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股并购重组
icon
搜索文档
A股并购重组审核节奏加快 电子信息制造业整合更趋活跃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20:20
并购重组审核提速 - 上交所将于9月12日审议沪硅产业重组事宜 为年内第15次并购重组审议会议[3] - 截至9月5日 沪深交易所共有21单重组项目过会 高于2024年全年的14单[3][4] - 上交所8月举行五次重组委审核会议 5单项目通过审议 审核进度明显加快[4][5] 电子信息制造业政策支持 -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明确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3] - 政策旨在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为产业并购提供更便利环境[3][7] - 行业并购获得国家战略支持 尤其重视产业链自主可控[7] 行业并购案例与特点 - 富乐德收购江苏富乐华半导体100%股权 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集成电路72.33%股权[6] - 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为A股重大资产重组"常客" 过会项目"出场率"较高[3][6] - 行业具有高壁垒与模块化特征 需通过纵向并购打通上下游 横向并购扩大规模[7] 审核效率提升驱动因素 - 监管审核理念转变 更聚焦交易合理性与信息披露 对交易模式包容性提高[5] - 二级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并购市场回暖 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数量增加[5] - 沪市年内受理26单重大资产重组项目(2024年14单) 深市受理23单(2024年11单)[5] 产业发展前景 - 电子信息制造业处于需求扩张期 后续增长潜力可观[8] - 并购密集趋势非短期现象 而是将持续深化的产业趋势[8] - 模拟芯片行业存在数万种细分品类 企业需通过持续并购整合实现产品覆盖[7]
百亿大牛股!300486 宣布易主!今日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8-26 16:33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淄博市财政局变更为韩永光 同时韩永光当选为公司董事长 [2] - 控股股东淄博匠图上层股权结构变动 淄博金控将其所持淄博展恒99%基金份额以16.2亿元价格转让给海南鹤平投资有限公司 [3][5]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仍为淄博匠图 但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韩永光 [5] 新实际控制人背景 - 韩永光生于1973年 现任遨博智能董事及电科北方电子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董事等职务 [6] - 自2016年起专注布局机器人产业 已构建以遨博智能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8] - 通过海南鹤平投资有限公司控制公司 拥有跨领域从业经验 [5][6] 公司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2] - 截至8月19日收盘股价报23.03元/股 总市值达103.7亿元 [2] - 7月25日至8月19日股价累计涨幅达145.78% [2] 战略发展预期 - 新实际控制人将利用其技术和产业资源赋能公司现有产业迭代升级 培育新利润增长点 [8] - 重点布局机器人领域 遨博智能作为国产协作机器人头部企业 产品应用于工业及新能源领域 [8][9] - 进一步拓宽公司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的业务版图 [8] 交易安排及市场环境 - 公司自8月20日开市起停牌 计划自8月27日开市起复牌 可转债"东杰转债"恢复转股 [2] - 交易符合A股并购重组趋势 自2024年9月发布"并购六条"后市场新增重大资产重组事件超200起 [13]
百亿大牛股!300486,宣布易主!今日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8-26 16:09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淄博市财政局变更为韩永光 韩永光同时当选公司董事长[1] - 控股股东淄博匠图上层股权结构变动 淄博金控将其持有的淄博展恒99%基金份额以16.2亿元价格转让给海南鹤平投资有限公司[6][8]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仍为淄博匠图 但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海南鹤平实控人韩永光[8][9] 股价表现与交易安排 - 截至8月19日收盘股价报23.03元/股 总市值达103.7亿元[4] - 7月25日至8月19日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达145.78%[4] - 公司自8月20日起停牌 计划8月27日复牌 可转债"东杰转债"同步恢复转股[3] 新实际控制人背景 - 韩永光生于1973年 现任遨博智能董事及电科北方电子科技(山东)董事等职务[10] - 通过海南鹤平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收购 其持股企业包括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注册资本2亿元) 电科北方电子科技(注册资本6800万元)等[9][11] - 自2016年起专注布局机器人产业 构建以遨博智能为核心的产业生态[12] 业务协同预期 - 新主将利用其控制的机器人产业资源赋能公司现有产业迭代升级[12] - 助力培育新利润增长点 拓宽公司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业务版图[12] - 遨博智能作为国产协作机器人头部企业 产品应用于工业及新能源领域 产能与市场份额行业领先[12] 财务表现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同比实现扭亏为盈[2] - 控制权变更符合A股并购重组趋势 自20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后市场新增重大资产重组事件超200起[15]
A股并购新图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增长新航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1:21
