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改数转网联

搜索文档
江苏“智改数转网联”成绩单公布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新华日报· 2025-09-26 23:04
省工信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扎实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设定 可量化的具体目标——加快全省智能工厂梯度体系建设,每年引导1万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基础级 智能工厂建设,2000余家企业开展先进级智能工厂建设,1000余家企业向卓越级智能工厂跃升;每年推 动约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加 速推动江苏制造全面迈向"江苏智造"。 在这一过程中,江苏总结经验,摸索出一批推进模式,"一企一策"提供免费诊断服务,靶向制定转 型方案;累计组织5万余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超6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数量均 居全国第一;围绕智能制造车间、工厂和数字化应用,累计安排省级财政资金约4.8亿元,为6.1万余家 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5.6万余个,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1%、经营 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9.1%,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累计创建国家数字领航企业14家、卓越级智 能工厂68家,15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全国第一,全省两化融合 ...
江苏“智改数转网联”成绩单公布
新华日报· 2025-09-26 21:15
本报讯(记者付奇)9月26日,省工信厅举办活动,发布"十四五"以来江苏制造"智改数转网联"推进情况, 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这是9月22日—28日"2025年中国制造宣传周"活动的一部分。本次宣传周以"创新 融合双向赋能"为主题,活动期间,工信部联合各地协同宣传我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 最新实践和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5.6万余个,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1%、经营管理 数字化普及率达89.1%,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累计创建国家数字领航企业14家、卓越级智能工 厂68家,15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全国第一,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制 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 省工信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扎实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设定可量 化的具体目标——加快全省智能工厂梯度体系建设,每年引导1万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 工厂建设,2000余家企业开展先进级智能工厂建设,1000余家企业向卓越级智能工厂跃升;每年推动约 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
江苏聚焦“智改数转网联”打造数实融合强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6 07:23
转自:新华财经 本周正值2025年中国制造宣传周,从江苏省工信厅获悉,自2021年起,江苏省先后出台了两轮推进制造 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5.6万余个, 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1%、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9.1%;累计创建国家数字领航企业14 家、卓越级智能工厂68家,15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全国第一,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 十年全国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上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江苏一系列精准有效的举措。 不同企业数智化水平与转型需求存在差异,"把脉问诊"是关键。江苏推动线上自评,组织5万余家企业 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超6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同时,加大诊断服务力度,组织专家 团队入企调研,帮助企业找准短板,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为6.1万余家工业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 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总结推广苏州、南京、无锡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经验,每 年推动约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 型,支持 ...
江苏制造升级与远征:研发驱动的“走出去”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5:45
江苏外贸总体表现 - 前8个月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82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较全国增速高1.6个百分点 [1] - 出口表现尤为突出 达2.55万亿元 增长9% [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3301.7亿元 占全省近八成 [1] 高端装备制造出海 -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为出海主力 如巴西美丽山二期±800kV项目采用常州博瑞电力核心设备 [3] - 常州作为全国最大特高压设备制造基地 在变压器、电力电缆、直流输电领域领先 拥有多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3] - 高铁装备同步出海 康尼机电高铁车门全球市场占有率36.2%位列第一 海外市场占有率20%位列第二 [5] - 轨道交通门系统技术壁垒极高 全球仅4-5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厂商 [6] 民用消费品全球化 - 雅迪控股两轮电动车全球销量第一 2021年启动大规模出海战略 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 [7] - 在海外建立4个生产基地(越南、印尼、泰国、墨西哥) 实施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全链条布局 [7] - 无锡市锡山区电动摩托车出口额从10年前2000万美元预计2025年突破4亿美元 增长20倍 [8] - 友奥智能95%产品出口 移动空调和除湿机全球市场占有率16% 在美、德、韩、法市占率第一 [9] 智能化与全球化战略升级 - 制造业出海从技术驱动升级 通过"智改数转网联"提升国际竞争力 [11][12] - 扬杰科技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和设厂实现全球供应链布局 在全球设立5个研发中心和15座晶圆与封测工厂 [11] - 江苏省2021年起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 2025年发布新一轮三年计划推进智能化改造 [12] - 部署柔性制造单元和"小单快反"系统 增强对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 [12] 技术创新与工程突破 - 博瑞电力在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改造项目中首创"外支撑+内悬吊"阀塔结构 尺寸压缩30% [4] - 康尼机电突破高铁车门气动载荷难题 首创"内置塞拉"门系统 实现高铁车门全面自主创新 [6] - 高铁车门安全标准极高 允许失效概率不得超过亿分之一 [6]
