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平安“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惠及超 31 万名学生 全面升级“科技型企业开放日”活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11:44
项目背景与启动 -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与中国平安联合主办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总结展望会暨科学家见面会 于2025年9月26日举行 标志着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1] - 会议总结六年项目成果并启动2025-2026年度新计划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等专家参与指导[1] 项目覆盖与规模 - 项目六年来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1058所乡村小学 累计惠及超31万名学生与2万余名乡村教师[5] -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培训教育工作者超3万人 打造科技体验活动组织3000余名青少年走进中国移动 比亚迪等科技企业[5] 企业参与与资源投入 - 中国平安作为发起单位之一 持续建设119所希望小学 每年组织超千名员工参与支教 线上科技课程覆盖超3000万人次[4] - 阿里巴巴 腾讯 中兴 国轩高科等科技企业分享公益科普经验 京东 联想 隆基绿能等企业参与讨论多元协同机制[9] 战略举措与实施计划 - 新年度项目将实施"四个一"策略:打造科普讲师团 落地线下公益活动 制作场景化科普视频课 研发科普资源包[7] - 通过开放科研设施 转化创新技术 开发优质课程等方式 构建多元化科普支持保障机制[9][10] 专家资源与学术支持 - 成立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专家团 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 中科院唐明研究员等专家 聚焦课程研发与活动设计[1] - 科学家见面会组织金涌院士等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探讨科学思维培养 AI应用及宇宙科学等话题[8] 社会影响与政策协同 - 项目响应《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和《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意见》要求 推动社会多元参与科教平台建设[7] - 云南省教育厅关工委确认项目六年来显著提升师生科技素养 通过物资捐赠 教师培训及线上线下活动实现资源输送[4]
让“科普之翼”越来越有力
人民日报· 2025-09-23 01:37
在北京密云区第二中学,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举办科普讲座。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供图 在江西兴国县龙口中学,洪文钦(左一)指导学生做实验。张普贵摄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恩格贝镇中心小学,孩子们体验VR眼镜。鄂尔多斯市科技馆供图 科普大篷车旁,孩子们使用VR眼镜感受浩瀚星空;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乡村小学,带着孩子们一起做科 普实验;近80岁的院士成为科普"UP主",为网友揭示人工智能的奥秘……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普 工作,各级各部门和各类组织举办众多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科普活动,在拉近公众与科学之间距离的 同时,也在全社会播撒热爱科学的种子。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本版今起推出"弘扬科学家精神·关注科普月"系列报道,讲述科普工作者们 普及科学知识、营造热爱科学社会氛围的生动故事。 ——编 者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星辰大海等着你"公益科普讲座 点亮青少年的航天梦想 后来,常琳成了学会做科普的"常客"。2021年,她再次到西藏科普。听说科学家来讲航天,林芝市朗县 中学礼堂坐满了学生。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到中国航天发展,再到卫星的研发和使用,这场科普效果 出乎常琳意料:"相比5年前,孩子们视角更开阔,也更加善于、敢于表达,我看到教育 ...
赛事引领、课程创新、实践赋能——河北衡水探索特色科学教育之路
新华网· 2025-09-21 16:16
新华社石家庄9月21日电(记者邹尚伯、岳文婷)"老师,要是机器人在复杂环境里迷路了,该怎么通过程序让它快速找到正确路线?"在河北衡水 中学的一间科学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一场机器人编程活动。听到学生的疑问,指导老师李聪解释道:"需要用到路径规划算法,结合传感器 反馈的数据,实时调整机器人的行进方向。" 衡水中学学生正在进行程序测试。新华社发(王天祥 摄) 科学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发力。2024年以来,衡水市招聘科学教师145人,培训科学教师569人。同时,市(县)教 育、科技、工信等6部门联合组建了由347名校外专家组成的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工作团队,这些科学副校长充分发挥作用,指导各学校通过科技 节、科技周、校外研学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科普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航天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和赛 事。 景县多次赴唐山等地参观学习,推进科学教育发展;冀州区将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心、整合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列为2025年必办的10项民生实 事之一;桃城区、武强县、枣强县、深州市等县市区首届中小学科学运动会相继举办……一系列科学教育政策和实践在衡水各个县区落地。 "科 ...
