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三方支付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苹果税贡献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吗
搜狐财经· 2025-09-17 17:41
苹果服务业务财务表现 - 苹果公司2025财年第三财季总营收达到940.4亿美元 实现自2021年12月以来最强劲的季度营收增长 [2] - 服务业务营收为274.2亿美元 同比增长13% 远高于市场预期 [2] - 服务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25.6% 但对毛利率的贡献高达41% [2] - 服务业务毛利率高达75.5% 远高于硬件业务的37% [2] - App Store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成为拉动利润的重要引擎之一 [2] "苹果税"商业模式与全球监管挑战 - "苹果税"指苹果对App Store内数字商品和服务交易抽取的佣金 收取对象为应用开发者 [3] - 全球15个国家或地区对苹果发起反垄断监管 包括美国 欧盟 澳大利亚 俄罗斯 哥伦比亚等 [3] - 苹果构建封闭应用内支付体系 要求所有数字商品及服务接入IAP系统 收取30%或15%佣金 [3] - 美国司法部正推进针对苹果的反垄断诉讼 指控苹果拒绝提供多项关键资料 [3] 主要市场"苹果税"政策调整 - 欧盟要求苹果开放第三方支付渠道 并将第三方支付渠道佣金费率首年降至12% 次年降至10% [6] - 欧盟将按下载次数收取的核心技术费改为统一征收交易额5%的费用 [6] - 美国法院裁决禁止苹果阻碍开发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渠道 并将该渠道佣金直降至0% [7] - 韩国要求苹果允许开发者采用第三方支付系统 "苹果税"率降至26% [6] - 荷兰要求苹果向约会应用开放第三方支付 并将符合条件的"苹果税"调整为27% [6] 中国市场"苹果税"现状与地位 - 2024年中国App Store生态系统数字商品与服务销售额达230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二 仅次于美国 [5][12] - 中国市场仍被收取标准"苹果税" 对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应用抽成30% 以下抽成15% [5] - 2024年中国市场缴纳"苹果税"金额为64.4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市场的148亿美元 [14] - "苹果税"在中国区营收中占比达10% 高于美国的8.8%和欧洲的4.6% [14] - 按照12%的复合增长率测算 2026年中国"苹果税"缴纳金额预计达81亿美元 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贡献国 [16] 全球反垄断立法与诉讼进展 - 日本《移动软件竞争法案》要求开放第三方应用下载渠道及支付渠道 将于2025年12月18日生效 [9] - 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裁定苹果在iOS应用分发和支付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0] - 俄罗斯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iPhone必须允许第三方支付渠道与应用分发渠道 [10] - 哥伦比亚启动反垄断调查 评估苹果是否限制其他应用商店与替代分发渠道 [10] - 中国消费者和小开发者发起反垄断诉讼 目前案件仍在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中 [17][18] 苹果应对策略与合规调整 - 苹果在欧盟彻底开放第三方支付渠道 不再限制开发者引导用户跳转至第三方支付渠道 [6] - 苹果依照开发者使用的服务类型实施阶梯费率 第三方支付渠道佣金最低降至10% [6] - 苹果在美国开放第三方支付渠道 但被指控"恶意合规"和"变相征税" [7] - 截至2024年5月 美国App Store约13.6万名开发者中只有34人申请使用第三方支付链接 [7]
数字人民币推广已经4年了,为何使用的人不多?5大问题有待解决
搜狐财经· 2025-09-06 19:28
数字人民币发展现状 - 数字人民币自2019年推出后已推广至全国大部分省市[5] - 目前日常生活应用场景有限 深圳仅129.9万个受理点 其他城市不足50万个[11] - 用户开通钱包后实际使用率较低 仍习惯使用微信支付宝[11] 数字人民币核心优势 - 支持离线交易 无网络环境下可完成支付[7] - 由国家背书 安全性高于企业运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9] - 转账交易零手续费 相比微信支付宝可节省大额手续费支出[9][11] 用户接受度挑战 - 支付习惯难以改变 用户已长期适应微信支付宝生态[13] - 缺乏理财功能 账户资金不产生利息 而支付宝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均提供收益[11] - 公众认知存在误区 担忧交易信息泄露 实际具备更高安全等级[13] 市场推广瓶颈 - 官方宣传力度不足 未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活动[15] - 第三方支付平台早期通过强力营销获得用户 云闪付曾通过优惠券推广仍未成功[13] - 需扩大应用场景覆盖 提升用户使用频次[11]
支付机构业绩现“分水岭”,海外战场决定未来座次?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12:57
