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调整

搜索文档
A股调整结束了吗,如何应对?另外,港股开始走出独立行情,逻辑变了!
老徐抓AI趋势· 2025-09-12 10:14
市场调整分析 - A股市场近期出现快速上涨后短暂调整 随后继续上涨 引发对行情健康性的关注[2] - 调整被视为积极信号 因过快上涨叠加高估值可能积累更大风险 历史显示温和调整可延长牛市周期[6][7] - 当前A股换手率处历史高位 市盈率约14倍且处于81%分位 经济数据未明显改善 显示情绪过热但牛市未结束[11] 牛市风险特征 - 牛市实际风险高于熊市 因投资者在熊市谨慎而牛市易出现羊群效应和追涨心态[8] - 牛市后期伴随媒体热议和新投资者涌入 风险积累至顶点 首次回调易引发重仓抄底行为导致被套[10] - 需警惕心理陷阱 避免在牛市过度乐观 应保持谨慎并紧盯市场变化[10] 未来走势预测 - 三种可能情形:调整过短后继续上涨(可能引发更剧烈回调)、深度下跌约10%(以空间换时间)、横盘震荡1-2个月(时间换空间)[13][14][15] - 不建议预测底部 应预先制定三种应对方案并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仓位[15] - 经济基本面为核心决定因素 若未来三个月经济持续改善且企业盈利回升则牛市延续 否则需通过价格或时间消化估值[18] 港股独立行情 - 恒生指数近期创出新高 与A股走势出现明显分化[19] - 港股独特优势包括:国际地位重获认可(稳定币法案凸显香港试验田价值)、优质中概股(如腾讯、阿里)支撑基本面、估值从悲观情绪中回归合理[19] - 未来需将A股与港股分离看待 可能进行主动轮动配置 港股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或高于A股[19] 投资策略建议 - 核心为仓位管理:风险高时减仓保护本金 调整充分估值合理时加仓 通过全球资产配置降低波动[20] - 目标非满仓暴富而是跑赢95%投资者 强调收益落袋为安 避免贪恋涨幅或急于抄底[20] - 建议关注宏观经济数据(特别是未来三个月复苏情况)、控制仓位、避免盲目抄底、关注港股机会并每周复盘调整策略[20]
A股缩量震荡 成交额跌破2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0 16:1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周三集体上涨 沪指涨0.13%收报3812.22点 深证成指涨0.38%收报12557.68点 创业板指涨1.27%收报2904.27点[1] - 沪深两市成交额19781亿元 较周二缩量1404亿元 成交额不足2万亿元 较前期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水平有所收敛[1] - 超过2400只个股上涨 逾60只股票涨停 市场呈现温和波动特征[1] 资金面状况 - 两融余额持续突破 创2016年以来历史新高 显示市场参与热情仍在[1] - 市场平均担保比例下降 投资者杠杆率提高 投资安全边际降低[1] - 市场处于多空拉锯胶着阶段 缺乏推动指数大幅上行或深度调整的足够力量[1] 潜在破局因素 - 市场完全定价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89% 历史表明全球大类资产往往受益于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扩张[2] - 券商板块受益于国内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 居民储蓄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形成持续增量资金来源[2] 市场趋势判断 - 量能持续萎缩意味着买盘逐步衰退 若无增量资金驰援 进一步向上挑战前高存在难度 短期以区间震荡结构为主[3] - 中期看指数经历数月波段上涨后存在回调修正需求 高位缩量震荡整固有利于筹码充分沉淀 中期趋势未改变前提下后市走势仍值得期待[3]
老基民深夜写下5条血泪经验!揭露市场波动的真相与机会!
天天基金网· 2025-09-07 10:06
投资经验总结 - 十六年基金投资经验表明 市场下跌是常见现象 经历过2015年千股跌停 2018年阴跌和2020年疫情暴跌等多次市场波动 [1] - 投资最重要不是预判市场 而是控制自己 所有大幅盈利投资都从惨烈下跌开始布局 [14] 牛市调整特征 - 牛市调整往往急而短 类似高速列车中途停站 2015年6月账户半个月回撤42%但错过一个月后37%的反弹 [3] - 牛市中80%收益来自20%的时间 错过最好的20天会使年化收益直接减半 [4] - 牛市急跌是投资机会 2020年春节后市场暴跌7%时投入20万元 68天后实现41%盈利 [9] 基金选择标准 - 优质基金标准包括基金经理从业超过7年 管理产品经历完整牛熊周期 最大回撤低于同类平均 [6] - 真正好基金体现在下跌时能守住胜利果实 2018年两只基金下跌30% 老将管理基金三年后创新高而年轻基金经理产品净值仍在水下 [6] 投资行为建议 - 定投不应机械每月扣款 需在市场恐慌时手动加码 平时攒子弹大跌敢出手 此策略在2020年赚回2018年全部亏损 [9] - 频繁交易会导致收益落后 交易最频繁三个月收益率跑输指数26% 而忘记密码的半年收益最好 [11] - 应对波动最佳方法是减少看盘频率 采用"忘记密码"策略 [11] 资产配置原则 - 需预留至少20%稳健资产配置债券 货币基金或黄金 确保能活到下一轮牛市 [14] - 永远不要将所有资金投入股市 2015年靠预留30%债券资金在最低点补仓 最终实现全年正收益 [14] 市场周期判断 - 牛市在悲观中诞生 在怀疑中成长 在乐观中成熟 在狂欢中消亡 当前市场处于怀疑阶段 [15] - 投资是马拉松 真正赢家是最清楚终点目标的人 [16]
