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宿
icon
搜索文档
珠海民宿十年规划出炉,打造“广东海岛田园样板”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14:18
行业发展规划 - 珠海市发布乡村酒店民宿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目标到2035年培育10家国家级民宿 备案民宿超300家 营收达2亿元 打造中国乡村旅游度假胜地和广东省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样本城市 [1] - 规划提出三步走发展路径 近期2025-2027年规范培育阶段备案民宿超100家 营收破亿 中期2028-2030年优化提升阶段备案民宿超150家 营收1.5亿元 远期2031-2035年成熟引领阶段实现备案民宿超300家 营收2亿元目标 [2] 行业发展现状 - 珠海民宿产业历经40年发展 自1984年白藤湖农民度假村萌芽 在2023年百千万工程推动下快速增长 年均新增达200家 [2] - 2024年行业营收已超6700万元 三年增幅高达260% 形成斗门农文旅和万山海岛宿等特色品牌 [2] - 行业具备客源区位 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景等优势 但面临品质民宿数量不足 公共基础设施待完善和人才培育待加强等挑战 [2] 空间发展格局 - 规划确定一轴两核三片区总体空间格局 一轴为滨海乡村民宿发展轴 串联金沙滩和东澳岛等核心景观 [3] - 两核包括万山核心区主打海岛风情岛宿 斗门核心区主打诗画田园村宿 [3] - 三片区包含金湾活力创艺潮宿 香洲风雅美学美宿 高新国风古韵艺宿 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3] 行业支持活动 - 举行2025年乡村酒店民宿行业交流活动 文旅部门 研究院 融资担保公司和行业协会等代表齐聚 围绕民宿高质量发展展开政策解读和经验分享 [1] - 活动开展国家级省级民宿等级评定标准解析 产品政策宣导等培训 邀请行业代表分享抖音引流 品牌赋能和经营创新等实战经验 [3]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 | 浙江小县城如何炼成“国际范”?
新华社· 2025-06-24 03:19
德清县产业发展概况 - 德清县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带,是中国最大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珍珠年深加工总量近100吨,占全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10%,年产值超过70亿元[1] - 德清县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该系统延续800年历史,形成蚌、鱼、水生生物和谐共生的生态循环模式[1][6] - 欧诗漫珍珠博物院占地6200平方米,累计接待研学团队10余万人次,每年举办农遗研学活动120场以上[2] 高端民宿与旅游业发展 - 莫干山集中了德清95%以上的民宿,其中"洋家乐"高端民宿达20余家,带动当地近900家民宿发展[3] - 2024年德清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外国游客同比增长28%[3] - 德清发布全国首部地方民宿管理办法,划定民宿床位1万张的生态管控红线,并出台首个《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8] 地理信息与数字经济产业 - 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吸引7国地理信息机构入驻"世界地信之家"[3] - 德清已集聚430余家"地信+"企业,产值连续6年翻番,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30%[3] - 德清建成覆盖全县域的5G通信网和高精度地理信息网,开放949.3公里道路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7] - 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引进100个标志性项目,推动"地理信息+"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9] 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 - 德清引入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成立3亿元人才科创投资基金[10] - 2024年目标引进人才创业项目100个,硕博士高层次人才1000名,技能人才6000名[10] -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涉外企业服务机制,为国际人才引进开通"快车道"[7] 文化赋能与产业融合 - 打造集珍珠养殖、文化体验、工业观光、美容养生于一体的珍珠文化产业链[11] - 推动民宿与休闲农业、会展赛事、康养疗愈等业态跨界融合,探索乡村振兴路径[11]
第一书记来了:荒村“焕”新颜
人民网· 2025-06-24 00:47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 沂水县凤鸣强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引入高附加值雪茄种植产业,推动"雪茄+鲜食玉米"轮作模式,打造"烟粮融合"特色农业 [1] - 泰山麒麟雪茄生态园渐成规模,2024年新产业带动周边就业约5000人次,村民直接增收超80万元 [1] - 村集体创办"金叶共富空间",开展麻片修补、桃木艺品制作等小工坊项目,吸纳30余名老年人就近就业,人均日收入达80元 [3] 基础设施与村容改造 - 两年来村里修路、通电、引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土坡变"颜悦胡同"、臭水沟变"锦鲤池塘"、荒院变"幸福食堂" [3] - 2024年流转翻新12处老宅小院发展民宿,带来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个 [5] - 便利店、农家乐兴起,村民村集体分红增多,幸福食堂提供低价餐饮服务 [5] 人口与人才流动 - 全村户籍人口548人,常年在家不足200人且多为老年人,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1万元 [1] - 乡村振兴吸引年轻人逐步回流,并引入农科院博士团队带来新理念与技术 [5] - 游客进村带动消费,村民评价"来了不想走",形成"乡野慢生活"吸引力 [5]
为什么要做文旅?为什么不能一直做文旅?
