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三次分配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慈善联合会蔡概还:应完善慈善信托政策与褒奖制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1:15
慈善信托在共同富裕中的定位与作用 - 慈善信托是三次分配的重要新生力量 有助于缩小财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 [2] - 慈善信托财产的本金和收益须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且不得指定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 [2] - 发展慈善信托能够缩小财富鸿沟 剩余财产须用于近似慈善目的或转移给慈善组织 [3] 行业发展现状与规模特征 - 2016-2024年备案慈善信托中 十万元级和百万元级规模占比超过77% [3] - 近年备案数量增长较快但规模普遍较小 [3] 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瓶颈 - 税收优惠落地难 委托人无法直接享受税前抵扣优惠 [4][5] - 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缺失 非资金类资产设立存在法律瑕疵 [5][6] - 慈善信托宣传普及不足 存在概念误读和认知偏差 [3] 制度突破需求与政策建议 - 急需制定设立环节委托人所得税税前抵扣具体办法 [5] - 需建立全国统一信托财产登记制度 目前仅地方试点缺乏全国性规定 [6] - 需完善股权等非现金资产非交易过户制度 简化工商变更流程 [6] 行业专业化发展路径 - 应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拓宽慈善财产来源 精准对接慈善需求 [7] - 需重点关注地区差距 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薄弱环节 [7] - 建议加强慈善信托文化宣传教育 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7]
21专访|中国慈善联合会蔡概还:应完善慈善信托政策与褒奖制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07:03
慈善信托在共同富裕中的角色 - 慈善信托是三次分配的重要新生力量 通过将财产本金和收益全部用于公益事业来缩小财富鸿沟 [2] - 慈善信托具有纯公益性 委托人不能取回财产 剩余财产须用于近似慈善目的 [2] - 发展慈善信托有利于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助推第三次分配并助力共同富裕 [2] 行业发展瓶颈 - 慈善信托宣传普及不足 存在被误解为保值增值工具或金融产品的偏差认知 [3] - 税收优惠政策尚未落地 委托人无法直接享受税收优惠 具体办法有待制定 [4][5] - 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缺失 非资金类资产设立慈善信托存在法律瑕疵 [6] - 非交易过户制度不完善 股权设立慈善信托需按交易过户缴纳所得税 手续繁琐 [6][7] 关键制度突破需求 - 优先解决设立环节税收抵扣 让委托人享受与慈善捐赠类似的所得税税前抵扣优惠 [5] - 建立全国统一信托财产登记制度 落实慈善信托财产独立性法律安排 [6] - 出台股权非交易过户规定 避免因工商登记障碍导致资金外流至境外设立信托 [7] 家族慈善信托的发展潜力 - 家族慈善信托兼具家族财富传承和公益慈善双重目的 具有家族性、他益性、公益性和长期性特点 [8] - 大部分信托利益用于全社会共享的慈善目的 小部分满足家族成员生活需求 成为未来家族财富管理主要模式 [9] - 是优秀家风传承载体 能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 [8][9] 规模化发展路径 - 慈善组织和信托公司需通过慈善信托凝聚社会力量 拓宽财产来源并精准对接需求 [10] - 重点关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 引导资源投向共同富裕薄弱环节 [10] - 加强慈善信托文化宣传教育 探索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信托发展之路 [10]
以第三次分配驱动教育数字鸿沟弥合
新华日报· 2025-07-24 23:17
