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邮轮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多种免签政策协同 今年外籍游客从上海口岸乘坐邮轮数同比大幅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9:27
据统计,该航次外籍旅客来源涵盖全球超40个国家和地区。俄罗斯、英国和澳大利亚籍旅客数量位列旅 客来源国前三,其中俄罗斯旅客占比超过1/3。据悉,自9月15日起,中方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 单方面免签政策,允许其以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为目的入境,且停留时间不超过30 天,无需提前办理签证。政策实施一周以来成效初显,俄罗斯旅客通关效率明显提高,手续更加便捷, 出入境体验更为顺畅。 面对邮轮经济快速复苏和高质量的发展需求,上海边检部门持续优化口岸通关流程,积极营造高效、便 捷的通关环境。对此次"海洋光谱号"邮轮入境,上海边检总站浦江边检站采取"随船查验"模式,实现旅 客"靠港即下",大幅缩短通关时间。此外,边检部门对于外籍旅客乘坐邮轮入境可免予留存指纹生物信 息,对乘坐同一航次邮轮入出境的旅客,可免盖入出境验讫章。(完) 中新网上海9月21日电 (陈静 卢姣)当下,多种免签政策协同发力,有效激发旅客来华意愿。上海边检总 站浦江边检站(简称:浦江边检站)方面21日披露,2025年1月1日至9月18日,外籍旅客来华旅游并从上 海口岸乘坐邮轮的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7%。 浦江边检站方面表示,多种免签政 ...
辽宁大连迎邮轮出入境旺季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7:40
邮轮运营与航线 - 爱达·地中海号邮轮于9月1日靠泊大连国际邮轮中心 完成2637名旅客入境并搭载2600余名旅客开启5天4晚赴日本福冈航线 [1] - 该邮轮是2023年首艘以大连为母港的国际邮轮 全年计划开展10个进出境航次 预计运送旅客约2.7万人次 [2] 邮轮硬件特征 - 爱达·地中海号全长292米 总吨位达8.6万吨 被誉为"艺术之船" [2] 市场反应与销售情况 - 邮轮消费市场反应积极 船票销售速度快 有旅客提前数月预订航次船票 [7] - 自5月首航以来 大连邮轮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7] 区域经济战略 - 大连正推进"港口+旅游+服务"一体化发展格局 邮轮经济成为城市消费升级与文旅融合新引擎 [7] 运营保障体系 - 海关与口岸查验单位及港口部门协同保障旅客高效通关 特别是在邮轮进出境与班轮出境叠加的高峰时段 [7]
今年至今上海邮轮口岸查验出入境旅客数突破137.7万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09:01
出入境旅客规模 - 上海邮轮口岸今年至8月26日查验出入境旅客137.7万人次 超去年全年总量[1] - 出入境旅客总量同比增长48.71%[1] - 邮轮出入境外籍旅客达8.5万余人次 超去年全年6.9万余人次总量[3] 客源结构特征 - 亲子家庭与银发群体成为上海邮轮市场两大核心主力客源[1] - 国际旅客采用"飞机+邮轮"组合方式进入中国趋势增强[3] 政策与通关效率 - 免签政策扩容及外国旅行团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协同推进[3] - 边检部门实施入境简化 随船查验等灵活查验模式[3] - 外籍旅客免予留存指纹生物信息 同一航次往返旅客免盖验讫章[3] 区域经济联动 - 邮轮经济带动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 旅客串联上海 苏州 杭州等城市旅游行程[3]
暑期天津邮轮口岸出入境旅客人数再创新高
新华社· 2025-08-26 02:42
邮轮运营数据 - 8月23日单日两艘邮轮出入境旅客合计近万人次 创天津港暑期新高[1] - 7月1日至今接待入出境船舶近40艘次 出入境人员约10万人次[3] - 今年以来天津口岸进出境游客超21万人次 含美澳蒙等国超1万名游客赴京津冀地区[3] 港口运营优化 - 采用分时段验放模式缩短步行距离 提升通道效率并缩短通关时间约一小时[5] - 开设特别通道服务老弱病残孕群体 上线自动巡检机器人强化安全闭环监管[5] - 边检站优化勤务模式保障高效通关 将持续聚焦邮轮产业与港产城融合发展[1][7] 区域经济战略 - 天津依托北方最大国际邮轮母港 以邮轮经济为抓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3] - 通过政策突破、产业生态及市场活力多维度发力 构建大消费格局[3]
天津邮轮口岸单日入出境旅客近万 创今年暑期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14:47
