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股东减持
icon
搜索文档
刘纪鹏:影响A股的因素虽多,但关键在于认知立场与方法论
新浪证券· 2025-09-25 10:4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5日,在"924"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A股市场已逐步呈现慢牛态势。新浪证券特邀中国政法大学商 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刘纪鹏先生,为投资者带来深入解读>>视频直播 在分析影响A股市场的核心变量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刘纪鹏指出,国际因素如美联储货币政策 具有显著影响。若美联储降息,虽可能引发外资流动,但A股市场近期已累积约800点涨幅,规模与潜 力仍对国际资本具备吸引力。他以贝莱德退出为例指出,外资撤离背后反映出A股市场存在的深层结构 性问题。 专题:专题|刘纪鹏:A股"924"一周年,仍处价值洼地 刘纪鹏强调,大股东"一股独大"是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在早年与王国民、刘一波的对话 中,对方曾提问"能否限制大股东减持",他回应称,政策重点不应是"禁止减持",而是通过机制设计引 导其行为。例如,可引入"预设可流通底价"机制,对主动设定合理减持底价的企业提供审批绿色通道、 融资支持等政策优惠,暂未提出方案的企业则延缓减持。这是一种市场化引导,而非行政强制。 当前A股反弹至一定阶段,市场对上涨节奏存有忧虑。据称9月初以来已有 ...
刘纪鹏:A股慢牛面临最大考验,大股东全面减持潜在规模达15万亿
新浪证券· 2025-09-25 10:41
专题:专题|刘纪鹏:A股"924"一周年,仍处价值洼地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5日,在"924"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A股市场已逐步呈现慢牛态势。新浪证券特邀中国政法大学商 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刘纪鹏先生,为投资者带来深入解读>>视频直播 刘纪鹏指出,资本市场健康上涨依赖三大支柱:基本面、流动性与制度政策。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 周期,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显著,就业形势严峻,基本面尚难形成有效支撑。然而,股市不仅是经济"晴 雨表",更是拉动增长的"发动机"。直接融资具有不还本付息、风险共担的特点,更契合科技创新企业 的资金需求。他强调,一国科技实力的壮大,必然以强大的资本市场为后盾。 目前我国社会融资总规模中银行贷款仍占绝对主体,约达三十六万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明显偏 低。刘纪鹏认为,应进一步扩大IPO、定向增发等渠道规模,为科技型企业注入长期资本,使股市真正 成为经济转型的助推器。 在流动性层面,刘纪鹏指出,当前央行与证监会之间的协同效率显著提升,中央金融委员会的统筹协调 机制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货币工具互换等手段为市场注入了充裕流动性,这一协调 ...
破解大股东减持痼疾 刘纪鹏建言三剂“良方”:设持股上限、流通底价与分红挂钩
新浪证券· 2025-09-25 10:38
专题:专题|刘纪鹏:A股"924"一周年,仍处价值洼地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5日,在"924"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A股市场已逐步呈现慢牛态势。新浪证券特邀中国政法大学商 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刘纪鹏先生,为投资者带来深入解读>>视频直播 刘纪鹏指出,资本市场健康上涨依赖三大支柱:基本面、流动性与制度政策。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 周期,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显著,就业形势严峻,基本面尚难形成有效支撑。然而,股市不仅是经济"晴 雨表",更是拉动增长的"发动机"。直接融资具有不还本付息、风险共担的特点,更契合科技创新企业 的资金需求。他强调,一国科技实力的壮大,必然以强大的资本市场为后盾。 目前我国社会融资总规模中银行贷款仍占绝对主体,约达三十六万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明显偏 低。刘纪鹏认为,应进一步扩大IPO、定向增发等渠道规模,为科技型企业注入长期资本,使股市真正 成为经济转型的助推器。 在流动性层面,刘纪鹏指出,当前央行与证监会之间的协同效率显著提升,中央金融委员会的统筹协调 机制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货币工具互换等手段为市场注入了充裕流动性,这一协调 ...
视频|刘纪鹏:建议以“预设减持底价”机制破解大股东减持难题,建议大股东3800点别减持,等到5000点再减持
新浪证券· 2025-09-25 08:05
专题:专题|A股"924行情"一周年回顾与展望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5日消息,在A股市场经历"924"行情一周年之际,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知名资本市场专家刘 纪鹏于9月25日通过直播平台发表重磅观点。刘纪鹏提出一项颇具创见的制度性解决方案——通过"预设 可流通底价",将大股东利益与中小投资者及市场整体健康深度绑定,从而激活A股内生增长动力。查 看视频直播 刘纪鹏指出,当前市场的一大矛盾在于,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业绩不佳、股价低迷时仍能通过减持获 利,这严重挫伤了投资者信心。他批评道:"如果你股份公司搞得一塌糊涂,圈了一大笔钱,还要拿成 本极低的股票到市场抛售,这就不合理了。" 这种行为使得本已脆弱的市场承压,形成"股价越低、减 持压力越大、信心越不足"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一顽疾,刘纪鹏提出了一个清晰且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设定一个远高于当 前市价的"可流通底价"。 具体操作模式,他举例说明,"假如当前股指3800点,某公司股价为15元。若公司与市场共识认为指数 达到5000点更为合理,那么对应股价可能为22元。公司即可将22元设定 ...
