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

搜索文档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新华财经· 2025-07-31 05:20
行业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1]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涵盖全球工程应用主要技术路线 [2] - 2024年新型储能调用情况相较2023年大幅提升,多个省份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到1000小时以上 [3] 政策支持 - 2024年陆续出台《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文件 [3] -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初步构建"四梁八柱"框架 [2] - 2024年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涵盖十余种技术路线 [3] 技术创新 - 多个试点项目为国内首次工程应用,促进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突破 [3] - 12个新型储能项目入选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依托工程 [3] - 2024年超过20项电化学储能标准发布实施,覆盖多个环节 [4] 应用效果 - 新型储能成为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手段 [3] - 迎峰度夏期间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电力保供贡献关键力量 [3] - 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 发展规划 - 2025年是新型储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4] - 将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研究编制 [4] - 做好技术创新攻关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工作 [4]
国家能源局:截至2024年底 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快讯· 2025-07-31 02:37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 行业政策框架初步构建,"十四五"以来新型储能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已形成 [1] - 截至2024年底,行业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比例超40% [1] - 行业技术路线呈现"百花齐放"格局,涵盖全球工程应用主要技术路线 [1] - 行业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升,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1]
中原证券晨会聚焦-20250731
中原证券· 2025-07-31 00:27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涵盖财经要闻、宏观策略、行业公司等多方面内容 分析了市场走势、行业发展情况及重点数据更新 指出A股处于政策与资金双轮驱动阶段 慢涨格局基本确立 各行业有不同发展态势和投资机会 [6][9] 财经要闻 -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 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 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促进双循环 完成全年目标 [6] - 国家发改委征求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意见 [6] 宏观策略 市场分析 - 金融消费、医药半导体、通信电子、软件传媒等行业领涨时 A股有不同表现 沪指多呈小幅震荡上行或震荡整固特征 市场适合中长期布局 已进入政策与资金双轮驱动阶段 慢涨格局确立 中期上行趋势未改 [9][10][11][14] - 配置建议关注科技成长 + 周期制造双主线 以及高股息银行、公用事业及战略新兴产业 短线关注金融、游戏等行业 [9] 周度策略 - 涵盖一周要闻与投资参考 涉及全国要闻、经济与政策、债券与股票市场、券商板块等运行跟踪 [13][16] 行业公司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产业覆盖上游资源开采与电池材料、中游关键系统与零部件制造、下游整车生产与服务 全球销量快速增长 中国市场领先 河南产业发展良好 产量增长 产业链完整 [15][16][17] 新型储能产业链 - 我国新型储能发展迅速 政策多维度支持 到2025年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河南打造以锂离子电池主导的产业链 在上游电池材料和集成以及氢能方面有优势 [18][19][23] 工程机械与工业机器人 - 7月中信机械板块上涨 跑赢沪深300指数 激光加工设备、工程机械等涨幅靠前 建议配置内需为主、基本面好的龙头企业 关注人形机器人、AIDC等主题 [24] 电力及公用事业 - 7月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表现弱于市场 全国电力供需、煤炭天然气量价、三峡水情及河南电力供需有不同情况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关注大型水电企业 [26][27][29] 券商板块 - 6月券商指数下旬转强 全月上涨 预计7月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小幅波动 经纪、两融、投行业务有望回升 整体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建议关注三类上市券商 [30][31][32] 汽车行业 - 6月汽车产销增长 出口良好 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均有不同表现 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关注政策和智能驾驶带来的投资机会 [33][34][35] 传媒行业 - 6月25日 - 7月18日传媒板块上涨 看好游戏、出版、IP衍生品等子板块 关注相关公司及影视暑期档表现 [36][37][38] 软件行业 - 2025年1 - 5月软件产业增速上升 给予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关注EDA企业和有智算中心交付计划的公司 [40][42] 食品饮料行业 - 6月食饮板块回落 除保健品外子项均收跌 估值处低位 推荐关注软饮料、保健品等板块 [43][44] 农林牧渔行业 - 6月农林牧渔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 生猪价格下滑 预计下半年行业供需双增 [46] 重点数据更新 限售股解禁明细 - 多只股票在7月30日 - 8月1日有不同数量限售股解禁 [47] 沪深港通前十大活跃个股明细 - 2025年7月30日 A股十大活跃个股有北方稀土、比亚迪等 给出成交金额、收盘价和涨跌幅 [49] 今日新股申购与IPO信息 - 文档提供相关信息格式 未给出具体内容 [50]
广东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已达1.1万亿元
南方农村报· 2025-07-30 09:31
