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玩偶

搜索文档
文化传媒-传媒行业乐自天成招股说明书详解:IP铸魂行业龙头,版图渐展初露
搜狐财经· 2025-09-14 06:49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拥有超100个自有及授权IP,产品涵盖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变形机甲等多品类,截至2024年底推出超160款SKU,累计GMV超1.9亿元 [1] - 按2024年GMV计算,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中国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三 [1] - 发展分为初创发展期(2015-2018年)与品牌店规模扩张期(2018年至今),期间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并拓展国内外市场 [1]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4.63亿元增至6.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7% [2] - 授权IP收入为核心,2024年占比达64.5% [2] -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同期海外收入从0.35亿元增至1.47亿元,复合增长率104.1% [2] - 经调整净利润2023年扭亏为盈,2024年达0.32亿元,同比增长68% [2] - 毛利率从2022年28.9%提升至2024年39.9% [2] 销售渠道与网络 - 销售网络覆盖广,采用直营与经销结合、线上线下同步模式 [2] - 直营渠道营收从2022年1.46亿元提高至2024年1.95亿元,经销商渠道营收从2022年3.09亿元提高至2024年4.21亿元 [40] - 直营渠道中线上销售占比从2022年79.41%下降至2024年71.48%,线下销售占比从2022年20.59%上升至2024年28.52% [40] 股权结构与团队 - 股权结构分散稳定,引入苏州启明融科、中金文化消费基金、前海投资、国中基金等知名机构投资者 [2] - 高管团队行业经验丰富,创始人陈威为IP玩具行业资深人士,总裁黄今曾联合开发桌游《三国杀》 [58][6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球IP衍生品市场规模从2020年10205亿元增至2024年1405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8.3%,预计2029年达17204亿元 [66] - 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从2020年994亿元增至2024年174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5.1%,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 [7] - IP玩具是IP衍生品市场中最大细分品类,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达756亿元,占中国IP衍生品市场43.4% [78] 市场潜力与消费趋势 - 中国IP玩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2024年人均支出53.6元,远低于美国387元和日本244.7元,未来潜力大 [73] - 静态玩偶和可动玩偶增速突出,2020-2024年GMV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7.2%和15.4%,预计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23.9%和23.2% [78] - 成人消费群体崛起,消费动机从功能需要转向取悦自己、彰显品味等情感需求 [84]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头部企业凭借IP储备与全产业链能力占据优势 [7] - 2024年公司在整体IP玩具市场中市占率1.2% [2] 公司核心优势与战略 - 以"IP中枢"战略为统领,凭借IP内容洞察、产品设计、商业化三大能力,实现自有IP与授权IP双轮驱动 [3] - 自有IP涵盖潮流、科幻、文化三类,授权IP包括迪士尼、华纳兄弟等知名IP [3] - 产品矩阵多元,价格覆盖大众至高端,年均推出超500款新品 [3][7] - 供应链具备柔性,能快速响应市场,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3] 费用控制与盈利能力 - 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22-2024年整体费用率下降10.5个百分点,控费成效明显 [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率提升,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49] 合作与扩张 - 2025年与万达电影、中国儒意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全球化布局 [7][27] - 海外授权店拓展至泰国、马来西亚、北美、新加坡、印尼等地 [27]