邮轮客流表现 -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单日接待两艘邮轮("梦想"号和"爱达·地中海"号)并实现满员运营 入出境旅客合计近10,000人次 创今年暑期以来单日客流新高 [1] - 自7月1日至今累计接待入出境船舶近40艘次 人员约100,000人次 [1] - 今年以来天津口岸入出境游客总量超210,000人次 包括来自蒙古、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0,000多名游客前往京津冀地区旅游 [1] 口岸服务优化措施 - 边检部门通过优化勤务模式将整体通关时间较以往减少约1小时 具体措施包括将查验区域统一设置在邮轮母港东侧 实施分时段验放缩短旅客步行距离 [1] - 加开人工通道服务未成年及指纹识别困难的老年人 设立"特别通道"服务老弱病残孕特殊群体 设置"紧急求助窗口"处理证件遗失等突发情况 [1] - 启用自动行进监护巡检机器人加强对邮轮在港期间的精准化安全监管 [1] 产业发展方向 - 未来边检部门将聚焦邮轮产业发展与港产城融合 在确保国门安全的同时持续优化通关服务 为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大连港迎来邮轮到港高峰期 邮轮经济持续升温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12:44
邮轮业务发展 - 大连港迎来邮轮到港高峰期 多条国际邮轮相继到访或始发 包括芮吉塔号 爱达·地中海号和招商伊敦号 [1] - 国际邮轮航线加快恢复 大连时隔五年后于今年5月重新开启邮轮航季 [1] - 招商伊敦号由招商蛇口与维京游轮合资打造 船长228.2米 宽28.8米 总吨位4.78万吨 核定载客量930人 [2] 运营数据 - 爱达·地中海号以大连为始发港运营3个航次 招商伊敦号计划访问大连港8次 [2] - 大连国际邮轮中心今年将接待16航次邮轮从大连港始发和到访 [2] - 招商伊敦号8次访问预计输送游客达7000名 [2] 经济效益 - 邮轮经济效应快速延伸至大连旅游行业各个环节 拉动效应初步显现 [2] - 外地游客将在当地酒店住宿并产生餐饮 购物等旅游消费 使相关行业受益 [2] - 大连凭借丰富旅游及市场资源成为中国邮轮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3] 市场环境 - 出境游市场持续升温 免签政策有力加持 众多外籍旅客来中国旅游 [1] - 大连港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开放口岸 是该区域进入太平洋 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 [1] - 邮轮热持续升温 将继续争取国际邮轮到访和始发 [3]
产业链供应链发力 邮轮经济拓展消费新空间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邮轮行业复苏态势 - 2023年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后需求集中释放 上海和天津邮轮母港客流显著增长 [1][2] - 2023年6月至9月邮轮业逐步复苏 招商维京"伊敦号"、蓝梦"蓝梦之星号"等相继开启国际航线 交通运输部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 [3] - 2024年春节期间行业实现"开门红" 爱达邮轮"地中海号"单航次载客1600人 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单航次载客3900余人 [2][3] 市场前景与预测 - 行业预计迈入第二个"黄金十年" 2024年邮轮旅客人次增速有望超全球平均水平 [4][5][6] - 麦肯锡预测中国邮轮市场将在2025年恢复至2019年水平 [6] - 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2024年航线首日船票预订量达历史最高水平的两倍 消费者已开始预订2025年1月航线 [5] 客群结构变化 - 邮轮客群年轻化趋势显著 2024年预订客人平均年龄较2019年降低2.6岁 25-55岁客群占比增长20% [7] - 年轻游客偏好个性化体验 邮轮公司增设甲板跳伞、海上攀岩等运动项目 [7] - 除传统老年客群外 年轻家庭及东南亚互免签证政策带来的跨境游客成为新增长点 [2][5][6] 政策与产业支持 - 2023年出台《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及多地专项扶持政策(如上海、青岛)为行业注入动力 [6] - 国际邮轮公司加速在华部署 皇家加勒比开通上海/香港至日韩东南亚航线 MSC地中海邮轮开通日本多地航线 [6] 国产邮轮制造突破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 最大载客量5246人 具备2125间客房 标志中国掌握航母、LNG船、邮轮三大高端造船技术 [8] - 邮轮建造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和供应链升级 专家建议提升本土化率并发展新能源技术应用 [8][9] 产业链发展建议 - 上游加强自主创新和供应链本土化 中游支持本土企业购置中型邮轮参与国际竞争 下游开发新型旅游目的地 [9] - 需建设邮轮船供集聚区 培育本土船供企业 提升国际邮轮本地采购比例 目标建成亚太船供基地 [9][10] - 建议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邮轮运输、港口及旅游标准体系 优化监管模式 [10]
全国首个海港口岸旅客国际中转区正式启用