实控人紧急“作废”2亿元减持,同花顺三家股东曾一年多套现20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9 13:00
减持计划变更 - 同花顺实际控制人易峥原计划减持不超过68.4万股 按9月9日收盘价计算市值达2.38亿元 但后续公告提前终止减持计划[1][2] - 另一股东凯士顺原计划减持不超过69.91万股 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市值达2.43亿元 两股东合计减持金额最高可达4.81亿元[2][3] - 易峥减持股份为2022年4月28日集中竞价增持部分 增持均价73.24元/股 增持金额5009.9万元 若按计划减持可获利约1.88亿元[2][3] 股价表现与估值水平 - 公司股价自去年9月24日至今年8月中旬累计上涨239.25% 从102元升至426元以上 市值从617亿元飙升至1870亿元以上[3][7] - 截至9月9日收盘 公司市盈率(TTM)为95.3倍 市销率超过40倍 高于软件行业A股可比公司市盈率中位值82.21倍[7][8] - 8月18日创历史新高426.88元/股后出现回落 截至9月9日收盘较最高点累计下跌14.05%[4][7] 历史减持情况 - 过去一年多名股东实施减持套现 其中叶琼玖减持200万股套现6.36亿元 凯士顺减持556.6万股套现8.67亿元 王进减持258.62万股套现4.72亿元 合计套现金额超过20亿元[6] - 凯士顺持股来源于上市前 经过多次更名 股东数量从44名减少至7名 现有股东包括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2][6] 业绩表现 - 2022年及2023年净利润呈下降态势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79亿元同比增长28.07% 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38.29%[7] - 业绩改善与A股市场走强有关 但当前估值水平仍高于行业均值[7][8] 市场反应 - 减持公告中"让渡市场参与机会"的表述引发争议 被市场解读为邀请散户高位接盘[1][3] - 9月8日公告后股价逆势下跌4.95% 9月9日凌晨紧急公告终止减持计划[1][3][4]
新易盛:公司未收到大股东有关未来半年减持计划的通知
证券日报· 2025-08-22 12:16
公司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未收到大股东未来半年减持计划的通知 [2] - 若有相关计划将依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风语筑: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8 16:23
大股东减持情况 - 大股东李晖减持前持股138,180,700股,占总股本23.23% [1] - 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1,895,700股,减持比例2%,减持价格区间9.18~9.34元/股,总金额110,308,758元 [2] - 减持后持股126,285,000股,持股比例降至21.23% [2] 一致行动人减持情况 - 励构投资减持前持股19,418,388股,占总股本3.26% [1] - 通过集中竞价减持5,947,758股,减持比例1%,减持价格区间9.99~11.34元/股,总金额63,608,938.27元 [2] - 减持后持股13,470,630股,持股比例降至2.26% [2] 减持计划执行细节 - 减持计划首次披露日期为2025年6月12日,实际减持期间为2025年7月15日至8月8日 [2] - 实际减持比例与计划一致(李晖2%、励构投资1%),未提前终止计划 [2] - 李晖与励构投资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47.20%降至44.49% [1][2] 股东持股结构 - 公司实控人李晖、辛浩鹰夫妇通过直接持股及励构投资合计控制47.20%股份(减持前) [1] - 李晖减持股份来源均为IPO前取得 [1]
大佬紧急套现5亿!口子窖股东狂抛1000万股,股价悬了!
