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业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财经早报:9月29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8 23:52
•中秋国庆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超23亿人次 国内、国际旅游出行势头强劲 •八部门发文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 目标增加值年均增长5% 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首次规范餐饮服务连锁企业主体责任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9月28日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就"十五五"时期扩大有效投资听取企业意见建议。郑栅洁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加强产业、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 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同时,坚持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认真倾听企业意见和诉求,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促进民营经 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华财经)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共有8天,公众出行将主要以外出旅游、返乡探亲为主,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 亿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2.86亿人次)增长约3.2%。国内、国际旅游出行势头比较强劲,比如上海、成都、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南京、重庆等城市 的旅游热度会突破去年高位 ...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市场持续反弹
搜狐财经· 2025-09-28 11:19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炼金师) 市场回顾:在最新交易周中,A股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反弹趋势,主要股指持续上扬。其中,上证50ETF (510050)上涨1.05%,沪深300ETF(510300)上涨1.02%,中证500ETF(510500)上涨1.03%。创业 板ETF(159915)表现尤为突出,涨幅达到2.19%,而深证100ETF(399106)和科创板50ETF (588000)则分别上涨了1.55%和6.50%。 截至9月25日,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达24274.11亿元,较前一周上升1.92%;融券余额则为169.56亿元, 周环比上升2.30%。期权市场方面,上证50ETF的隐含波动率为17.62%,而沪深300ETF为18.14%,两者 均显示出隐波与历史波动的价差有所变化。 财经要闻:在国新办最新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接近470 万亿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同时,我国的股票与债券市场规模也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则连续20年 保持世界第一。此信息的发布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对中国金融稳定性和增长潜力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A股"9.24"行情已迎来一周年, ...
大规模的存款搬家,开始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9-28 10:31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胡子财研社 ,作者湾区区长 大胡子财研社 . 独到的财经观点,深度的金融分析,助你抓住最新财富机会,实现资产稳步增长! 前几天,最新的社融数据出炉了,其中一个最值得大家留意的数据是存款数据。 最新8月份的数据显示: 8月份东大新增企业存 款2997亿元,同比少增503亿元; 新增的居民存款1100亿元,同比去年少增6000 亿 元。 而在此之前的 7月, 居民存款存量大概是 1.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在银行存款不断下跌、资金显著流出的同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比如券商、基金、保险公司这 些机构的存款,则在显著增长。 因为从数据上看, 这一轮资金转移并没有盲目涌向高风险的领域,而是更多流向相对稳健的理 财、债基产品。 8月份, 非银存款增加了 1.18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7月份非银机构的存款增加额更是高达 2.14万亿元 。 今年前8个月,非银存款累计新增达到了 5.87万亿元 ,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 大量存款离开银行存款,流向券商、基金这些机构,说明什么? 说明随着大A资本市场的热度提升, 资金正在不断挪动转场进入资本市场,大规模的存款搬家已 经开始了。 而且不仅 ...
告别低息、拥抱投资!存款“搬家”潮汐背后
北京商报· 2025-09-28 06:58
"9·24"政策吹起的不仅是股市指数与市值攀升的"春水",更与百姓钱包息息相关。"1%"定存利率令人食之无味,股票市 场与理财成为居民财富流向奔袭的下一站。 回望过去五轮存款"搬家"历程,低利率的推力与投资市场的牵引力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却也相伴随行。聚焦当下,住户 存款同比少增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大增正在上演着"此消彼长"的熟悉剧情,遥相呼应的则是月度个人新开股票 账户数环比翻倍的火爆。指尖轻触间的转账与申购指令,虽无声,但已汇成洪流。 趋势已现,高潮未至 彻底引爆市场讨论焦点的是非银存款项目的变动。较居民存款而言,两者月度增量的"潮汐"之间,代表了何种变化?曾 长期占据居民资产配置"首选"位置的银行存款是否上演了搬家潮?"当前居民存款'搬家'的趋势已较为明确,资金流向变 化与利率持续下行、房地产投资属性弱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定存利率跌破一定阈值后,居民通过拉长期限维持收益的路 径被堵死,存款'搬家'逐渐从市场选择演变为时代必然。"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如是说道。 今年以来A股逐步进入牛市通道,截至9月26日,上证指数相较年初涨超14%,A股总市值突破104万亿元,日均成交额超 1.64万亿元,两融余额 ...
