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美联储降息后 哪些资产有望受益?
金融时报· 2025-09-19 09:46
FXTM富拓特约分析师黄俊分析指出,美联储进入到一个新的降息周期,预计很多资产都将从中受益, 包括股票市场、黄金、其他金属等。但需要谨慎考虑的一点是,美联储是否会彻底进入一个新的降息周 期的不确定性虽然小,但仍然存在。 "从资金流向看,海外资本对国内科技股的投资,以战略布局为主。科技产业有其特殊性,国内科技行 业仍在上涨期,且尚未在全球科技投资市场的聚光灯下出现溢价。如果未来在AI、芯片等关键领域实 现超越,预计将持续吸引海外投资者流入。今年年初,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重磅科技创新技术的 推出,推动了国内科技股价值重估。中国股市随后整体走强,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多重利好因素可推 动科技股继续表现优异。"黄俊表示。 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按照历史经验,在美联储宽松周期开始后,随后12至18个月内 经济未陷入衰退的情况下,美股通常表现强劲。而在本轮周期中,美股已经消化了大部分的降息预期。 此外,从历史上看,美元走弱、亚太地区货币政策宽松以及油价回落的情况,为新兴市场跑赢发达市场 提供了有利的环境。鉴于目前新兴市场股票估值仅为发达市场的三分之一,我们认为新兴市场股票具有 良好投资价值。 联博基 ...
中国快消品牌加速出海 优势与挑战并存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09:40
与此同时,快消类企业出海也面临挑战。王磊表示:"首先,海外成熟市场壁垒高:欧美等市场有成熟 的本土品牌、固定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大型商超主导),中国快消品牌难以突破。其次,成本与溢价 平衡难:多数快消品牌缺乏成本优势,若无法打造高端溢价,难以支撑海外供应链、渠道投入。再次, 存在文化适配风险:若营销创意、品牌理念与当地文化冲突,易引发消费者反感,影响品牌发展。" (编辑:刘旺 审核:孙吉正 校对:颜京宁) 凯度集团大中华区产品兼运营董事总经理王磊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相对来说,科技类品牌出 海可依赖'硬核科技指标'衡量竞争力,比如内存大小、运行速度、汽车百米加速度等,且中国完整的供 应链能为其提供成本优势。而快消类品牌难以用纯硬核指标体现差异化,且很多快消品牌没有明显的成 本优势,消费者对中国快消品牌的整体认知度也低于科技类品牌。" 王磊同时指出:"从成功案例来看,具备以下特征的快消类企业,出海时更易具备优势。第一,结合文 化元素出海:借助中国文化出海的趋势,将文化元素融入品牌,既能形成差异化,又能提升品牌溢价。 比如潮玩品牌、部分茶饮品牌,依托中国文化获得海外消费者认可。第二,明确对标海外成熟品牌:找 ...
美国GDP好看?家庭信用卡利率20.92%,老百姓借钱度日苦不堪言
搜狐财经· 2025-09-19 07:56
美国GDP增长质量分析 - 二季度GDP增速从30%上调至33% 但增长质量存疑 消费增长主要依赖信用卡债务而非实际收入提升[1][3] - 家庭信用卡债务规模达114万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利率升至2092% 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 导致消费者利息负担大幅增加[1][5] - 消费结构显示刚性支出主导 食品 房租 医疗等必需品类支出增加 而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下降 家电销售疲软 在线零售增速放缓至个位数[5] 企业投资行为分析 - 企业固定投资从35%降至31% 设备投资仅18% 远低于历史平均35%的水平[8] - 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降至168% 为近五年最低点 非住宅固定投资中厂房办公楼投资增速仅03%[12] - 企业囤货行为显著 进口增长69% 远超季节性波动 其中中国电子产品及机械进口几乎翻倍 但现金持有量达2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反映防御性心态而非扩张意愿[10][12][14] 就业与收入质量 - 失业率虽保持低位 但实际工资增长连续四个月放缓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25] - 