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搜索文档
什么是文化事业建设费?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20 04:25
基本情况 - 文化事业建设费自1997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2] 政策依据 - 主要政策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国发〔1996〕37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文化事业建设费政策及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25号)等 [3][4] 征收范围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广告服务的广告媒介单位、户外广告经营单位,以及提供娱乐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需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6] - 广告服务和娱乐服务的定义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6] 计费方法 - 文化事业建设费按提供广告服务、娱乐服务取得的计费销售额和3%的费率计算应缴费额 [8] - 广告服务计费销售额为全部含税价款和价外费用减除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的含税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 [8] - 娱乐服务计费销售额为提供娱乐服务取得的全部含税价款和价外费用 [8] 预算管理 - 文化事业建设费属于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按预算收入级次分别缴入中央或地方国库 [10] - 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第103类02款17项"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 [10] 优惠政策 -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按季纳税6万元)的企业和非企业单位提供的应税服务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12] - 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12] - 2025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归属中央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按应缴费额的50%减征,归属地方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各省可在应缴费额50%幅度内减征 [12]
看演出、赏夜景、品美食……“夏日夜游”成新宠 “夜时光”点亮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7-19 05:32
夜间文旅市场新趋势 - 全国多地景区和城市地标推出夏日夜游活动,激发夜间消费新活力 [1] - 南宁民歌湖国际音乐小镇每晚推出多场民族特色演出和常态化乐队演出 [4] - 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融合历史建筑与现代都市文化景观 [7] 南宁夜间文旅亮点 - 亭子码头成为市民纳凉消暑热门地,提供草坪音乐会等江边夏夜体验 [9] - 民歌湖国际音乐小镇根据游客需求在内湖区域推出特色演出 [4] 拉萨夜间经济新地标 - "拉萨不夜城"正式开街,集夜游、夜购、夜宴、夜娱于一体 [9] - 项目位于布达拉宫与大昭寺之间的传统历史街区宇拓路 [12] - 设有近160个摊位,划分为"西藏好物"、"夜市餐饮"、"潮街氛围"三大区域 [14] - 项目将开放至10月底,持续开展夜市活动和特色节庆 [16] 北京通州大运河夜间活动 - 大运河岸边推出免费夜间文体休闲项目,包括游船和露天影院 [17][19] - 运河西岸中央区域新设免费篮球场,吸引下班白领前来运动 [23] - 沿岸美食餐车和酒馆提供吃喝玩逛多重体验,人气火爆 [23]
英皇166亿债务危局:港娱教父的地产豪赌败局
新浪证券· 2025-07-18 09:42
