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模式

搜索文档
康宝莱中国:模式争议与信任危机双重夹击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09:48
(原标题:康宝莱中国:模式争议与信任危机双重夹击) 日前,知名健康公司康宝莱在中国深陷多重争议,虚假宣传、退款难题、数据违规、产品安全等问题引 发关注。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康宝莱的投诉不断。例如2025年9月4日,有消费者直指康宝莱虚假招聘,诱导购买 产品后拒绝退款,甚至斥其为"传销公司"。8月26日,有消费者投诉在营养师操作下于康宝莱小程序购 买奶昔和海外购产品,食用三天后出现全身不适,包括游走性疼痛、腹胀、头痛和失眠等症状。8月18 日,有用户投诉衡水康宝莱线下店以加盟为名诱导银行卡套现并购买了产品,使用产品无效后还被催促 贷款购买更多产品。8月14日有消费投诉,康宝莱声称有专业的营养师专门为通风客户搭配套餐,但使 用产品后引发了通风。 除了消费者投诉,康宝莱在数据安全方面也亮起红灯。2025年8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通报康宝莱三款 App,分别是"康宝莱官方商城"、"莱NC新享版"和"莱体管赛"因"未明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违规,被要 求整改,这暴露出其在数据治理上的漏洞,触及《个人信息保护法》底线。 产品安全同样不容乐观。2025年7月,康宝莱在美国全国范围召回5888瓶"放松茶/舒活饮",原因是供应 商 ...
曾经的PC之王,也扛不住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10 10:39
戴尔近期裁员与业务调整 - 公司近期在中国启动第三轮裁员 主要涉及上海和厦门EMC存储部门及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 此前两轮离职日期分别为8月15日和9月12日 [1] - 公司回应称通过市场及销售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运营管理 确保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提供最佳创新服务 [1] - 全球范围内持续采取降本增效措施 包括缩减人员 策略具有全球一致性 [1] 公司发展历程与商业模式 - 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 首创直销模式 按订单组装电脑直接销售给用户 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3][4] - 1992年成为最年轻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2001年登顶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 供应链管理为行业典范 库存周转率远高于竞争对手 [4] - 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厦门建立生产基地 2001年产量破百万台 2011年累计产量达5000万台 厦门基地成为全球供应链核心节点支持欧非中东市场 [5] - 2006年失去全球PC霸主地位 2013年以249亿美元完成私有化 通过收购EMC和VMware转型为综合IT解决方案提供商 [7] 市场表现与竞争态势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场份额为14.5% 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出货量980万台 位居全球第三 [8] - 中国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归入其他类别 2023年份额为8% 出货量314.8万台 [8] - 全球员工总数从2024年1月的12万人减少至2025年1月的10.8万人 净裁员1.2万人 降幅10% [9] - 面临全球PC需求疲软 地缘政治关税压力 供应链调整推高生产成本 消费级市场创新乏力及渠道策略固化等挑战 [10] 战略挑战与转型方向 - 传统直销模式适应性不足 2024年7月被渠道伙伴翰林汇起诉追讨3.88亿元拖欠货款及利息 [11] - 将AI视为核心增长引擎 2024年在深圳成立AI智能解决方案中心 聚焦AI基础架构升级与AI PC开发 [12] - 需解决如何将全球数百万客户现场的存量设备无缝导入智能新时代的挑战 包括提供兼容性 迁移路径及服务支持 [12]
佳士科技:在工业焊机方面,在原有渠道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公司也将采取直销模式,目前销售团队已搭建完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9:36
销售模式调整 - 通用焊机销售维持授权经销模式 [2] - 工业焊机在渠道销售基础上新增直销模式 [2] - 直销销售团队已完成组建 [2] 业务进展 - 完成部分行业客户的入网许可工作 [2] - 已签订订单处于交付过程中 [2]
运营新能源车险1年就盈利 比亚迪跑通“车企系”财险公司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8-10 12:38