企业招聘意愿减弱 科技公司和制造业公司出现裁员或冻结招聘现象 就业数据作为滞后指标可能未能及时反映经济下行压力[23][25] - 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率达1278% 接近130%的危险红线 偿债压力持续增大[20] 货币政策影响 - 加息政策存在12-18个月滞后效应 本轮加息自2022年3月开始 当前正进入效果显现期[16][18] - 信用卡利率从2022年初的16%上升近5个百分点 融资成本上升抑制企业投资意愿[18] - 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实现软着陆概率较低 当前经济存在结构性弱点 包括高家庭债务和企业投资低迷[20][21] 经济周期判断 - GDP增长呈现"虚胖"特征 表面数据繁荣但内在动力不足 依赖债务支撑的消费和防御性囤货难以持续[27][31] - 经济周期转折风险高于表面表现 需关注消费债务可持续性 企业投资信心和就业质量等核心指标[27][33] - 历史经验表明当经济数据与实际感受出现显著背离时 往往预示周期转折点临近[29][33]
高盛:全球股市回报率将趋温和 科技板块之外投资机遇涌现
智通财经· 2025-09-19 07:28
全球股市回报前景 - 高估值、高利率和通胀以及全球贸易扩张放缓导致未来股票市场绝对回报率可能低于过去结构性牛市时期 [1] - 美国股市估值处于高位主要反映强劲基本面包括更高利润率和股本回报率但投资者应对更温和年回报率有所预期 [2] - 股市异常集中于少数大型科技公司可能对投资者构成风险股票投资者应关注科技行业内部以及跨行业的分散化 [2] 利率环境影响 - 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因潜在通胀更高世界中固定收益价值降低政府债务水平上升推高投资者为弥补赤字融资所要求的回报 [3] - 债券收益率下降曾助推其他主要牛市而高利率环境意味着未来股市回报可能更低 [3] 全球化趋势影响 - 全球贸易承受压力全球经济一体化减弱和关税升高趋势拖慢全球贸易增长 [4] - 出口在GDP中占比较高新兴市场和欧洲许多经济体更难竞争因中国工厂拥有巨大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 [4] - 更高关税和更弱美元加上更多财政支持和本土化为那些在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公司创造投资机会 [4] 人工智能技术影响 - 人工智能技术可能颠覆劳动力市场和互联网挑战现有商业模式同时推动生产率和新产品新服务发展 [5] - 软件即服务公司可能利用AI工具为企业创造生产力提升AI基础设施迅速增加可能降低新企业进入门槛蚕食现有商业模式或降低预期回报 [5] - 欧洲在过去十年投资支出远落后于美国因此在用技术替代劳动力方面加大投资尤为重要可能从低基数推动利润率和回报增长 [6] 投资机会与策略 - 科技行业作为推动投资者正向回报驱动力成功可能性很大但投资机会范围将会扩大 [5] - 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趋于融合投资者将在一些有望受益于资本和投资支出上升公司中找到机会如AI和数据中心企业 [6] - 人工智能充分发挥潜力需对物理基础设施进行快速而有意义升级加上国防支出增加脱碳化和电气化趋势正看到新一轮资本开支超级周期 [6]
跨境企业破产警示与深度分析: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倒下的巨人”
搜狐财经· 2025-09-19 05:49
核心观点 - 跨境贸易行业面临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局面 多家中小企业因外部环境挑战和内部经营问题导致破产 但中国外贸整体仍具韧性 市场多元化和产品结构优化成为关键增长动力 [1][6][14][16] 企业破产案例 - 深圳永生电器:2012年成立 主营电子开关/厨卫电器/汽车零部件 员工600人 主要市场欧美/日韩/中东 因现金流断裂于2025年9月解散 [4] - 佛山奥创电器:约2015年成立 主营小家电 员工1200人 因资不抵债于2025年8月底解散 [4] - 深圳森合创新科技:2022年8月成立 主营智能割草机器人 曾获近亿元天使投资 因资金链断裂于2025年5月解散 [4] 外部环境挑战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加征关税和欧盟原材料限制法案直接打击欧美市场企业 部分企业转战东南亚后产品单价大幅下跌 [8] - 疫情与地缘政治影响:物流成本最高占企业营业额30%以上 持续侵蚀利润空间 [8] - 市场需求变化:全球消费降级导致非必要支出减少 传统性价比产品受冲击 新兴产品若竞争力不足(如割草机覆盖面积仅500平 vs 竞品3000平)同样面临风险 [8] - 行业竞争加剧:跨境电商"先货后款"模式增加厂商现金流压力 [8] - 政策合规风险:比利时海关执行逆算法申报提高清关成本 美国查验率从5%上升至23% 清关时间从3天延长至7-14天 [9] 内部经营问题 - 缺乏核心技术:依赖贴牌代工模式 产品同质化严重 无法建立品牌护城河 [10] - 现金流管理脆弱:国内物流成本占营收30%以上 仓储费用高达70% 高库存和退货率吞噬现金流 [10] - 融资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研发成本过高(如森合创新技术团队年薪70-80万元) 烧钱速度远超自我造血能力 [10] - 风险管控缺失:业务依赖单一市场(如云创国际专注欧洲航线) 未购买责任险/信用保险 应收账款拖欠形成坏账 [10][11] - 法律风险意识不足: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平均赔偿金额达20万美元 [11] 供应链风险 - 物流环节风险:头部货代公司暴雷导致在途货物被扣 需二次付费赎货或弃货 [12] - 应收账款恶性循环:货代公司被拖欠运费 制造企业被海外客户拖欠货款 下行周期中回收困难 [12] 行业转型方向 - 传统制造企业需从代工思维转向品牌和产品思维 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13] - 科技创业公司需平衡技术前瞻性与量产可行性 加强现金流管理 [13] - 应重视客户信用评估 避免过度垫资 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 利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 [13] 外贸数据表现 - 2025年1月进出口总额40543亿元人民币 出口20109亿元 进口13767亿元 顺差6342亿元 [15] - 2025年2月进出口总额36861亿元 出口17888亿元 进口13250亿元 顺差4638亿元 [15] - 区域结构变化:前8个月对美贸易下降13.5% 但对东盟增长9.7% 对一带一路国家增长5.4% [16] - 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2%占总值60.2% 其中集成电路增23.3%/汽车增11.9% 劳动密集型产品下降1.5% [17] - 转口贸易激增:3月美国自越南/印尼/墨西哥进口同比分别增长48.3%/31.6%/15.4% 显示中国制造通过第三方国家流转的潜力 [17][18] 中小企业发展建议 - 可依附实力企业融入生态系统 或通过产业联盟共享物流/仓储/渠道资源 [19] - 应专注于高质量/高端制造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产品 [19] - 行业联盟案例:汉川北河工业园四维联动破解融资/用工难题 山东重工集团抱团突围 江苏仪征经开区形成"1+100"融通模式带动集群产值757亿元 青岛西海岸新区整合129家企业使设备利用率提升18% [20]
恒生科技强势爆发,内房地、工商紧随其后,内银行相对弱势
格隆汇· 2025-09-19 03:44
内银行相对弱势,全天围绕中轴上蹿下跳,尾盘出现异动,最终小涨0.32%。其中建设银行上涨0.9%, 招商银行上涨0.55%,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股均小幅收涨;中信银行和农业银行逆势小 跌。 内容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欢迎关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 恒生科技高开高走后全天维持在高位盘整,截至收盘大涨4.22%,其中商汤大涨15.79%,百度集团上涨 15.72%,蔚来上涨11.46%,海尔智家上涨7.55%,中芯国际上涨7.12%,腾讯音乐、阿里巴巴、京东集 团等多股涨幅均在5%上方。 内房地窄幅盘整后快速反弹,截至收盘上涨1.14%。其中龙湖集团大涨4.31%,包贝壳上涨2.72%,碧桂 园服务上涨2.05%,越秀地产、建发国际集团、华润置地等股均小幅收涨;华润万象生活、九龙仓集团 等股逆势小跌。 今天港股强势反转,恒生指数高开高走后全天震荡上行,截至收盘上涨1.78%。恒生科技涨幅居前,工 商、国指ESG、内房地等紧随其后;恒生公用逆势小跌。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哪些资产值得关注?
