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复合材料

搜索文档
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季刚先生致辞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17:08
非常感谢大家参与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网 上路演活动。在此,我谨代表道生天合,向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投资者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向一直 以来支持、关心道生天合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非常感谢上证路演中心、 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网为我们提供这次与投资者进行网上交流沟通的机会! 道生天合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扎根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围绕环氧树脂、 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有机硅等高性能热固性树脂材料,形成了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用树脂和 新能源汽车及工业胶粘剂三大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储能、航空、电力等领域。 通过持续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公司成为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生产企业,公司的硬 核实力获得行业高度认可。2022年至2024年,公司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销量稳居全球第一,风电叶片用 结构胶销量位列国内第二、全球第三。同时,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向国际风电整机巨头维斯塔斯同时供 应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和结构胶的中资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国际风电市场的影响力。 在巩固核心业务优势的同时,公司也在 ...
国内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企业,完成天使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20 16:38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微光启航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1] - 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 核心团队由国家级研究员领衔 具备运载火箭及导弹领域研发经验 [1] - 创始人兼CEO高欢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装项目负责人 是火箭总装工艺技术专家 [1] 技术整合与产业布局 - 形成设计端-材料端-制造端-发射端全链条闭环能力 [1] - 材料端与国内碳纤维企业联合开发航天级材料 [1] - 制造端布局3D打印与自动铺丝产线 [1] - 发射端依托北方产业机构资源对接发射场 [1] 核心产品与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WG-1微光一号中型液体复用运载火箭 是全球首款融合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动力+碳纤维复合材料+液氧甲烷三大核心技术的运载火箭 [1] - 该火箭是中国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主体结构 [1] - 碳纤维材料覆盖火箭90%结构 包括3.8米直径主贮箱 整流罩及结构支架 [2] - 火箭运载系数达到3.14% 远超国内现役火箭水平 [2] - 碳纤维应用使火箭运载能力提升10% 经济效益提升25% [2] - 成功完成1.4米和3.35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制造及低温特性测试 [2] - 正在攻克3.8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工程化 将填补国内中型液体火箭大规模应用碳纤维的技术空白 [2] 材料与结构创新 - 碳纤维贮箱结构减重40% 传统金属贮箱重量占箭体总重25% [3] - 结构重量每降低1公斤 有效载荷可增加1公斤 [3] - 减重相当于将500公斤卫星发射成本降低750万元 [3] 发动机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华光一号发动机 是国内首个 全球第三个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的液氧甲烷发动机 [3] - 燃料燃烧效率达99%以上 使火箭运载能力提升30% [3] - 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技术需同时管理液氧和甲烷两个预燃室 技术难度极大 [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商业航天存在38家企业争夺有限发射订单 竞争残酷 [4] - 老玩家通过降价抢单 为新入局者设置高门槛 [4] - 国内涌现天兵科技 星河动力等商业火箭公司 在国际市场面临SpaceX RocketLab 蓝色起源等企业竞争 [4]
国内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企业,完成天使轮融资
DT新材料· 2025-08-20 16:05
公司融资与技术突破 - 微光启航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核心团队由国家级研究员领衔,具备设计、材料、制造、发射全链条闭环能力 [2] - 公司自主研发WG-1微光一号火箭,是全球首款融合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动力、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液氧甲烷三大技术的运载火箭,也是中国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主体结构 [2] - 通过碳纤维技术应用覆盖火箭90%结构(包括3.8米直径主贮箱、整流罩及支架),使运载系数达3.14%,运载能力提升10%、经济效益提升25% [3] - 成功完成1.4米和3.35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制造及低温测试,正攻克3.8米直径贮箱工程化难关,填补国内中型液体火箭大规模应用碳纤维的技术空白 [3] - 自主研发华光一号发动机,是国内首个、全球第三个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的液氧甲烷发动机,燃烧效率达99%以上,提升火箭运载能力30% [4] 材料与制造创新 -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不锈钢/铝合金,贮箱结构减重40%,每降低1公斤结构重量可增加1公斤有效载荷,相当于500公斤卫星发射成本降低750万元 [4] - 布局3D打印与自动铺丝产线,联合国内碳纤维企业开发航天级材料,依托北方产业机构资源对接发射场,形成垂直整合模式以控制成本 [2] - 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技术需同时管理液氧和甲烷预燃室,将高温高压燃气注入主燃烧室,实现极高燃烧效率和高推重比 [4]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商业航天存在38家企业争夺有限发射订单,老玩家通过降价抢单提高新入局门槛 [5]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天兵科技、星河动力等,国际市场上SpaceX领先,RocketLab和蓝色起源稳步推进技术 [5] - RocketLab的Neutron火箭采用碳纤维结构,但7米直径贮箱仍处于研制阶段 [3] 碳材料行业应用与展会 - 碳材料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汽车工业、风电叶片、氢储运、回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7] -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涵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导电散热、催化吸附等领域 [7]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涵盖新能源碳材料(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金刚石全场景应用、超精密加工、培育钻石等议题 [9][10] - 展会聚焦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绿色转型、eVTOL电池、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前沿方向 [8][10]
金钟股份:公司积极推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推广和应用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12:10
业务发展 - 公司积极推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推广和应用 [1] - 公司碳纤维复合制品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已实现少量销售收入 具体产品包括碳纤维装饰条和碳纤维扰流板 [1] - 公司碳纤维复合制品在无人机领域已实现少量销售收入 具体产品为碳纤维桨叶 [1] - 公司碳纤维复合制品在自行车领域已实现少量销售收入 具体产品为碳纤维车架部件 [1]
金发科技,大涨!