突然大跌!原因,找到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08:20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9月4日A股主要指数大幅下跌 沪指跌1.25%至3765.88点 深成指跌2.83%至12118.70点 创业板指跌4.25%至2776.25点 科创50指数跌6.08%至1226.98点[2][3] - 全市场2990只个股下跌 仅2297只上涨 43只个股涨停[3] - 沪深300指数跌2.12% 中证500指数跌2.48% 中证1000指数跌2.30%[3] 消费零售板块表现 - 零售和食品等消费股逆势走高 国光连锁 安记食品等十余只个股涨停[5] - 汇嘉时代涨停10.05% 国芳集团涨停10.04% 白大集团涨停10.03% 国光连锁涨停10.03%[6] - 步步高涨9.98% 友好集团涨9.95% 茂业商业涨9.59% 供销大集涨7.78%[6] 金融板块表现 - 券商和银行等金融股逆市活跃 太平洋证券涨停10.11% 农业银行股价创历史新高涨5.17%至7.52元[7][8] - 华林证券涨5.78% 国盛金控涨2.69% 国海证券涨2.28%[8] - 邮储银行涨2.90% 中信银行涨2.17% 工商银行涨1.34% 中国银行涨1.26%[8] 科技板块大幅下跌 - 半导体和算力板块大面积暴跌 CPO等算力硬件股大幅下跌 剑桥科技跌停 中际旭创跌13.39%[9][10] - 新易盛跌15.58% 联特科技跌15.52% 天孚通信跌15.42% 太辰光跌15.39%[10] - 芯片股集体重挫 寒武纪跌14.45% 海光信息跌11.13% 东芯股份跌17.04%[10][11] 市场调整原因分析 - 前期股市过快上涨后存在兑现压力 叠加市场传闻导致波动 但上升动力被认为可持续[12] - 监管层对资本市场持呵护态度 强调深化改革开放和倡导长期投资理念[12] - 此次调整被部分机构视为4个月慢牛后的快速急跌 未出现实质性利空冲击牛市逻辑[12]
突然大跌!原因,找到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08:1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大幅调整 沪指跌1.25%至3765.88点 深成指跌2.83%至12118.70点 创业板指跌4.25%至2776.25点 科创50指数跌6.08%至1226.98点 [1] - 全市场2990只个股下跌 下跌家数占比超54% 上涨家数2297只 涨停个股43只 跌停个股47只 [1][3] - 总成交额达25818.93亿元 成交量162553.5万手 涨家数较前日减少417家 降幅15.36% [3] 消费板块逆势走强 - 零售与食品饮料板块表现突出 国光连锁、安记食品等十余只个股涨停 [3] - 零售个股汇嘉时代涨停10.05% 国芳集团涨停10.04% 白大集团涨停10.03% [4] - 食品饮料板块欢乐家涨停20.02% 品渥食品涨9.19% 骑士乳业涨7.03% 均瑶健康涨5.99% [4] 金融板块相对抗跌 - 券商板块太平洋证券涨停10.11% 华林证券涨5.78% 国盛金控涨2.69% [5] - 银行板块农业银行涨5.17% 邮储银行涨2.90% 中信银行涨2.17% 工商银行涨1.34% [5] 科技板块大幅回调 - 半导体与算力硬件板块集体重挫 CPO概念股剑桥科技跌停10% 中际旭创跌13.39% [5][6] - 光通信个股新易盛跌15.58% 联特科技跌15.52% 天孚通信跌15.42% 太辰光跌15.39% [6] - 芯片股寒武纪跌14.45% 海光信息跌11.13% 通富微电跌10.01% 兆易创新跌10.00% [7] 市场调整原因分析 - 前期过快上涨后存在兑现压力 叠加市场传闻扰动导致波动 [9] - 监管层持续释放呵护信号 证监会强调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9] - 此次调整属于4个月慢牛后的技术性回调 未出现实质性利空冲击牛市逻辑 [9] - 历史经验显示牛市第二阶段调整通常短暂 多为2-3个交易日或单日超5%调整 调整后往往创新高 [9]
镜鉴“5.19”,如何看待“牛市中的调整”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09:38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A股市场与1999年"5.19"行情存在高度相似性 包括经济转型背景、指数调整幅度及估值压缩特征 [5][7][9] - 科技与创新药行业是经济转型核心抓手 港股科技股及创新药基金表现突出 [10][14][18] - 建议关注港股通科技股南方ETF(159269)及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基金等工具化产品 [4][16][18] 历史行情对比分析 - 1999年"5.19"行情中上证指数一个半月上涨70%以上 创1700点历史新高 [1] - 当前行情前A股宽基指数从2021年3700多点回撤至2680点 跌幅近30% 与1999年前1510点至1040点调整幅度(三分之一)相当 [7] - 两轮行情均伴随经济转型:1999年传统国企经营困难与新兴经济崛起 2025年地产基建向高端制造和创新科技转型 [5] 估值水平分析 - 上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15.5倍 港股主板14.3倍 均处于历史中低位置 [8][9] - 估值压缩使投资价值凸显 第一轮上升后个股估值仍处中间偏低吸引力位置 [7] 行业机会聚焦 - 1999年互联网科技股贯穿行情主线 电子商务、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等领域牛股频出 [10] - 2025年科技与创新药成为核心赛道 AI产业(光模块、硬件、DeepSeek软件)、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 [10][14] - 港股科技指数2005年以来20年内超额收益显著 长期表现优于A股科技指数 [12] 投资工具选择 - 港股通科技股南方ETF(159269)覆盖通信、互联网、医药生物、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前三大重仓为小米集团(13.26%)、阿里巴巴(11.10%)、比亚迪股份(10.92%) [16] - 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62.41% 超额基准4个百分点 过去六个月收益率46.58% [18][19] - 细分ETF成为配置便利工具 港股科技股在近年每轮大行情中均有持续性表现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