格隆汇· 2025-09-19 03:03
纳斯达克100指数历史表现 - 在历史降息周期中纳斯达克100指数表现亮眼 例如在2002年 2003年 2024年周期中科技成长股受益于贴现率下降 估值扩张明显 [1][3] - 回顾历次降息周期 当股市处于上涨阶段 纳斯达克100指数近1年涨幅显著高于标普500指数 当股市震荡或下跌时 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普遍出现回调 [5] - 纳斯达克100指数在最近5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分别为2020年47.58% 2021年26.63% 2022年-32.97% 2023年53.81% 2024年24.88% [15] 美联储降息对纳斯达克100指数影响 - 美联储于当地时间9月17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 纳斯达克100指数布局价值值得关注 [5] - 在降息周期内纳斯达克100指数涨幅亮眼 例如在1989年2月24日至1994年2月3日 1995年1月31日至1997年3月25日 2006年6月28日至2015年12月16日 2018年12月19日至2022年3月17日等周期中均有表现 [6] - 科技成长股在贴现率下降环境中估值扩张明显 纳斯达克100指数受益于降息周期 [3][5] 港股科技指数市场表现 - 港股科技指数覆盖智能驾驶 人工智能 半导体等科技赛道 补充A股缺少的相关投资标的 弹性更足 代表性更强 [10] - 港股科技指数今年以来涨幅45.34% 近1年涨幅77.36% 近2年涨幅50.49% 均高于恒生科技指数的34.04% 72.34% 47.38% [10] - 港股科技指数最大回撤今年以来-27.16% 近1年-27.16% 近2年-27.98% 恒生科技指数最大回撤分别为-27.91% -27.91% -27.91% [10] 南向资金流动与港股吸引力 - 截至9月12日 今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已超万亿港元 港股科技或打开成长空间 [8] - 美联储降息往往会引发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人民币升值 增强港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8] - 在降息利好科技成长和南向资金持续买入催化下 港股科技指数配置价值凸显 [10] 美债利率与港股科技指数关系 - 美债利率和港股科技指数长期呈现负相关关系 [1][8]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恒生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数据统计区间为1964年7月31日至2025年9月12日 [9][10]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历史表现 -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最近5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分别为2020年87.18% 2021年-32.79% 2022年-31.63% 2023年-15.94% 2024年16.64% [14]
展示科技魅力 激发创新思维
环球网资讯· 2025-09-19 02:29
来源:光明日报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 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自2024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科创科普游发展,展示科技旅游魅 力,提升"科创、科普、研学、旅游"融合发展影响力,合肥、杭州等城市陆续开展了建设科创旅游目的 地的探索,旨在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创游、科普游、科幻游目的地。 当前全球竞争已经变成了科技竞争,AI、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黑科技",正在从科幻概念逐渐变成现实 科技,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对科技产生兴趣。一战成名的3A游戏《黑神话· 悟空》、享誉全球的DeepSeek、在春晚上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以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出品企业为代 表的杭州科创新兴企业"六小龙",让国民看到了中国科技快速崛起,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希望,也激发 起人们参观科创企业、了解最新科技的欲望,而"科创游"由此火了起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氛围非常好。近年来,各地政府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全力支 持科技创新创业,推动了科创繁荣发展。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合肥、成都等城市, 聚集了大量科技企业、 ...
中信证券:预计港股部分上半年景气度低迷的板块将在下半年迎来业绩反转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00:27
港股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业绩筑底企稳并实现正增长 [1] - 净利润率及ROE维持阶段高位且经营效率稳健 [1] 分行业业绩表现 - 科技、医药与原材料行业维持高景气支撑港股上半年业绩 [1] - 非银行业与部分消费行业业绩向好 [1] - 能源、公用事业、地产产业链与多数消费行业仍存业绩压力 [1] 港股业绩展望 - 财报披露前后业绩预期向好 [1] - 2025年下半年港股业绩增速将迎来拐点 [1] - 原材料、医疗保健与科技板块继续维持高景气且预期上修 [1] - 能源与必选消费等上半年景气度低迷板块将在下半年迎来业绩反转 [1] 市场驱动因素 - 流动性驱动至今的港股牛市中基本面预期向好板块继续享有市场关注 [1]
中信证券:在流动性驱动至今的港股牛市,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或继续享有市场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9-19 00:24
港股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港股2025年上半年业绩筑底企稳并实现正增长 [1] - 净利润率及ROE维持阶段高位 经营效率稳健 [1] 分行业业绩表现 - 科技、医药与原材料行业维持高景气 支撑港股上半年业绩 [1] - 非银行业与部分消费行业业绩向好 [1] - 能源、公用事业、地产产业链与多数消费行业业绩压力仍存 [1] 港股2025年下半年业绩展望 - 港股2025年下半年业绩增速将迎来拐点 [1] - 原材料、医疗保健与科技板块继续维持高景气的同时预期上修 [1] - 上半年景气度低迷的能源、必选消费等板块将在下半年迎来业绩反转 [1] 市场驱动因素 - 流动性驱动的港股牛市中 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继续享有市场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