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衍生品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传媒-传媒行业乐自天成招股说明书详解:IP铸魂行业龙头,版图渐展初露锋芒-东北证券
搜狐财经· 2025-09-13 00:2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IP玩具企业,成立于2015年,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产品涵盖静态玩偶、可动玩偶等多品类,2024年按GMV计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中国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三,累计GMV超1.9亿元,推出超160款SKU [1][27] - 公司发展分为两阶段:2015-2018年为初创期,推出核心系列并拓展海外市场;2018年起进入品牌店扩张期,布局电商渠道并加速海外授权店建设,已在东南亚、日韩及北美等地开设多家授权店 [1][3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从4.63亿元增至6.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7%,授权IP收入为核心(2024年占比64.5%),海外收入增长迅猛,复合增长率104.1%,2024年达1.47亿元 [1][44] - 经调整净利润2023年扭亏为盈,2024年达0.32亿元,同比增68%,毛利率稳步提升,2024年达40.5% [1][49]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0-2024年全球IP衍生品市场规模从10205亿元增至14056亿元,中国市场从994亿元增至1742亿元,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 [2][63] - 中国IP玩具市场处发展初期,2024年人均支出53.6元,远低于美国387元和日本244.7元,静态与可动玩偶增速突出,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2%、15.4% [2][68][73] 行业驱动因素与趋势 - 行业驱动因素包括受众扩大、IP内容爆发、优质产品涌现及政策支持,同时呈现成人消费崛起、行业集中化、产业链合作紧密及品类扩大趋势 [2][75][81] - 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CR3仅33.1%,竞争分散,52TOYS市占率1.2%,有提升空间 [2][109] 公司核心优势与战略 - 公司以"IP中枢"战略为核心,自有与授权IP双轮驱动,拥有35个自有IP及80个授权IP;产品矩阵多元,覆盖多品类,价格跨度大,年均推超500款新品 [2][117][125] - 销售网络全渠道覆盖,以经销商为主,直营及委托销售为辅,线上线下协同;供应链柔性高效,研发投入赋能产品升级 [2][34][39] 产品与IP布局 - 公司产品包括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发条玩具、变形机甲、毛绒玩具等多品类,掌握多样的创意设计与生产工具 [27][68] - 自有IP分为潮流、科幻及文化三类,截至2024年底成功孵化和运营35个自有IP,如Sleep、Nook、CiCiLu等,其中Sleep的GMV超过2亿元 [125][126]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公司搭建了结合直销与代理商销售、线上线下同步的完善产品销售渠道网络,包括品牌店、无人零售机、微信小程序及各大主流电商平台上的旗舰店 [34][39] - 海外市场拓展迅速,2022-2024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104.1%,2024年达1.47亿元,已在东南亚、日韩及北美等地开设多家授权店 [1][44] 研发与供应链 - 公司研发聚焦感官体验与技术创新,累计推出超2800个SKU,供应链柔性高效,支撑快速响应市场 [7][34] - 2025年与万达电影等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全球化布局,业务版图持续扩大 [7][31] 同业比较与盈利潜力 - 公司费用率呈下降趋势,控费成效明显,但净利率仍为负,毛利率受授权IP依赖低于同行,盈利潜力待释放 [2][49] - 公司与同行相比,在IP储备、产品矩阵、销售网络等方面具备优势,但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2][49]
猫眼研究院发布《2025暑期档数据洞察》:观影人次同比上涨 多元亮点助力市场平稳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08: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总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上涨12.75% 为近五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第二高 [1] - 平均票价37.2元 为近五年倒数第二低 平均上座率为近五年第二高 主要受发行结算价下调及电影消费券惠民补贴活动影响 [1] - 档期呈现"前半程平淡 后半程发力"特征 中腰部影片获得更多机会 IP衍生品市场火热拓宽了非票收入增长空间 [1] 影片结构特征 - 档期内两部影片票房超10亿元 数量与去年持平 5-10亿元腰部影片数量同比增加 票房过亿元影片数量减少 [2] - 国产片贡献率小幅高于去年 进口片连续两年回暖且占比趋于稳定 TOP3影片分走档期近半成票房 马太效应较2023年更严重 [2] - 上映影片数量众多且类型多元 满足不同圈层需求 冠军《南京照相馆》通过点映积累口碑 以28.9亿元领跑 [4] 用户行为变化 - 单人观影比例连续三年上涨且今年涨幅最大 双人购票比例为近五年最低 因头部影片社交属性较弱 [2] - 亲子观众比例提升带动平均观影年龄持续上涨 因多部动画电影表现出色 [2] - 新用户较过往五年更年长 《南京照相馆》拉新占比近三成 