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搜索文档
北京:拟融资总额超70亿元,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平原新城
中国青年报· 2025-09-17 03:23
项目投资与融资 - 北京市昌平区推出74个重点领域优质项目 涉及总投资5135亿元 融资需求708亿元 [1] - 现场签约金额达25亿元 包括京国瑞股权投资与松延动力 未来科学城产业基金与易加三维 昌平产业发展基金与中科先行医疗等合作 [2] - 安达生物药物开发 小鸟科技 华清钙钛矿光伏技术等企业进行融资推介 [2] 区域经济发展 - 昌平区作为"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 "十四五"以来GDP年均增速62% 2023年上半年增速71%位居北京市前列 [1] - 平原新城涵盖顺义 大兴 亦庄 昌平 房山五区 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1] - 昌平区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聚焦生命谷 能源谷 沙河高教园等产业功能区 [1] 创新资源集聚 - 昌平区集聚8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10个工程技术中心 入驻41所高校 [2] - 清华南口国重基地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 集聚48万余名科研人员包括院士和海外高层次人才 [2] - 项目征集涵盖医药健康 先进制造 先进能源 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 [1]
“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走进北京昌平 74个优质项目拟融资总额超7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01:09
活动概况 - 北京市"平原新城创投行"系列活动于2025年9月16日启动 首站为昌平区重点企业及项目融资推介会 [1] - 活动共推介74个优质项目 涉及总投资额513.5亿元 融资需求总额70.8亿元 [1][3] 产业领域分布 - 医药健康领域项目25个 总投资194.3亿元 融资需求32.6亿元 [3] - 先进制造领域项目13个 总投资111.7亿元 融资需求9.9亿元 [3] - 先进能源领域项目19个 总投资85.5亿元 融资需求13.2亿元 [3] - 未来产业领域项目17个 总投资122.0亿元 融资需求15.1亿元 [3] 区域战略定位 - 平原新城被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节点 承担连接中心城区与京津冀的枢纽功能 [3] - 经过多年建设 平原新城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 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3] 政策支持体系 - 昌平区通过构建项目、资金、政策三位一体平台 以资本助力优质企业发展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4] - 活动为企业提供研发、产业转化和应用推广所需的资金支持 引入金融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4] 企业案例 - 参会企业松延动力专注于机器人开发 当前处于研发关键阶段 团队规模从10人扩展至170人 预计年底达300人 [6] - 企业获得资金、场地及人员等全方位政策支持 有效提升研发能力 [6] 后续计划 - "平原新城创投行"系列活动将陆续在顺义、大兴、房山、亦庄等区域展开 [6]
“平原新城创投行”走进昌平,74个项目总投资达513.5亿元
新京报· 2025-09-16 12:32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科创企业现场展示创新产品,金融机构面对面介绍投资情况,政府机构实时解读 支持政策,当政策、资金、产业汇聚一处、融合无间时,创新发展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5年9月 16日,由北京市发改委组织的平原新城创投行活动,首站走进北京市昌平区,举行了昌平区重点企业、 项目融资推介会。推介会共征集74个优质项目,涉及总投资513.5亿元,融资需求70.8亿元。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张德明介绍,平原新城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的"重要一环",发挥着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重要节点作用。2025年初,北京市出台了顺义、大 兴、亦庄、昌平、房山等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半年多来,各区聚焦产业发展、宜业宜 居、要素配置、机制保障,以年度政策、任务、项目清单的方式,有序推进方案落地实施。 此次创投行活动,是市、区聚焦企业发展关键难题,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实际问题的新举 措,通过组织知名投资机构、产业基金深入平原新城各区,开展精准融资对接,引聚金融资源,促进产 融结合。 昌平区位于北京北部,创新资源集聚,张德明介绍,"十四五"以来昌平GDP年均增速达6.2%,今 ...
“平原新城创投行”走进北京昌平 74个优质项目拟融资总额超7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1:35
张德明说,昌平创新资源集聚成势,城市活力持续释放,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十四五"以来昌平GDP年 均增速达6.2%,今年上半年更以7.1%的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昌平将聚焦科技教育融汇,重点建设科技 创新活力区、产教融合未来新城。不断提升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主导产业发展能级,积极培 育未来产业新赛道,集中打造能源谷、生命谷、沙河高教园、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北大马 池口片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加快提升宜业宜居水平。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柳强致辞表示,昌平产业体系根基扎实,已构建 起"3+2+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制造3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持续领跑,合成生 物制造、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抢先布局;科技服务、科创金融2大现代服务业精准赋能;文旅农融合 产业特色凸显,第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34.3%、65.2%,形成要素齐备、链条完整 的产业生态。 活动现场,安达生物药物开发(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小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清锣钛矿光伏技术(北 京)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融资推介。 当天,北京京国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 ...
