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国产化
icon
搜索文档
“硬科硬客”2025年会闭门研讨之六 | 新材料国产化开始“并跑” 锚定差异化破局“反内卷”
中国经营报· 2025-09-25 06:14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新材料产业呈现多元且专业的发展生态 部分领域从技术跟跑实现并跑 甚至在一些细分技术上开始领跑[1] - 行业通过研发驱动和高端突破实现差异化竞争 避免低端内卷[1]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国家十四五政策在科研支持和产业链协同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核心原材料国产化突破[5] - 航空航天领域获得政策与资金支持 有效推动企业从单一功能材料向核心构件材料延伸[6] - 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等政策解决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痛点 培育出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6] - 生物制造行业在多地出台详细地方政策 从项目备案到落实成立专班跟踪扶持[7] 国产化与国际进展 - 覆铜板产业过去5年逐步摆脱海外供应链依赖 实现核心原材料国产化突破 粉体作为第四大关键原料国产化进程显著加快[5] - 华秦科技通过延伸上游供应链和自主研发原料 实现从原材料到工艺生产设备的全链条国产化 在部分细分领域已实现并跑甚至超越[3] - 联瑞新材产品打入日资、韩资等国际客户供应链 在高端封装材料领域国产化步伐持续加快[3][9] - 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自2003年起逐步替代国际化学法产品 头部海外企业被迫撤出市场[10] 细分领域技术突破 电子材料领域 - 南亚新材深耕覆铜板领域25年 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算力、AI、电子材料等核心领域 覆盖航空航天、医疗、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场景[2] - 联瑞新材攻克先进封装(2.5D、3D封装等)、新一代高频高速覆铜板(M7、M8、M9等)、高导热材料等领域用功能性填料技术难关[12] - 国内通过持续材料创新已在部分关键环节有效支持国产芯片发展 多款高性能AI芯片及服务器产品逐步实现规模交付[8] 航空航天材料领域 - 华秦科技90%以上营收来自材料业务 聚焦航空航天特种功能材料 并拓展至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先进结构陶瓷等领域[2] - 公司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 通过产学研用模式布局航空航天用高端核心材料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3] 生物制造领域 - 凯赛生物通过生物制造技术生产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二元胺、二元酸 开发玻纤、碳纤增强复合材料替代铝材、钢材[4] - 公司长链二元酸产能2025年将达12万-13万吨 生物基戊二胺作为全球首创产品已衍生出近100种生物基尼龙品种[10] - 产品应用覆盖汽车、电子电气、新能源装备、绿色建筑、交运物流等对轻量化和低碳高性能有强需求的行业[4] 市场需求与增长前景 - 2029年全球算力领域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1%左右 英伟达产业链带动与国内算力自主化进程为覆铜板产业带来双重机遇[8] - 国内AI算力未来将更多聚焦工业制造与实体企业 叠加新能源汽车超充、高电压场景需求 电子材料市场规模有望超越北美与欧洲[9] - 南亚新材2025年得益于国内算力需求拉动 有望在产值与同比增长率上实现较大增长[9] - 联瑞新材规划三期产能 一期1200吨高速封板配套材料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建成调试以配合下游产能释放[9] 企业竞争策略 - 华秦科技维持近1/3的研发人员占比 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通过技术优势巩固市场地位并推进产品多元化[11] - 南亚新材2024年主动放弃部分低端消费电子订单 将资源聚焦于高端覆铜板领域 通过技术突破获得国内头部客户认可[11] - 联瑞新材通过应用验证-性能优化-深度绑定的路径与下游产业深度融合 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12] - 凯赛生物通过技术突破降成本和精准选品抓需求 避开传统尼龙价格战 实现盈利稳定增长[12][13]
新材料投资:105页PPT六大维度详解19大化工新材料(光刻胶/PI/光学膜/气凝胶等)
