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济南高新区:小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齐鲁晚报网· 2025-09-04 03:52
产业发展战略 - 高新区坚持目标引领、项目带动、要素聚焦、企业培育四位一体协同发力[3] - 持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集群[3] - 积极布局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3] 重点项目进展 - 弗迪电池项目实现连续稳定满产运行[3] - 产业链配套项目汇川变频器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3] - 小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3] 未来招商计划 - 重点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建立项目储备库[3] - 建立资源要素池实现从"项目等要素"到"要素等项目"转变[3] - 深化"部门+园区"服务机制抓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3] - 推动近百个已签约拟开工项目尽快落地[3]
方正科技现6笔大宗交易 均为折价成交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4:22
大宗交易概况 - 9月3日发生6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量1071.91万股 成交金额8500.24万元 成交价格均为7.93元/股 较当日收盘价折价13.05% [1] - 近3个月累计发生16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达2.02亿元 [2] 机构交易动向 - 机构专用席位出现在4笔交易的买方或卖方 合计成交金额6209.19万元 净买入金额6209.19万元 [1] - 买方涉及机构专用席位、国海证券机构席位及东方证券厦门仙岳路营业部 [1][2] 二级市场表现 - 当日收盘价9.12元 单日上涨3.52% 日换手率10.10% 成交额37.20亿元 [2] - 近5日累计上涨4.83% 但资金净流出8.14亿元 [2] - 融资余额14.46亿元 近5日增加1.71亿元 增幅达13.41% [2] 交易结构特征 - 所有大宗交易卖方均为平安证券北京分公司 [1][2] - 折价交易模式突出 6笔交易均采用统一折价率13.05% [1][2]
德州民营企业因何底气十足
齐鲁晚报网· 2025-09-03 04:57
核心观点 - 德州市民营企业通过政策支持、产业链整合和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1-7月规上民营企业营收2259亿元 税收150亿元 均占全市总量77% [1] 政策支持体系 - 出台《德州市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十二项措施》和先进制造业强市"二十五条"政策组合拳 [2] - 2024年民营企业座谈会解决68家企业提出的52条困难制约 剩余6条持续推进 [2] - 建立"产业链+法律服务"机制 选派260名律师为11条标志性产业链提供顾问服务 [2] 产业链发展成效 - 构建"链长+链主+链服"三级推进体系 落实"十个一"工作机制 [3] - 形成天衢新区电子信息等7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数量居全省前列 [3] - 2022年确定11条标志性产业链 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链长 [3] 企业创新表现 - 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达932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1365家 同比增长41% [4] - 氢普新能源研发200kW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技术 突破碳复合材料和密封结构创新 [4] - 百多安医疗器械依托7个省级创新平台 开发出行业标杆的仿生颅骨技术 [5] 金融服务机制 - 通过"金桥沙龙"平台实现政银企对接 首期促成浦发银行授信1.5亿元 [6] - 市工信局按月推送企业"实力画像"给银行机构 推动资源向链上企业聚集 [7] 营商环境优化 - 组建12支"亲清服务团" 每周走访140余家企业 计划年底前覆盖2300多家规上企业 [8] - 天衢新区将恒力电机审批周期从15天压缩至7天 提升行政效能30% [8][9] - 德城区推出"云+N"服务 三年新增市场主体超20% 设立10万元"小升规"奖励 [9]
佳驰科技股价跌5.02%,国泰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780股浮亏损失3120元
新浪财经· 2025-09-03 03:43
股价表现 - 9月3日股价下跌5.02%至75.70元/股 成交额8789.59万元 换手率2.93% 总市值302.81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2008年7月18日成立 2024年12月5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围绕EMMS产业 覆盖隐身功能涂层材料(61.66%) 隐身功能结构件(35.81%) 电磁兼容材料(1.51%) 技术服务(0.98%)和其他(0.04%) [1] - 坚持自主创新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实现产品设计、制造、测试、销售和服务全流程自主可控 [1] 基金持仓情况 - 国泰基金旗下国泰金福三个月定期开放混合(010446)一季度持有780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04% 为第八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1月7日 最新规模1.18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13.64%(同类排名846/8247) 近一年收益25.46%(同类排名760/7907) 成立以来亏损18.1% [2] - 9月3日持仓浮亏约3120元 [2]
佳驰科技9月2日获融资买入1169.82万元,融资余额1.3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3 01:40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2日股价下跌4.67% 成交额达1.80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169.82万元 融资净买入68.73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33亿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4.34%[1][2] 融资融券情况 - 融资余额1.33亿元 融券方面无交易活动[2] - 融券余量0股 融券余额0元[2]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08年7月18日 2024年12月5日上市[2] - 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 - 主营业务为EMMS产业 覆盖隐身功能涂层材料(61.66%) 隐身功能结构件(35.81%)和电磁兼容材料(1.51%)[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9193户 较上期减少29.96%[3] - 人均流通股4178股 较上期增加53.56%[3] - 富国均衡优选混合新进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106.79万股[4] - 五家机构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四家机构退出[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9亿元 同比下降24.33%[3] - 归母净利润1.13亿元 同比下降46.47%[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0亿元[4] 业务与技术定位 - 专注于EMMS产业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2] - 产品覆盖隐身功能涂层材料 隐身功能结构件及电磁兼容材料[2] - 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2]