文化传媒-传媒行业乐自天成招股说明书详解:IP铸魂行业龙头,版图渐展初露锋芒-东北证券
搜狐财经· 2025-09-13 00:2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IP玩具企业,成立于2015年,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产品涵盖静态玩偶、可动玩偶等多品类,2024年按GMV计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中国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三,累计GMV超1.9亿元,推出超160款SKU [1][27] - 公司发展分为两阶段:2015-2018年为初创期,推出核心系列并拓展海外市场;2018年起进入品牌店扩张期,布局电商渠道并加速海外授权店建设,已在东南亚、日韩及北美等地开设多家授权店 [1][3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从4.63亿元增至6.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7%,授权IP收入为核心(2024年占比64.5%),海外收入增长迅猛,复合增长率104.1%,2024年达1.47亿元 [1][44] - 经调整净利润2023年扭亏为盈,2024年达0.32亿元,同比增68%,毛利率稳步提升,2024年达40.5% [1][49]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0-2024年全球IP衍生品市场规模从10205亿元增至14056亿元,中国市场从994亿元增至1742亿元,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 [2][63] - 中国IP玩具市场处发展初期,2024年人均支出53.6元,远低于美国387元和日本244.7元,静态与可动玩偶增速突出,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2%、15.4% [2][68][73] 行业驱动因素与趋势 - 行业驱动因素包括受众扩大、IP内容爆发、优质产品涌现及政策支持,同时呈现成人消费崛起、行业集中化、产业链合作紧密及品类扩大趋势 [2][75][81] - 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CR3仅33.1%,竞争分散,52TOYS市占率1.2%,有提升空间 [2][109] 公司核心优势与战略 - 公司以"IP中枢"战略为核心,自有与授权IP双轮驱动,拥有35个自有IP及80个授权IP;产品矩阵多元,覆盖多品类,价格跨度大,年均推超500款新品 [2][117][125] - 销售网络全渠道覆盖,以经销商为主,直营及委托销售为辅,线上线下协同;供应链柔性高效,研发投入赋能产品升级 [2][34][39] 产品与IP布局 - 公司产品包括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发条玩具、变形机甲、毛绒玩具等多品类,掌握多样的创意设计与生产工具 [27][68] - 自有IP分为潮流、科幻及文化三类,截至2024年底成功孵化和运营35个自有IP,如Sleep、Nook、CiCiLu等,其中Sleep的GMV超过2亿元 [125][126]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公司搭建了结合直销与代理商销售、线上线下同步的完善产品销售渠道网络,包括品牌店、无人零售机、微信小程序及各大主流电商平台上的旗舰店 [34][39] - 海外市场拓展迅速,2022-2024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104.1%,2024年达1.47亿元,已在东南亚、日韩及北美等地开设多家授权店 [1][44] 研发与供应链 - 公司研发聚焦感官体验与技术创新,累计推出超2800个SKU,供应链柔性高效,支撑快速响应市场 [7][34] - 2025年与万达电影等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全球化布局,业务版图持续扩大 [7][31] 同业比较与盈利潜力 - 公司费用率呈下降趋势,控费成效明显,但净利率仍为负,毛利率受授权IP依赖低于同行,盈利潜力待释放 [2][49] - 公司与同行相比,在IP储备、产品矩阵、销售网络等方面具备优势,但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2][49]
中国IP玩具受追捧 企业加速“出海”
证券日报· 2025-07-29 15:48