创业邦· 2025-06-22 03:01
留坝县文旅发展模式 - 陕西省留坝县位于秦岭深处,森林覆盖率92 03%,常住人口仅3 45万人,是典型的生态功能县[5] - 2021年起人口流出停止,2023-2024年吸引"四乡人才"2142人,包括大学生176人、企业家48人等[8] - 通过精品民宿集群开发实现旅游升级,引入"隐居乡里"品牌打造2000元/晚的高端民宿,带动村民收入提升[10] - 2024年GDP达26 79亿元,人均GDP7 77万元跃居汉中市第一[21] 产业运营策略 - 采用"产业文旅化"而非"文旅产业化"路径,政府投入近千万元为村民提供免费民宿设计,开发"民宿贷"金融产品[18] - "四个一百"工程实施一年带动200户农民自建民宿,户均投入50-150万元,全县民宿年收入超1亿元[19] - 旺季日均客流达5万人(超本地人口),人均消费逾800元,形成"大秦岭的小日子"度假品牌[13] 流量经济价值 - 文旅作为"新基建"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实现生态产品在地变现,典型案例包括菌菇酱、猕猴桃汽水等加工品[25][26] - 形成"三一二产融合"生态:文旅引流(三产)→场景体验→中药材种植(一产)→食品加工(二产)[35][36] - 电商物流配套使山珍产品实现"产地仓"直发,减少工业处理环节,保留原生态价值[42] 城乡发展范式创新 - 突破传统工业化聚集逻辑,通过数字经济+生态经济实现人口回流,某村庄3年回流100余人中70%为35岁以下青年[39] - 建立生产与生活平衡的新模式,如民宿管家收入超外出打工,在地加工减少物流损耗30%以上[42] - 交通/网络/文旅基础设施协同,使偏远县域能直接对接城市消费市场,形成闭环经济生态[43]
非遗入民宿 有趣也有质(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9 21:11
文旅融合新业态 - "非遗+民宿"成为文旅融合新业态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体验融入民宿 为游客提供体验传统文化的新空间 [5] - 中国旅游协会主办非遗会客厅·非遗民宿旅游创新发展活动 全国民宿业界代表和非遗传承人共话"非遗+民宿"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5] 民宿功能升级 - 民宿从单一住宿场所升级为文化体验载体 游客为特色民宿选择旅游目的地 深入感受当地文化 [6] - 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指出 民宿需营造非遗展示和体验新场景 通过非遗注入提升附加值、竞争力和吸引力 [6] - 美团平台民宿房东反馈 游客偏好深度体验 如非遗美食制作、陶器制作、手工制毯等非遗手工体验及文化路线规划 [6] 典型案例分析 - 松赞酒店深度融合住宿、旅行和文化体验 18家酒店串联滇藏线路 动态传承非遗手工工艺 如铜器制作技艺 并保留传统建筑工艺 [8] - 新疆猫窝客栈结合生土建筑和汉代阙楼风格 升级为"天山非遗体验客厅" 开设皮雕、植物拓印、掐丝珐琅等非遗工坊和研学课程 [8] - 广西阳朔格格树民宿以太极拳为核心主题 配备专业教练团队 开设太极拳课程 吸引外国游客 并开展油茶制作、非遗画扇等研学活动 [9] 行业研究报告 - 《非遗民宿旅游融合研究报告(2025年)》发布 遴选11个"非遗+民宿"典型案例 总结创新模式与实践经验 [10] - 报告指出 民宿将非遗从"陈列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生活场景" 推动民宿向"目的地会客厅"转型 深化游客文化体验 [10] - 南开大学妥艳媜认为 非遗与民宿融合有助于培育经济价值与文化温度并重的新生态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0]
商河:因康“聚”变,打造温泉康养产业“强磁场”
齐鲁晚报网· 2025-06-19 12:29