产能增长了3倍,劳动生产率提升50%
新华日报· 2025-09-22 07:54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为全国唯一能自主研发生产旋叶式、涡旋式、活塞式三类汽车空调压缩机的企业 其中旋叶式压缩机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1] - 公司拥有接近40人的研发团队 累计研发生产销售三类1300多种汽车空调压缩机 [2] - 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从0到1"突破 打破日本精工垄断局面 [1][2] 生产经营效率 - 自主开发精益化自动装配生产线实现"一个流"自动化生产 一次装配合格率达99% [1] - 部署ERP/MES/PLM等数字化系统使年产能从30万台提升至120万台 一线劳动生产率提升50% [2] - 2023年创造超3亿元产值 亩均产值超3000万元领跑全省 [1] 业务增长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5%左右 [2] - 与北汽福田、东风柳汽、上汽大通等多家国内驰名汽车厂家建立配套合作 [2] 行业智能化进程 - 武进区已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2家、省先进级智能工厂44家、省智能车间85个 [3] - 全区累计完成1861家企业免费诊断 培育恒立液压、国茂股份等数智化工厂标杆 [3] - 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 6家被评为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3]
以“智改数转网联”为匙 连云港海州打开制造业升级突破口
扬子晚报网· 2025-09-18 12:39
核心观点 - 海州区通过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与竞争力 [1][3][5][6] 智能化改造成效 - 大陆汽车电子智能工厂实现生产线人员从15人减至1人 车间年产量增长约11% [1] - 智能设备联网率和国产化率达100% 工厂总能耗降低15.22% 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 [3] - 全区累计建成智能工厂2家 先进级智能工厂8家 省级智能车间10家 市级智能车间19个 [3] - 获评省首台(套)重大装备23个 数量居全市第一 [3] 政策支持措施 - 出台专项实施方案与产业政策 提供智改数转补贴 日出东方获100万元智能工厂奖补 [5] - 累计培育星级上云企业116家 包括五星级7家 四星级17家 三星级92家 [5] - 连云港高新区入选2023年度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 [5] 基础设施建设 - 累计建成5G基站3097个 数量居全市首位 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6] - 千兆宽带家庭普及率达179% 5G用户占比55% [6] - 为143家规上企业提供免费工业信息安全诊断服务 [6] 企业转型案例 - 日出东方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获评省工业互联网平台 [5] - 大陆汽车电子智能工厂获评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3]
镇江“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前8月开票销售同比增4.5%以上
新华日报· 2025-09-14 23:51
脑机接口标准化进展 - 工信部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9月5日在北京成立 丹阳慧创医疗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 - 丹阳慧创医疗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注于光学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 [1] 镇江市产业经济表现 - 1-8月四大产业集群开票销售增长4.5% 八条重点产业链开票销售增长5% [1] - 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销售增长32.2% 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销售增长24%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销售增长14.6% [3]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 镇江建立"三企"培育库 新认定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796家 [2] - 7家企业获得国家重点"小巨人"专项资金支持 创历年新高 [2] - 江苏联博精密科技为新能源汽车研发电机定转子铁芯产品 订单排至2033年 [2] 传统产业升级项目 - 江苏索普集团投资32亿元建设醋酸乙烯及EVA一体化项目 推动醋酸向下游高端新材料延伸 [4] - 镇江组织实施60个500万元以上传统产业焕新升级项目 带动增量投入71.9亿元 [4] - 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 省级绿色工厂32家 [4] 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 澳芯海洋科技上半年完成120台柴油机管系研发生产 全年订单量达300台 船舶高压油管技术年内突破 [2] - 镇江奇美化工光刻胶月产量超80吨 [4] - 赛维尔新材料回收塑料瓶生产PET材料 每吨减排二氧化碳75% [4] 智改数转网联推进 - 镇江市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开展智能工厂培育等六大行动 [5] - 新增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4家 国家级5G工厂6家 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43家 [5] - 大全集团牵头组建江苏省新型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联盟 汇聚129家单位及3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5] 产业集群建设 - 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镇江承担高端合金产业链建设使命 [5] - 镇江聚焦"四群八链"关键节点 集中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 [6]
1—7月江苏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14.6% 江苏大船制造开出“数智航线”
新华日报· 2025-09-01 02:04
