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跨境流通

搜索文档
投资贸易便利化升级,上海自贸区条例11年来首次大修
搜狐财经· 2025-09-26 10:09
智通财经记者 | 刘素楠 智通财经编辑 | 庄键 全国第一个自贸区条例实施11年后,迎来了首次大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下称《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9月25日表决通过,将自2025年9月29日 起施行。 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常江介绍,2014年版的《条例》是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立法,具有开创性意义,在推动上海自贸区为国家"试制度、探新 路、测压力",形成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全国各地自贸试验区立法起到了示范效应。 他指出,十多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覆盖范围、管理体制、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功能拓展和产业发展。因此,有必 要对《条例》进行全面修订。 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新高地,上海自贸区具有"头雁"效应,此次条例修改备受外界关注。 人才政策也有望获得新突破。他透露,上海自贸区将实行更加便捷的外国人出入境、停居留政策,为外籍人才提供办理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手续的绿色通 道;在空间载体、科研平台、项目支持等方面为科学家工作室提供配套支持;对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人才智力密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新 ...
中远海科:公司目前涉外业务主要为中远海运集团境外公司提供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8:00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目前涉外业务主要为中远海运集团境外公司提供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 [2] 业务性质 - 公司未直接参与数据跨境流通业务 其涉外业务聚焦于为关联企业提供数字化支持服务 [2] 信息披露来源 - 该信息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 由每日经济新闻作为媒体来源进行传播 [2][3]
全国首个 北京朝阳打造数据商务区
新京报· 2025-09-01 05:58
数据商务区建设规划 - 全国首个数据商务区(DBD)将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新型商务生态体系 旨在提升北京全球数字经济影响力并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经验[1] - 依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据商务基础设施平台 构建数据供给-开发-应用的平台支撑体系[1] - 结合"十五五"规划在北京CBD 中关村朝阳园 国家文创实验区 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区域建设数据核心点位 以点带面辐射全域发展[1] 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 - 朝阳区数据产业基础雄厚 已落地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北京数据集团等关键机构[1] - 区域拥有丰富的商务服务和应用场景资源 具备数据赋能商务产业的天然先发优势[1] - 充分发挥区域数据与商务产业高度集聚优势 打造数据行业全国地标并吸引产业集聚[2] 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 - 服务数据相关国内国际企业机构组织落地朝阳区 依托北辰集团 朝阳科创等专业科技和会展服务力量[2] - 用好"数据要素X"大赛场景资源 落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提高数据商务人才服务保障水平[2] - 构建围绕场景 投资 信用 生态等的全要素服务体系[2] - 着力打造立足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战略的数据跨境引领区 建设全球数据流通交易核心枢纽[2]
大湾区医疗跨境数据空间筑牢南沙数据产业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1:43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跨境数据空间建设 - 基于IPv6和数据空间技术构建跨境数据基础设施体系 推动粤港澳三地医疗数据安全共享与协同应用 [1] - 通过数据合约与使用控制技术将差异化制度体系工程化 建立医疗数据分级授权机制 对身份信息及检测参数等数据操作实施管控 [2] - 在数据流通底座上构建服务平台 实现电子病历跨境共享和远程会诊 可传输超500TB高质量诊疗数据 [2] 跨境医疗数据应用成效 - 显著减少因信息割裂导致的重复检查并缩短就诊时间 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2] - 平台正整合养老院及社区服务场景 实现健康档案自动同步与智能化关怀 满足港澳养老需求 [2] - 联合粤港澳高校及北京科研机构共建跨境AI模型微调平台 传输融合肝病等多源异构专科数据 大幅降低科研成本并提升协同效率 [3] 数据跨境制度与国际标准建设 - 创新中心联合IDSA及IEEE共同启动IEEE P1988跨境数据空间国际标准构建 聚焦跨组织跨地域数据安全流通与可信交互 [3] - 南沙探索的"建立粤港澳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入选商务部十部门推广名单 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实践方案 [4] - 南沙对购买跨境数据专用通道服务的企业按比例给予补贴 每年最高100万元 [4] 金融与数字资产跨境创新 - 研究构建粤港两地互认的数字资产跨境规则体系并试点推动项目落地 [5] - 推动商业银行围绕跨境支付、信贷等业务开展内部数据跨境流通试点 探索"可用不可见"数据流动模式 [5] - 南沙推进"五港联动"策略 建设"国际数港"作为数字化改革与数据跨境流动核心枢纽 [5]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六周年: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9:18
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 [2]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 [2][6]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7% [2] - 前沿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总产值年均增长38.3% [6] - 2025年上半年航空航天产值同比增长52.9% [6] 产业发展与投资 - 2025年8月19日集中签约6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涵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 [5] - 盛合晶微三维芯片集成项目、中国重燃重型燃气轮机项目、脑机接口验证平台项目、水下机器人项目、鲁汶仪器集成电路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等具体项目落地 [5] - 民用航空产业引进大飞机配套企业60余家 [6]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作为航天产业生态链主企业,带动卫星制造、零部件生产、应用服务等领域企业集聚 [6] 制度创新与开放 - 累计形成16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9项为全国首创案例 [5] - 77条试点措施被复制推广至全国或其他自贸区 [2] - 通过操作指引+负面清单模式建立字段级一般数据清单,促进数据跨境流动 [2] 数据跨境与数字业务 - 2025年上半年20多家企业开展来数加工业务 [5] - 建设国际数据加工枢纽,重点发展来数加工、数字文化出海、数字化服务能力出海 [2] - 数据跨境流通试点支撑海外原始数据清洗、标注、分析处理,生成数据产品和服务 [2] 创新生态与产业链 - 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实现技术协同与资源共享 [5] - 精准布局上下游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生态圈 [5] - 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自我进化机制 [5]
研判2025!中国数据跨境流通行业发展背景、相关政策及市场现状分析:数据跨境流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需求日益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6 01:30
数据跨境流动定义与分类 - 数据跨境流动指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等数据,包括两种情形:数据跨境传输转移行为及数据被境外主体访问处理[1][2] - 按流动方向分为数据出境(境内向境外传输需符合安全评估)和数据入境(境外流入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审查)[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2年全球跨境数据流动规模达99.7万GBPS,近三年平均增速超30%,2024年规模超180万GBPS[1][19] - 全球数据产量从2018年39.9ZB增至2023年超100ZB,2024年达近160ZB[4] - 中国2024年数据生产量41.06ZB(同比+25%),存储总量2.09ZB(同比+20.81%),结构化数据增速显著高于非结构化数据[8] 政策法规框架 - 中国通过《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本地存储,出境评估"原则[14] - 国家网信办2022年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2023年发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2024年推出《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优化制度[1][14][16] - 欧盟侧重个人数据保护,美国倾向经济自由,俄罗斯实行严格管控,体现全球立法差异[12] 市场交易与商业化 - 2024年中国数据交易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30%),24家机构联合推动互认互通[10] - 北京、上海等地数据交易机构上架产品1.6万多个,交易总额同比增80%[10] 技术特征与结构 - 非结构化数据占比超90%,但结构化数据增速更快,元数据驱动分析及AI决策[6][8] - 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数据增速领先[8]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生意宝、万达信息、小商品城、奥飞数据、首都在线等12家[2] - 非上市相关企业涵盖奥飞数据科技、首都在线科技、海康威视、萤石网络等20家[2] 国际贸易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2.13万亿元(同比+5.3%),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