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英思特(301622) - 2025年9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6 01:00
出口管制应对措施 - 出口业务主要通过自贸区或保税区销售 未实际出境 无需办理出口许可 [2] - 含稀土管控元素的直接出口产品需办理两用物项许可证 已确保合规运营 [2] - 积极调整市场策略并优化产品结构以降低风险 [2] - 持续关注国际形势变化 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3] 业务布局与规划 - 主营业务为稀土永磁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 聚焦应用领域定制开发 [3] - 目前未涉足稀土回收业务 [3] - 产品拓展新兴应用领域 [3] 客户账期管理 - 采用行业惯例"先货后款"模式 [3] - 账期范围90天至150天 [3] - 根据客户资信状况、合作历史及订单规模综合评估信用政策 [3] 产品高附加值体现 - 非标定制化设计与开发能力 [3] - 复杂工艺技术壁垒(精密加工/表面处理/智能组装) [3] - 深度参与客户前期设计 提供磁路设计至成品制造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满足消费电子领域小型化、精密化要求 [3]
瑞银会议纪要:中国稀土主导全球供应链格局难以撼动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9-15 04:12
中国稀土市场主导地位 - 中国在稀土储量及精炼环节的全球主导地位短期难以撼动 [2] - 中国贡献全球60-70%稀土矿产量 精炼分离环节占据全球约90%产能 [3] - 中国精炼分离成本仅为海外同行的1/3 技术领先海外至少20年 [3] 稀土价格与需求驱动 - 长期稀土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趋势 [3] - 电动车、风电、机器人成为需求端三大驱动:每辆电动车消耗3.5公斤钕镨 每台风机需600公斤钕铁硼永磁体 [4] - 钕镨氧化物2028年预计维持在60-70万元/吨(约80-95美元/公斤) 重稀土中镝价格约330美元/公斤 铽达1000美元/公斤 [4] 海外稀土项目挑战 - 海外项目面临成本高、规模有限、环保压力大等挑战 [5] - 美国MP Materials精炼分离成本比中国高至少40% 实际规模仅1000吨 高度依赖政府补贴 [6] - 澳大利亚Lynas虽具竞争力 但重稀土供应仍依赖中国 且面临环保合规压力 [6] 稀土回收与替代技术 - 中国占据全球60%稀土回收量 回收率达90-95% 主要来自电动车电机、风电叶片及电子废弃物 [9] - 到2028年回收稀土有望满足全球约35%供应需求 [9] - 替代材料如铁氧体、铝镍钴等仍处研发阶段 未来十年内难以对稀土需求造成实质性冲击 [11] 重稀土供应格局 - 海外重稀土开采及精炼技术不成熟 成本过高 难以形成有效替代 [7] - 中国在重稀土领域供应主导地位短期将持续 海外项目更多作为战略备份 [7]
金力永磁(300748) - 2025年9月11-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15:0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07亿元(同比增长4.33%),主营业务收入32.26亿元(同比增长11.08%)[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54.81%),扣非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588.18%)[2] - 境外销售收入5.13亿元(同比下降13.58%),其中对美国出口2.17亿元(同比增长45.10%)[3] - 拟半年度分红每10股派1.80元,预计分红金额2.47亿元(占净利润81%)[7][8] 产能与业务结构 - 2024年稀土永磁材料实际产能3.2万吨,目标2027年建成6万吨产能[4] - 新能源汽车领域收入16.75亿元(销量同比增长28.14%)[4] - 变频空调领域收入10.50亿元(销量同比增长19.85%)[4] - 风力发电领域收入2.14亿元,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领域收入1.33亿元,3C领域收入1.01亿元[4] 战略布局 - 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已实现小批量产品交付[5] - 持有银海新材51%股权,其稀土回收项目年产5000吨稀土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6] - 银海新材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89万元,净利润1359万元[6] 出口与分红 - 已获得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出口许可证[2] - 上市至今累计现金分红超12亿元,占累计净利润比例超47%[7]
瑞银会议纪要:中国稀土主导全球供应链格局难以撼动
智通财经· 2025-09-12 14:01
