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救市

搜索文档
如果房地产“救不起来”,那么明年或将面临这4个“大麻烦”
搜狐财经· 2025-09-28 02:37
当房地产市场持续"遇冷",房企手中积压的商品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去化压力。届时,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将如影随形,吞噬越来越多的房企。 楼市寒潮下的"怪象":救市不绝,跌势不止,四大隐忧浮现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一边是全国房价普遍下跌的严峻趋势,平均跌幅已悄然超过三成;另一边则是政府和金融机构轮番上 阵,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救市"利好政策。放眼望去,除了极少数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绝大多数地区的限购藩篱早已被拆除,银行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也降 至历史冰点。然而,即便如此,这场旨在回暖楼市的努力,其成效却依旧显得乏善可陈,未能激起预期的浪花。 面对这股难以逆转的市场颓势,业内人士不禁忧心忡忡,预警称:"若房地产行业迟迟无法迎来全面复苏,明年或许将要面对四大棘手的难题。" 一、地方财政的"失血"之痛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直接削弱了地方政府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土地出让金。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进一步下滑至2.85 万亿元,同比锐减约19.7%。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的减少,不仅拖累了整体财政收入的增长步伐,更将间接影响到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能力,乃至公共 ...
假如房地产“救不起来”,明年或将有4个“大麻烦”,应早做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9-24 14:09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各地房价长期下跌的趋势明显。目前,全国房价平均跌幅超过30%。而另一边是各种救市利好政策不 断。现在除了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之外,其他绝大多数城市都放开了限购政策。此外,银行也将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下降到历史最低。但是,房产救市取得 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感到满意。 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企手里的商品房去库存难度会加大。届时,会有越来越多的房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不仅如此, 2025年下半年到2026 年,房地产企业将面临约1.2万亿元的债务到期高峰。而在当前房子销售困难,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债务到期高峰,对于房企而言无疑是 一个巨大挑战。 从目前情况来看,房地产金融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房贷不良率的持续上升。据银保监会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 0.7%,较2024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 另一个是,开发贷的风险也在逐步上升。202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达到6.3%,较年初上升1.5个百分点。如果房地产"救不起来",那么房 地产金融风险就会逐步上升,现在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 第四,房价下行的压力会逐步加大 ...
房地产这次真急了!9月新一轮救市政策潮开启了
搜狐财经· 2025-09-03 14:32
政策背景与紧迫性 - 2025年9月中国房地产市场推出新一轮救市政策 旨在打破弱预期-弱现实-弱价格负反馈循环并稳定宏观经济[1] - 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下降7% 高库存 购房负担压力偏大与部分房企信用风险持续构成三大约束[2] - 北京五环外不限购政策使通州区改善型项目认购量两周内提升68% 大户型项目到访量激增150% 但刚需项目热度回落且二手房价未扭转跌势[2] - 房地产相关产业贡献全国约20% GDP 其持续下行拖累钢铁 水泥 家电等数十个行业复苏[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4-5% 但楼市低迷引发的财富效应收缩制约居民消费能力提升[3] 需求端政策举措 - 北京上海采取环线差异化限购松绑策略 五环外/外环外全面取消套数限制 非户籍居民社保缴纳年限从2年降至1年[6] - 上海新政后外环外改善型住宅看房量环比增长40% 120-144平方米户型咨询量占比提升至35%[6] - 苏州上海推出提贷并举公积金措施 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同时申请贷款且不影响额度计算[7] - 上海对绿色建筑住房实施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15% 多子女家庭首套贷款额度最高达216万元(提升12.5%)[7] - 上海取消首套与二套住房利率差异化限制 以200万元30年期贷款计算 二套房购房者月还款额减少800-1200元[7] 供给端改革措施 - 专项债明确划出土地收储与存量房收购额度 2025年4.4万亿元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9] - 广西上海推广好房子建设标准 包括绿色建筑 智慧社区 适老化设计等具体指标[9] - 2025年城中村改造规模在去年100万套基础上扩大 货币化安置比例预计提升至40% 直接消化约2亿平方米存量商品房(占库存总量15%)[10] 政策效果与市场反应 - 北京通州 上海外环外等政策先行区域新房认购量普遍提升50%以上 部分改善型项目出现日光现象[10] - 政策脉冲式反应有望在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形成叠加效应 推动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10] - 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政策效果快速显现 但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且面临人口流出压力[11] - 2025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超过5000亿元 部分企业保交楼压力巨大[11]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5-6% 但储蓄倾向较强 购房意愿实质性提升可能需要6-12个月政策观察期[11] 政策实施挑战与平衡 - 需把握短期刺激与长期转型平衡 避免过度依赖行政手段推高市场热度[12] - 需平衡市场活力与风险防控 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上升风险[12] - 需避免一线城市政策外溢引发三四线城市非理性跟风[12]
并非胡说!一旦房地产“救”不起来,明年楼市或有“5大”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5-08 21:20
房地产行业现状 - 全国房贷占银行贷款近40%,房地产直接关联60多个行业和上亿人的就业 [1] - 2023年以来23家上市房企退市,包括销售额千亿级的房企 [3] - 2024年房企债券违约余额855.5亿,占全行业违约额的79% [3] 房价与市场表现 - 上海一套500万的房子两年跌到350万,首付蒸发30% [1] - 2023年1-10月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8% [3] - 10月百城二手房价连跌30个月,市场陷入买涨不买跌的死循环 [4] -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在去年四季度止跌,但三线城市仍在下跌 [4] 开发商资金链与风险 - 恒大等巨头房企出现危机,小房企因资金链控制较好部分存活 [3] - 重庆某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七年暴涨3470% [3] - 烂尾楼风险上升,工地停工、建材滞销、装修公司订单减少 [3] 银行与金融风险 - 房地产贷款占信贷总量四成,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从0.3%升至0.55% [3] - 断供潮加剧,首付跌没后还款意愿下降 [3] - 银行持有大量法拍房,但市场冷清导致变现困难 [3] 地方政府财政影响 - 土地出让金占地方综合财力五成,2023年全国土地购置费下降26.6% [4] - 陕西黄龙县等小地方财政支出是收入的四倍,依赖卖地支撑 [4] 居民资产与消费 - 中国城镇居民六成资产押在房子上,房价跌10%等于全国家庭财富蒸发几十万亿 [4] - 杭州某新房同户型挂牌价比贷款余额低20万,居民资产缩水 [4] - 社零增速放缓与楼市低迷相关,居民杠杆率达60.9% [5] 政策应对 - 房贷利率降至3.09%的历史低位,现房销售占比升至26.5% [5] - 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春节后翻倍 [5] - 重庆取消限售、山东推房票安置、央行发放2.6万亿白名单贷款 [6] 宏观经济影响 - 建筑业、家电、装修行业疲软,新房销售下滑拖累水泥产量下降18% [4] - 日本房地产崩盘教训显示居民杠杆率过高风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