债券通“南向通”四周年:铸就机构出海活力动脉 赋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
新华财经· 2025-09-24 06:21
| 时间 | 托管数量 | 期末托管规模 | 同比 | | --- | --- | --- | --- | | | (月) | (亿元) | 増幅 | | 2023年1月 | 572 | 3614.2 | 1. 20% | | 2023年2月 | 572 | 3645. 7 | 0. 90% | | 2023年3月 | 626 | 3961.7 | 9% | | 2023年4月 | 633 | 4043. 7 | 2% | | 2023年5月 | 625 | 4191. 2 | 4% | | 2023年6月 | 665 | 4438. 0 | 6% | | 2023年7月 | 652 | 4191. 4 | -6% | | 2023年8月 | 636 | 3904. 3 | -7% | | 2023年9月 | 633 | 3619. 6 | 10% | | 2023年10月 | 642 | 3581. 2 | -1% | | 2023年11月 | 633 | 3501. 3 | -2% | | 2023年12月 | 660 | 3640. 4 | 2% | | 2024年1月 | 704 | 3880. 4 ...
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债,一个月抛了超1800亿元!央行已连续10个月买入黄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0 14:46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 - 2025年7月中国减持257亿美元美国国债 持仓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 创2009年以来新低[1] - 2025年以来中国第四次减持美债 年内呈现"增减持交替、减持为主"态势 1月增持18亿美元 2月增持235亿美元 3月至5月分别减持189亿美元、82亿美元、9亿美元 6月小幅增持1亿美元[2] - 中国减持美债趋势已延续多年 2022年4月持仓跌破1万亿美元 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减持1732亿美元、508亿美元、573亿美元[2] 美元指数表现与市场观点 - 美元指数自特朗普新任期开始以来持续下跌 累计跌幅超过10%[2][4] - 市场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引发恐慌 财政状况受国际社会担忧 美债尤其是长债存在被抛售现象[3] - 美联储政治化深度被低估 2026年鲍威尔任期结束后货币政策转向压力可能加剧 美元中长期弱势将更明显[4] 美国财政状况担忧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攀升至37万亿美元 每年债务利息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3] - 特朗普"大美丽法案"将在未来10年使美国联邦政府负债额外增加2万亿美元[3] - 财政赤字扩大使货币政策受财政捆绑风险愈发明显 美联储过度货币化赤字可能大幅削弱美元信用[3] 中国增持黄金储备 - 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8月末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 较7月末增加6万盎司[7] - 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能有效对冲美元单一货币风险 优化外汇储备结构[7] - 当前中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占比为7.3% 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7] 黄金配置战略价值 - 央行增持黄金有助于增强主权货币信用 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8] - 全球央行购金热潮印证黄金战略价值 2025年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 处于历史高位[8] - 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连续三年超过1000吨 95%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将增加[8] 国际资本流动格局 - 2025年7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 日本和英国选择增持 中国减持动作尤为突出[3] - 降息将引发美债利率下行 市场对美元资产信心动摇 部分国家和投资者加速"去美元化"[3] - 中国黄金储备仍远低于发达经济体规模 持续增持对国际黄金市场价格推动作用不显著[7]
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国际金价见顶了吗?