经济上台阶 民生增福祉——“数读”北京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新华网· 2025-09-16 02:03
京津冀协同发展 -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 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 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1] - 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 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品质提升 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3] - 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建成后燕郊至北京城市副中心仅9分钟[3][5] -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25% 三省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 经济发展成就 - 北京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跨越5万亿台阶 5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相当于新增海淀区经济总量[6] - 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2万美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位居全国首位[6]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水耗 碳排放等指标均处于全国最优水平[6] - 预计2025年市场总消费将超过3万亿元[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7] - 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全国占比约三成[7] - 商业航天产业拥有全国一半核心研发单位 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7] - 迭代出台营商环境改革措施1700余项 非现场监管覆盖率近70%[7] 基础设施建设 - 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52公里 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提高到90%[10] - 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信号灯全部联网控制 累计提供共享停车位6万余个[10] - 2024年平均每天举办5场大型活动 十四五前4年投入运营高水平商业设施超500万平方米[7] 民生服务改善 - 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15万个 提供普惠托位超过3.1万个[10] - 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园覆盖率均达到94%[10] - 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网上预约 152家医院线上互认181项检验结果和300项检查结果[10]
北京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五年间新增企业超40万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1:56
平原新城发展定位 - 顺义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 [3] - 大兴重点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和繁荣开放国门新城 [3]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和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3] - 昌平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3] - 房山重点建设科教融合文化名区和新质智造产业新城 [3] 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 - 平原新城经济总量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规模 [3] - 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超过30% [3] - "十四五"以来新增企业超过40万家 [1]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3] - 19号线二期等线路计划开工建设 [3] - 清华国重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顺利 [3] - 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落地示范园区 [3] - 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设提速 [3] 区域功能定位 - 平原新城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1] - 区域已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第一站和企业投资发展热点地区 [3] - 产业空间承载能力与高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3]
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财联社· 2025-09-15 06:14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 -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显著进展 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 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1] - 北京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果显著 "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 超4000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 [1] - 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品质全面提升 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文化新地标北京艺术中心 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建成 环球影城成为文旅新名片 [1] 区域交通与民生协同 - 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区域内实现医保直接报销和"一卡通行"全面覆盖 [2] - 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持续提升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70多亿元增长至2024年840多亿元 年均增长率达25% [2] 产业与经济协同 - "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编制落地 产业协作从"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2] - 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显著增强 [2]
“十四五”成就|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19号线二期等计划开工建设
北京青年报· 2025-09-15 05:38
平原新城经济发展 - 平原新城新增企业超过40万家 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1] - 经济总量接近万亿规模 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超过30%[1] - 重点产业蓬勃发展 成为企业投资发展热点地区[1]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19号线二期等线路计划开工建设[1] - 集中实施大批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1] - 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设提速 产业空间承载能力不断增强[1]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 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开诊 儿童医院亦庄院区 宣武医院房山院区开工建设[1] - 第四实验学校 清华附中昌平学校等30多所学校建成投用 人大附中良乡大学城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校加快建设[1] - 推进优质中小学位超过5万个 北京工业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加快建设[1] 产业创新发展 - 清华国重"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顺利 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落地[1] - "园区+企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初步形成 高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增强[1] - 各区形成特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以年度政策 任务 项目清单方式推进实施[1]
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19号线二期等计划开工建设
北京青年报· 2025-09-15 05:38
【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19号线二期等计划开工建设】#北京晒十四五成绩单#9月15日,"十 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举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介绍,平 原新城(房山、顺义、昌平、大兴和亦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 环",发挥着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重要节点作用。"十四五"以来,平原新城新增企业超过40万 家,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19号线二期等线路计划 开工建设,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 郭茂勇) ...
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第一财经· 2025-09-15 04:09
据北京日报,9月15日上午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北京 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京津冀三省市通力合作,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 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 "十四五"时期,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定有序,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 业企业超3000家,用疏解的"减法"换取了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加法"。 新"两翼"发力齐飞:北京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 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能品 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成为首都文化新地 标,环球影城成为北京文旅新名片。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 保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 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六链五群"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