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搜索文档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多校开展主题“大思政课”
新华网· 2025-09-28 03:00
"这堂大思政课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呼应、个体与国家的联结、'大先生''小先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为 推进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构建中高本思政育人共同体提供了示范样本。"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院长王海威说。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宏杰表示,将继续以辽宁红色文化为底色,以重大历史事 件、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持续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此次"大思政课"由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策划发起,携手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精心设计《烽烟 起・国殇记》《红心铸・救危亡》《众志城・丰碑立》《忆胜利・淬担当》四个篇章,4所院校师生联 袂登台、协同演绎,吸引辽宁省内20所院校的70余名思政教师、近300名学子参与互动。 舞台上,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朗诵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传递出代代相传的赤子情怀;辽宁 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诵读赵一曼家书,再现革命英烈舍生取义的铮铮风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讲 述《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历程,从西方记者的视角回望中国革命……不同学段、不同专业的学子在同 一舞台同频共振,生动诠释了思政教育全链条贯通的育人成效。 除来自不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外,沈阳"九・一八"历 ...
人民日报刊文:守正创新提升思政教育质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5 01:1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 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 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 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具体路径。 青年思维活跃,需要精心引导和培养。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乐教 善教,广大青年"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 本性转变。同时应当看到,当下部分思政课教学与青年群体需求、接受习惯之间还存在隔阂。比如,有 的思政课教育不问年轻人所需,一味填鸭式灌输,实际教育效果不佳;有的思政课语言枯燥、内容空 洞,没有对现实热点做出有效回应,难以 ...
守正创新提升思政教育质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22
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 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 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 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具体路径。 青年思维活跃,需要精心引导和培养。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乐教 善教,广大青年"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 本性转变。同时应当看到,当下部分思政课教学与青年群体需求、接受习惯之间还存在隔阂。比如,有 的思政课教育不问年轻人所需,一味填鸭式灌输,实际教育效果不佳;有的思政课语言枯燥、内容空 洞,没有对现实热点做出有效回应,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思政 ...
红色娘子军文化大讲堂琼海开讲
海南日报· 2025-09-22 01:05
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重新开园2周年之际,园区特别启动红色娘子军文化大讲堂活动。在专家主旨 报告中,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赵康太作了精彩分享。他深入探讨了红 色娘子军的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及其时代价值。他指出,思政课应该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小学讲故事、 中学讲历史、大学讲精神)进行差异化、一体化设计,将红色娘子军革命精神作为琼崖精神的重要组成 部分,融入思政教育,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目标。 展望未来,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利泽表示,纪念园将以本次思政课为契机,精心打造 红色娘子军文化大讲堂,推动红色娘子军革命文化深入人心、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海南日报嘉积9月21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陈美如)9月21日,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 点亮思 政课堂"为主题的文化大讲堂在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举办。 本次活动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教育厅指导,琼台师范学院、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省 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研究基地、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管理中心主办,琼海市教育 局协办。 如何让不同学段的青少年都能深刻感悟红色娘子军革命精神?这堂主题思政课通过"寻琼花根脉,传 红色 ...