核心观点 - 中国在稀土储量、精炼环节的全球主导地位短期难以撼动 长期来看稀土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 [1][2] 供应端格局 - 中国贡献全球60-70%的稀土矿产量 在精炼分离环节占据全球约90%产能 [3] - 中国精炼分离技术领先海外至少20年 成本仅为海外同行的1/3 [3] - 海外稀土项目面临成本高、规模有限、环保压力大等多重挑战 短期难撼中国地位 [5] 典型海外项目分析 - MP Materials精炼分离成本比中国高至少40% 当前实际规模仅1000吨 远低于1万吨目标 高度依赖政府补贴 专家预测未来5年难实现盈利 [6] - Lynas是海外较具竞争力项目 无需补贴可维持盈利 但仍面临环保合规压力 且重稀土供应仍依赖中国 [7] - 海外项目更多是"战略备份" 在重稀土领域中国的供应主导地位短期内仍将持续 [8] 需求端驱动 - 电动车、风电、机器人成为需求增长"三驾马车" [4] - 每辆电动车牵引电机需消耗3.5公斤钕镨 每台风机需600公斤钕铁硼永磁体 [4] - 专家预测钕镨氧化物到2028年将维持在60万-70万元/吨 重稀土表现更强劲 镝价格约330美元/公斤 铽达1000美元/公斤 [4] 回收产业现状 - 中国占据全球60%的稀土回收量 回收率达90-95% 主要来源包括电动车电机、风电叶片、电子废弃物 [10] - 到2028年回收稀土有望满足全球约35%的供应需求 [10] - 美国、欧洲因回收技术落后、环保成本高 回收产业进展明显滞后 [10] 替代技术评估 - 替代材料如铁氧体、铝镍钴、氮化物均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 性能、成本均无法与稀土永磁体竞争 [11] - 未来十年内替代技术难以对稀土需求造成实质性冲击 [11]
稀土专家交流
2025-09-11 14:33
行业与公司 * 稀土行业 政策收紧 溯源体系从矿端到冶炼分离端逐步完善 但执行力度有待加强[2] * 中国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集团负责审核分配生产指标[3] * 盛和资源在非洲的稀土项目符合国家战略导向 受到支持[3][34] 核心政策与监管变化 * 202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系统管理条例 2025年2月19日发布征求意见稿 8月22日出台管理暂行办法[3] * 政策要求企业明确记录生产来源及数量以便追踪源头[3] * 总量控制指标不仅覆盖国内开采 还将进口矿纳入管理[2][3] * 生产管理从2012年的指导性计划转变为强制性计划[3] * 处罚机制更严格 对超计划生产或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停产或罚款措施[3][4] * 稀土回收部分目前不在计划产量控制范围内[8] 市场供需与产量数据 * 2025年上半年稀土产量同比增长约11% 若计入进口矿 市场供应增长约10%[2][9] * 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量指标将不低于上半年 全年总量预计增长至少10%[2][10] * 海外稀土产线建设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今年整体增速预计为10%左右 重稀土和磁材厂增速可能达到10%至20%[35] * 迪特的供给增速比2024年有所放缓 但仍高于普女 从5月份开始氧化铍增速达到了16%至20%[30] 价格动态与影响因素 * 氧化钕价格下跌受下游需求疲软 市场供应增加预期以及头部企业压价行为影响[2][11] * 市场经营者认为氧化钕合理定价应在50万至55万之间[2][13] * 重稀土加工费上涨 从矿石到氧化物的加工费从1万至1.6万元上涨至2.2万至2.4万元[26][27] * 美国国防部为MP材料提供每公斤110美元的托底价格 导致美国市场价格显著高于国内[14] 进出口与海外市场 * 2025年1月至7月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减少18%[2][16] * 7月份石材出口同比增长明显 主要由于前期累积订单获批[2][16] * 预计国外订单将在10月份恢复 海外客户通常在10月份制定下一年度计划[16][17] * 韩迪韩特瓷材出口到国外价格可达280-300元 国内售价约200元 溢价较2024年增加了50%至80%[24] 回收利用 * 稀土回收利用率从过去的20%-30%提高到2025年的37%[2][6] * 回收量增加得益于国家环保政策和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7] * 回收对供给贡献较大 但回收企业并不会特别侧重于某一类稀土元素[29] 重要风险与不确定性 * 缅甸矿区受战乱影响 生产不稳定 采矿许可证将在12月到期[3][18][19] * 莱纳斯矿区生产状况不佳[3][18] * 全球范围内 日本是主要的永磁体生产国之一 对迪特的需求较为紧迫 但其产能占全球比例较小 大约只有10%左右[22][23] * 国家严格管控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出口 对国内企业在海外探矿持谨慎态度[3][33]
机器人领域有望成为未来重要业务增长点,泉果基金调研金力永磁
新浪财经· 2025-08-25 09:38
泉果基金调研背景 - 泉果基金于2025年8月20日对金力永磁进行调研 管理资产规模163.96亿元 旗下6只基金由5位基金经理管理[1] - 旗下最佳基金产品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近一年收益达40.95%[1]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 营业收入35.07亿元 同比增长4.33% 主营业务收入32.26亿元 同比增长11.08%[2] - 归母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增长154.81% 扣非净利润2.34亿元 同比增长588.18%[2] 出口业务表现 - 境外销售收入5.13亿元 同比下降13.58% 其中对美国出口2.17亿元 同比增长45.10%[3] - 