DT新材料· 2025-07-14 15:56
改性塑料行业前景 - 今年是改性塑料产业"大年",汽车作为最大应用场景,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国补"、"以旧换新"、"智能驾驶"等热门因素驱动行业发展 [1] - 普利特(+66.65%)、银禧科技(+83%)、新和成(+70%)、道恩股份(+48%)等企业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预示行业整体向好 [2] 金发科技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50-6.50亿元,同比增加1.70-2.70亿元,增长44.82%-71.15% [3] - 扣非净利润预计5.01-6.01亿元,同比增加1.52-2.52亿元,增长43.48%-72.12%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56.66亿元(+49.06%),归母净利润2.47亿元(+138.20%),扣非净利润2.16亿元(+168.63%) [4]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环比最高可能增长178% [4] 业务发展亮点 - 改性塑料产品结构优化,2024年产销量255.15万吨,形成372万吨/年产能 [4] - 汽车改性料116万吨,家电41.88万吨,电子电工39.14万吨,新能源8.5万吨 [4] - 全球化布局加速:越南基地已投产,西班牙基地投产,波兰、墨西哥、印尼基地建设中 [5] - 未来1-2年海外总产能预计达30万吨 [5] - 绿色石化板块与改性塑料协同效应显著 [6] - 辽宁金发拥有60万吨ABS、60万吨PDH、26万吨丙烯腈、10万吨MMA装置 [6] - 宁波金发拥有120万吨PDH、80万吨聚丙烯装置,在建120万吨PTPE项目 [6] - 生物基材料取得突破,推出Vicryst® LCP CER-B,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SCC认证的LCP供应商 [6] - 辽宁金发在建80万吨生物基材料一体化项目 [6] - 特种工程塑料在高频通讯及AI设备领域应用扩大 [7] 产能布局 - 国内改性塑料基地总产能超300万吨,利用率68%-82% [9] - 华南100万吨(76%)、华西25万吨(74%)、华中29万吨(82%)、华东105万吨(75%)、华北32万吨(68%) [9] - 海外基地:印度16万吨(68%)、美国4万吨(30%)、越南6万吨(10%)、德国2.5万吨(50%) [9] - 在建产能: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3.5万吨、特种工程塑料2.3万吨(LCP 1.5万吨+特种聚酰胺0.8万吨)、碳纤维0.7万吨等 [9] 战略目标 - 聚焦千亿产值目标,四大业务板块规划 [8] - 改性塑料800亿元/年、新材料300亿元/年、绿色石化400亿元/年、医疗健康100亿元/年 [8] 行业活动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暨"新塑奖"评选颁奖盛典将举办 [11] - 七大论坛覆盖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AI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创新 [12][13] - 特色活动包括CEO战略研讨会、科技成果路演、投融资专场等 [13]
碳纤维复材企业,签约小鹏汇天
DT新材料· 2025-07-10 14:15
云路复材与小鹏汇天合作 - 云路复材与小鹏汇天签署合作协议,聚焦飞行汽车轻量化领域,联合研发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三维编织智能装备及先进工艺 [1] - 合作重点包括提升三维编织效率、优化编织精度、拓展新型纤维材料适用性,推动三维编织技术在低空飞行器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1] - 小鹏汇天为小鹏汽车生态企业,亚洲最大飞行汽车公司,主推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支持陆空模式切换 [2] 小鹏汇天发展规划 - 计划2025年在飞行领域投入30亿元人民币,建设广州开发区工厂,目标年产能1万辆飞行汽车 [3] - 2025年4月获12.6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资金用于工厂建设及量产 [3] 云路复材技术实力 - 依托东华大学院士团队20年科研成果,自主研发第三代三维编织智能装备,实现高端装备国产替代 [3] - 具备国内外主机厂碳纤维零部件开发及量产经验,在复合材料数字化开发、精准制造等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3] 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 会议主题涵盖复合材料界面设计、强韧化性能、表征及多功能研究,设青年学者论坛及最佳报告评选 [11][13][15][16] - 参会费用:非学生代表2800元(线上)/3000元(现场),学生1800元(线上)/2000元(现场) [22]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 - 展会规模包括3大主题展馆、3万平米展出面积、800+展商,聚焦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碳材料应用 [28] - 同期活动含产业地图发布、供需对接、创新大赛等,预计吸引3000+企业、2000+终端用户参与 [31] - 巡回地推覆盖上海、深圳、郑州,展位预定开放中 [32][34]