核心观点 - 支付机构上半年业绩呈现分化态势 部分公司因处置资产 费率提升和海外拓展实现增长 部分公司因国内竞争激烈和业务收缩导致下滑 [1][2][3][4] - 支付机构加速海外布局以寻求新增长点 通过获取牌照和本地化运营拓展全球市场 但面临监管差异和运营挑战 [5][6][7][8] 业绩表现分化 - 连连数字上半年总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26.8% 净利润15.11亿元 主要因处置连通公司股权收益16.01亿元和股权摊薄收益4.52亿元 [2] - 新大陆上半年营收40.20亿元同比增长10.54% 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12.36% 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拓展和资产减值损失减少 [2] - 移卡上半年总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4.0% 利润4137.3万元同比增长27.0% 主要因支付费率提升1.0个基点和成本控制 [2] - 新国都上半年营收15.27亿元同比下降3.17% 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38.61% 主要因收单及增值业务收入与毛利率同比下降 [3] - 高阳科技上半年收入9.62亿港元同比减少18% 亏损1141.5万港元 主要因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营业额降至8亿港元同比下降10% [3] 海外布局加速 - 连连数字全球支付业务总支付额1985亿元同比增长94% 持有65项全球支付牌照 覆盖超100个国家及130种货币 [6] - 新大陆在中国香港及美国设立子公司 获批MSB牌照 欧美市场出货量及营收同比增长超90% 拉美地区营收同比增长超20% [6] - 移卡获得美国MSB联邦支付牌照和亚利桑那州MTL牌照 获日本批准开展扫码收单业务 [7] - 新国都取得卢森堡PI牌照 香港MSO牌照和美国MSB牌照 跨境支付业务二季度商户数量和交易金额环比增长169%和272% [7] 行业趋势分析 - 支付机构业绩分化与支付业务回升 AI降本增效相关 下滑因行业竞争激烈 营销费用高和交易规模增长瓶颈 [4] - 国内支付市场趋于饱和 价格战导致费率压缩 合规与风控成本上升侵蚀利润空间 [4] - 支付出海因跨境支付费率远高于国内 但面临各国监管差异 本地化运营难度和合规风险挑战 [7][8] - 海外业务需在牌照资源 运营路线和市场选择持续探索 长期需警惕地缘政治和文化适配度问题 [8]
支付机构业绩现“分水岭” 海外战场决定未来座次?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12:34
业绩表现分化 - 连连数字上半年总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26.8% 毛利4.1亿元同比增长25% 净利润15.11亿元主要因处置连通公司股权收益16.01亿元及股权摊薄收益4.52亿元 [3] - 新大陆上半年营收40.20亿元同比增长10.54% 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12.36% 主要得益于欧美及拉美市场拓展 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3] - 移卡上半年总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4.0% 利润4137.3万元同比增长27.0% 主要因支付费率提升1.0个基点及成本控制 [3] - 新国都上半年营收15.27亿元同比下降3.17% 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38.61% 主要因收单及增值业务收入与毛利率同比下降 营销支持力度提升导致短期盈利压力 [4] - 高阳科技上半年收入9.62亿港元同比减少18% 亏损1141.5万港元 主要因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营业额同比下降10%至8亿港元 该分类经营亏损8330万港元 [4] - 行业业绩分化原因包括支付业务回升 AI降本增效 国内第三方支付竞争激烈 营销费用高 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瓶颈 费率压缩 合规成本上升 [5] 海外布局加速 - 连连数字全球支付业务总支付额1985亿元同比增长94% 全球支付业务总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27% 持有65项全球支付牌照 覆盖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支持130多种货币 [8] - 新大陆在中国香港及美国设立子公司 获批美国MSB牌照 筹备MSO牌照 欧美市场出货量及营收同比增长超90% 拉美市场营收同比增长超20% [8] - 移卡获得美国MSB联邦支付牌照 亚利桑那州MTL牌照 日本扫码收单业务批准 [9] - 新国都取得卢森堡PI牌照 香港MSO牌照 美国MSB牌照 跨境支付业务商户数量和交易金额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分别增长169%和272% [9] - 支付出海主要因跨境支付费率远高于国内 但面临各国监管差异 本地化运营难度 合规风险等挑战 [9] - 国内增长空间见顶推动支付机构出海 需在牌照获取 本地化运营 合规风控 汇率管理等方面建立壁垒 [10]
中国儒意(00136) - 自愿公告 - 收购目标公司的30%股权
2025-07-22 00:0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受让目标公司30%股权,现金代价2.4亿元[4] - 交易待央行批准等先决条件满足方可完成[5] - 完成后公司成目标公司单一最大股东,目标公司不入集团财报综合入账[6] 目标公司情况 - 目标公司为全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首批合作机构之一[7] - 目标公司2011年获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积极拓展跨境业务[11] 提醒 - 协议交易须多项条件达成方可作实,提醒股东和投资者谨慎[12]
拉卡拉收缩,年报发布前换了CFO
搜狐财经· 2025-05-02 04:20