中国IP玩具市场潜力 - 中国IP支出规模显著低于北美和日本等成熟市场 但情感价值赋予IP更高溢价 短视频和直播等便捷媒体渠道扩大受众 [1] - 中国IP玩具市场仍是蓝海 本土品牌呈现充分竞争局面 前五大IP玩具公司市场份额合计仅占20.8% 行业存在弯道超车机会 [1] - 供需两端出现强劲驱动因素 供应端多样化IP矩阵持续拓宽客户群 产品设计与品类扩张为IP变现提供载体 [1] 产品创新与IP开发 - 潮玩品类从盲盒向毛绒玩具 可动玩偶 大娃等更多类型蔓延 [1] - 原创IP出新速度加快 52TOYS今年推出CiCiLu PoukaPouka NINNIC三款原创IP Letsvan推出全新原创IP赛诺诺SiiNONO [1] - TOPTOY计划将自研产品占比从40%提升至70% [1] 海外市场拓展 - 中国潮玩海外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飙升至2025年的18% [2]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亿元 超过三丽鸥的71亿元 [2]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 净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2] - 摩根大通预测泡泡玛特2025年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234% [3] 全球竞争格局 - 乐高2024年营收786亿元 万代南梦宫2024财年营收约600亿元 [2] - 万代南梦宫对2025财年玩具业务设290亿元营收目标 净利润目标51亿元 [2] - 乐高全球门店1000余家 其中500家设立在中国 [2] - 中国企业未来与全球巨头正面对抗不可避免 品牌大规模出海成为必然 [2] 出海战略与本地化 - 泡泡玛特全球化对中国品牌出海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泰国潮玩受众对中国品牌接受度高 [3] - 量子之歌在东南亚与北美市场启动本地化运营 在泰国曼谷落地首场海外快闪活动 [3] - 卡游于2024年10月宣布出海 出海IP达十几款 优先拓展东南亚市场 [3] - 卡游结合各地区对不同IP接受度做差异化调整 实现从产品出海上到文化出海 [3]
52TOYS估值三年停滞,潮玩「差生」难讲新故事丨智氪
36氪· 2025-06-27 10:15
公司概况 - 乐自天成于2024年5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第四家冲刺IPO的潮玩企业,旗下品牌52TOYS的2024年GMV为9.3亿元,营业收入6.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0.32亿元 [3] - 公司营收规模不及泡泡玛特的十分之一,与拼搭玩具龙头布鲁可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3] - 2022-2024年总营收从4.63亿元增长至6.3亿元,复合增速16%,其中授权IP收入增速(32%)显著高于自有IP(8%) [5][6] 品牌与产品策略 - 品牌定位"多而全",主张"玩点有趣的",强调玩具交互性,与泡泡玛特的情感导向形成差异 [4] - 产品线覆盖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变形机甲等6大类,IP总数达115个(自有35个+授权80个),超过泡泡玛特(约80个) [4] - 缺乏战略聚焦,2016-2021年连续推出猛兽匣、超活化等多个品类,但未形成类似泡泡玛特Molly的爆款单品 [14] 财务表现 - 毛利率从2022年28.9%提升至2024年39.9%,主要受益于原材料(ABS/PVC)价格下降 [16]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0.57亿元改善至2024年0.32亿元,净利率从-12.3%提升至5.1% [18] - 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销售费用率从27%降至22%,主要因削减直营店减少折旧摊销(从0.3亿元降至0.16亿元) [18] 渠道与区域布局 - 销售渠道以经销为主(66.8%),直销占比30.9%,线下自营门店从2023年15家缩减至2025年5家 [6][7] - 海外收入增速显著,2022-2024年从0.35亿元增至1.47亿元,占比从7.6%提升至23.4%,主要来自东南亚、日韩及北美市场 [8][9] - 国内收缩直营店同时海外扩张授权品牌店(2024年达16家),策略上可能为避开与泡泡玛特正面竞争 [9] 行业对比与估值 - 2021年C轮估值42.5亿元,2025年C+轮微增至42.73亿元,三年估值停滞反映业绩增长乏力 [19] - 当前PS约6.5倍,显著低于泡泡玛特(24倍)和布鲁可(14倍),估值折让体现基本面差距 [19] - 行业景气度带动估值被动提升,但长期需依赖业绩证明自身价值 [20]
2025年中国IP玩具行业报告:优质IP涌现,商业化加速
勤策消费研究· 2025-06-23 11: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IP玩具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正高速增长且潜力巨大,未来将向高端化、多元化转型,行业竞争格局梯队分化显著,本土品牌崛起,各企业需提升综合能力以适应发展趋势 [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IP玩具行业现状 - 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增长强劲,2020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5.1%,预计2025年达2,025亿元 [11] - 