教育数字化转型与第三次分配 - 数字技术成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但加剧了教育数字鸿沟问题 [1] - 传统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政府投入)存在覆盖盲区和响应迟滞缺陷 [1] - 第三次分配能促进社会财富均衡流动,对弥合教育数字鸿沟具有战略意义 [1] 数字资源供给的结构性失衡 - 教育数字鸿沟体现为基础设施、治理认知、人才储备、数据共享四方面失衡 [2] - 第三次分配填补初次/再分配空白,重构数字教育资源分配结构 [2] - 市场失灵时:通过知识平台资助培训项目、开发特殊群体教育资源、组织免费社区培训 [2] - 政府局限时:构建补充性供给网络,实现分层分类救助与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 [2] 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 依托社会组织为欠发达地区教师开展数字扫盲及AI进阶培训 [3] - 公益基金会与乡村儿童数字素养项目协作,探索教育新场景/模式 [3] - 联动企业/科研机构系统化培训教育管理者,提升AI技术应用与数据驱动决策能力 [3] 制度保障体系构建 - 政府需健全数字治理法规,完善数据管理监督机制 [4] - 搭建需求识别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普惠服务精准覆盖 [4] - 优化税收激励政策,推动慈善文化现代化转型,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数字教育公益 [4] - 引导企业从被动履责转向主动构建"战略慈善生态",实现价值共生 [4]
中国高净值人群两年捐赠140亿 三分之二投向教育领域
长江商报· 2025-05-30 00:06
高净值人群慈善捐赠趋势 - 2023-2024年高净值人群完成157笔单笔超1000万元的直接捐赠,总金额达140.3亿元,其中2023年捐赠95.65亿元,2024年捐赠44.65亿元 [2] - 股权捐赠占比显著提升,2024年4笔股权捐赠占当年捐赠总额的68.51% [2] - 教育领域最受青睐,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捐赠合计占比达三分之二,直接捐赠中投入高等教育71笔,基础教育30笔 [2] 家族基金会发展现状 - 截至2023年底,我国家族基金会达434家,占全国基金会总数的4.52%,57%的家族基金会以200万元作为最低注册资金 [3] - 近六年新注册基金会的平均资金规模维持在300-400万元区间 [3] 高净值人群慈善行为特征 - 高净值女性更倾向于帮助特定群体如家乡和家族成员,新生代注重慈善有效性、策略性及技术驱动 [3] - 新生代关注商业向善和慈善创新,跨境慈善中高净值群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表现更主动 [3] 慈善信托发展数据 - 2024年全国新设立备案慈善信托539单,新增规模16.61亿元,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慈善信托2244单,总规模85.07亿元 [6] - 高净值人群设立慈善信托239单,规模18.13亿元,数量占比10%但金额占比21%,单均规模为整体两倍 [6] - 慈善信托关注领域多元化,涵盖教育、乡村振兴、罕见病等,备案单数自2016年《慈善法》实施后逐年上升 [5][6] 政策与制度背景 - 慈善信托法律体系逐步完善,2016年《慈善法》确立"慈善信托",2017年《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出台 [5] - 金融机构被呼吁发挥专业优势协同慈善主体,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5]
清华财富升维论坛在京举办,探索财富创造社会价值新路径
新京报· 2025-03-25 12:56
论坛概况 -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清华财富升维论坛 参会嘉宾包括企业界 公益慈善领域 学术界及媒体界160余位代表 [1] - 论坛主题为"财富升维 生生不息" 重点探讨新时代下财富创造社会价值的新路径 [1] - 合作伙伴包括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 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 香港赛马会资助的公益慈善研究院等机构 [1] 主题演讲内容 - 清华大学王名教授提出财富升维三个维度:从当下到未来 从小我到大我 从有形到无形 强调升维代表向上向善的力量 财富升维才可传承 [1] - 北京大学王超教授指出财富真正使命在于定义和重塑社会价值格局 超越资产保值增值的传统目标 [3] 研讨交流议题 - 圆桌对话环节聚集中桥创投 盖茨基金会 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等行业领袖 围绕"财富 我与世界"主题展开深度交流 [3] - 讨论内容涵盖财富内涵 家族传承等核心议题 [3] 专项计划启动 - "财富升维与社会价值创新"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 属于"财富升维与社会价值创新行动研究计划"(W2计划)组成部分 [4] - W2计划面向2035年 以文化传承和美好社会为愿景 旨在推动构建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和制度环境的财富观 [4] - 计划目标包括探索中国企业及企业家社会价值创造路径 推动降低行善成本的实践和公共政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