文章核心观点 拉卡拉业绩未达考核目标致注册资本减少,营收和利润下滑,业务依赖支付且科技服务能力待提升,面临合规挑战,股价下跌、股东减持质押,高管薪酬却呈上涨趋势 [1][3][12] 未及考核目标 - 2024年12月公司注册资本从80002万元减至78808.25万元,因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未达成及部分激励对象离职 [1] - 2025年4月公司拟因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解除限售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未达成,回购注销部分股份,注册资本减至77666.49万元 [1][2] - 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业绩考核目标是2023年净利润不低于7亿元,第二个是2023 - 2024年两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6亿元 [3] - 2023 - 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59.38亿元、57.59亿元,同比增长10.09%、 - 2.96%,归母净利润4.57亿元、3.51亿元,同比增长131.78%、 - 23.26%,两年累计归母净利润8亿元,仅达考核目标一半 [3][4]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2.99亿元,同比下降13.0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51.71%,支付交易金额9820亿元,同比下降10.51% [4] - 市场竞争加剧,支付宝、微信支付挤压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公司科技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4] - 2024年公司支付业务营收占比89.7%,较上年增加2.42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务营收占比4.91%,较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 [4]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2.6亿元,销售费用4.77亿元,销售人员1067人占过半员工数,研发人员482人占25% [6][7] 收缩战线与合规挑战 - 2024年7月子公司北京拉卡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完成注销,2025年初公司处置包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持股1.19亿股、比例9.88%,投资公允价值变动预计约 - 1.35亿元 [8] - 2024年公司被罚款近800万元,9月被央行北京分行罚款406万元,违规事实包括未落实真实、完整、可追溯和全流程一致性要求等 [8] - 黑猫投诉平台有94471条含“拉卡拉”的投诉,内容包括骗押金、私自扣费、虚假宣传等 [9] - 公司作为被告未达重大诉讼披露标准的其它诉讼/仲裁涉案金额1282.78万元,作为原告的诉讼、仲裁涉案金额1987.36万元 [11] 高管层涨薪 - 公司2020年股价冲高至101.37元/股,市值突破400亿元,2022年以来股价下探,2025年4月25日股价23.28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40% [12] - 2022年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减持1682.29万股,比例2.16%,套现约2.97亿元 [12] - 2019年联想控股持股31.38%,2024年降至26.14%,孙陶然持股6.91%,孙浩然持股2.41%,二人为一致行动人 [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前10大股东持股约3.37亿股,质押股份约1.29亿股,占比约38%,联想控股、孙陶然、孙浩然质押比例分别达37%、59%、47% [13] - 2022 - 2024年董事长孙陶然年薪分别为526.3万元、528.77万元、530.53万元,董监高薪酬总额分别为1813.01万元、1982.28万元、1985.85万元 [14] - 2024年总经理王国强、原财务总监周钢薪酬分别为499.8万元、425.65万元,3月周钢辞职仍任职,朱国海任新财务总监 [14] - 朱国海为副总经理、董秘,去年报酬215.03万元,公司高管薪酬实行年薪制,坚持军功主义导向考评和激励机制 [15]
研判2025!中国聚合支付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企业积极下沉市场,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30 01:20
文章核心观点 移动支付普及,企业采用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策略,聚合支付应运而生并崛起,2024年中国聚合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2.6万亿元,同比上涨14.1%,行业发展受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用户规模等因素推动,未来有下沉市场、拓展海外、技术创新等趋势,竞争也将更激烈 [1][13] 聚合支付行业相关概述 - 聚合支付也称“融合支付”,整合多种支付服务,为商户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并收取增值收益 [2] - 我国市场上聚合支付分线上和线下两种,原理是整合支付平台,线上服务电商和在线商户,线下服务实体店和线下商户 [3] - 聚合支付发展经历起步期(2014 - 2015年)、规模爆发加速期(2016 - 2017年)、合规发展期(2017年下半年至今) [5] 聚合支付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技术、支付服务、硬件设备供应商,分别负责技术系统、支付方式接入整合、支付终端设备 [7] - 下游面向商家和消费者,商家接入可简化流程、降成本、提效率,消费者可享便捷安全支付体验 [7] 聚合支付行业发展现状 - 移动支付普及,企业采用多支付方式策略,聚合支付“一码多付”模式降低商家成本、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1][13] - 2024年中国聚合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2.6万亿元,同比上涨14.1% [1][13] - 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为聚合支付提供空间,2016 - 2021年交易金额上涨,2022年后维持在300万亿元以上 [8] -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29亿人,同比增加0.75亿人,推动聚合支付发展 [11] 