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756亿元,占IP衍生品市场43.4%,预计2029年占比达49.9%,静态和可动玩偶增长快 [12] - 中国IP玩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正从产品组合有限向品类多元化等更成熟阶段转型 [30] 中国IP玩具发展趋势 - “大小孩”与新兴市场成驱动引擎,预计2025年全球IP玩具市场规模达5,673亿元,中国和东南亚增长快 [25] - 中国IP玩具市场成长由头部企业引领,人均消费低潜力大,政策等因素推动行业转型 [30] - 个人收入增长与文化消费升级推动需求扩张,消费者关注IP还原度与技术赋能 [32][33] - 优质产品涌现拉动供给升级,受众扩大支付意愿提升,IP内容创作爆发,政策支持产业升级 [34][35][37] - 消费者需求多样,企业拓展产品线,行业内合作紧密,市场将整合 [38][39] 中国IP玩具竞争格局 - 市场头部为乐高、泡泡玛特、布鲁可,形成“一超双强”格局,本土品牌有创新活力但与头部有差距 [46] - 市场呈“一超多强 + 长尾”特征,存在国潮IP空白和技术赋能空间 [50] - 领先企业需具备产品设计开发、IP运营、IP资源、品牌认知、销售网络、供应链管理等能力 [51] 企业案例 泡泡玛特 - 2020 - 2024年营收从25.13亿元激增至13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1.4%,2024年增速106.9%,毛利率提升 [58] - 经历早期积累、快速扩张、成熟期,从单一盲盒品牌向全球化IP生态平台转型 [61] - 加强线下渠道下沉,机器人商店和零售店铺数量增长,二线以下城市渗透加速 [67] 布鲁可 - 2021 - 2024年营收从3.30亿元激增至22.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9.6%,毛利率提升但亏损扩大 [72] - 2023年以17亿拼搭类IP玩具销售额占中国市场30.3%,靠“IP矩阵 + 渠道下沉 + 性价比”策略成功 [76] - 转型后拼搭角色类玩具收入占比跃升,销量暴增,分散单一IP依赖风险 [77]
研判2025!中国IP玩具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分析:情绪经济加速崛起,不断推动IP玩具市场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6 01:06
行业概况 - IP玩具是与知识产权文化内容相关联的玩具产品 是IP衍生品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品类 主要包括静态玩偶 可动玩偶 拼搭和组装玩具 毛绒玩具等 [1][2] - IP衍生品基于漫画 小说 影视 动画 游戏等娱乐作品中的角色 场景 故事情节生产 主要品类包括IP玩具 IP服装及其他IP衍生品如集换式卡牌 家居用品 日用品等 [2] - 产业链上游为IP创作与授权 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 中游为产品开发设计与生产制造 下游为销售消费环节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达1742亿元 较2020年994亿元增长 年复合增长率15.1% 高于全球同期8.3%的增长率 [6] - 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达756亿元 较2020年486亿元增长 年复合增长率11.68% [1][8] - 预计2025年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将突破911亿元 [18] 细分产品结构 - 拼搭和组装玩具市场份额最高 2024年占比36.4% [10] - 静态玩具占比22.5% 毛绒玩具占比18.9% 可动玩具占比10.3% [10] 竞争格局与企业表现 - 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奥飞娱乐 实丰文化 泡泡玛特 布鲁可 名创优品等 竞争激烈 [12] - 泡泡玛特在潮玩市场表现突出 名创优品 奥飞娱乐等企业占据较领先位置 [12] - 实丰文化2024年营业总收入4.37亿元 同比增长38.54% 其中玩具业务收入2.97亿元 同比增长4.64% [14] - 奥飞娱乐2024年营业总收入27.15亿元 同比下降0.86% 其中玩具销售收入10.26亿元 同比下降12.13% [16] 发展趋势 - 消费升级 Z世代及银发族消费群体崛起 IP衍生品消费意识普及等因素驱动市场持续增长 [18] - 高端收藏级IP玩具和虚拟潮玩等新兴领域成为增长新引擎 [18] - 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重塑消费体验 如智能玩具支持多轮对话与情绪识别 AR技术实现实体玩具与数字内容衔接 [19][20] - 行业加速全球化布局 通过跨境电商 海外展会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 部分品牌在越南市场年增速达30% 中东市场限量款溢价率超50% [21]
又一IP玩具公司冲刺港股,“情绪经济”打开消费新空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9 23:38