公司财务危机 - 英皇国际2024/25财年报告被审计机构德勤出具"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警示 [1] - 公司面临166亿港元银行借贷逾期 账面现金仅剩6.39亿港元 [1] - 股价暴跌至0.201港元 市值自高点蒸发98% [1][3] - 连续6年累计亏损138亿港元 [3] 业务结构问题 - 约80%资产集中于香港黄金地段商业地产 抗风险能力弱 [4] - 2020年起香港商业地产遭遇重创 中环甲级写字楼空置率12.3% 租金较高点跌38% [4] - 英皇集团中心空置率高达40% 租金收入同比下滑28% [4] - 娱乐业务仅占集团总收入5-15% 难以支撑债务偿还 [5] 战略失误 - 2023年影视业务困境时仍斥资50亿港元加仓地产 [4] - 2024年以19亿港元购入中环公寓 出租率不足40% 租金无法覆盖贷款利息 [4] - 与恒大深度捆绑 跟随其在内地及香港大举投资地产项目 多数被套牢 [4] 资产处置 - 维港峰商铺从2.4亿港元腰斩至9288万港元抛售 [5] - 伦敦牛津街写字楼以1.1亿英镑"骨折价"出售 [5] - 计划2025年出售观塘创纪之城5期等物业套现 预计成交价可能再缩水30% [5] 历史背景 - 创始人杨受成1964年以20万港元起家 后取得劳力士与欧米茄代理权 [2] - 1973年通过"好世界投资"上市 从李嘉诚手中购入地块开发豪宅净赚千万 [2] - 1983年因港元危机被汇丰清盘 1990年代通过外汇交易东山再起 [3] - 旗下7家公司相继上市 业务涵盖地产、金融、娱乐等七大领域 [3] 行业困境 - 反映香港传统"地产驱动+娱乐输血"商业模式的深刻困境 [1] - 过度杠杆化扩张在逆周期中的致命反噬 [1] -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 股价跌至0.201港元 市值仅剩11亿港元 [5]
大新银行:美股中长线可望持续受惠人工智能相关发展 看好工业股
智通财经· 2025-07-18 08:28
美股策略 - 关税限期临近导致贸易前景高度不确定 美国部分经济环节有转弱迹象 短线可能为美股带来波动 [1] - 中国人工智能竞争下 龙头科技股业绩能否持续优于市场预期是左右美股走向的关键之一 [1] - 美国在科研保持主导地位 美股中长线可望持续受惠人工智能相关发展 [1] - 人工智能和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加 北约成员国加大军事开支 看好工业股 [1] 资讯科技行业 - 特朗普拟对半导体等商品加征关税 中国低成本人工智能带来竞争 短期料续引起市场对美国人工智能相关股份的波动 [1] - 人工智能晶片需求强劲 美国半导体厂商技术持续领先 大型晶片商预计获得出口许可 重启对中国销售较低规格人工智能晶片 有利相关半导体及硬件制造商盈利前景 [1] - 美国在人工智能 半导体及数据算力发展上料仍保持领先地位 [1] 通讯服务行业 - 大型娱乐股盈利前景受惠串流媒体业务及主题乐园增长 [2] - 媒体股业绩表现强劲 受惠于人工智能发展及广告收入增长 龙头媒体股短线或受欧盟反垄断审查影响 [2] - 大型电讯商表现受主要股东减持及宽频业务前景疲弱拖累 [2] 医疗保健行业 - 特朗普政府拟加征药品关税 期望药厂海外生产线回归美国 敦促制药商将美国药品价格与其他国家保持一致 为医药行业前景带来巨大不明朗性 [2] -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实施多项措施限制疫苗审批 或限制疫苗概念股表现 [2]
“不孤独经济”崛起:当1/4的中国家庭只有一个人组成
华尔街见闻· 2025-07-18 03:24
中国单身经济崛起 - 中国单人户家庭占比从2000年的8%激增至2020年的25.4%,独居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4.4%翻倍至2020年的8.9% [1][6] - 25-29岁年轻群体中单人户比例从2010年的5.0%跃升至2020年的12.8%,65岁以上老年人群独居比例最高达15.7% [5] - 单人户家庭更倾向于在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类消费上投入更高比例收入 [9] 家庭结构剧变 - 中国家庭规模从1982年的4.41人降至2020年的2.62人,一人户和二人户成为最常见家庭类型 [2] - 单人家庭已成为第二大家庭类型,占比25.4%,与二十年前以3-4口之家为主的格局形成鲜明对比 [2] "不孤独"经济三大支柱 体育产业 - 中国体育产业2023年对GDP贡献达1.15%,总增加值1.5万亿元(2080亿美元),体育设施数量从2018年320万个增至2024年490万个 [12] - 马拉松赛事数量2016-2018年以26%年复合增长率激增,2019年达1828项,2024年参赛人数回升至700万以上 [15] - 贵州"村超"足球联赛2023年获48亿次在线观看,吸引750万游客,创造超10亿美元旅游收入,业余足球队数量从2023年15062支增至2024年30976支 [21] 澳门非博彩娱乐 - 澳门2023年举办超2000场大型音乐演出,创造1.37亿美元票房收入,刀郎演唱会16000张门票16秒售罄 [27] - 现场戏剧演出票房过去十年增长超30%,澳门政府开设5万观众容量的户外演出场地 [24][27] 独自旅行 - 单人旅行者占频繁旅行者的62.3%,占高消费旅行者的55.9% [28] - 72%中国女性奢华旅行者倾向未来1-3年独自旅行,澳门自由行游客中女性占比明显增加 [32] 虚拟情感连接 - 中国结婚登记数量从2013年1350万对降至去年约610万对,降幅超50% [36] - 乙女游戏《恋与深空》发布首月收入8400万美元,拥有近700万活跃用户,在多个海外市场登顶免费应用榜首 [39]