广东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现状 - 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达1.1万亿元(2024年)[1][14] - 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1200万千瓦(全国首位)[13] - 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全国第一[13] - 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4000亿元(2024年)[21] - 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350万千瓦(同比增长114%)[22] - 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超1.28万亿元(2024年)[16][17] 产业体系与企业培育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00家[9] - 培育新能源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及省级近30家[15] - 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10[23] - 新增节能环保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及省级490家[24] - 培育80家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25] 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 - 绿色建筑总面积超10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超95%)[11] - 建成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10] - 完成千万吨级海上CCUS集群规划及投产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恩平15-1油田)[27][28] - 形成海上风电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营维护全产业链条[12] 重点企业布局 - 新能源汽车领域涵盖比亚迪、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整车企业[17][18] - 动力电池及材料企业包括亿纬锂能、欣旺达、贝特瑞、天赐材料[18] - 电驱动系统企业含弗迪动力、汇川技术、英搏尔[19] - 智能化企业涉及华为、大疆卓驭、小马智行、文远知行[19] 未来发展规划 - 培育若干千亿级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33][34] - 创建绿色低碳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及技术交易中心[36][37] - 建设零碳园区并开展"绿电直供""以绿制绿"试点[42][43][44] - 推动建立粤港澳绿色金融共同市场及国家级绿色期货交易所[50][56] - 完善碳市场、碳普惠和绿电绿证协同交易机制[59] - 加快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碳足迹认证试点建设[66][67]
“技术+资本+场景”全链条赋能 成都高新区推进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
第一财经· 2025-07-25 09:56
项目合作与规划 - 三方合作优先开发四川地区新型电化学储能及虚拟电厂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园区能源供应稳定性,降低用电成本,实现"削峰填谷、应急备用"的能源管理目标,为成都高新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3] - 项目整合川投能源资本运作能力、京东方能源智慧技术优势及高新发展本地化服务资源,形成"技术+资本+场景"全链条赋能模式 [4] - 项目将作为四川省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标杆工程,助力全省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达500万千瓦目标,建成后将刷新四川地区单个用户侧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 [4] 技术应用与示范 - 项目将作为成都市虚拟电厂重要且优质的柔性可调节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解决用电高峰时段电网电力稳定供给缺口问题,成为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的协同一体化示范项目 [4] - 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示范项目入选国家示范清单,将持续构建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综合能源系统,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数字能源应用样板 [5] - 华为清洁能源大基地联合创新中心围绕电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光储充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等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5]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 四川省印发文件鼓励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推动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先行先试,促进产业降本增效,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储能产业基地 [3] - 成都高新区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4+1"图谱,包括光伏、氢能、数字能源(含新型储能)、核能以及新材料(含固态电池) [5] - 成都高新区将通过场景招商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向成都高新区聚集 [5]
中国电建(601669) -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月至6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告
2025-07-21 10:15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6月公司新签合同总金额6866.99亿元,同比增长5.83%[2][3][5] - 能源电力业务新签合同金额4313.88亿元,同比增长12.27%[2] - 水资源与环境业务新签合同金额773.21亿元,同比下降14.05%[2][3] -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业务新签合同金额1432.77亿元,同比下降1.65%[3] - 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金额347.14亿元,同比增长19.65%[3] - 境内合同金额5450.35亿元,同比增长3.16%;境外合同金额1416.65亿元,同比增长17.50%[5] 重大项目合同 - 2025年6月刚果(布)科拉钾盐矿项目新签合同金额138.72亿元[7] - 2025年6月辽宁华电丹东东港一期海上风电项目新签合同金额107.70亿元[7] - 2025年6月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电源侧储能项目新签合同金额62.38亿元[7] - 2025年6月雅砻江孟底沟水电站大坝工程项目新签合同金额46.89亿元[7] - 黑龙江省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空经济产业制造项目合同金额为6.99[11] - 青海贵南哇让抽水蓄能电站尾水系统施工合同金额为6.98[11] - 菏投集团2×5万千瓦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PC总承包项目金额为6.95[11] - 东乡县董岭乡150MW/600MWh独立储能一号电站及配套送出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金额为6.86[11] - 四川华电凉山盐源大河150MW光伏及大河二期100MW风电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合同金额为6.81[11] - 申能新疆塔城和布克赛尔县200万千瓦光伏项目220kV升压汇集站及储能工程PC总承包合同金额为6.61[11] - 榆神工业区清水工业园综合能源供应岛2×660MW燃煤空冷机组项目(A标段)主体施工合同金额为6.27[11] - 广州市黄埔区九佛街五村七片城中村改造项目复建地块三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金额为6.23[11] - 印尼齐力氧化铝及配套工程项目金额为6.22[11] - 中国电力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2×1000MW新建燃煤机组项目金额为6.20[11] 业务细分增长情况 - 能源电力业务中风电增长68.78%,水电增长66.67%,太阳能发电下降28.55%,火电下降62.03%[2] - 水资源与环境业务中水务增长29.24%,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下降72.68%[2][3]