行业趋势 - IP玩具企业掀起IPO热潮,52TOYS成为继泡泡玛特、布鲁可、卡游之后又一家拟赴港上市的潮玩公司 [1][3] - 潮玩行业资本化加速,万达电影子公司与关联方近期投资52TOYS约1.44亿元,名创优品旗下TOP TOY也传出筹备上市消息 [5] - 行业生态日趋完善但竞争白热化,与2020年泡泡玛特IPO时期相比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5] 消费驱动因素 - 年轻人热衷为情绪买单,潮玩成为"社交货币",泡泡玛特2025年Q1收益同比大增165%-170% [6][7][9] - 消费者追求开盲盒的惊喜感和社交属性,隐藏款盲盒成为社交硬通货,单价几十至百元的产品接受度高 [7][9] - 毛绒玩具等品类成为年轻人表达情绪的载体,通过更换配饰展现个性 [9] 公司经营表现 - 52TOYS 2022-2024年营收从4.63亿元增至6.30亿元,但净亏损从170.8万元扩大至1.22亿元 [11] - 公司高度依赖授权IP,2024年授权IP产品占比达64.5%,显著高于泡泡玛特12.3%的占比 [11] - 过度依赖授权IP导致成本高企,若缺乏自主IP孵化能力将影响用户黏性和估值 [11] 行业挑战与创新 - 潮玩企业需突破"贴牌卖货"模式,通过设计创新(如新材料、新玩法)和品类拓展(如毛绒玩具)构建竞争力 [13] - 现象级IP难以持续孵化,但可通过设计迭代保持产品吸引力 [13] - 行业存在黄牛炒作二级市场等乱象,需警惕短期炒作伤害行业长期发展 [13]
年营收超6亿,52TOYS赴港上市复制“下一个泡泡玛特”?
搜狐财经· 2025-05-27 14:42
公司上市动态 - 乐自天成(52TOYS)于5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花期和华泰国际 [1] - 万达电影与儒意影业在5月12日共同投资1.44亿元获得乐自天成7%股份,旨在推动非票业务增长和IP玩具开发合作 [3] - 以5月12日交易估值计算,乐自天成估值约为18.7亿至42.9亿元,远低于泡泡玛特(3131.74亿港币)和布鲁可(384.59亿港币)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亿元、4.8亿元、6.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7% [7] - 毛利率从2022年28.9%提升至2023年40.5%和2024年39.9% [8] - 2023年和2024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910万元和3201万元,但2024年首次出现超1亿元亏损 [8] IP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分别为50.2%、59.3%和64.5%,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14] - 2024年授权IP成本达4575.5万元,占营收7.3%,高于泡泡玛特的3.9% [14] - 截至2024年底拥有80个授权IP,包括蜡笔小新、迪士尼系列、三丽鸥等,多数在2025-2027年到期 [11][12][13] - 自有IP方面拥有85名设计师团队,开发超30个自有IP如猛兽匣系列,但GMV表现不及授权IP [16][17] 行业格局与竞争 - 2024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1742亿元,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复合增长率14% [9] - IP玩具细分市场规模756亿元(占43.4%),预计2029年达1675亿元,复合增长率17.2% [9] - 按GMV计算,52TOYS以9.3亿元排名行业第三,市场份额1.2%,前两名分别为泡泡玛特(87.2亿)和布鲁可(43亿) [19][21][23] 渠道布局 - 2022-2024年品牌店数量从19家缩减至10家,截至2025年5月仅剩5家 [25][26] - 计划上市后3-5年内在国内外各开设100家以上自营店,国内单店投资60-200万元 [26]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7.6%提升至2024年23.4%,显示国际化进展 [26]
又一只潮玩冲击港股IPO!52TOYS会成为下一个泡泡玛特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03:08
公司概况 - 52TOYS是一家中国潮玩公司,成立于2015年,即将登陆港交所,成为继泡泡玛特和Bloks之后第三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玩具制造商[2] - 公司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包括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其中蜡笔小新和猫和老鼠产品系列在2024年位列中国同类IP产品第一[2] - 公司独创"IP中枢"战略,提供不同形态的IP玩具,包括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发条玩具、变形机甲和拼装玩具、毛绒玩具及衍生周边[4] 产品与运营 - 公司年均推出超过500款新SKU,截至最后可行日期拥有近2800个SKU可供销售,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在中国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三[6] - 