大湾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与安全白皮书(2025)
搜狐财经· 2025-09-03 01:19
大湾区跨境电商发展背景 - 全球贸易向数字化和碎片化转型 推动跨境电商成为国际贸易新范式[37][38] - 大湾区凭借世界级产业集群 国际一流港口物流 领先科技创新生态及"一国两制"制度优势 成为全国跨境电商核心引擎[39][41] - 2024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达7454亿元 占全国比重超三分之一 大湾区内地9市外贸规模达8.75万亿元 增长10.1%[1][41] 供应链金融市场现状 - 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超40万亿元 市场形成多元参与主体生态[2] - 服务模式历经从线下人工到数字智能的四阶段演进 大湾区成为创新试验场[2][18] - 面临信用碎片化 技术应用不均衡 跨制度协同壁垒等挑战[2] 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 订单融资以数据替代抵押 应收账款融资借区块链重构信任[2][20] - 库存融资靠物联网激活动产 预付款融资优化贸易流程[2][20] - 呈现多模式融合与生态化发展趋势 存在数据孤岛和跨制度衔接瓶颈[2][20] 金融科技驱动作用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构建动态信用画像 实现智能风控[2][20] - 区块链解决信任与资产流转问题 物联网激活动产融资[2][20] - 隐私计算 生成式AI 数字人民币等前沿技术提供未来发展方向[2][20] 监管与未来发展趋势 - 提出构建"监管科技三位一体"协同网络 包括数字身份系统 协同交易监控中心 智能监管沙盒[3][22] - 未来十年自主金融 供应链数字孪生 绿色金融 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 自适应监管将成趋势[3][22] - 大湾区需构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培育创新生态 力争成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引领者[3][22] 典型案例分析 - 深圳创捷供应链开创"虚拟产业集群"模式 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聚合分散企业形成轻生产平台[26] - 利用银行授信为平台内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代垫代付服务 旗下保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分别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和设备租赁服务[26] - 通过闭环数据透明交易场景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实现融资自偿性和风险内生性化解[26]
慧为智能: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市慧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2 16:15
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 保荐机构国信证券负责慧为智能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工作 包括查阅公司治理制度 三会会议材料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 [1] - 持续督导涵盖公司与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相关交易的内部审议文件 信息披露文件 [1] - 督导工作包括查阅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 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 [1] - 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信息查询 [1] - 查询公司公告的各项承诺并核查承诺履行情况 [1] - 通过公开网络检索 舆情监控等方式关注与公司相关的媒体报道情况 [1] 发现的问题及承诺履行情况 - 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2] - 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现公司及股东存在违反承诺的情形 [2] 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事项 - 公司享受15%所得税优惠税率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面临国家取消优惠或公司不符合条件的风险 [2] - 智能终端产品行业高度竞争 同类型厂商不断投入导致产品及服务竞争加剧 存在营业利润和毛利率下滑风险 [2] - 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整机销售占相当比例 全球市场增长率面临下滑 细分领域增长率分化 可能带来营业收入下滑风险 [2] - 公司积极布局非消费类智能终端解决方案市场和智能硬件新产业领域 面临市场技术路线选择风险 合作伙伴选择风险 研发缓慢或失败风险 资金人力资源投入强度等不确定性风险 [3] - 主要业务市场包括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主要零部件采购来自国外 人民币汇率及当地国汇率短时剧烈波动可能对业务利润率和销售额带来风险 [3] 股份质押冻结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董事 高管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情况 [3]