上好有温度有厚度的思政课
人民日报· 2025-09-19 22:08
课程规模与影响力 - 全国20余万所大中小学超1.5亿师生收看课程 [2] - 社会公众通过各类媒体收看超4000万次 [2] 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 - 课程分为小学"众志成城"、初中"中流砥柱"、高中"精神丰碑"、大学"大国担当"四个学段针对性内容 [2] - 小学阶段采用"具象素材—故事载体—认知阶梯"路径 运用空袭音效和地道模型模拟历史场景增强沉浸感 [3] - 运用AI技术复原先辈形象并开发地道战互动系统以提升教学吸引力 [3] - 初中阶段注重体验与思辨结合 通过博物馆研学(如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和社区志愿服务实现实践教学 [5][6] - 高中阶段通过革命历史短剧展演和地道战遗址参观拓展教学场域 实现"入情入心"效果 [8] - 大学课程以"大国担当"为主题 通过设问启思和史料释惑强化历史与现实联结 [10][11] 教师队伍建设与跨学段协作 - 每月开展清华大学、清华附中、清华附小跨学段集体备课和同主题课例展示 [9] - 组织大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烈士纪念日祭扫和"手拉手"交流活动形成一体化建设合力 [9] - 教师需具备信仰坚定、学识渊博、功底深厚等素质 并掌握创新思维、语言艺术和共情能力等多项基本功 [11] 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 - 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官方平台筛选历史影像和文献确保史实准确性 [3] - 初中教学引入杨靖宇将军后代等真实人物故事增强课程感染力 [5] - 高中教学运用左权家书等实物史料实现情感共鸣 [8]
办好没有围墙的思政课(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19 22:08
思政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让思政课接地气冒热气,定能更好地启迪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之路。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0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回溯抗日战争的硝烟烽火,讲述铮铮铁骨的激情岁月,感知民族觉醒的精神力量……人民网"同上一堂 思政大课"系列课程一经播出,吸引全国超1.5亿师生收看。这堂没有围墙的思政课,讲述方式新、传播 渠道广,展现了思政教育的创新魅力。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富有亲和力的讲 解、更有针对性的内容,广大思政课教师用生动的案例把知识讲活,用精巧的叙事把故事讲透,用新颖 的方式把课程讲"潮",让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办好思政课,要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形式、内容与载体。走进自然、触摸文物,将课堂与户外研学、创 意手工相融合,增强沉浸感与体验感;小屏幕连通大课堂,依托现代传媒、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 术,把思政教育的声音传得更远。 ...
万名师生共悟“延安精神” 沉浸式“大思政课”燃动青春
央广网· 2025-09-16 09:20
活动概况 - 天津工业大学举办校园实景沉浸式思政大课《延安星火 代代相传》 近万名师生参与活动 [1][2] - 活动以延安精神为核心内涵 设计九个主题实景包括《胜利会师·西安事变》《熔炉·识字班里的"光"与"情"》等场景 [2] - 采用无人机编队展示"延安精神 代代相传"图案 结合科技手段与影音重现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 [2] 教育创新 - 将校园空间如图书馆和宿舍前小树林转化为实景舞台 突破传统"行走的大思政课"需赴外地红色基地的模式 [2] - 通过"可看 可听 可感 可参与"的沉浸式呈现方式 强化青年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的认同感 [2][4] - 天津市教委计划持续开展艺术大思政课 组织思政教师与艺术教师同台演绎 并邀请战斗英雄进入校园开展红色场馆实践活动 [4] 内容制作 - 主创团队深入研读史料文献 融入《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及珍贵影像资料 确保历史叙事准确性与代入感 [3] - 使用精心设计的道具 服装和时空对话桥段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脉络与故事片段 [3] - 通过革命先辈后代亲身讲述家族故事 增强叙事的真实性与情感冲击力 [3] 参与反馈 - 参演研究生表示通过扫盲夜校场景真切感受到革命战士的责任感 深刻理解延安精神中"艰苦奋斗"的内涵 [4] - 师生评价活动实现跨时空交流震撼体验 激发勇担时代使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2][4] - 活动结束后师生心中形成持续情感共鸣 红色精神以年轻化方式实现代际传承 [4]
校馆弦歌|开在历史现场的“大思政课”
人民日报· 2025-09-15 03:51
高校红色教育实践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870余名新生分批次参与北大红楼"开学第一课"活动 通过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讲解和专家讲座形式开展沉浸式思政教育 [1] - 复旦大学通过《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组织"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 推出"心有所信"系列视频微党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创新宣讲形式 覆盖校内外及线上场景 [3] - 南京大学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国际云科考项目 采访亲历者及后人并创作《约翰·拉贝》绘本 项目获评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 [4] 历史资源教育转化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利用毛泽东题写校训及第八班教室原貌 组织学生排演沉浸式思政课 同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红色场馆 [5][6][7][8] -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展示1956年6000多名师生西迁实物 包括粉色车票等标志性物品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担任讲解员并完成300余场讲解 [8][9] -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收藏5000余张照片及上万件实物 学生志愿者讲解队通过文物展陈传递"刚毅坚卓"精神内涵 [9] 行业精神传承实践 - 重庆大学通过工学院楼前"大轰炸纪念碑"及历史事迹激发师生"红心向党、立志报国"责任感 推动学生选择西部基层就业 [10] -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纪念馆陈列万余件馆藏实物 包括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舰载计算机"901"元器件 以及多语言学术笔记等军工历史见证 [10][11] - 各高校将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纪念设施等历史资源转化为可感知的精神滋养 通过实物展陈与现场讲解实现信仰教育 [1][10][11]