公司具备全产业链运营能力,覆盖IP孵化开发、产品设计、柔性供应链到全域销售渠道各个环节,拥有85名内部设计师并与超过40名全球艺术家合作[6] - 公司建立了"线上+线下"、"直营+经销"的销售网络,拥有336家中国经销商和90家海外经销商,终端网点超过20000个,累计拥有超过470万注册会员[7]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4.6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6.7%[6] - 授权IP产品销售占比64.5%,自有IP产品占比24.5%,外部采购产品占比10.8%[6] - 海外市场收入从2022年的0.35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0%[6] 战略合作与投资 - 万达电影子公司与关联方合计出资1.44亿元,持有乐自天成(52TOYS的母公司)7%股份,双方将在IP玩具产品的开发及售卖、市场营销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8] - 万达电影的注资使52TOYS估值跃升超过42亿元,引发市场对IP孵化和延展IP玩具边界的想象空间[8] 海外市场 - 公司已进入东南亚、日韩及北美等关键市场,拥有16家海外授权品牌门店[9] - 今年上半年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250%,其中北美地区销售额较去年翻四倍,日本地区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东南亚地区较去年增长十倍[9] - 预计东南亚IP玩具市场将从2024年的181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4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9] 行业与市场 - 对比成熟市场,日本和美国IP玩具市场前三大企业分别占据72.2%和49.3%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前十大公司仅占46.1%,行业整合空间巨大[11] - 公司计划未来在中国开设超过100家品牌店,在海外建立超过100家自营品牌店,受益于行业发展红利[11]
新股前瞻|乐自天成:业绩稳增,IP玩具的稀缺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05-27 01:55
公司概况 - 乐自天成是中国领先的IP玩具公司,市场份额1.2%,排名第三[1] - 公司实现全产业链运营,覆盖IP孵化、产品设计、供应链和销售渠道[1] - 2024年收入6.3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速16.65%[1] - 连续三年亏损,2022-2024年税前亏损分别为0.23亿元、0.68亿元及1.16亿元[1] - 截止2025年3月,公司拥有现金及等价物1.68亿元,流动资产/负债净额-5.9亿元[1] 业务模式 - 公司以IP为核心,采用"自有IP运营+顶级授权IP合作"双轮驱动模式[2] - 2024年自有IP收入1.54亿元(占比24.5%),授权IP收入4.06亿元(占比64.5%)[2] - 自有IP包括潮流IP(Nook、Sleep等)、科幻IP(猛獸匣)和文化IP(胖哒幼等)[2] - 授权IP数量从2022年44个增至2024年80个,目前有超过1400个授权IP在售SKU[3] - 公司与迪士尼、华纳兄弟等顶级IP版权方建立长期合作[4] 财务表现 - 毛利率呈现提升趋势,2022-2024年分别为28.9%、40.5%及39.9%[7] - 授权IP毛利率三年提升14.6个百分点至42%[7] - 经调整后股东净利润于2023年开始转正,2023-2024年调整后净利率分别为4%及5.1%[7] - 公司基本没有有息债,金融负债主要为优先股,金额9.08亿元[7] 市场与渠道 - 2024年经销商数量426家,三年增加131家,经销商收入4.21亿元[6] - 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22.1%[6] - 海外市场收入1.47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速105%,收入份额提升至23.4%[11]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42.8%,客户重叠度有所下降[6] 行业前景 - 2024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1742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15.1%[8] - IP玩具是最大细分品类,2024年规模756亿元,占比超过40%[8] - 中国IP玩具市场前十大参与者市场份额46.1%,前三名分别为11.5%、5.7%及1.2%[11] - 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前景广阔,近五年复合增速接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