国家级"长江2号"优质苗种[7] - 拥有23000亩生态核心水域[7] - 采用530天慢养模式[7][15] - 投喂活虾鲜鱼、螺蛳、玉米等天然饵料[7] - 每只蟹经过5次称重才发货[7] - 实施56道工序精选流程[8] 供应链建设 - 自建亚洲最大单一品牌大闸蟹仓配基地,面积超15000平方米[8] - 日均暂养量达25万斤[8] - 最高满足5万订单同时发货[8] - 建成6000平方米智慧蟹池[8] - 自研2000平米恒温扎蟹间[8] - 实现180+城市次日达服务[8] 技术创新 - 行业率先引入大闸蟹自动化分拣机和自动扎蟹机[8] - 应用AI点码防伪技术和区块链[8] - 实现"一物一码"防伪溯源[8] 市场表现 - 2023年成为高端大闸蟹线上渠道销售额全国第一[10] - 2024年继续蝉联线上销售冠军[10] - 累计交付200万+产品[14] - 收集19180条痛点和场景需求意见[14] 发展愿景 - 使命是"让3亿人四季都能吃上状元好蟹"[1][12][15] - 目标让苏状元大闸蟹成为世界级美食名片[15] - 致力于打造中国大闸蟹产业链最完整的平台型品牌[12]
威海上半年绿色贷款余额超1353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8-27 07:29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 - 威海市绿色贷款余额达1353.12亿元 同比增长35.49% 占全部贷款比重21.8% [1] - 创新推出"绿色工厂贷"及碳汇质押贷款等10款特色金融产品 [1] - 绿色金融数智化平台"绿e融"正式上线 整合11类部门数据覆盖14万户企业 [2] 数字化平台建设 - "绿e融"平台实现蓝绿项目一键认定及环境效益自动测算 集成143款绿色金融产品 [2] - 平台入驻31家银行及53家保险机构 通过智能引擎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产品双向匹配 [2] - 碳信用平台接入129家规上企业 累计处理数据180万条 为40余家企业完成碳足迹核算 [3] 蓝色金融体系创新 - 建立全国首个蓝色投融资项目库 首批入库71个项目 涵盖海工装备及海上风电等领域 [4] - 蓝色项目已获授信159亿元 其中海洋生态修复贷款65.2亿元 海上清洁能源贷款37.6亿元 [4] - 蓝色贷款余额达284.7亿元 占绿色贷款总量21.4% 180笔贷款获政策性激励 [4] 碳汇交易突破 - 开发全省首个牡蛎碳汇核算标准 年均减排量达130.77万吨CO?当量 [6] - 完成全省首笔1500吨牡蛎碳汇交易 涉及5家企业用于自身碳中和 [6] - 探索碳汇保险及质押融资产品 将碳汇概念融入生态旅游项目 [6] 金融机构专业化建设 - 全省首创绿色支行"认定+考核"体系 已评定21家绿色支行 [7] - 绿色支行累计授信565.96亿元 发放贷款350.42亿元 其中绿色贷款占比83% [7] - 创新推出55款特色产品包括"碳效贷"等 精准支持50余个绿色项目 [7]
亲,这份潜江小龙虾邀请函,速查收——
金融时报· 2025-08-27 07:18
行业概况 - 潜江小龙虾产业经过20多年发展形成完整产业化格局 涵盖选育繁育 生态种养 加工出口 餐饮美食 冷链物流 电子商务 研学旅行 节会文化等领域 [1] - 产业链条十分完整 一二三产业发展完备 在全国销售占比中处于领跑地位 [1] 技术创新 - 建立"四季有虾"池塘养殖试验基地 实现全年池塘养殖模式试验示范 [2] - 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 营养需求研究 "四季有苗"大田模式研究 [2] - 建设苗种孵化培育车间和实验室 具备养殖模式 水环境检测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软颗粒饲料发酵加工 池塘水环境调控 微生态制剂等技术研发能力 [2] 经济效益 - 养殖户采用边逮边放四季养殖模式 一茬最快20多天可出虾 [2] - 30亩田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 新模式收益更高且稳定性好 [2] - 相比年景最差时养虾可能折本2到3万元的情况显著改善 [2] 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潜江营业管理部组织3家试点银行机构开展小龙虾供应链金融服务试点 [3] - 探索"供应链平台+信贷产品"模式 实施边建设边开发边探索边运用边规范策略 [3] - 2024年8月1日正式上线供应链金融服务 首日上线6个信贷产品 发放贷款9笔共计215万元 [3] 产品优势 - 潜江小龙虾外形腮白腹部干净 肉质Q弹 属于低脂高蛋白食材 [3] - 采用凌晨收虾立即销售的运营模式 确保产品新鲜度 [3]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潜江打造“四季有虾”模式 小龙虾“链”出大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3:35
行业模式创新 - 湖北潜江打造"四季有虾"养殖模式 通过科研企业农户多方力量整合实现全年稳定供应[1][2] - 采用"同塘育养分离"技术将池塘划分为繁育区与养殖区 实现苗种自给和优化养殖环境[2] - 形成"早稻+冬虾+早春虾"循环模式 实现一田三收和全年优质虾苗供应[4] 产能与经济效益 -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冬虾上市量达2.4万吨 实现产值21.9亿元[4] - 冬季大规格虾价达54元/斤 为夏季价格的3倍[4] - 虾农30余亩虾塘年纯收入达30万元 四季养殖显著提升农户收益[4] 产业链发展 - 养殖面积达94.7万亩 形成科研养殖加工物流餐饮完整产业链[5] - 行业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 品牌价值达527.2亿元[5] - 交易中心通过分拣打包冷链发往全国 保障产品流通效率[4] 市场拓展 - 实现四季供应后餐饮店全年经营 打破以往半年生意局限[4] - 春节期间在上海深圳推广冬虾 获得消费者广泛欢迎[4] - 下一步将聚焦工厂养殖标准制定精深加工 加速千亿产业集群形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