第一财经· 2025-09-18 09:49
美联储降息与金价走势 -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区间 为年内首次降息且符合市场预期 点阵图显示年内预计再降息两次(各25个基点)较6月预测增加一次 [1] - 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盘中最高触及3744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 但随后回落至3692美元/盎司 呈现冲高回落态势 [1] - 9月国际金价累计上涨5% 年内涨幅达33% 金价突破3700美元/盎司关键点位后外资机构集体看多 [3][4] 市场资金与机构观点分歧 - 短线资金因降息落地选择获利回吐 导致金价技术性回调 但中长期资金认为美国经济降温、利率下降及美元走软将继续支撑黄金投资需求 [2] - 摩根大通与瑞银预测金价或突破4000美元/盎司 高盛分析金价升至5000美元/盎司的可能性 降息预期致美元走弱成为金价上涨助推器 [4] - 技术分析显示COMEX黄金突破3700美元/盎司后短期面临回调压力 但整体仍处于上涨周期 此前突破3500美元/盎司后维持震荡上涨趋势 [4] 经济背景与政策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此次为"风险管理降息" 强调无需快速调整利率 未来将依赖数据逐次决策 偏鹰表态引发金价冲高后回落 [2] - 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以降低对美元资产依赖 分散单一储备货币风险 黄金正处于历史上第三轮大牛市 [4] - 美国经济短期或难摆脱滞胀格局 市场对2026年降息预期持续加强 历史上贵金属在降息周期前中期可能进入主升浪阶段 [2]
风口纵横|金价、股市、楼市……深度解读:美联储降息,没那么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9-18 06:41
在全球市场的高度关注下,美联储终于降息了。 美联储17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这是美联储2025年第一次 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 这当然符合预期,因为在这之前,全球的智库机构、专家学者已经替美联储把各种利弊都分析透了,美联储似乎已经没了秘密可言。 然而,这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却非常耐人寻味。 围绕降息的原因、后续节奏、对大类资产的影响等方面,风口财经采访了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东方 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等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 读。 董希淼:降息考量的因素有:一是就业市场显著放缓。近期美国就业数据疲软,8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远不及预期,这是此次 降息决策的重点考量。 二是预防性风险管理。鲍威尔将此次降息定义为"风险管理式降息"。这意味着美联储并非因为经济陷入衰退而降息,而是出于防止就业 市场进一步恶化和预防经济"硬着陆"风险。其核心逻辑是,在通胀可能略有反弹但就业快速下行的背景下,通过小幅降息释放流动 性, 为 ...
以为存定期最踏实?算完账才发现,钱躺银行竟不如买点 “稳当货”
搜狐财经· 2025-09-17 20:47
就说 20 万存 3 年,以前年利率2.45%,到期能拿 14700 元利息。 现在利率降到 1.55%,利息直接少了 5400 元,够大半个月生活费。 总觉得把钱存定期,有银行兜底最安心。 可最近算的一笔账,彻底改了这想法。 更揪心的是,活期利率才 0.05%-0.2%,钱放着跟 "睡大觉" 似的。 但有人换了思路,像把钱拆成两份,一半买银行理财(预期利率 3%),一半买金条(年初 660 元 / 克,现在涨到 830 元 / 克)。 既没冒大风险,收益还比定期高,这 "稳当货" 到底咋选? 一、工资到账时,突然犯了难 发工资那天,我像往常一样点开银行 APP,看着活期账户里的数字,瞬间没了往日的踏实。 以前工资一到账,不用多想就直接转定期,可现在一年期定存利率才 1.1%,5 万块存一年利息就 550 块,够买几杯奶茶? 够给手机充几个月话费? 这场景,身边的朋友几乎都遇见过,曾经那笔 "稳稳的幸福",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二、身边人的 "存钱新思路" 小区里的刘阿姨,前阵子揣着 20 万到期存单去银行,回来时手里多了两份东西:一份银行理财合同, 还有一小盒沉甸甸的金条。 她逢人便念叨:"往昔存 20 万 ...
【新华解读】债务融资工具分层机制升级 优质企业发债有望驶入“快车道”
新华财经· 2025-09-16 05:42
政策核心调整 - 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从3%降至2.5% [1][2] - 资产规模要求从3000亿元降至2500亿元 [1][2] - 信息披露要求从"不少于3期且发行规模不少于100亿元"调整为"不少于3期或发行规模不少于100亿元" [2] - 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企业可豁免总资产报酬率要求 [2] - 统一注册模式下成熟层企业发行挂网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 [2] - 第一类企业注册通知书有效期从2年延长至3年 [3] 企业影响 - 更多企业可纳入成熟层享受注册发行便利 [2][4] - 民营企业被明确支持享受成熟层企业流程便利 [5] - 企业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预计显著降低 [3] - 发行效率预计提升约20% [3] 市场机制优化 - 实行注册要件与信息披露问题一次性反馈机制 [3] - 主承销商服务国家战略情况纳入日常评价体系 [5][6] - 分层分类管理有助于风险定价更精准 [4] - 鼓励主承销商参与债券做市并加强金融服务 [5] 战略意义 - 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关键领域企业融资 [2][4] -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4] - 抓住全球信用债发行窗口期降低融资成本 [5] - 形成良性市场生态并增强资源配置效率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