开在历史现场的“大思政课”(校馆弦歌)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开栏的话 巍巍学府,弦歌不辍。高校校史馆的史料,记录烽火岁月;博物馆的藏品,见证科学探索;图书馆的典 籍,涵养人文情怀;历史建筑的设施,镌刻办学初心。 本报今起推出"校馆弦歌"专栏,循着时光印记,来到高校相关历史场馆,品读一砖一石、一事一物。愿 这承载着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弦歌续写新篇,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在新时代 新征程上奏响青春之歌。 走,到北大红楼上"开学第一课":在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细致讲解中,重返觉醒年代;在百年前的大 教室里,听专家学者围绕"大历史视野中的北大红楼"等主题倾情开讲。 截至9月14日,已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870余名新生分批次走进北大红 楼,在红色浸润中开启新学期。北京大学法学院2025级本科生黎子墨说:"这堂'开学第一课'带给我精 神的淬炼,让信念的火种长存于心。" 从红色遗址到革命文物,从纪念设施到英雄事迹,各高校将思政课堂开在承载初心与使命的历史现场, 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代代相传。 追寻真理之光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2012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讲起陈望道 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广东如何讲好“大思政课”
新华社· 2025-09-14 17:07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将思政课全方位融入各学科和各场域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2][3] 思政课程创新实践 - 广州实验中学开设"思政+考古"特色课程 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现场分享考古日记 激发学生兴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 华南师范大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结合露营活动开展"星空下的对话" 开通红色巴士专线串联城市地标形成移动课堂 [2] -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在数学课中融入民族文化内容 通过分类计数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 [2]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多语种+思政"系列精品课 增强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 [3] - 中山大学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措施 实现课程思政覆盖率超过90% [3] 教育体系与规模 - 广东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2817万 占全国总数近十分之一 [3] - 广州成立大中小学思政协同创新中心 每两年开展一届思政课"三百"工作 评选100个优秀教师/100个课题/100堂微课 [3] - 通过建立32个高校与中小学教育共同体 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试点 [4] 实践教学与社会课堂 - 广州市越秀区拥有7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31处红色革命遗址 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 [5] - 广州市铁一小学通过"学访讲唱画"五种形式开展立体研学活动 利用校史馆和城市博物馆资源实现三全育人 [5] - 广州市第二中学通过社会调研方式让学生理解国家政策 在生育政策调研中让学生了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要性 [6] - 广东省设立首批24个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166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建设 [6] - 广东实施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每年超10万名大中专学生赴县镇村开展定向服务 [6] - 华南农业大学开展"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 2万余名师生深入广东21个地市4400多个行政村开展调研 [7] 网络思政与创新形式 - 华南师范大学通过"晚安华师"公众号发掘保安刘国连的感人事迹 通过网络传播引发热议并实现价值观引导 [8] - 华南理工大学上演原创话剧《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19场次 观看达2万人次 再现革命前辈周文雍和陈铁军故事 [9] - 华南理工大学利用裸眼3D魔方和270°沉浸式五折屏等科技创建新校史馆 增强红色文化教育情境感召力 [10]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 创建VR沉浸式课堂和网络思政育人矩阵 [11] 制度建设与领导机制 - 广东建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机制 成立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11] - 2019年以来省领导讲授思政课超50人次 高校党政主要领导讲授思政课超3200人次 [12] - 省领导到校讲思政课及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上"思政第一课"已成为常态化制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