聚合支付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激烈,相关企业有拉卡拉、武汉利楚、上海收钱吧等 [15] - 拉卡拉业务分数字支付和科技服务,2024年上半年支付业务营收26.34亿元,同比增长3.67% [17] - 武汉利楚有“扫呗”“赋佳”“有域”3大产品体系,为商户提供数字化服务 [19] - 上海收钱吧为数字化门店综合服务商,服务覆盖中国境内所有城市,累计服务人次300亿,为近600万实体商家服务 [17] - 上海简米聚焦金融科技,为企业提供聚合支付等解决方案 [17] - 长沙卡友提供金融外包和软件开发服务,获支付清算协会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和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牌照 [17] 聚合支付行业发展趋势 - 目标城市及用户下沉,从一二线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从沿海向内陆拓展 [21] - 海外市场成拓展点,企业参与国际化合作竞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维护金融安全 [22] -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引入物联网、生物识别技术提升支付体验和安全性 [23] -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可能整合或并购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4]
拉卡拉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信用卡推广收入下滑近8成
凤凰网财经· 2025-04-27 12:57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减少2.9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减少23.26%主要受硬件销售和科技服务收入减少以及投资收益下降影响 [1][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02%净利润同比腰斩降幅达51.71%扣非归母净利润8468万元同比减少62.97% [1][3] - 2020-2023年营业收入波动剧烈分别为55.62亿元(+13.53%)66.18亿元(+18.98%)53.94亿元(-18.50%)59.38亿元(+10.09%)归母净利润波动更大从10.83亿元骤降至-14.37亿元后反弹至4.58亿元 [3] 股价与市值 - 财报发布后两日股价累计跌超15%4月25日收盘价23.28元/股总市值缩水至183亿元 [2][5] - 4月24日单日跌幅11.06%25日再跌5.40%市场对业绩恶化的反应强烈 [5] 投资失利 - 处置包头农商行股份导致投资亏损1.35亿元亏损幅度达62%该笔投资初始成本2.18亿元最终以零元退股 [4] - 资产减值冲击财务状况叠加业绩下滑进一步恶化财务指标和市场形象 [4] 业务分析 - 数字支付业务2024年收入51.65亿元微降0.27%但交易金额4.22万亿元中银行卡交易2.86万亿元同比减少13.62% [5] - 科技服务业务收入2.83亿元同比下滑18.43%信用卡营销推广服务收入锐减78.17%虽毛利率提升至90.92%但收入下滑显著 [5] - 支付行业竞争激烈支付宝微信支付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挤压公司生存空间 [5] 战略挑战 - 业绩持续下滑导致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资金受限可能影响长期竞争力 [3] - 需加强投资评估与风险管理同时反思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以应对行业下行压力 [4][5]
拉卡拉(300773):支付业务毛利率继续提升 跨境支付为公司带来新发展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4-26 10:4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2.9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23.26%,扣非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2.82% [1] - 2025Q1公司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13.0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51.71%,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62.97%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承压主因2023年减持蓝色光标股权带动投资收益基数较高及处置参股金融机构股权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2] 业务分析 - 2024年支付业务收入51.7亿元,同比-0.27%,毛利率27.22%,同比+0.92PCT,扫码交易金额占比提升至32.2%(同比+5.6PCT) [2] - 2024年科技服务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18.43%,毛利率90.92%,同比+19.03PCT,外卡组织合作营销推广服务收入增长67.71% [2] - 2025Q1支付交易金额0.98万亿元,同比-10.51%,受季节性因素及行业整体承压影响 [2] 行业动态 - 2024年监管新规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年新注销10张支付牌照,累计注销达100张 [4] - 行业格局优化背景下,公司作为龙头有望获得更大发展机遇 [4] 战略布局 - 2025Q1跨境商户规模和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6%和85% [5] - 政策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升级,公司积极布局新兴市场跨境支付业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