并购市场政策与趋势 - 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后至2025年7月中旬全市场新增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达200单政策推动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并购六条"明确提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产业整合支持力度提升监管包容度提高支付灵活性与审核效率等要求 [1] - 2025年下半年A股并购重组市场值得期待因交易模式不断创新科创并购持续活跃强链补链优质未盈利资产标的频现 [1] 并购市场特点 - 交易模式创新表现为定向可转债差异化定价灵活设置业绩承诺安排等方案降低并购成本提升交易成功率 [1] - 科创并购活跃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交易推动产业升级与科技成果转化 [1] - 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交易频现亏损资产接受度提升支持多元化评估方法助力上市公司发展潜力增强 [1] 上市公司收购动因分析 - 2024年至2025年7月上市公司收购交易总量超250单产业集团战略整合案例包括海尔集团收购上海莱士华润集团收购长电科技等 [2] - 地方国资机构通过收购产业龙头企业完善区域产业规划促进地方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2] - 私募投资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如启明创投收购天迈科技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2] 政策影响与展望 - "并购六条"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A股并购市场在活跃度模式创新与产业导向等方面实现突破 [2] - 并购重组有望成为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实体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
央企能源航母诞生!A股并购重组五大新趋势爆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3:31
中国神华并购案 - 中国神华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13家能源企业股权 打造覆盖煤炭开采、煤电、化工、物流全链条的超级能源航母[1] - 此次交易将成为2025年规模最大的央企并购案[1] - 收购旨在构建煤矿-铁路-港口-用户一体化运营体系[1] 全产业链整合趋势 - 监管明确支持头部企业立足主业整合产业链 提升产业集中度[1] - 政策鼓励企业构建一体化运营体系[1] 跨行业并购趋势 - 并购六条首次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跨行业并购 尤其科技领域[2] - 新政后跨行业并购公告案例已超30单[2] - 成功关键包括符合产业升级逻辑 塑造新增长点 具备整合能力[2] - 盲目跨界并购仍被严控[2] 未盈利企业收购趋势 - 政策明确支持收购补链强链的优质未盈利资产 如半导体企业[3] - 核心前提包括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不影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3] - 案例包括思瑞浦等企业[3] 亏损企业收购趋势 - 实践突破允许亏损上市公司收购盈利或亏损企业 如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4] - 严苛条件包括短期亏损 硬科技属性 强协同性 资本实力足[5] - 保壳意图收购难行[5] 监管包容度提升 - 支付方式更灵活 包括股份分期支付 鼓励组合支付(股份/可转债/现金)[6] - 业绩承诺非强制 向第三方购资产可自主协商 如亚信安全案例[7] - 审核更高效 包括简易程序 小额快速 科技企业绿色通道[8] - 锁定期优化 鼓励长期资本参与[9] 市场整体趋势 - A股并购重组市场呈现五大鲜明趋势[1] - 在并购六条及重组新规等政策推动下市场活跃[1] - 新规护航下A股并购重组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创新格局[10]
A股并购重组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
证券日报· 2025-07-09 16:12
并购重组浪潮 - 今年以来A股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达104单 是去年同期的2.17倍 [1] - 数据资产、产品专利、生产工艺、终端应用场景、电商服务能力等要素成为交易竞买方追逐的重要资产 [1] - 并购重组逻辑从"规模优先"加速转向"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至上" [1] 并购逻辑转变驱动因素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技术、商业航天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 [1] -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 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成为竞争关键 [1] - 传统以扩大规模为首要目标的并购模式在当前经济环境中逐渐显露出局限性 [1] 并购重组战略价值 - 为企业提供快速获取创新要素、完成转型升级的高效路径 [1] - 通过并购拥有核心技术、顶尖研发团队或独特创新模式的标的公司 将外部优质创新资源内化为自身核心竞争力 [1] - 实现技术突破、业务升级和产业布局的跨越式发展 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1] 典型案例分析 - 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并购光伏银浆领域技术领先企业 加速由"传统生产"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2] -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海南天羽飞行训练有限公司100%股权 补全航空产业链布局 [2] 产业竞争格局演变 - 企业间竞争升级为全产业链实力与创新生态的综合较量 [2] - 产品同质化加剧、价格战白热化、利润空间持续收窄 生态协同成为构筑竞争护城河的关键策略 [2] - 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形成示范效应 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并购重组行列 [2] 政策与市场协同 - 并购重组引导资本向创新领域聚集 推动产业生态协同 成为连接资本与科技、产业的关键枢纽 [3] - 并购重组逻辑转变是市场自发演进结果 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3] - 持续推动创新要素聚合、产业生态升级 为中国经济锻造全球竞争核心优势 [3]