《罗小黑战记2》和《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年轻新观众占比高 [2] 区域市场表现 - 一线城市票房占比回升至近五年最高 受好莱坞大片及《戏台》强劲表现带动 [3] - 华东地区票房较去年上涨 受《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两部头部影片带动 [3] - 东北地区票房占比下滑 因缺少大体量喜剧电影 [3] 重点影片分析 -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票房14.55亿元 打破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票房纪录 验证"先验证短片 后孵化长片"模式的可行性 [4] - 进口片冠军《侏罗纪世界:重生》票房5.67亿元 显示优质IP对内地市场仍具较强吸引力 [4] - 《罗小黑战记2》《F1:狂飙飞车》《戏台》等TOP10影片在细分受众基础上均有亮眼表现 [4] 行业发展趋势 - 动画电影类型表现突出 继《哪吒之魔童闹海》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5] - 《戏台》带来"银发观影"增长空间 IP深度开发与衍生价值挖掘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5] - 行业需聚焦内容创作 用多元化优质内容满足精细化 分众化 理性化的观众需求 [5]
广博股份(002103):加速IP文创转型,IP多元化+载体丰富化+长期出海驱动增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2 08: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广博股份,给予“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广博股份依托传统文具制造优势,加速 IP 文创转型,2023 - 2024 年收入利润修复明显,IP 文创业务高盈利,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8][9] - “新消费”因人口代际变化崛起,Z 世代创造消费增量,国内 IP 衍生品市场规模增长,全球 IP 授权方格局集中,国产内容输出等推动市场持续增长 [8][9] - 公司积累供应链资源优势,打造自有品牌,具备 IP 运营经验,通过持续 IP 授权增加、品类扩充实现高增,中长期有出海空间,选取可比公司 2026 年平均 PE 估值,对应目标市值较当前有 23%向上空间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广博股份:加速 IP 文创转型,驱动盈利提升 - 依托文具制造优势转型 IP 文创,2024 年以来快速发展该业务,持续增加授权 IP 和产品类型 [19] - 业务聚焦纸制品文具和办公直销,2023 年以来经营修复,2024 年剔除互联网营销业务后主业 CAGR 为 19.3%,25Q1 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1] - 2024 年内销收入占比 72%,IP 文创收入 1.87 亿元,占比 7%且同比提升 0.7pct,该业务毛利率 43.3%,同比提升 8.9pct,带动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 [25] - 截至 2025 年 3 月末,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王利平合计持股 29.68% [27] 行业:IP 衍生品需求高景气,格局塑造期 丰富的 IP + 多样化的载体,构成庞大的 IP 衍生品市场 - “新消费”因 Z 世代消费倾向高而崛起,15 - 29 岁人口 2033 年前相对稳定,支持“新消费”需求增长 [34][37] - 2024 年国内 IP 衍生品 GMV 达 1742 亿元,同比增长 30.2%,各细分赛道规模有限但增长快,预计 2024 - 2029 年 CAGR 为 14% [40] - IP 衍生品细分赛道消费属性和受众有差异,广博主要经营谷子和收藏卡,受众以 18 - 22 岁女性为主 [46] - 国内情绪消费需求崛起,IP 衍生品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定价低、多样化,有社交属性 [49][50] - 全球 IP 授权方格局集中,影视动漫类占比高,排名前 20 授权商零售额占上榜公司 83.1% [54] - IP 内容丰富,谷子和卡牌多联名动漫、游戏 IP,国产 IP 兴起加速谷子和卡牌类衍生品发展 [57][60] - 线下零售渠道转型,通过引入谷子门店实现客流和销售额增长,2025 年以来谷店保持净开店 [65] - 2024 年全球 IP 衍生品市场规模 1.4 万亿元,北美、日韩市场成熟,中国有提升空间,东南亚增长快 [68][69] 行业格局仍在塑造期,优质企业保持市占率提升 - 国内 IP 衍生品细分赛道中,卡牌和玩具优势龙头明显,其他品类格局分散,2024 年行业 CR5 为 30.6% [72] - IP 产品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力、渠道力和营销力,优势企业可实现高市占 [79] 公司:IP 多元化 + 载体丰富化 + 长期出海,驱动文创 IP 增长放量 - 早期从印刷业务起家,积累供应链资源优势,位于宁波产业链集群完善,智能化产线布局保障交付效率,2023 - 2024 年 IP 文创毛利率好于部分传统玩具公司 [83] - 2017 年以来打造多个自有品牌,kinbor 粉丝超 276 万,有原创和联名系列产品 [84] - 组建设计研发团队,每年推出超千款新产品,涵盖多品类 [89] - 基于优势文具品类实现 IP 联名产品热销,获得授权方认可,强化 IP 获取能力,2023 年以来获得多个 IP 授权,2024 年末授权费大幅增加 [90] - 通过 IP 多元化、载体丰富化和长期出海驱动文创 IP 增长,2024 年研发完成毛绒吧唧等新品 [92][93] 盈利预测和估值分析 盈利预测 - IP 文创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同比 +100%/50%/30%,毛利率分别为 45%/46%/47% [10][95] - 办公直销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同比 +12%/10%/10%,毛利率均为 4.6% [11][95] - 外销代工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同比 +10%/10%/10%,毛利率均为 31.2% [11][95] - 跨境电商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同比均 -50%,毛利率均为 40% [96]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32.02/36.37/40.90 亿元,归母利润分别为 1.95/2.61/3.18 亿元 [96] 估值分析 - 选取泡泡玛特、布鲁可等作为可比公司,以可比公司 2026 年平均 PE 26X 为目标 PE 估值,公司 2026 年盈利预测 2.61 亿元,对应目标市值 68 亿元,较当前有 23%向上空间 [97]