温泉康养产业发展背景 - 老龄化趋势和人口结构变化推动健康需求上升[1] - 商河拥有全国储量最大的天然医养温泉资源(储量256亿立方米 可开采量179亿立方米)[2] - 获得"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等政策支持[1] 温泉资源禀赋 - 地热资源埋藏浅且水质优异(出水温度58-62℃ 含锂/碘/锶等矿物质)[2] - 形成"南有名泉观赏 北有温泉疗养"的山东旅游新格局[2] - 冬季温泉酒店周末持续爆满 夏季出现反季消费趋势[2] 产业扩张动态 - 温泉基地二期新增96间客房及200人会议/餐饮容量[3] - 引入造浪池/漂流等新业态 瓯蔓晓院推出13种风格民宿[3] - 多个乡镇开发特色温泉民宿(枣呀未来村/孟里悦私汤等)[3] 政策与规划 - 编制《商河县温泉文旅康养产业规划》对接"健康中国2030"[3] - 采用"一核两区多点"空间布局 融合花博/农博等旅游资源[3] - 探索市场化医养结合模式(以养为主 康复为辅)[3]
古渔村14间客房的“致富经”
中国发展网· 2025-06-18 04:01
乡村旅游发展 - 广西防城港市簕山古渔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从传统渔村转变为卫生、美观、设施完善的旅游地 [3] - 当地政策鼓励扶持乡村旅游,证件办理便利高效,为民宿发展铺平道路 [2] - 旅游业显著改善村民经济状况,提供本地就业机会,减少外出务工需求 [3] 民宿经营模式 - "海角七号"民宿2012年6月正式营业,拥有14间客房,旺季需提前一个月预订 [2] - 民宿客源以广西本地为主,寒暑假及节假日吸引云南、贵州、四川等外地游客 [2] - 经营核心是体验感,依托渔村滩涂资源提供挖螺抓蟹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感 [2] 特色活动与环保实践 - 民宿发起"净滩行动",组织住客捡拾海洋垃圾,尤其吸引亲子家庭参与并形成传播效应 [2] - 活动设计注重仪式感,提升游客满意度并促进二次传播(如写日志、发朋友圈) [2] 设施升级与长期发展 - 民宿经历多次装修升级,从公用卫生间改为独立配备,硬件持续优化 [3] - 经营十余年与渔村发展深度绑定,成为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标杆案例 [3]
银行业挖掘消费潜力 推动消费不断升级
金融时报· 2025-06-17 03:11
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 - 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扩容的重要着力点 [1] -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定义服务消费包括基础型消费、改善型消费和新型消费三大类别 [1] 行业趋势 - 服务消费加快增长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和未来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 [1] - 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1510亿元 较2023年增长6% [3] - 健康产业2024年规模突破9万亿元 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身运动及心理健康等领域投入持续增加 [5] - 人口老龄化加速推动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金融支持政策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6] 银行业支持举措 - 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融入文体娱乐和"一老一小"消费场景建设 支持培育新型消费 [1] - 农业银行通过"乡旅贷"产品提供100万元资金支持民宿转型升级 [2] - 随州农商行在演唱会文创展台提供支付服务 推动金融服务与文化产​​业结合 [4] - 