材料汇· 2025-07-19 15:39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三级竞争梯队:美国/日本/欧洲为第一梯队,韩国/俄罗斯/中国为第二梯队,巴西/印度为第三梯队 [13] - 2021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达23.1%,预计2025年达10万亿元规模 [2][15] - 行业驱动力包括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崛起,以及传统领域消费升级和技术革新 [15]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 6%);中国市场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全球,2021年集成电路销售额达10458亿元(2002-2021年CAGR 21.3%) [21][36] - 半导体材料2021年全球/中国市场分别为643/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6.3%/21.9%;晶圆制造材料中硅片占比最大(37%),电子特气/光刻胶各占13% [4][33][34] - 电子特气2021年全球/中国市场规模分别为45.4/195.8亿美元,进口依赖度达86%,华特气体/南大光电等企业正加速国产替代 [49][56][60] 显示材料 - 全球OLED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万润股份/瑞联新材为全球领先液晶单体和OLED粗单体供应商 [6] - TFT混合液晶2023年需求预计达874.4吨(2019年为779.3吨),国内企业已进入Merck/JNC等国际供应链 [104][107][109] - 聚酰亚胺作为柔性显示关键材料,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24.5亿美元(CAGR 10.2%),国内瑞华泰/国风塑业等企业逐步布局 [7][120]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从2.2亿元增至310亿元,导电炭黑2021-2025年CAGR达25.7%,芳纶涂覆预计2025年达15亿元(2021年0.4亿元) [8][123] - 光伏反射膜预计2025年达200亿元,胶粘剂全球市场730亿美元(中国1097亿元),钠电池正负极材料2025年预计分别达73.8/46.2亿元 [8][123] - 碳纤维2021年全球/中国市场43/5亿元,2021-2025年CAGR分别为19.9%/69.2%,质子交换膜预计2035年中国达百亿规模 [8][123] 环保材料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36.8亿美元(CAGR 6%),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150亿美元(CAGR 5%),中触媒/建龙微纳等国内企业加速替代 [10][123] - 气凝胶2022-2032年CAGR达17%,2020年中国市场14.1亿元;吸附分离树脂2020年全球市场17亿美元(CAGR 5.2%),蓝晓科技多领域布局 [11][123]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3
东海证券· 2025-07-03 09:09
报告核心观点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落地,利于石化化工等行业供给侧结构优化,头部企业优先受益;消费电子龙头新品频出,带动国产产业链良性循环,关注细分领域龙头;证券板块短线或震荡,整理充分后有震荡盘升动能;A股市场短线或延续震荡 [5][6][11][19] 重点推荐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2000亿资金分两批安排,涉及石化化工等多行业,有助于优化供给侧结构,出清落后产能,头部企业优先受益 [5] - 小米、荣耀等推出多款新品,荣耀Magic V5搭载青海湖刀片电池,技术突破,消费电子龙头带动国产产业链,关注细分领域龙头 [6] - 上周沪深300指数涨1.95%,申万石油石化指数跌2.07%,申万基础化工指数涨3.11%;膜材料等子板块涨幅居前,油气及炼化工程等跌幅居前 [7] - 投资建议关注供给压缩弹性大板块如有机硅等,及有相对优势品种或龙头企业;把握新消费和科技内循环需求,关注健康添加剂、化工新材料细分领域龙头 [9][10] 证券板块技术分析 - 证券板块在多重压力位遇阻,短线或震荡,但技术条件向好,大单资金活跃,整理后或震荡盘升 [11] - 回顾上一篇简评,指数其后震荡获支撑上涨,现遇前期高点压力位,震荡整理后技术条件进一步向好 [12][14] - 箱体交易密集区大单资金累计净流入超300亿,近期多个交易日大单资金净流入可观,做多力量活跃 [15] 财经新闻 - 央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定10万以上现金交易义务,8月1日施行 [17] - 李强将赴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访问埃及 [17] - 今年8000亿“两重”建设项目清单下达完毕 [18] - 特朗普称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美对越产品征20%关税,越对美开放市场 [18] A股市场评述 - 上交易日上证指数小幅收阴,短线或震荡,关注下方支撑;周线技术条件尚无明显走弱迹象 [19] - 深成指、创业板调整,震荡调整未结束,关注下方均线支撑 [20] - 上交易日市场情绪回落,钢铁板块涨幅居首,技术条件向好,临近压力位或震荡;光伏等板块活跃,元件等板块回落 [20][21] 市场数据 - 展示2025/7/2融资余额、逆回购、国内外利率、股市、外汇、商品等市场数据及变化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