搜狐财经· 2025-07-26 11:04
海港口岸国际中转区启用 - 我国首个海港口岸旅客国际中转区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正式启用,国内首个具有国际中转功能的海港客运口岸[2] - 国际中转区实现港澳高速客船或国际邮轮旅客免签换乘,原有8个环节精简为4个,中转时间从最长2.5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步行距离减少40%[2] - 中转流程与正常出入境旅客完全隔离,采用最优动线设计,通关效率显著提升[2] 政策与战略意义 - 国际中转区建设被列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4] - 该举措有助于吸引国际旅客经深圳中转,提升蛇口邮轮母港亚太枢纽港竞争力,强化深圳国际化城市形象[4] - 中转便利性将激活邮轮产业链,增加国际邮轮停靠航次及旅客量,扩大消费规模,巩固深圳邮轮市场核心地位[4] 邮轮产业发展动态 - 2025年深圳邮轮产业加速发展,"爱达·地中海"号、"鼓浪屿"号等国际邮轮相继到港[4] - 蛇口海关推行"智慧旅检"和邮轮行李"先期机检"改革,支持离境退税业务,提升旅客通关及消费体验[4] - 未来计划拓展跨境直升机业务,打造全国首个海空一体海运旅检口岸,赋能邮轮经济与海洋经济[5]
从“买卖全球”到“链通全球”,日子怎么可能跟谁过都一样
搜狐财经· 2025-07-13 05:44
南沙港通关效率提升 - 广州南沙港国际船员换班中心实现外籍海员"离船即通关",用时不到8分钟,较传统模式提速70% [1] -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际船员换班中心在南沙港成立,采用"一站式窗口"服务 [3] - 南沙边检站以高水平安全、高效率通关服务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南沙实现"链通全球"贸易新格局 [3]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 南沙汽车口岸上半年出口汽车20余万辆,同比增长56.5% [6] - 首创船舶边检查验"零待时"和新能源汽车"全链条"通关模式,保障出口汽车抵港前72小时进入堆场 [6] - 2024年南沙汽车口岸装卸量突破1150万辆,稳居全国第一 [8] 进口水果通关服务 - 南沙边检站提供"7×24小时"随到随检等服务,泰国榴莲从靠泊到登陆仅需2小时 [9] - 上半年保障79艘次榴莲、车厘子"专线"通关,累计接卸量达23.3万吨 [9] - 南沙港连续5年成为全国榴莲、车厘子等水果进口量最大的海运口岸 [9] 港口整体运营数据 - 南沙港207条航线畅通全球,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 [11] -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进入常态化运营,边检站高效验放出入境人员14万余人次 [12][14] - 创新邮轮服务管理模式,首推邮轮旅客入境"扫码通关" [12]
“中部第一城”入局,这次要当“滨海城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5:48
武汉航运中心建设 - 武汉发布《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建设游轮母港,作为邮轮公司运营基地和高级始发港,具备维修保养、运营管理等功能 [1] - 邮轮母港被视为"经济发动机",目前国内仅重庆、南京等内陆城市提出类似规划,武汉此举标志其从"内陆港"向"出海口"目标迈进 [2] - 武汉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5月达5836万吨(内河港口第9),集装箱吞吐量79万标箱(内河第5),规划2035年分别提升至3亿吨和1000万标箱 [4] 港口升级与功能整合 - 武汉港通过《总体规划(2035年)》和《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推动从内河港口向国际化综合枢纽转型,形成"一核心三支撑九港区"格局 [3][4] - 货运功能集中至阳逻港等区域(泊位从5000吨级升级至10000吨级),市区三环内退出货运,同步构建7个码头的客运体系 [4][15] - 中华路游轮母港已试运营,整合通勤、观光、餐饮等功能,未来将与粤汉码头等共同组建国际化母港,容纳5000吨级邮轮 [6] 内陆邮轮经济竞争格局 - 重庆定位"全球内河邮轮第一港",南京曾规划150亿元长江邮轮母港但进展停滞,武汉差异化聚焦文化融合与绿色智能游轮全产业链 [7][8][13] - 2023年长江游轮客运量123 6万人次(同比下降10 2%),重庆、湖北籍游轮占比66 7%和33 3%,行业呼吁恢复长江客运并开发银发旅游市场 [14] 产业联动与城市形象 - 邮轮母港将带动"船、港、城、游、购、娱"一体化生态,衍生商业配套、旅游地产等产业,预估上海母港2019年岸上消费达9 85亿元 [6][17] - 武汉通过母港建设强化"滨海城市"形象,借鉴国际滨海都市经验(如香港维多利亚港),推动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转变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