ETF日报:存单与回购价差处于高位,待存单利率跟降后,长债利率或将打开下行空间,可关注十年国债ETF
新浪基金· 2025-06-16 12:16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于3388.73点,上涨0.35%,成交额4815.94亿元;深证成指收于10163.55点,上涨0.41%,成交额7334.94亿元 [1] - 风电、游戏、采掘行业领涨,贵金属、珠宝首饰领跌 [1] - 游戏ETF(516010)和影视ETF(516620)分别上涨5.24%与4.68%,主要受光线传媒权重股拉动 [6] 中东地缘冲突影响 - 以色列首次直接打击伊朗最大天然气田,市场担忧冲突升级可能危及霍尔木兹海峡通航 [1] - 多艘前往伊朗Kharg岛油轮推迟抵达,该港口负责伊朗150万桶原油日均出口量的大部分 [1] - 原油、黄金等避险资产冲高回落,事件烈度目前有限,需持续关注对全球能源市场和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 [1] 消费数据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创2023年12月以来新高 [2] - 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4.6%、21.8%、28.3% [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3.0%、33.0%、30.5% [2] 房地产市场动态 - 1至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7%,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9% [4] - 5月70城二手房价环比降幅扩大,一线城市降幅达0.7%,二三线城市均降0.5% [4] - 政策支持下市场呈现止跌回稳趋势,但信心修复和供求关系改善仍需时间 [4] 金融与工业品市场 - 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较3月高点下跌7.2%,内需政策效果衰减 [5] - 央行6个月买断式回购4000亿,净投放2000亿,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围绕1.65%波动 [5] - 存单与回购价差处于高位,待存单利率下行后长债利率或进一步打开空间 [5] IP衍生品市场分析 - 《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外票房将破1亿美元,衍生品销售额已达数百亿元,预计最终可达千亿规模 [7][8] - 2022年中国IP衍生品零售市场规模715亿元,人均消费仅为美国的1/61 [8] - 产业链分为上游IP方、中游运营出品商和下游销售平台,泡泡玛特等企业采用自有IP+直营模式 [12][13] - 行业痛点包括优质IP稀缺和盗版问题,部分盗版产品一周即可仿制正版耗时一年的设计 [14][16]
泡泡玛特玩偶炒至万余元 股价狂飙引爆“谷子经济”资本暗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5-30 23:17
中国潮玩行业爆发式增长 - 泡泡玛特旗下IP拉布布在欧美市场引发抢购热潮,新品发售即售罄,二手市场价格炒至原价20倍以上[2][4][5] - 泡泡玛特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超过古驰母公司开云集团,摩根大通预计其海外销售额2025年同比增长152%[6] - 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2022年达715亿元,预计2027年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10] 泡泡玛特竞争优势分析 - 自有IP占比达97%,THE MONSTERS系列销售额预计从2024年30亿元增长至2027年150亿元[6][16] - 海外收入占比37%,2024年同比增长375%至超50亿元,计划2025年新增100家海外门店[6][18][19] - TikTok粉丝72.29万排名零售销售第一,LABUBU 3.0系列首发2万件新品秒售罄[4][5] 52TOYS经营状况 - 2024年营收不足泡泡玛特5%,2022-2024年累计亏损约2亿元,毛利率低于行业头部[7][13][17] - 授权IP收入占比超4亿元,拥有80个非独家IP和1个独家IP,自有IP仅30多个[8][15] - 海外门店近20家远超国内5家,计划3-5年开设超100家门店并拓展东南亚、日本、美国市场[18] 行业竞争格局 - 泡泡玛特、布鲁可、52TOYS市场份额分别为11.5%、5.7%、1.2%,TOP TOY 2024年营收近10亿元同比增长50%[10][11] - 布鲁可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75%,自有IP仅13.8%,海外收入占比2.9%[16][19] - TOP TOY全球门店超270家,计划五年内海外销售占比超50%,开设超1000家门店[20] IP运营模式差异 - 泡泡玛特主打自有IP+艺术家签约模式,52TOYS和布鲁可依赖授权IP且面临续约风险[15][16] - 52TOYS联名《流浪地球2》推出"笨笨"机甲众筹成交额近千万元,万达电影入股7%看中其影视IP合作经验[9] - 泡泡玛特与Vans、迪士尼等国际品牌联名,限量款二手价格达1.3万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