已获得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出口许可证[3] 产能与收入结构 - 2024年稀土永磁材料实际产能达3.2万吨 目标2027年建成6万吨产能[4] - 新能源汽车领域收入16.75亿元 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8.14% 变频空调领域收入10.50亿元 销量增长19.85%[4] - 风力发电领域收入2.14亿元 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收入1.33亿元 3C领域收入1.01亿元[4] 具身机器人业务进展 - 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 由CEO直接统筹战略[5] - 已完成专用厂房与设备投入 2025年上半年实现小批量产品交付[6] 原材料供应与库存 - 从北方稀土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70%[6] - 原材料库存11.58亿元 较2024年底5.59亿元增长107.02%[6] - 持有银海新材51%股权 其年产5000吨稀土回收项目已获批复[6] 稀土回收业务表现 - 银海新材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89万元 净利润1359万元[7] - 主要产品包括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等稀土氧化物[7] 现金储备与融资能力 - 货币资金16.53亿元 一年以上到期大额存单12.09亿元 一年内到期定期存款0.85亿元[8] - 2025年8月完成H股可转债发行 募集资金净额1.15亿美元[8] 分红政策与股东回报 - 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超12亿元 占同期归母净利润比例超47%[9] - 拟实施2025年半年度分红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0元 预计分红金额2.47亿元 占当期净利润81%[9]
金力永磁20250820
2025-08-20 14:49
金力永磁2025年电话会议纪要总结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35亿元,同比增长超4%,主营业务收入超32亿元,同比增长超两位数[2][3] - 归母净利润超3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非净利润约2.3亿元,同比增长近600%[2][3] - 毛利率显著提升至16.39%,去年同期为8.66%[2][3] - 新能源车销售额约17亿元,空调销售额超10亿元[3] - 货币现金约16.5亿,总计近30亿[2][3] 2 战略规划与产能建设 - 计划到2027年完成行业领先的磁材及具身机器人电子转子产能建设[2][5] - 2025年全年产能指引维持4万吨,保持较高产能利用率[2][14] - 2024年成品销量约2万吨,2025年一季度成品销量6,600吨[14] - 智能制造投入达1.7亿,占营收近5%[5] - 上半年新增专利17件,总计全球136件专利[5] 3 原材料与供应链 - 上半年采购金额的70%来自北稀中稀[2][5] - 原材料库存超11亿,库存周期延长至两到三个月[9][26] - 稀土价格稳中有升,对生产经营有帮助[9][12] - 整合银海新材布局稀土回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00多万元[2][15] 4 出口与海外市场 - 二季度受出口管制影响产销量滞后,但已获美欧东南亚出口许可[6][7][8] - 出口正在恢复,海外订单溢价能力提升[16][28] - 海外市场出口占比约15%,新订单开始增加[30] - 墨西哥项目稳步推进,土地已购买完毕[17] 5 研发与新产品 - 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实现小批量交付[13][32] - 研发无重磁体应对出口管制[29] - 高附加值产品如巨声机器人电竞转子取得进展[32] 6 财务与分红 - 上市以来每年分红不低于净利润的30%[4][10][27] - 2025年中期分红每10股派1.8元[33] - 可转债融资约9亿港币[2][3] 7 ESG与可持续发展 - 通过光伏电站建设和技术创新减碳3,000吨[5] - 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5] 8 行业与市场展望 - 新能源汽车和空调需求预计增长20%[22] - 订单排期3到6个月,整体饱和稳定[22][26] - 对三四季度订单情况充满信心[8][20]
金力永磁(300748) - 2025年8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0 12: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07亿元,同比增长4.33% [2] - 主营业务收入32.26亿元,同比增长11.0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54.81% [2] - 扣非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588.18% [2] - 2025年上半年境外销售收入5.13亿元,同比下降13.58% [3] - 对美国出口销售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5.10% [3] 业务结构 - 2024年稀土永磁材料实际产能达3.2万吨,目标2027年建成6万吨产能 [4] -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销售收入16.75亿元,销量同比增长28.14% [4] - 变频空调领域销售收入10.50亿元,销量同比增长19.85% [4] - 风力发电领域销售收入2.14亿元 [4] - 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领域销售收入1.33亿元 [4] - 3C领域销售收入1.01亿元 [4] 具身机器人业务 - 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由CEO兼任战略统筹 [5] - 已进行专用厂房、设备和团队投入,具备初步量产能力 [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小批量产品交付 [5] 原材料与供应链 - 与北方稀土集团、中国稀土集团的采购额占采购总额70% [6] - 截至报告期末原材料库存11.58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07.02% [6] - 持有银海新材51%股权,推动稀土回收利用 [6][7] - 银海新材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89万元,净利润1359万元 [8] 资金与分红 - 持有货币资金16.53亿元 [9] - 一年以上到期大额存单12.09亿元,一年内到期存款0.85亿元 [9] - 2025年8月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净额1.15亿美元 [9] - 2018年上市至今累计现金分红超12亿元,占同期净利润47% [10] - 拟2025年半年度分红2.47亿元,占净利润81% [10]
稀土走私漏洞被中国堵住了,美国一怒之下,打算去“捡垃圾”
搜狐财经· 2025-07-16 05:03
美国稀土供应链现状 - 美国通过走私非法运输超过3000吨稀土矿,并投入4亿美元支持国内稀土产业发展[1] - 五角大楼投资4亿美元提升芒廷山口材料公司股权,但短期内无法缓解稀土短缺[1] - 美国尝试回收废旧电子产品作为稀土新来源,但面临高成本和技术复杂性[1][3] 中国稀土出口政策影响 - 中国已放宽部分稀土出口限制,但美国抱怨出口额度过低影响生产计划[3] - 中国控制全球90%稀土资源,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10] - 美国对中国施加制裁促使中国加强稀土管制[11] 电子垃圾回收产业现状 - 电子垃圾可提取金、银、铜、镍、锂、钴及稀土元素如钕、镨、铽、镝[5] - 回收一吨电子垃圾的稀土量远低于一吨稀土矿,且提炼过程复杂成本高[6] - 回收过程需使用化学酸液和有机溶剂,环境污染问题突出[6] 回收市场商业动态 - 稀土矿和普通铜矿价格攀升推动回收市场热度[8] - 部分企业布局电子垃圾回收,但更关注短期获利而非解决供应链问题[8] - 美国回收产业无法替代中国主导的直接矿产提炼[10] 行业技术挑战 - 电子垃圾中稀土含量稀少且分布不均,需打碎分离不同矿物[5] - 提炼过程残留废料无法完全再利用,需额外处理[6] - 开发新稀土矿需30年时间,回收被视为临时解决方案[5][10]
稀土:全球汽车新\"命脉\"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0 01:20
稀土出口管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 中国对钐、钆、铽、镝、镥、钪、钇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2024年10月1日实施《稀土管理条例》[5] - 稀土在汽车制造中重要性提升,被称为汽车新"命脉",主要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等关键零部件[2] - 5月中国出口稀土5864.6吨,1-5月累计出口24827吨,同比增长2.3%[7] 海外车企面临的供应链挑战 - 铃木汽车因稀土短缺暂停"雨燕"车型生产[3] - 奔驰、宝马与供应商紧急磋商确保稀土零部件供应,福特汽车因零部件短缺导致芝加哥工厂停产一周[4] - 美国汽车制造商受影响最大,中西部和南部工厂可能减产[4] - 印度稀土磁铁库存将耗尽,计划派代表团访华寻求供应保障[4] 稀土在电机中的应用现状 - 永磁同步电机占新能源汽车主流,稀土材料占电机成本20%,钕铁硼是最常用永磁材料[10] - 稀土元素可改善电机性能,使体积更小、扭矩更大、功率密度更高[10] - 无稀土电机存在体积大、功率密度低等缺点,目前只能作为备选方案[10][11] - 特斯拉宣布下一代电机将不使用稀土材料,宝马开发无稀土电励磁电机但性能有所下降[10] 中国稀土产业现状与政策 - 中国稀土储量不大但加工技术强、产业链完备,全球稀土矿多运至中国加工后出口[8] - 稀土价格3年内从40万元/吨涨至120万元/吨,历史峰值达10倍涨幅[12] - 中国仅限制稀土原材料出口,不限制含稀土的电机整机出口[12] - 《稀土管理条例》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建立追溯信息系统规范行业发展[1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海外车企更换电机总成周期需2-3年,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13] - 稀土回收技术可行且成本低于新开采,但海外企业回收体系不完善[11]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客观上强化了高端电机出口优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