登顶全球创新榜之后 大湾区科创合作下一步怎么走|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02 12:24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突破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登顶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取代连续五年第一的东京—横滨集群 [1] - 评价指标包括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及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 [1] - 深港穗集群专利申请密度达每百万人2292个 科学论文发表密度每百万人3775篇 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每百万人135宗 [1] 核心指标表现分析 - 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9% 仅次于东京—横滨集群的10.3% [1] - 科学论文发表总量占全球2.4% 位居全球第三 [1] - 风险资本指标表现优于东京—横滨集群 成为总分反超的关键因素 [2] 区域协同发展优势 - 深圳强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化能力 香港强在国际化与金融服务 广州强在科教资源与产业基础 [2] - 形成电子信息 通信 互联网(深圳) 科技金融(香港) 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广州)等互补产业体系 [3] - 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孵化—国际市场"完整创新链 [4] 金融与政策支持体系 - 深圳聚集1560余家创投机构 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90%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4] - 广东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新增8305.48亿元 惠及企业1.67万户 [4] - 香港过去3年推出3项各涉款100亿港元的科创支持计划 [4] 人才与科研基础 - 高校科研机构林立 培养大量本地人才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汇聚 [3] - 内地与香港风投私募基金规模分居亚洲第一 第二位 [4] - 创新强度人均排名全球第45位 需提升科研密度和人口素质 [5] 发展挑战与方向 - 基础研究投入相对不足 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存在差距 [4][5] - 港澳与内地间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需进一步优化创新合作 [5] - 需着力提升人均PCT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和风险资本交易量指标 [5]
登顶全球创新榜之后,大湾区科创合作下一步怎么走|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02 12:00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突破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首次登顶 取代连续五年位居榜首的东京—横滨集群[1] - 评价体系基于三项核心指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及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1] - 深港穗集群专利申请密度达每百万人2292个 科学论文发表密度每百万人3775篇 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每百万人135宗[1] 创新指标表现分析 - 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9% 仅次于东京—横滨集群的10.3%[1] - 科学论文发表总量占全球2.4% 位居全球第三[1] - 风险资本指标表现优于东京—横滨集群 成为总分反超的关键因素[2] 区域协同优势 - 深圳强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化能力 是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和保有量高地[2][3] - 香港具备国际化 金融与法律服务优势 是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2][3] - 广州拥有科教资源 产业基础与综合服务功能 在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领域有深厚积累[2][3] 产业与金融支撑体系 - 大湾区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 为科技创新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和市场化空间[3] - 深圳聚集1560余家创投机构 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90%资金投向科技创新[4] - 广东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新增8305.48亿元 惠及企业1.67万户[4] - 香港过去三年推出三项各100亿港元的科创支持计划[4] 发展挑战与方向 - 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相对不足 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存在差距[4][5] - 人均创新强度排名全球第45位 需提升科研密度和人口素质[5] - 存在跨境科技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需进一步优化完善[5]
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人工智能赋能助力推进面向东盟开放合作
环球网· 2025-09-02 09:51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8月29日,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 行"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介绍中国(广西)自由贸 易试验区设立六周年建设成果。 新闻发布会上,据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新红介绍,自设立以来,广西 自贸试验区紧扣国家赋予的面向东盟、陆海联动、沿边开放三大使命,全力推进120项改革试点任务落 实,累计推出21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0项获海关总署备案,2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1项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文件推广。 其中,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方面,广西自贸试验区探索搭建"中华文化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文创 平台",创新数字版权链路确权新机制,以人工智能赋能面向东盟的数字文化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 成首个面向东盟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912万户。在新加坡落地全国首个气象数据海外云节 点,有力服务中国—东盟气象国际合作。 此外,广西自贸试验区正围绕数字经济、石化化工等6条跨境产业链,让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 大。南宁片区依托国际通信枢纽,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人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