银行需深入研究行业特点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2]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从追求物质富足转向追求精神富足 更看重商品情绪价值并为"悦己"买单 [3] - 文化娱乐在年轻群体中从娱乐活动转变为生活方式组成部分 [3] - 体育赛事和演唱会成为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 [3] 典型案例 - 贵州麓格民宿通过金融支持从70间小房间改造为32间套房 品质和体验提升带动好评率和回头率上升 [2] - 随州演唱会吸引数万名乐迷 金融机构通过现场支付服务提升消费体验 [4]
一个8年民宿主的自白:民宿真正的倒闭潮,是现在
36氪· 2025-06-16 03:52
行业现状与趋势 - 民宿行业正经历大洗牌阶段,真正的倒闭潮出现在疫情后而非疫情期间,近两年已淘汰大批从业者[1][19] - 轰趴别墅细分市场在2017-2019年处于红利期,单栋别墅年回本率可达100%,高峰期月利润达30万元[10][12][13] - 当前行业面临消费降级压力,客群价格敏感度提升,空置率成为关键指标,需动态调整运营策略[19][20] 商业模式演变 - 从家庭作坊式青旅起步(单套6居室月利润8000元),逐步升级为规模化品牌运营(400套房年利润300万元)[7][17] - 轰趴别墅客单价呈现阶梯式定价:平日1680元/晚、周末1800元/晚、节假日可达6000元/晚[10] - 转型后采用酒店式公寓模式,30套房初始投资200万元,通过标准化SOP实现14个月回本[15][16] 核心经营策略 - 选址逻辑聚焦市中心或地标建筑,批量获取整层物业降低成本(如300套拆迁房集中运营)[16][20] - 差异化竞争体现在装修风格(5种主题设计)、个性化服务(旅游攻略)及卫生标准[15][20] - 成本控制关键点:装修预算刚性执行(实际超支300%致首栋别墅投入达30万元)、租金占比严格监控[10][20] 管理方法论 - 组织架构从单人运营升级为专业团队,设立专职岗位管理线上评价、保洁培训及店长培养[16] - 人才选拔标准侧重服务意识而非创新能力,通过标准化流程降低对人的依赖[16] - 采用数据驱动决策,实时监控客单价、预订量、空置率等指标指导门店调整或关停[19] 行业关键成功要素 - 政策合规性成为首要条件,早期青旅无需复杂手续但当前监管趋严[7][20] - 规模效应显著,营业额依赖房间数量但利润与业态相关(5栋别墅利润等同数百套低价民宿)[17] - 市场响应速度决定生存能力,从识别轰趴蓝海到转型公寓民宿均需在6-12个月内完成[10][14][15]
“618”电商热浪起 “寻味武隆·云端盛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搜狐财经· 2025-06-14 14:28
电商直播活动 - "618"电商节点燃消费热情 区商务委主办"寻味武隆·云端盛宴"乡村振兴公益直播月同步启幕 [1] - 18位本土主播接力上阵 覆盖乡镇街道 以带货农特产品为切口 串联乡村振兴、旅游、民宿及高铁机遇 [1] - 直播阵容包括全国电商公益大使、村支书、驻村干部、退伍军人、残疾人等 各展所长推介武隆元素 [2] 直播内容与形式 - 农特产品带货是基础 羊角豆干、武隆苕粉等借直播间走出大山 [3] - 乡村旅游与民宿宣传是延伸 主播带镜头逛村落、看民宿 直观展示武隆山水魅力 [3] - 高频提及高铁贯通 "乘高铁游武隆"成为直播关键词 串联交通便利与乡村发展 [3] 政府与企业联动 - 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变身"带货主播" 详解乡镇特色 为产品背书 [2] - 干部站台传递乡镇发展信心与决心 推介生态农产品、乡村旅游、民宿等 [2] - 乡镇联动打出"农旅融合 + 高铁赋能"组合拳 拓宽富民增收路 [3] 活动成效 - 活动持续推动"幸福经济"从概念落地 书写武隆发展新篇 [1] - 乡村振兴既有产品"硬实力" 又有文旅"软实力" 武隆乡村故事在云端续写新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