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分子靶向药
icon
搜索文档
投中一颗抗癌药丸,南通包工头狂揽11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11:1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7亿元 净利润10.5亿元 同比增幅超六成[1][6] - 2021-2024年营收从5.3亿增至35.58亿元 增长近7倍 去年净利润14.3亿元[4]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10.5亿元 相当于去年三个季度的盈利水平[6] - 2020年收入仅56万元 亏损3亿元 四年实现业绩大反转[1] - 毛利率长期保持95%以上 2021年达98.94% 净利率一度高于恒瑞医药[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2年9162万元增至2024年15.66亿元 增长132.12%[6] 核心产品分析 - 伏美替尼2021年获批上市 同年进入医保 贡献超过九成收入[7] - 2023年伏美替尼销量169.28万盒 同比增长超八成[7] - 新增1.5亿片固体制剂生产线获批 年总产能提升至2亿片[8] - 伏美替尼为第三代EGFR-TKI抑制剂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临床疗效和耐药性突出[7] -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85% 其中超一半属EGFR突变型 2030年国内EGFR-TKI药物市场需求预计达300亿元[7] - 针对另一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适应症上市申请被纳入优先评审[17]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杜锦豪夫妇共同持有公司超过37%股份 身家110亿元[9][10] - 员工持股平台计划减持1350万股 按94.51元收盘价计算对应金额超12亿元[10] - 员工持股平台入股成本每股9.82-9.92元 较113.32元收盘价增值超10倍[10] - 截至6月末公司现金10亿元 较去年底增加一倍 准现金总额超42亿元 资产负债率不到10%[10] - 核心创始人郭建辉之子持股2562万股 价值超24亿元[11] 研发战略与管线布局 - 累计研发投入不到7亿元即实现伏美替尼上市[14] - 2023年以8.5亿元从加科思引入两款产品独家许可 其中一款已于今年5月获批上市[17] - 现有三款商业化产品:伏美替尼、戈来雷塞、普拉替尼[7] - 研发方向持续聚焦抗肿瘤领域[3] 管理层与人才激励 - 员工人均年薪从2020年23万元增至2024年48万元 翻倍多[11] - 上半年管理费用增加一成多 主因为涨薪[11] - 营销负责人黄晨去年薪酬404.33万元 较2023年提升两倍多[13] - 副董事长胡捷薪酬304.06万元 董事长杜锦豪薪酬495.11万元 同比涨超四成[12][13] 公司发展历程 - 杜锦豪原为建筑行业背景 2004年与郭建辉共同创立公司[14] - 2012年研发出抗高血压药物阿利沙坦酯 现为年收10亿级产品[14] - 将阿利沙坦酯技术转让信立泰获得8.2亿元资金 转向肿瘤药研发[14] - 2020年底在科创板上市[15] - 当前市值超500亿元 股价从低位最高涨幅超200%[3][4]
2025年皮肤病药物品牌推荐:创新药物探秘,精准匹配患者需求
头豹研究院· 2025-06-26 13: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皮肤病药物行业需求强劲,受监管和政策影响大,未来规模将持续增长,技术革新、本土企业崛起及政策资本推动将促进行业发展,新型外用治疗方式获批和创新药物上市将带来新机遇[5][3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行业专注治疗皮肤疾病,产品多样,需求强劲,受监管和政策影响大,未来规模持续增长,新型外用治疗方式获批和企业创新战略将推动市场繁荣[5] - 行业专注治疗皮肤疾病药物及配套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外用药物多种剂型,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按作用分为多种类型,通过直接施用于患处发挥治疗作用[6] - 行业发展历经天然物质使用、合成药物和经皮给药系统出现、生物制剂和新型药物制剂开发阶段,创新药物不断涌现,如本维莫德[7][8] 市场现状 - 2019 - 2023年市场规模由20.76亿人民币增长至25.75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5.54%,预计2024 - 2028年由27.79亿人民币增长至35.51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6.32%,皮肤病发病率高、患者人数多、治疗意愿强等因素驱动市场扩容,新型药物获批将促进行业进一步增长[9] - 上游制剂原料供应商技术壁垒大,皮肤外用制剂开发难度大,新药获批数量少;需求端因皮肤病发病率高、患者自行选购占比大、各大皮肤病患者人数增长叠加药物购买便利性,驱动市场持续增长[11][13] 市场竞争 - 十大代表企业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核心指标包括市场表现、研发能力、财务状况和管理能力[14] - 行业呈现梯队情况,企业通过“线上 + 线下”多渠道销售增加市场占有率,电商购药成为重要板块,未来创新药物和专利药物获批将加剧市场竞争[18] - 推荐正大天晴、华邦制药、知原药业等十大品牌,各品牌在市场表现、研发能力等方面各具优势[20][21][22] 发展趋势 - 技术革新成为核心驱动力,生物制剂向更多适应症拓展,小分子靶向药和ADC药物研发突破,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32] - 竞争格局上,本土企业凭借渠道优势和创新升级巩固主导地位,细分领域竞争加剧[33] - 政策与资本共振加速产业升级,医保和网售政策提升创新药可及性,资本推动资源向前沿领域集中[34]
益方生物-U(688382):深耕小分子创新药赛道 BD合作持续赋能
新浪财经· 2025-06-18 10:38
公司概况 - 益方生物是国内领先的小分子药物研发Biotech企业,研发管线专注于肿瘤、自免、代谢等领域的高门槛靶点 [1]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已有两款药物获批上市,分别为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及KRAS G12C抑制剂格索雷塞 [1] - 在研重磅品种包括TYK2抑制剂D-2570、口服SERDD-0502以及URAT1抑制剂D-0120等高壁垒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发进度位居国产前列 [1] 商业化进展 - 贝福替尼是我国第四款获批的三代EGFR-TKI,用于EGFR突变阳性NSCLC的1/2L治疗,1L、2L适应症分别于2023年12月和2024年11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1] - 贝福替尼75-100mg剂量组1L治疗NSCLC的mPFS达22.1个月,较对照组吉非替尼显著延长9.7个月 [1] - 公司与贝达药业达成商业化合作,后者将为贝福替尼的商业化提供强力支撑 [1] - 格索雷塞是国内第二款KRAS G12C抑制剂,于2024年11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经治的KRASG12C突变NSCLC患者 [2] - 格索雷塞II期数据显示:ORR为52%,DCR为88.6%,mPFS为9.1个月 [2] - 公司与正大天晴签署独家授权协议,就格索雷塞的商业化权益达成合作 [2] 在研管线亮点 - D-2570在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II期临床中表现优异,12周PASI75应答率达85.0%-90.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12.5% [2] - 口服SERD药物D-0502针对HR+/HER2-乳腺癌,进度处于国产第一梯队,已进入关键III期临床研究 [3] - URAT1抑制剂D-0120针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国内已完成IIb期临床,展现不错成药潜力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91亿元、2.55亿元和3.99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