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药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麦济生物拟港股IPO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张江科投国有股东标识办理进展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3:08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5年9月19日— 2025年9月25日)》,证监会国际司共对5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在公示中,证监会要求麦济生物补 充说明张江科投国有股东标识办理进展、公司及前身麦济有限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定价依据等事项。据 港交所7月14日披露,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麦济生物)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中国证监会请麦济生物补充说明以下事项,请律师核查并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 一、关于股权变动。(1)请说明公司及前身麦济有限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定价依据,是否实缴出资, 是否存在未履行出资义务、出资方式存在瑕疵的情形,并就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出具明确结论性 意见;(2)请说明控股股东麦康克合伙人变更相关工商登记办理进展。 二、根据法律意见书,公司现有直接持股股东不存在代持;请按照《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 类第2号》关于股份代持的核查要求进行核查。 四、请说明张江科投国有股东标识办理进展。 五、关于本次发行上市及"全流通"。(1)请说明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的预计募集规模;(2)请 说明本次拟参与 ...
大摩:生物制药动态 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聚焦 - 中美生物科技动态
2025-09-15 01:49
**行业与公司**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 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已能以较低成本实现与西方技术相媲美的创新 外许可交易数量显著增加(如赛诺菲和辉瑞金额50-60亿美元交易)[1][2] - 行业从模仿型市场转变为创新驱动 药物获批时间差距大幅缩小 中国公司需约3.7年生产仿制药 并开发不同制剂形式(如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ADC)[1][3][4] - 投资者需关注创新质量、成本、可及性及数据可靠性 同时注意资金和地缘政治因素 重点领域为肿瘤学、免疫学和代谢性疾病[1][5] - 预计到2040年面向中国市场的资产将产生约2200亿美元收入 占所有美国FDA批准产品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2020年仅占5%)[1][6] **其他重要内容** - 全球投资者兴趣水平4-5分(满分10)但实际参与度仅2-3分 主因进入中国市场及执行交易能力受限[7][8] - 中国在肿瘤学、免疫学和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势头强劲 神经学和罕见疾病领域创新较少[10][11] - 研发基础设施具成本效率优势 吸引海外公司利用其创新成果[13] - 外向型创新将集中于免疫学领域 特别是多特异性抗体或ADC等复杂制剂[14] **风险与竞争应对** - 神经学领域因依赖问卷调查临床终点 罕见疾病因美国报销政策更慷慨 受中国竞争压力较小[12] - 中型生物技术公司暂未因中国创新调整研发或业务策略 但未来可能因管线重叠变化[9]
复宏汉霖盘中涨超8% HLX43完成美国首例患者给药 旗下三款核心产品将亮相WCLC
智通财经· 2025-08-29 07:51
公司股价表现 - 复宏汉霖股价盘中涨超8% 截至发稿涨5.34%报77.95港元 成交额达9026.11万港元[1] 产品研发进展 - 注射用HLX43完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国际多中心2期临床研究的美国首例患者给药[1] - HLX43为靶向PD-L1抗体偶联药物 是全球首个进入II期临床的PD-L1 ADC[1] - 公司10项肺癌研究入选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 围绕三款核心创新药展开[1] 核心产品管线 - 抗PD-1单抗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为入选WCLC的核心创新药之一[1] - 抗EGFR单抗HLX07同时入选WCLC研究展示[1] - PD-L1 ADC HLX43将公布最新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数据[1] 临床数据预期 - HLX43若维持35%至40%的客观缓解率及约5.5个月无恶化生存期 数据将极具说服力[1] 业务转型战略 - 公司正从生物仿制药企业转型为以HLX43为主导的创新生物制剂公司[1] - 生物仿制药在中国和全球市场持续产生现金流入支持创新转型[1] 机构研究观点 - 招银国际指出公司创新转型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1] - 花旗认为WCLC公布的最新数据将进一步揭示HLX43治疗潜力[1]
迈威生物刘大涛短线交易被罚60万 两年薪酬超5880万公司亏近21亿