新能源汽车市场与车险赛道重塑 - 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带动车险赛道格局重塑,车企系玩家加速入场[1] - 比亚迪旗下财险公司深度布局新能源车险领域,创新发展路径引发行业广泛关注[1] -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财险保险业务收入达13.98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13.51亿元的规模[1][3] 比亚迪财险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134.59万元,而2024年全年亏损1.69亿元[3][4]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成本率降至101.23%,较2024年308.81%的高位显著回落[3] - 2025年上半年综合赔付率为95.13%,综合费用率仅6.11%,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 - 2024年二季度车险签单保费0.67亿元,三季度跃升至4.85亿元,四季度增至8.43亿元[3] - 2025年上半年签单保费14.01亿元中,车险占比超99%,达13.89亿元[3] 比亚迪财险的竞争优势 - 依托母公司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厚背景和技术优势,快速切入车险市场[4] - 通过直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4] - 优先承保大量比亚迪品牌新车,快速积累业务规模[5] - 凭借数据优势精准筛选优质续保客户[5] - 2024年比亚迪车均保费为4500元,2025年上半年下降至4300元,高于车险行业平均水平[6]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140万辆,比亚迪份额远超其他新能源品牌[6] 行业背景与对比 - 2024年新能源车险行业整体承保亏损57亿元[5] - 2024年承保的2795个车系中,137个车系赔付率超过100%[5] -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出63%[6] 商业模式借鉴意义 - 车企与保险公司结合并形成能力互补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7] - 车企需要明确自身专业优势并转化为保险产品的差异化特色[8] - 建立高效的运营模式,如采用直销减少渠道成本,利用数据分析优化风险评估[8] - 车企拥有庞大的车主群体,可将其直接转化为保险客户[9] - 车企和险企深度融合能够掌握车辆和驾驶数据,实现精准定价和风险控制[9] - 自建售后体系是控制赔付的关键[9] - 直销渠道是降低费用的最快路径[9]
明日开抢!茅台70周年纪念酒,限量25568瓶
搜狐财经· 2025-08-07 15:22
行业市场现状 - 2025年中国高端白酒市场面临价格倒挂与消费分化的双重压力 飞天茅台批价失守2000元关口 生肖酒价格几近腰斩 超万亿库存积压渠道端 [1] - 行业整体陷入"量价齐跌"困局 但贵州茅台逆势推出高端限量纪念酒实施战略突围 [1] 新品发售策略 - 公司于8月8日通过i茅台APP独家发售五星商标70周年纪念酒 网传定价7000元/瓶 限量25,568瓶 对应1954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共70年天数 [3] - 每瓶酒拥有专属日期编码(19540501-20240430) 采用"一日一编码"机制强化稀缺性叙事 同一用户限购一瓶保障公平性 [3][10] 产品定位与设计 - 纪念酒以超高端定位重构价格金字塔 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普通飞天茅台降价对品牌价值的损伤 [6] - 创新性将70年品牌历史转化为可收藏的"时间资产" 编码唯一性使稀缺性远超传统限量酒 投资价值显著提升 [10] 渠道战略变革 - 采用纯直销模式通过i茅台APP发售 彻底切断传统经销商囤货炒作链条 实现价格直接管控 [12] - 直销占比从2019年基础提升至2025年超45% 计划2026年突破60% 单瓶利润从经销商模式的100元提升至直销800元以上 [12][14] - 终端价差从经销商时代的2000元收窄至1000元内 有效抑制渠道炒作空间 [14] 经销商体系优化 - 加速淘汰中小经销商 资源向头部大商集中 2025年新增经销商门槛要求流动资金不少于3000万且具备千元酒运营经验 [16] - 实施区域独家保护政策 10公里范围内仅设1家经销商 提升渠道运营效率 [16] 数字化建设成果 - i茅台APP注册用户突破5000万 成为新品试水核心平台 通过公平抢购机制提升用户参与感 [17] - 数字化直销体系助力公司直接掌握消费者需求 为产品研发和市场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17]
茅台这出戏,还能唱多久?
搜狐财经· 2025-08-03 11:40
股价波动与回购 - 2023年9月公司宣布30-60亿元股票回购计划 回购价上限1795元 随后7个交易日内股价从1224元飙升至1844元 涨幅超50% [1] - 回购操作带动市值增长7700亿元 截至2024年6月累计回购0.27%股份 注销后每股收益从68.64元提升至68.83元 [1] - 当前股价1455元 较历史最高点1844元和最低点1203元均偏离约21% 处于横盘震荡状态 [3] 业务战略调整 - 直销渠道毛利率达95.33% 较代理渠道89.42%高出近6个百分点 按公司体量相当于数十亿利润差额 [7] - 直销比例从2017年10.7%波动上升至2022年峰值48% 2024年回落至40%左右 反映管理层在渠道平衡策略 [7][9] - i茅台电商平台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44亿元 占直销额37% 后主动压缩至25% 避免冲击线下价格体系 [10] 产品与价格策略 - 系列酒销售占比从11%跃升至20% 其中茅台1935单品年销破百亿 但近期非重点发展对象 [11][12] - 通过直销占比提升实现变相涨价 2020-2023年实际出厂价从1164元升至1415元 但2024年价格回调 [14] - 现存基酒库存近30万吨 按市价估算价值5800亿元 基酒产能利用率长期维持在130% [16] 行业环境挑战 - 白酒行业总产量从2016年1358万千缩至2023年414万千升 降幅达70% 高端品牌结构性增长难改行业萎缩趋势 [17] - 公募基金持仓集中度提升 持有茅台的基金数量从1692家减至1072家 但持股量反增42万股 [18] - 年轻消费群体白酒接受度持续走低 公司年轻化转型尝试(如瑞幸联名)未能形成持续战略 [17][23] 资本运作特征 - 2015年后未实施拆股 股价高企导致流动性下降 2021年7月成交额1894亿 vs 2023年6月909亿 [19][21] - 上市以来累计8次送转股 近年转向市值管理 30亿回购撬动7700亿市值增长 杠杆效应显著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