行业地位与优势 - 江苏船舶海工产业连续十多年全国第一 形成鲜明产业先导优势 拥有南通 扬州 靖江等重要造船基地 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大省[1] - 2024年全省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 手持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全国47.36% 46.22% 46.94%[1] - 1-7月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集群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4.6% 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 行业发展挑战 - 造船业面临技术工人严重缺乏且平均年龄偏大问题 因生产节奏快 劳动强度大 工作环境差导致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1] - 造船场地有限 急需提升效率 复杂工种需协调多部门及不同场地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待提升[1] 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 - 江苏发布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高校与企业均将其纳入发展规划[2] - 钢材管理软件实现运输 入库 出库全面管控 使江苏现代造船钢材库存从7.5-8万吨减少一半 极大释放资金压力 仅需2-3人即可完成[2] - 新时代造船信息化系统将库存周期从15天压缩至6天 周转速度从45天降至25天 中间产品制造效率提升30%[3] 智能化应用成果 -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智能管加工车间采用机械臂 AGV小车和智能流水线 实现全程近乎无人操作 生产效率跨越式增长[3] - API设计模块统一船舶设计软件接口规范 自动生成标准化文档 人力成本减少40% 故障率下降30%[3] - 新时代造船智能化分段制造车间通过智能软件协调设备 平面分段制作效率提高30%以上且成本降低[4] - 省工信厅目标通过三年努力使切割 成形 焊接 涂装等作业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人员减少 管理精细化水平提高 达到国际先进建造效率[3]
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对接活动在靖江举办
扬子晚报网· 2025-08-31 14:28
行业政策与战略部署 - 江苏省工信厅在靖江举办船舶海工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对接活动 旨在加速产业集群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1][3] - 活动贯彻落实《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1650"产业体系建设部署[3] - 通过三年努力目标实现切割、成形、焊接和涂装等作业过程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作业人员明显减少 企业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水平显著提高[4] 产业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 - 全省船舶海工产业生产能力持续释放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有力支撑巩固江苏全国第一造船大省地位[1][4] - 全球船舶工业竞争格局持续深化演进 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已成为产业变革核心引擎[4] - 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被定位为企业"生存题"而非"选择题" 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4] 技术实施与场景应用 - 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江苏省海工装备行业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指南》 涵盖5大环节和26个典型场景[5] - 指南聚焦"数字孪生工厂建设""产品虚拟验证"等前沿领域 及"钢材智能堆场""曲面辊压流水线"等行业特有场景[5] - 实施路径突出以场景为牵引 企业为主体 链式协同为路径 为不同规模船企提供可落地操作指引[4][5] 企业实践与供需对接 - 启东中远海工、南通中远川崎、招商局重工分享智能工厂建设经验 系统推进智能化产线与数字化平台[5] - 新时代造船、扬子江船业等4家总装建造企业发布智改数转网联需求 涉及重大项目建设[5] - 中船716所、江苏现代造船等10家服务商参与供需对接 其中4家发布主要产品和服务 6家以展板形式展示供给能力[5] 行业专家解读 - 中船集团首席专家刘建峰作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 解读转型定义、目标与特征[4] - 专家分享行业技术创新、实践应用、发展趋势及企业应对策略建议[4]
省政府党组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许昆林主持并讲话
新华日报· 2025-08-29 23:13
人工智能政策导向 - 省政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落实国务院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 [1] - 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和串联技术、创新与产业的重要纽带 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1] 产业发展战略 - 充分发挥江苏产业基础扎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 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 [2] - 聚焦大模型构建、数据产业、赋能新型工业化、具身智能等领域找准生态位和发力点 因地制宜部署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 [2] - 以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为抓手 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构建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 [2] 技术创新布局 - 积极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落地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与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2] - 加大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跨区域算力资源调度机制 [2] -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 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2] 应用场景拓展 - 加快类脑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前沿探索 [2] - 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打造推出一批标志性重大场景 推动产业体系向智能化、高端化攀升 [2] 生态体系建设 - 在全省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集聚效应 [2] - 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加强组织协调并强化人才要素支撑 [2] - 筑牢安全治理屏障 着力构建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雨林生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