上半年A股并购重组热度攀升 未来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快讯· 2025-07-01 00:50
A股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 - 2023年上半年1493家A股上市公司共计筹划1984单并购重组计划 [1] - 其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达102单 同比大幅增长121 74% [1] - 在政策驱动与制度优化背景下 产业升级需求将推动并购重组活跃度持续提升 [1]
A股并购重组呈现三大新趋势
中国证券报· 2025-06-03 23:09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 今年以来已有121家上市公司更新披露重大重组事件公告,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5家 [1] - 并购重组政策环境改善,配套制度适应性、包容性显著提升,助力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1] - A股并购重组呈现三大新趋势:产业整合渐成主流、"壳"资源价值削减、科技型央国企担当主力 [1] 产业整合成为主流趋势 - 今年重大重组事件中,聚焦主业和产业合作目的占比超过五成,包括横向整合、垂直整合、战略合作等 [1] - 横向整合案例:亚信安全子公司拟收购亚信科技部分股权 [1] - 战略合作案例:军信股份拟定增收购仁和环境63%股权 [1] - 2021年以来产业并购占比逐年提升,并购活动呈现产业主导特点 [2] - 产业并购为主的非关联并购成功率较高,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2] 产业并购发展环境优化 - IPO政策变化促使一级市场投资者通过并购重组实现退出 [2] - 一级市场融资环境收紧推动优质资产寻找买家 [2] - 优质上市公司现金储备充裕,一级市场估值承压提供抄底机会 [2] - 产业资本经历2013-2015年并购热后积累了更多外延并购经验 [2] 未来并购方向预测 - 传统企业将收购"硬科技"企业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3] - 成熟企业将进行横向并购以扩充市场份额和行业话语权 [3] - 科技企业将收购前沿领域或未来科技类初创公司寻求爆发增长 [3] - 牌照类公司(如券商)将实施并购整合增强对外竞争力 [3]
新华财经早报:5月13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12 23:33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美方取消91%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反制关税,双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及反制关税 [2] 战略矿产管制 - 商务部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伪报瞒报、夹藏走私及"第三国"转口等行为,强化出口管制执法效力 [2] 金融支持政策 - 五部门联合印发30条金融举措支持广州南沙,重点加大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支持力度,鼓励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高技术产业 [2] 汽车产业数据 - 2025年1-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增长12.9%和10.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442.9万辆和430万辆,占比42.7% [2] -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累计突破1000万份 [2] 债券市场 - 四只"科技板"债券完成发行,牧原股份、浪潮电子、立讯精密和吉利控股发行规模分别为3亿元、10亿元、10亿元和20亿元 [2] 手机市场 - 3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76.5万部,5G手机占比85.3%,1-3月5G手机出货量占比87.6% [2] A股并购重组 - 上周24家A股公司披露并购重组进展,年内重大资产重组达66单,同比增长144.44% [2][3] 公司动态 - 贵州茅台回应无港股上市计划 [3] - 苹果考虑提高iPhone新机价格并推出新功能 [3] - 沃尔核材筹划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8] - 酷特智能与华为合作升级AI Agent2.0 [8] - 北京利尔拟2亿元投资上海阵量 [8] - 阳光诺和拟收购朗研生命100%股权 [8] - 降盛科技预计2025年下半年为塞力斯供货新能源汽车电机半总成 [8] 国际投资 - 中企2023年在德投资项目达199个,可再生能源领域项目31个 [5] 金融市场数据 - 上证指数涨0.82%,深证成指涨1.72%,创业板指涨2.63% [6] - 道琼斯指数涨2.81%,标普500涨3.26%,纳斯达克综合涨4.35% [6] - WTI原油涨1.57%,布伦特原油涨1.74% [6] - COMEX黄金跌2.62%,白银跌0.26% [6]
A股并购重组步入“量质齐升”新阶段 政策助力下产业并购多点开花
环球网· 2025-04-23 02:51
从行业分布看,半导体、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领域并购案例激增,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成为主流。琏升科技拟收 购兴储世纪69.71%股份,通过光伏电池片、储能系统与微电网技术的协同,强化光储一体化布局;TCL科技以 115.62亿元收购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进一步巩固显示面板行业龙头地位。 政策层面,多地政府密集出手。上海市国资委设立总规模超500亿元的并购基金矩阵;深圳市龙岗区联合中银资产 设立20亿元区级政府引导并购基金;北京市提出新设100亿元医药并购基金。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预计,今年产业 并购将延续活跃态势,龙头企业通过纵向整合提升产业链韧性。 三大新特征凸显市场活力。支付工具创新方面,可转债成为并购新宠。富乐德、晶丰明源等公司相继采用定向可 转债支付,其"股债双性"特性契合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溢价率标的的交易需求。同时,未盈利资产受捧,政策 鼓励下,阳谷华泰收购波米科技、晶丰明源收购易冲科技等案例涌现,标的均聚焦半导体产业链。监管明确支持 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的优质未盈利资产,但交易所要求披露产能消化、盈利条件及行业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承诺市场化。业绩考核指标从净利润扩展至营业收入、研发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