韩国最大娱乐公司掌门人陷IPO欺诈风波
搜狐财经· 2025-07-17 15:45
公司事件 - 韩国金融监管部门检举HYBE董事会主席房时赫及前高管 指控其涉嫌欺诈性不正当交易 违反《资本市场及金融投资业法》[1][3] - 房时赫被指控在2019年公司上市过程中欺骗早期投资者 谎称无上市计划 促成股份转让给特定私募基金 同时暗中推进上市流程[5] - 房时赫与私募基金私下签署协议 约定上市后获得其出售股票利润的30% 涉及不当利益超过19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5] 市场影响 - 上市后相关基金大量抛售股票 导致公司股价一周内暴跌70% 韩国普通投资者蒙受损失[7] - HYBE曾为韩国最大娱乐公司 市值一度达数百亿美元 旗下防弹少年团等艺人团体全球知名[1][3] 法律后果 - 韩国《资本市场法》规定 违法行为获利超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00万元)可判处5年以上或无期徒刑[7] - HYBE回应称尊重监管部门决定 将在调查中积极澄清疑点[7]
激活消费“主引擎” 释放增长新动能——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一
新华网· 2025-07-16 10:43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其中二季度增长5.4% 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1][2]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显示其作为经济"主引擎"和"压舱石"的作用持续强化 [1] 政策驱动与需求释放 - 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显效 例如原价4000多元的空调叠加优惠后仅需1999元 刺激消费升级需求 [2]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 增速快于商品零售 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5.7% [3] 新兴消费业态与模式 - 无人机灯光秀、夜经济等创新业态带动消费 如重庆150余个打卡点举办夏日消费盛宴 [4] - 情绪消费、悦己消费兴起 LABUBU玩偶等IP产品成为年轻人文化认同新载体 [5] - "演艺+""赛事+"等复合场景融合文旅体元素 延长消费链条并形成多层次消费结构 [6] 服务消费与假日经济 - 上半年休闲娱乐业、餐饮业、住宿业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分别增长47.4%、12.0%、5.5% [3] - 假日消费拉动显著 春节/五一/端午外出人数创新高 相关文体休闲及交通出行服务保持两位数增长 [2] 国际化消费与政策开放 - 免签政策带动入境游增长 "五一""端午"免签入境外国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7%和59.4% [7] - 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5% "即买即退"销售额增长28倍 服务167个国家6.3万名旅客 [7] - 中国过境免签国增至55国 重点商圈配备多语种服务及便捷支付系统提升外籍游客体验 [7][8] 区域创新与产业升级 - 北京出台时尚消费专项行动 广西推出深夜食堂 山西打造非遗国潮品牌 广州实施"首发经济16条" [5] - 物联网与数字技术赋能新消费场景 如绍兴"数智居家医养"提供24小时健康监测 上海中小学普及AI课程 [5]
【时代风口】 “窝囊文学经济”:年轻人的新消费信仰
证券时报· 2025-07-14 18:45
窝囊文学经济的核心观点 - "窝囊文学经济"是一种以自嘲、摆烂、低欲望为表象的亚文化,表面上看似消极,实则催生了一系列独特的经济效益,如"窝囊旅游"等创新消费方式 [1] - 该经济模式反映了年轻人消费信仰的转变,从追求刺激、高品质转向"躺平式"享受和高度清醒的理性消费 [1] - 其核心在于"降低预期,接受平庸",通过黑色幽默缓解现实压力,同时创造了"低预期、高共鸣"的新消费模式 [2][3] 窝囊文学经济的消费表现 - 促进反向旅游经济:小众景点和乡村游爆火,今年五一假期首日携程平台县域旅游订单增长超40%,冷门城市和乡村成为新选择 [2] - 催生多元化娱乐项目:如减速版蹦极(浙江某景区尝试游客数量翻五六倍)、躺平式漂流、电梯登山等打破传统的创新形式 [2] - 衍生消费新模式:青旅"穷游标配"旅行、"海底捞夜宿攻略"等低成本旅行方式流行 [2] 窝囊文学经济的市场影响 - 低价消费市场扩张:带动二手平台"摆烂式出售"(如"懒得修了,50块拿走"标语)、共享服务及IP产业增长 [2] - 情绪消费成为新赛道:品牌通过"摆烂式广告"吸引年轻人,如瑞幸"摸鱼生椰拿铁"等案例 [2] - 可能挤压中高端市场:长期低价商品经济发展或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研发投入减少,形成"低质量—低消费—低增长"循环 [3] 窝囊文学经济的社会文化背景 - 短期功能:通过自我嘲讽缓解社会压力,低欲望应对现实期待 [1] - 长期影响:可能加剧低结婚率、低生育率等社会问题,但本质是年轻人用共鸣和自嘲书写新消费信仰 [3] - 文化内核:并非真正"喜欢窝囊",而是以黑色幽默打破困境,提供情绪出口并表达真实需求 [3]