增资至7.43亿,包括年产688.9万件碳纤维结构件和人形机器人零部件
DT新材料· 2025-06-19 15:38
募集资金调整 - 原碳纤维及散热精密件研发生产项目募集资金由2.66亿元调增至7.43亿元 [1] - 新增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能力升级项目募集资金5000万元 [1] 碳纤维项目 - 专注于碳纤维折叠屏手机结构件和散热功能件研发生产 [1] - 采用多层单向超薄碳纤维热压成型(厚度0.15~0.2mm)和激光微孔冷加工工艺 [1] - 优化铰链结构,降低折痕影响,延长使用寿命 [1] - 研发不锈钢超薄均热板等高效导热技术 [1] - 预计2025年达产,完全达产后年产688.9万件碳纤维结构件 [1] 人形机器人项目 - 总投资1.37亿元,建设期2年 [2] - 实施主体包括深圳领益机器人科技等5家公司 [2] - 涵盖均热板、热管、多轴腔体散热元件等核心产品 [2] - 提供铜、不锈钢、钛合金等多种复合材料的散热方案 [2] - 超薄均热板及散热解决方案已在中高端手机实现量产 [2] 机器人业务规划 - 开展机器人结构件、关节模组、灵巧手等关键部件研发 [3] - 推动从零部件供应向整机总成延伸 [3] - 构建"关键零部件-核心模组-整机系统"一体化业务体系 [3]
万华、金发、会通……一波改性塑料上市企业,在加码这一热门新材料!
搜狐财经· 2025-05-28 16:25
沃特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 - 惠州市沃特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拟投资5000万元建设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主要产品包括短切纤维60吨/年、编织纤维5万平方米/年、热塑性材料板棒材350吨/年、纤维预浸料300万平方米/年、碳纤维管材30.74万件/年、碳纤维异形件70.17万件/年 [1] - 公司为沃特新材料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旨在完善特种高分子材料业务布局,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 [1] - 公司已开发多种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无人机、电子产品等行业,2024年新增热固性碳纤维产线,并发布碳纤维增强PPA材料新品,采用回收航空废料碳纤维实现性能提升 [2] 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应用与趋势 - 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轻量化、高强度等性能,成为航空航天、军工、汽车、风电等领域关键材料,在低空经济和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2] - 行业需求升级驱动改性塑料企业布局碳纤维,低空经济(无人机、eVTOL)和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增长带来新应用场景,如机身、机翼、关节等部件 [3] - 技术挑战包括平衡性能与成本、解决复杂构件成型工艺、提升环境耐久性,未来趋势包括导电/导热功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可回收性等 [3] 主要企业碳纤维布局 金发科技 - 投资17.02亿元建设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预浸料3500吨、CFRTP 10万吨、异型结构件500吨的产能 [4] - 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应用于动力电池部件、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领域 [4] - 金发碳纤维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生产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带材、板材等复合材料 [5] 万华化学 - 与宝武碳业合资建设12万吨PAN基碳纤维原丝项目,总投资65.5亿元,占地760亩,配置12条聚合线和24条纺丝线 [5] - 浙江宝万碳纤维公司成立于2022年2月,注册资本8.5亿元,双方分别持股51%和49% [5] 南京聚隆 - 推进年产30吨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预计2025年底完成,因产线优化调整进度延迟 [6] - 控股子公司聚隆复材布局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2024年营收0.30亿元,同比增长263.80% [6] 普利特 - 碳纤维增强材料技术已形成系列产品,在机器人、低空飞行领域与客户进行开发验证,部分产品小批量供应 [7] - 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发的碳纤维增强PEEK材料进入特斯拉二供名单 [7] 会通新材料 - 针对机器人关节骨骼、齿轮轴承等部件推出超高强度碳纤维增强聚酰胺材料 [8] - 高刚性碳纤维增强高温尼龙材料在低空经济、光伏、军工行业应用,与多家客户战略合作 [8] 道恩高分子 - 2024年突破PEEK材料加工难题,优化碳纤维与PEEK结合,提高3D打印件性能,为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