“开学第一课”的N种打开方式
央广网· 2025-09-07 03:54
红色主题教育 -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开展抗战历史教育课程 通过文物故事和史料讲解呈现动态教育内容[2][3] - 西安市国防教育宣传员以老照片和旧书信为素材 带领学生回顾抗战峥嵘历程[3] - 学生在百年梨树下书写"勿忘历史""强国有我"等心愿 深化对爱国拥军传统的理解[3] 科技启蒙教育 - 西安市浐灞第二小学开展人工智能主题课程 二年级学生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学习种子形态[4][6] - 家长参与四年级课堂教学 运用AI技术使博物馆文物动态化呈现[6] - 学校科技社团学生自主讲解创作成果 实现科技趣味性与实践性结合[6] 新生适应性教育 - 西安高新第八小学实施三天入学教育 涵盖安全规范 行为规则及文化认知三个层级[7][9] - 通过击鼓传花 转圈游戏等互动方式缓解新生焦虑 增强自信心[9] - 学校以"八颗种子"为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勤劳 团队 创新等核心素养[11] 综合教育活动 - 西安市多所学校同步开展交通安全 法治宣传及家校协同主题教育[11] - 各类活动聚焦校园安全防线建设 为学期开端奠定坚实基础[11]
教育部:持续推动中小学校加强科学教育 提高少年儿童科学素养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23:34
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 健全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强化年级学段有机衔接 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 [3] - 一至九年级均已开设科学课 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总课时占比增至8%-10% 独立设置信息科技和劳动课程 [3] - 高中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分别设置必修、选择性必修及选修学分 独立设置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 [3] 科学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 推进科学教育教学改革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 引导教师探索跨学科综合化教学与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 [3] - 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 推动学生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学习 提升观察、实践、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能力 [3] - 积极探索STEM教育 培育具备扎实科研素养的青少年储备力量 [5] 科学教育平台与资源建设 - 持续开展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建设 探索科学教育实施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4] - 构建学段纵向贯通、校内外横向联动的发展格局 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确定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4] - 完善大中小学及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统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等阵地平台资源建设与开放 [4] 科学教育战略规划 - 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战略高度 深挖教育系统优势 持续推出科普优质资源和特色项目 [5] - 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核心 多方发力推动科普工作走深走实 助力全民科学素质能力提升 [5] -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培育具有科学家潜质且愿意投身科研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1]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要补哪些短板
科技日报· 2025-09-04 23:24
科学教育政策与实施现状 -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1] -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多地政府出台配套规划 [1] - 2023年新学期多地中小学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纳入教学 通过机器人、航空航天等科技知识融入课堂及参观科研机构等方式推进科学教育 [1] 科学教师队伍挑战 - 2022年小学科学专任教师仅24万人 校均1.61人 数量严重不足 [3] - 超过70%小学科学教师为兼职 仅约40%拥有自然科学背景 [3] - 本科以下学历教师占比接近30% 研究生学历不足2% 远低于发达国家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要求 [3] 课程教学实施问题 - 国家重视实验教学 但部分地区未按课标完成教学 存在"黑板上做实验"现象 [4] - 2022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科学素养培养为导向 要求教师根据课标选择教学资料 [5] - 科学教育主渠道是科学课堂 需先落实课堂教学再开发校本选修课和科学活动 [5] 课标制定与设计 - 当前课标缺乏K12整体设计 进阶性不明显 幼儿园到高中需统一规划科学启蒙到科学发现能力的培养 [8] - 科学家应在课标制定中提供学科知识体系、研究范式和科学精神支持 与教育家合作完成教学内容设计 [6] - 某发达国家制定K12课标时由18位专家组成委员会 包括顶尖科学家和教育专家 并征求科学家组织意见 [7] 人才培养机制 - 全国68所高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 绝大多数为师范院校 [9] - 建议吸纳非师范类理工科毕业生经培训后加入教师队伍 在理工科院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 [9][10] - 科学教育专业应注重通用科学思想方法培养 通过补充教育学课程或招募理工科毕业生加强师资培训 [11] 研究支撑体系 - 我国科学教育研究资助处于起步阶段 资源投入有限 难以形成长期团队合作 [12] - 需开展实证研究和教学实验 研究各年龄段科学概念掌握程度 为课标修订和教材编写提供中国实证依据 [12][13] - 需培养专业化科学教育研究团队 通过支持实证研究项目扩大研究队伍 [12]
2025年中国校(园)长论坛举办,共探大湾区协同育人新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4:30