长江商报· 2025-08-05 23:57
公司高管违规行为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在2022年1月18日至7月18日期间通过周某证券账户短线交易迈威生物股票,合计成交金额3318万元(买入1929.77万元/卖出1388.36万元) [1][2][3] - 监管部门对刘大涛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1][4] - 刘大涛2023年和2024年前10个月从公司获取薪酬总计5884万元(2023年3178.8万元含2938.2万元股份支付,2024年前10个月2704.8万元含2504.4万元股份支付) [1][12][13] 公司财务状况 - 2019-2024年连续6年亏损,累计净亏损约54亿元(2019年-9.28亿,2020年-6.43亿,2021年-7.7亿,2022年-9.55亿,2023年-10.53亿,2024年-10.44亿) [5][6][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478.85万元(同比下降33.7%),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下降41.85%) [8]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达69.86%,货币资金11.2亿元(同比下降34.99%),短期借款10.73亿元(同比增长58.46%) [8] 公司业务发展 - 主营业务为创新型生物制药(抗体、ADC药物、重组蛋白、小分子化学药) [5] - 已上市三大产品(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形成风免、慢病、肿瘤三线协同体系 [8] - 2019-2024年营业收入累计约4.1亿元(2023年1.28亿同比增长361.03%,2024年2亿同比增长56.28%) [6][8] 公司资本市场动态 - 2025年1月递交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申请 [10] - 截至8月4日股价35.83元/股,刘大涛持股1510万股(3.78%)市值约5.4亿元 [9][14] - 2025年6月提出2500-5000万元股份回购计划(价格不超过35元/股) [13]
7月1日午间公告一览:安科生物AK2024注射液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
快讯· 2025-07-01 03:52
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关于"AK2024注射液"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 - AK2024注射液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创新型生物制品[1] - 注册分类为单药在HER2阳性晚期实体瘤中开展临床试验[1] 药物作用机制 - AK2024是通过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功能检测方法筛选出的抗HER2抗体[1] - 选择性地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细胞外部位[1] - 抗原识别表位不同于曲妥珠单抗或帕妥珠单抗结合的表位[1] 临床前研究结果 - AK2024可抑制HER2阳性肿瘤细胞的增殖[1] - 与曲妥珠单抗有协同药效[1] - 临床前表现优于帕妥珠单抗促进曲妥珠单抗的抗肿瘤协同药效[1]
“中国临床试验反超”,美媒焦虑:药也都要中国制造了
观察者网· 2025-05-31 15:18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崛起 - 2024年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登记的临床试验总量超过7100项,美国约为6000项 [1] - 中国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美国 [1] - 中国北京和上海在建的相关实验室与研发中心面积分别为740万平方英尺和640万平方英尺,超过全球其他市场 [1] 专利数量与增长速度 - 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制药与医疗技术专利数量增长了379%,韩国过去10年的增长率为134% [3]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已从早期模仿美国技术、制造仿制药的模式,逐步转型为原创新药的开发者 [5] 国际投资与合作 - 投资银行Stifel预计,今年大型制药公司的授权药物中,将有多达37%来自中国,早年间这一比例还只有12% [5] - 辉瑞、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和诺华等跨国制药巨头正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5] - 拜耳在上海张江成立了"上海拜耳co.lab",用于孵化本土初创企业 [5] 典型案例与市场影响 - 中国康方生物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在晚期肺癌患者中表现优于默沙东的重磅药物Keytruda [6] - 百济神州从初创企业成长为市值高达300亿美元的全球性公司 [6] 美国政策与行业反应 - 美国国会"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警告,中国在先进生物技术领域正在超越美国 [7] - 美国专家敦促政府采取措施简化FDA的监管程序,以降低美国境内药物研发成本 [7] - 中国政府部门已彻底改革了监管生态系统,加强了知识产权框架,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投入巨大支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