广东省工信厅庄乐从:加快发展具身机器人产业 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来抓
快讯· 2025-07-16 09:21
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重点 -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石化、钢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 [1] 新兴产业布局 - 加快发展具身机器人产业 [1] - 谋划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1] - 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 [1] - 创新发展新型储能和光伏产业 [1] - 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来抓 [1] 未来产业前瞻规划 -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1] - 前瞻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1]
“新质”领航,点亮“创新高地”麒麟坐标
新华日报· 2025-07-13 21:43
中国科学院麒麟区域创新高地建设 - 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政府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形成北京外全国中科系创新资源数一数二的"创新雨林",集聚6所7院、1000多名顶尖人才 [1] - 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设施实现南京、北京、郑州、重庆等6城算力并网,获批省重大科研设施预研筹建并入选国家数据局优秀案例 [1][2] - 国际首套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平台攻克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瓶颈,巩固我国在该领域引领地位 [1][3]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 - 长三角最大国产智算中心南京智算中心支撑10余个百亿参数级大模型,二期建成后成为长三角规模最大、算力最强的全国产化智算中心 [1][2] - DeepSeek大模型在零售业务实现应用场景落地,该中心成为首个融入"东数西算"工程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2] - 园区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近50家、数字经济企业超100家,年营收分别超20亿元和近200亿元 [6]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突破 - "开源软件基础设施"建成国内最大开源软件治理平台,分析2.4亿款开源软件 [3] - 中科南京移动通信团队研制出业界首颗通导一体多模终端芯片,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国际领先的极低比特边缘AI芯片 [3] - 中科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国内最大类脑计算机"问天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3]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生态 - "5V一体"成果转化模式贯通实验室到市场,去年成功落地5个项目,包括中科硅纪机器人"灵巧手"等 [9][10] - 园区集聚162家"中科系"企业,总估值超200亿元,累计营收近35亿元,含35家高新技术企业 [8] - 同尔电子自动化测试设备实现99.8%准确率,40秒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机测试,服务180余家行业龙头 [7] 创新平台与人才集聚 - 新研机构累计搭建45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场地超10万平米,获批57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4] - "中科系"院所集聚1000余人人才梯队,去年新增研发投入3.09亿元,申请专利2097件(发明专利1322件) [5] - 建成南京分院麒麟科技园、国科大南京学院等核心载体,引入6家中科院研究所成立7家新研机构 [6]
让知识产权更好赋能东北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7-11 22:15
知识产权在东北地区的总体发展 - 东北三省一区有效发明专利达19.5万件 同比增长10.2% 有效注册商标216.1万件 同比增长7.7% [1] - 地理标志产品累计273个 地理标志商标注册556件 总量占全国近十分之一 [1] - 知识产权成为驱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机制 正转化为东北振兴新动能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知识产权作用 - 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乳业、草产业、新型储能等传统优势产业设立 推动专利成果在绿色制造、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中转化 [2] - 国家知识产权局派驻专员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核心技术攻关 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推动"沈飞""哈飞"等企业与高校军民技术转型 [2] - 辽宁、吉林等地形成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百余家专业机构提供专利代理、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支撑 - 东北布局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与快速维权中心 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达4.6万件 较前一年显著增长 [3] - 冷凉气候与能源资源优势为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提供条件 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发展 [3]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中的知识产权应用 - 五常大米、长白山人参等地理标志品牌成为全国性"农业名片" 知识产权制度支撑品牌建设与质量控制 [4] - 建成13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实施6项重点保护工程 推动地理标志向产业集群转化 [4] - 计划建设乳业、草产业等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促进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 [4]
重点园区多项首创性项目集群落地
北京青年报· 2025-07-10 17:56
北京市"两区"建设成果 - 西城区累计纳入市"两区"项目数945个,项目总金额7682.29亿,其中金融项目数208个占比22.01%,金额6209.63亿元占比80.83% [1] - 西城区首创"双管家""四创"服务机制,发布"金开十条""金科十条""金服十条"政策,形成金融改革开放政策"金三角" [1] - 丽泽金融商务区入驻企业从572家增至1300余家,金融+科技企业占比70%,形成13座亿元楼宇,税收年均增速达两位数 [1] 重点园区发展规划 - 丽泽金融商务区将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领域加大企业招引力度 [1] - 石景山区通过《支持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打造数字经济"政策试验田",首钢园将聚焦科幻、元宇宙、人工智能三大赛道 [2] - 延庆区将开放无人机测试空域和应用场景,建设低空航路、电子围栏设施,探索建立京津冀及西北部无人机常态化航线 [2] 绿色能源产业布局 - 房山区已形成以新型储能、氢能为主导的绿色能源产业格局,重点发展氢能装备制造、储运、材料及技术研发全产业链 [3] - 房山区计划构建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集群,助力北京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