论坛背景与战略意义 - 2025年第一期中国校(园)长论坛于8月25—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聚焦大湾区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1] - 北京师范大学将珠海校区定位为校(园)长培养"黄埔军校" 旨在建设全国影响力教育创新高地[1] - 珠海市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深化教育改革 推动教育现代化和综合实力提升[1] - 论坛构建高端研修平台与教育经验辐射机制 实现跨区域跨学段的优质教育"裂变式传递"[1] 科学教育实践与创新路径 -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提出加强技术与工程教育实践 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生态两大核心维度[2]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强调科学教育与科普并重 提出四条准则:选学生能理解内容 用通俗语言 让学生参与 启迪思考[2] -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建立"行知创"课程体系 纵向贯通小初高 横向联动多学科 创新思维课堂与评价机制[2] - 文昌航天城管理局通过对比国际航天旅游教育模式 阐明航天科普教育发展潜力与科技特色教育推广路径[2] 区域协同与学科融合 - 倡导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协同发展 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思考 像工程师创造[3] - 澳门培正中学分享科技教育长期实践成果 为科技赋能教育提供人才培养路径借鉴[3] - 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小初九年一贯科学课程 探索科学教育"加法"实践与科技融合教学思路[3] - 珠海一中介绍科学教育核心思路与实践成效 将深化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改革[3] 大湾区教育生态构建 - 圆桌对话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教育资源互通与特色共建[3] - 探讨区域协同育人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 推动大湾区教育生态一体化发展[3]
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这样开展
科技日报· 2025-07-29 23:19
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实践 -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指出中小学科学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导向,目标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协同发展的关键[1] -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2023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高质量发展[1] - 北京一零一中学等学校展示学生创新成果,包括自动采摘机械臂、智慧养老设备、垃圾分类语音识别技术等[1] AI赋能科学教育 - 人大附中建立横向跨学科、纵向分层次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包含30多门课程和100多个"AI+X"跨学科教学案例[2] - 该校与附属小学合作开设"AI+数学""AI+物理"等六门课程,受到师生高度认可[2] - 北京市教委2025-2027年工作方案强调AI赋能五育融合,人大附中开展"AI+美育"课程如青铜器文化创作课,由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师联合授课[3][4] 集团化资源共享 - 教育部2023年8月文件提出通过集团化办学促进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和资源共享,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覆盖十所中小学并帮扶五地学校[5][6] - 该集团从文化、制度、数字化三方面横向联动,构建纵向衔接的科学教育体系,开展STEM课程培训活动[6] 家校社协同育人 - 北京市海淀区通过科技企业捐建教学设施、院士参与科普活动、免费开放科技场馆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7] - 北京一零一中学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开展物理实验衔接培养,与腾讯合作人工智能研训营[7] - 广州市黄埔区按学段设计协同模式:学前"家—园"课程、小学"馆—校"课程、初中"数—智"课程、高中"研—创"课程,与高校共建实验室[8][9]
2025年IMO中国队勇夺世界第一 猿辅导学员邓乐言获满分金牌
央广网· 2025-07-21 08:42
公司业务与成就 - 公司学员邓乐言和董镇宇在第6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满分42分和35分成绩获得金牌 其中邓乐言位列世界第一 [1][2][4] - 公司学员在2024年共有601名在国家顶尖竞赛中斩获奖牌 其中82名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保送清北资格 13名学员被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录取 [6] - 公司累计已助力1799名学员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得金银铜牌 [6] 课程体系与研发投入 - 公司于2021年推出数学竞赛CMO小班课程 配备试卷批改服务 并在数学 物理 生物学科建立完备竞赛课程体系 提供原创模拟题和全流程考试服务 [5] - 2023年公司投入1亿元设立青少年科学探索基金 用于支持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教研探索 [5] - 公司与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展脑科学和超常儿童研究 [5] 行业地位与影响力 -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本届有112个国家及地区641名学生参与 中国队以231分团体冠军成绩领先美国队15分 是唯一全金队伍 [2] - 公司学员邓乐言曾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并在第40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唯一满分入选国家集训队 [4] - 公司曾培养王淳稷 孙启傲 毛上卿等国际奥赛摘金选手 [5]
探索电池奥秘 2025巴斯夫科普活动“小小化学家”北京站启动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1:05
公益活动 - 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公益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 活动时间为7月15日至7月20日 面向6到12周岁儿童[1] - 活动已持续二十多年 累计为超过21万名学龄儿童提供科学探索课堂[1] - 今年活动覆盖台北 高雄 北京 湛江和上海等多个城市[1] 活动内容 - 推出全新实验"电池的奥秘"和"电解魔法探索" 单次实验时长约45分钟[1] - "电池的奥秘"实验引导儿童选择电极材料和电解质 搭建原电池架构[1] - "电解魔法探索"实验观察不同溶液的电解反应现象 学习电解质和电解反应等化学概念[1] 合作与展望 - 中国科技馆与巴斯夫进行馆企合作 共同开展科学教育实践[3] - 中国科技馆期待持续深入合作 研发更丰富的科学教育内容[3] - 巴斯夫表示愿以该项目为纽带 携手合作伙伴持续丰富科普生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