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交付周期

搜索文档
小米SU7:从小甜甜秒变牛夫人,被YU7分走不少订单
车fans· 2025-08-28 05:07
产品市场表现 - YU7上市后显著分流SU7关注度 门店客户中看YU7的数量是SU7的十倍[1][2] - 门店月销量260多台 SU7仅28台 其余均为YU7订单 SU7占比约10.8%[3] - 标准版为最畅销配置 占订单比例60% 紫色版本相对更受欢迎[5][16] 销售体系与渠道 - 当地门店数量从3家增至7家 均为商超店模式[2] - 门店日常客流量稳定在600组以上 周末可达1000组[2] - 销售提成方案为每台SU7提成600元 订车与交付各半结算[4] 客户画像与购买行为 - 主要客群为20-30岁年轻人 购车决策首要因素为颜值与品牌力[7] - 客户类型包括高学历职场新人(如985院校毕业就职顶级IT企业者)及经济实力较强的"二代"群体[7] - 存在部分客户通过借款或低首付(最低15%)方式购车[7][19] 竞品分析 - 主要竞品为特斯拉Model 3 对比维度包括交付周期、金融政策及产品特性[10][11][12][13] - 特斯拉交付周期仅1-3周 显著短于SU7的4-5个月[11][15] - 特斯拉提供首付30%的1-5年免息方案 金融政策更具竞争力[13] 交付与产能挑战 - SU7交付周期长达4-5个月 标准版APP显示交付周期达38周[15][23] - 产能不足导致客户流失 有客户因婚期急用转而加价15000元购买二手车[15] - YU7被指占用SU7产线 进一步延长交付时间[23] 金融方案 - 主推官方2.5%费率贷款 常规方案为15%首付+5年期[19][22] - 支持满一年后提前还款 免收剩余本金手续费与违约金[20] - 部分客户在等待期间通过积蓄+家庭资助转为全款购车[22] 产品与服务特性 - 保养费用为350元/次 保养周期为1年或2万公里[24] - 购车政策保持稳定 无优惠活动 价格体系坚挺[8][25] - 目前无现车 采用到店即交付模式[5]
未验车先交几十万 小米被曝催收尾款:否则取消订单定金作废 车主炸锅:又不是买白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3:33
小米汽车交付争议 - 多个车主反映车辆未下线就被催7天内付清尾款 公司将该条款写入《购车协议》[2]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群体遭遇最严重 支付50万元却面临新车无踪影和紧急催收[3] - 公司交付量表现亮眼 上市15个月交付31.17万台 超越蔚来同阶段用时(四年零七个月)[3] 行业对比与协议差异 - 行业惯例为"提车时付尾款" 蔚来等车企在满足交付条件后通知付款[4][6] - 公司采取差异化策略 在两种情况下要求提前付款:客户推迟提车或存在不提车风险[7][8] 黄牛问题与应对措施 - 公司通过两种方式判定"不提车可能性":客户拒不配合金融手续或流露弃车意向[10] - 协议规定异常订单可取消且不退定金 社交平台出现打击黄牛截图[11] - SU7 Ultra订单曾被炒至65万元 现二手价最高59.8万元(较峰值降5.08万元) 平均保值率86.07%[13][15] - YU7订单价格从2万元降至5000元以上 二手YU7均价36.81万元(高于新车Max版32.99万元)[15] 车主权益与误伤案例 - SU7 Pro车主遭遇提车半年前被催款 部分车主付款后交付仍延迟[18][19]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因产能调整被催款 公司解释为"确认提车意向"[21] - 法律专家指出协议条款或违反《民法典》 未合理提示重大利害关系条款[24] 产能与交付挑战 - 一期工厂三班倒日产700-1000台YU7 但7月销量仅6042台(SUV排名第48)[25] - SU7与YU7产线复用困难 90%零部件需重新开发 YU7标准版交付最长需60周[26] - SU7积压订单导致部分配置下架 公司称优化生产流程[26] - 友商趁机争夺客户 小鹏P7、乐道L90等产品形成竞争压力[26] 市场反馈与品牌影响 - 13年老米粉发布告别信 反映用户信仰褪色[24] - 问界M8采取延迟交付补偿策略(超70天每日发200元) 可供借鉴[24] - 公司处于全球Top5目标冲刺期 需解决交付与信任危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