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养老

搜索文档
农村养老普惠是基础提质是方向
经济日报· 2025-09-07 22:21
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 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仍面临收入有限、照料缺位等问题。一方面,一些老人面临着要么费用过高承 担不起,要么服务不到位不愿入住的尴尬。另一方面,部分机构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压低收费、减少 护工,导致专业人才流失,服务质量下降,更难留住老人。 推动"老有所养"进而实现"老有颐养",需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的制度保障。各地发挥相关重要文件法规的 作用,参照《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细化配套措施,结合实际把农村养老服务纳入改革和发展规划, 形成合力推进。 在打好养老服务基础保障的同时,还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比如,应用人工智能积 极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开发适老化智能产品,让养老服务变得更精准更贴心;鼓励职业学校开设相关专 业课程,开展技能培训,畅通养老服务型人才供给渠道;完善质量评价和奖惩机制,推动服务水平不断 提升。 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还需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养老服务机构的吸引力。比如,把基础条件好的农村 养老机构纳入旅居养老的精品路线,丰富服务产品、提升 ...
新设再贷款促信贷结构优化
新华网· 2025-08-12 06:28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国务院常务会议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 人民银行对两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和100%的再贷款支持 [1] - 再贷款资金用途明确 采用金融机构先发放贷款后再向人民银行申请资金支持的模式 保证资金精准投放和直达实体经济特定领域 [3] - 人民银行可通过丰富再贷款种类 调整再贷款数量和价格 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精准调控作用 [3] 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支持 -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 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1] - 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有助于引导信贷资金流入该领域 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 - 需研究明确科技创新具体领域范围以更好发挥政策作用 [4] 养老服务业金融支持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6亿人 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 [2] - 养老服务业带有较强公益性 目前整体盈利状况较为一般 需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积极介入 [2] - 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可满足老年人及养老服务业的合理金融服务需求 [2][4] 再贷款政策效果 - 再贷款资金成本较低 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从而让利实体经济 [3] - 专项再贷款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政策组合 [4] - 我国已设立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多类再贷款工具 [3]
东港农商银行胶州路支行:创新打造“金融+健康”养老新模式
齐鲁晚报网· 2025-07-23 04:03
核心观点 - 东港农商银行胶州路支行通过"异业联盟"模式整合医疗与金融资源,打造"金融+健康"服务闭环,满足老年群体医养结合需求 [1][3][4] - 该模式通过社保卡办理、健康档案建立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健康与金融需求同步满足,同时提升客户黏性并为综合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3][4] 服务模式创新 - 联合日照微笑口腔医院开展口腔健康讲座及免费检查,嵌入社保卡开立等金融业务,形成"金融护航健康"可持续模式 [1][3] - 未来将持续提供定期义诊、绿色就医通道等增值服务,深化"金融+生活"生态链建设 [4] 目标客群策略 - 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通过"适老金融课堂"等活动提升老年客群获得感 [4] - 主动打破行业壁垒,联合社区、商超、医疗机构等构建"金融+非金融"服务组合拳 [4] 业务拓展方向 - 将养老金代发等金融功能嵌入健康场景,探索商业可持续的普惠养老新路径 [4] - 异业联盟的关键在于资源互补和客户价值深挖,为普惠金融拓宽边界 [4]
让普惠养老更好融入社区
经济日报· 2025-07-06 21:41
政策导向与市场机遇 - 中办、国办提出完善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支持养老、托育等普惠社会服务进社区,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1] -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1] 普惠养老模式创新 - 银发健身模式推动"被动养老"向"主动健康"理念转变,成为激活社区养老生态的关键抓手 [1] - 各地构建"文化学习+健康运动+社群运营"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为老年人定制个性化运动处方和"低强度、高趣味"课程体系 [2] - 上海市杨浦区创新分层服务模式,依托社区活动室打造"老年健康教育沙龙",提供免费健康检测和定制化运动处方 [2] 社区赛事与产业联动 - 各地以社区为场景构建"赛事—服务—产业"生态链,通过普惠性赛事增强银发族黏性 [2] - 黑龙江绥芬河借"全国老年人健身球操公开赛"完善康养设施,开发普惠型康养产品,形成"赛事引流—服务下沉—产业联动"范式 [2] - 重庆市以老年人体育健身运动会为抓手,推动荣昌区建设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2]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 广西巴马依托"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平台,推动"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能 [3] - 特色文旅项目链接在地资源,实现文旅消费从"流量"到"留量"的价值转化 [3]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为何“必要且合理”
第一财经· 2025-06-10 13:41
失能老人护理需求与政策导向 - 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 当前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 占全体老年人的11 6 [1][3]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约束性指标 [1] - 民政部规划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目标为2022年不低于50 2025年不低于55 2035年不低于80 [3] 护理型床位市场现状与发展 - 截至2024年全国机构护理床位占比已达62 远超规划目标 [2][6] - 上海护理型床位占比已达68 超过2025年60 的目标 [7] - 养老机构收住老年人中67 为失能老年人 民办机构主动提高护理型床位配比至80 以上 [4][5]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护理型床位带来新增建设成本但显著提高入住意愿 机构需丰富服务内容提高质量 [8] - 养老护理员缺口大 完全失能人员需按1:3 部分失能按1:6配备护理人员 [8][9] - 不同机构护理型床位差异化配置导致优质公办机构更受青睐 [10] 政策支持与普惠化方向 - 中央和地方出台差异化补贴政策 鼓励民办机构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 [10] - 建议将上门护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 发展社区和家庭护理型床位 [11] - 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向社区倾斜 增强日间照料 康复护理 上门服务能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