ABeam|中国科技趋势2025系列篇之4——沉浸式互动的新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7-14 14:55
沉浸式互动技术发展 - 沉浸式互动通过多模态交互创造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头戴式显示器,2021年元宇宙概念推动全球头显设备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台 [2] - 2023年Apple Vision Pro推出标志着空间计算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厂商如PICO、小派科技在头显设备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 [2] - 2024年VR大空间通过文化IP融合成为线下娱乐新形式,应用边界持续扩展 [2] 扩展现实(XR)技术核心 - XR技术涵盖VR、AR、MR,通过虚拟与现实融合提升用户体验 [4] - 显示技术升级路径:玻璃基板→单晶硅基板屏幕,传统光学→Pancake超短焦技术 [7] - 芯片技术向高算力、低功耗专用化发展,交互技术从手柄转向多模态(手势、眼动追踪、脑机接口) [7] - 声学技术从立体声升级至6DoF空间音频,实现多感官同步 [7][8] 行业应用实践 娱乐领域 - 全球VR平台内容总数突破2.1万款,年增2600款,线下VR大空间项目超百个投入运营 [11] - 游戏以头显适配为主,直播侧重虚拟演唱会,影视推出VR版内容,社交平台开发虚拟空间如百度沉浸式App [12] 体育领域 - XR应用于运动健身、竞技训练、沉浸观赛,2023年杭州亚运会采用XR观赛平台实现多屏同看与裸眼3D [13][14] - VR模拟极端训练场景,AR叠加实时数据提升观赛体验,体能测试通过虚拟环境优化训练计划 [16] 文旅领域 - XR技术用于景区导览、文化演艺、文遗保护,本土文化IP数字化"活化"构建可互动体验模式 [17] 工业领域 - 覆盖研发设计(数字孪生降成本)、运维巡检(AR眼镜远程协作)、设备管理(系统集成实现信息闭环) [20] 技术趋势 - 生成式AI推动3D内容高效生产,自动生成模型提升几何精度与材质渲染,重构生产流程 [21][23] - 脑机接口突破交互局限性,实现"意识驱动"操作,与XR融合增强沉浸体验 [24] - 空间计算结合高精度传感器与边缘云,推动虚实交互从封闭虚拟世界走向开放物理世界 [25][27]
粉丝追星,“饭”须有“范”(“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3 22:20
流量经济与饭圈文化 - 流量经济催生饭圈文化,粉丝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参与明星商业运营,互动频次更高,满足情感需求 [7][8] - 粉丝组织利用平台机制(如打榜)集合资源,直接参与明星推广,形成高度组织化的运营模式 [7] - 部分粉丝为偶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如切换多个账号轮播、设计应援物、组织线下活动,但逐渐因网络骂战和负面新闻感到身心俱疲 [4][5] 饭圈乱象的表现与影响 - 极端行为包括机场聚集、网络骂战、非法集资等,扰乱公共秩序并影响社会风气 [6][7] -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体育粉丝的拉踩和网暴行为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和比赛安全 [7] - 2021年选秀节目“倒牛奶打投”事件后,监管部门清理负面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 [10] 监管难点与商业机构角色 - 粉丝组织未被识别为市场主体,缺乏税务、工商等部门监管,导致非法集资等行为屡禁不止 [12] - 商业机构(如MCN)通过买卖流量、煽动对立情绪等手段博取流量,扭曲青少年价值观 [14][15] - 维权困难源于组织者匿名、未成年粉丝缺乏举报渠道等问题 [12] 治理方向与措施 - 需全渠道整改,涉及明星经纪公司、文娱平台、商业机构等多主体,而非单一归责于粉丝或明星 [16][17] - 建议将粉丝组织纳入监管体系,明确工商营业主体身份,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 [17] - 平台治理措施包括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经纪公司、规范粉丝账号、严禁互撕信息等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