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界级城市群
icon
搜索文档
城记 | 上海财经大学张学良:解码进阶世界级城市群的协同之道
新华财经· 2025-09-21 03:42
"长三角建设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前五个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 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东南部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不是'异军突起',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 复兴'。"从历史维度出发,张学良如此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级城市群沿"欧洲-北美-东亚"的路径 演进;但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商品经济的发达带来了商业资本的繁荣,进 一步促进了江南地区人口的集聚,使得长三角所在的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生产 生活集聚体",堪称"古代版的世界级城市群(经济区)"。 "世界经济中心形成'中国江南-欧洲-美洲-东亚中国'的'回归式闭环',本质上是基于长三角深厚历史底蕴 的必然发展逻辑,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体现。"张学良表示。 创建全球城市,除了"海港型"还要有"陆港型" 新华财经上海9月22日电 (谷青竹) 当下,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撑。随着8 月28日《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9月11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 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相继落地,区域发展的政策导向与实践路径愈发清晰——前者 ...
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 如何为未来城市打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9:51
"早上从上海出发,开车一个半小时就到达嘉兴,随后赶去苏州开会,晚上回上海,一天就可以实现跨 城往返。今年嘉兴机场建成开通后,各地来往嘉兴更加方便,也会带来低空经济等科技产业的集 聚。"嘉兴恩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磊是低空经济领域的创业者,经常往来上海、嘉兴、苏州等城市。此前,张磊在苏州成立了苏州恩赫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磁频谱领域的创业,后续为低空产业应用做配套。 如果乘坐高铁,张磊行程所需时间还会缩短,从上海出发到嘉兴仅需半小时,到苏州只要20多分钟。 交通日益紧密相连,产业趋于深度融合,长三角城市群在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未来全球经济的竞争,更多是城市群的竞争。 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 世界级城市群。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 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长三角,是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排头兵。 世界级城市群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法国地理经济学家戈特曼在1976年定义了世界六大城市群,以上海为 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被列入其中,也是唯一代表发展中国 ...
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厮杀”升级!谁才是第一城市群?
搜狐财经· 2025-09-15 06:48
政策导向与城市群格局 - 国家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增长极 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城市群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1] - 中国将形成"3+2+N"城市群新格局 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为发展主力 [2] 经济规模对比 - 2024年GDP总量排名:长三角33.16万亿元>大湾区14.84万亿元>京津冀11.5万亿元 [4] - 2024年万亿GDP城市分布:长三角9个>大湾区4个>京津冀3个 [4] - 2024年人均GDP排名:大湾区17万元>长三角13.9万元>京津冀10.5万元 [4] - 城市数量对比:长三角41个>京津冀16个>大湾区11个 [5] - 人口规模对比:长三角23799万人>京津冀10925.2万人>大湾区8754万人 [5] 科技创新能力 - 研发投入强度:京津冀4.27%>大湾区3.54%>长三角3.33% [5] - 2025全球创新指数百强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位列榜首 北京第4 上海-苏州第6 杭州第13 南京第15 [5] - PCT专利申请量:深圳-香港-广州集群117,542件 北京集群49,792件 上海-苏州集群42,819件 杭州集群11,128件 南京集群8,242件 [6] - 科学论文发表量:北京集群331,874篇 上海-苏州集群206,292篇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193,635篇 [6] - 风险资本交易量:上海-苏州集群8,705件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6,916件 北京集群6,727件 [6] 对外贸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Top10中三大城市群占据6席:上海港2706万标箱(增速6.1%) 宁波舟山港2105万标箱(增速9.8%) 深圳港1723万标箱(增速10.8%) 广州港1364万标箱(增速7.7%) 天津港1225万标箱(增速3.1%) 苏州港504万标箱(增速3.1%) [9] - 2025年上半年深圳以微弱优势超越上海成为全国外贸第一城 [8] - 广州出口增速位居外贸十强市首位 金华进出口增速在外贸十强市中位居首位 [11] 战略定位与特色优势 - 京津冀承载特殊政治功能和非经济功能 作为首都所在地代表国家脸面 [2][12] - 长三角以不到4%国土面积创造全国近四分之一经济体量 体现全面发展优势 [12] - 大湾区在"一国两制三关税区"条件下建设 具有资源丰富和开放性优势 [12] - 三大城市群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战略组合 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12]
专家建议:在新一轮疏解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1 14:00
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 - 京津冀已进入深度协同发展阶段,新一轮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重构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议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 央企总部疏解是当前重点任务,需推动二、三级子公司和创新业务板块向津冀布局,雄安新区承接能力不断增强 [4] - 北京、天津、石家庄需加快都市圈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4] 产业集群与全链条协同 - 京津冀产业门类齐全,"集链成群"持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单一项目承接转向全链条协同 [5] - 需提高京津冀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匹配度、融合度,深化全链条协同 [7] - 建议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津冀产业链,打造一批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 [7] 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需探索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10][12] - 建议聚焦"六链五群",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2] - 天津可发挥港口经济、先进制造优势,以滨海新区为战略支点,深化与北京创新资源协同 [13] 雄安新区高等教育与创新 - 雄安新区通过承接北京高校疏解,加速形成"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 [18] - 需推动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完善高等教育转移支付体系 [20] - 建议申请创立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构建科技金融重大载体,探索数智化融资新方式 [22] 创新三角与区域联动 - 建议打造京津雄"创新三角",形成交通互联、人才互备、政策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 [7][13] - 需发挥点、线、轴、面联动效应与规模效应,优化世界级城市群空间结构 [13] - 天津可推进"制造业立市",促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 [15]
新华全媒+|专家建议:在新一轮疏解中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创新
新华社· 2025-05-19 02:40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 - 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指数从2018年的0.38上升至2023年的0.58,表明三地已进入深度协同发展阶段 [1] - 三地PM2.5下降超六成,交通互联互通加速成型,公共服务共享成效显著 [1] - 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总量达11.5万亿元,是2013年的2.1倍,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区域格局重构 - 新一轮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为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正在重构区域格局 [2] - 央企总部疏解是当前重点任务,需推动二、三级子公司和创新业务板块向津冀布局 [2] - 雄安新区承接能力增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需协同发力解决"大城市病" [2] 产业协作与创新驱动 - 产业协作从单一项目承接转向全链条协同,需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拓展 [4] - 京津冀产业门类齐全,"集链成群"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强化对津冀辐射,打造京津雄"创新三角" [4] 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较快增长,但协同度仍需提升 [4] - 需依靠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4] - 产业链和创新链需提高匹配度与融合度,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