搜狐财经· 2025-07-20 16:18
大股东减持事件分析 - 口子窖大股东刘安省减持1000万股,占总股本1.67%,套现5亿元,减持理由为"自身资金需求" [1][3] - 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可能折价10%成交,机构接盘后转手二级市场套利,散户承担潜在损失 [3] - 减持时间点精准安排在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避开窗口期,引发市场对内幕消息的猜测 [4] 公司经营状况 - 口子窖2024年营收80亿元(同比+5%),净利润20亿元(同比+2%),毛利率从75%降至72%,显示成本压力增大 [6] - 存货周转天数从80天增至100天,终端价格从50元跌至45元,渠道利润压缩明显 [7] - 作为安徽区域酒企,面临茅台、五粮液等一线品牌下沉挤压,500元以下市场竞争激烈 [6] 行业竞争格局 - 白酒行业集中度提升,茅台、五粮液市场份额达40%,区域酒企数量减少30%,马太效应显著 [8] - 消费升级趋势下,中高端品牌抢占市场,年轻消费者偏好转向啤酒、红酒及低度果酒 [8] - 政策风险加剧,"禁酒令"影响商务用酒需求,茅台推出100ml小瓶装以应对政策变化 [8] 历史数据与市场影响 - A股近5年大股东减持后股价下跌概率70%,平均跌幅15%,某酱油股案例显示减持1%导致股价从80元跌至50元 [7] - 大股东减持常伴随"业绩向好"舆论引导,散户易成为接盘方,某新能源公司案例中股价从100元跌至30元 [7] 行业趋势与投资建议 - 白酒行业分化加剧,龙头品牌与低端光瓶酒存活空间较大,区域酒企面临淘汰风险 [8] - 投资者需警惕股东减持信号,优先选择茅台、五粮液等具备品牌护城河的企业 [8]
财说|大股东减持、有息负债激增355倍,汇隆新材的“现金流寒冬”还有多久
新浪财经· 2025-07-12 23:06
股东减持 - 重要股东汇隆合伙计划减持34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其中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16万股(1%),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232万股(2%)[1] - 上个月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张井东、副总经理邓高忠、副总经理沈永华已分别计划减持1.5万股、1.5万股和1.13万股[2] - 大股东与核心管理层集体减持传递出对公司前景的担忧信号[3]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94亿元,同比上升23.91%;归母净利润1232.9万元,同比大幅上升44.6%[5] - 一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61.55万元,同比下降1.25%[5] - 2024年营业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4.26%;归属净利润3093万元,同比下滑39.76%;扣非净利润3121万元,同比下滑36%[6] - 2024年营业成本达7.23亿元,同比增长7.93%,超营业收入4.26%的增幅[6] 行业竞争 - 涤纶长丝行业由龙头主导,头部公司占国内涤纶长丝总产能70%以上[8] - 公司在原液着色细分领域排名前三,但该细分市场仅占涤纶长丝总需求的不足10%[8] - 桐昆股份、恒逸石化等已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原料自给率超80%,有效抵御价格波动风险[8] - 公司原材料主要依靠外购,成本受原油价格传导影响显著[9] 财务状况 - 有息负债激增355倍至3.22亿元,财务费用飙升78.61%,资产负债率由12.51%增长至44%[10] - 一季度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14元,连续为负[11] - 短期负债为7737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70万元,长期借款高达2.44亿元[11] - 应收账款余额达4809.52万元,同比增长4.53%[12] - 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1.49亿元,主要系银行借款增加所致[12]
药明康德的回购和套现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7-08 10:52
药明康德股份回购与减持分析 回购计划实施情况 - 2025年6月26日启动新一轮10亿元A股回购计划,当日回购30.25万股耗资超2000万元,回购股份将全部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2] - 2024年2月至2025年6月累计回购金额达50亿元,包含三次2024年回购(合计30亿元)和2025年两次10亿元计划[4][6] - 2025年4月8日因股价20个交易日累计跌20%启动10亿元回购,4月18日至6月20日实际回购1577.54万股(占总股本0.5462%)[5][6] 大股东减持历史 - 2019-2023年大股东及高管累计套现超400亿元,其中2019年Glorious Moonlight等股东减持套现125.33亿元,2020年WuXi AppTec等股东减持套现108.32亿元[14][15] - 2021年上海瀛翊违规减持1725万股套现28.94亿元被罚2亿元,2022-2023年实控人李革等三轮减持套现约120亿元[15][16] - 减持多发生在股价高位或阶段性高点,2021年峰值市值4500亿元后缩水超60%至2024年初[2][16] 股价驱动因素 - 地缘政治风险缓解:2024年9月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将药明系列入限制名单引发暴跌,但后续参议院未纳入该条款使股价反弹[9][10] - 政策与行业回暖: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达866.3亿美元(超2022-2023年总和),中国医药投融资Q4环比增93%[11][12] - 业绩复苏:2025年Q1营收96.55亿元(同比+20.96%),净利润36.72亿元(同比+89.06%),化学业务收入74亿元(同比+32.87%)[20][23] 业务与订单表现 - 核心业务分化:2025年Q1化学业务中TIDES收入22.4亿元(同比+187.6%),测试业务收入12.9亿元(同比-4%)[20][21] - 区域收入结构:美国市场收入63.8亿元(同比+28.4%占比66.08%),中国区收入15.3亿元(同比-1.3%)[23] - 订单储备强劲:2024年Q4新增订单54.9亿元(环比Q3的7.2亿元大幅提升),2025年Q1在手订单523.3亿元(同比+47.1%)[23] 市场预期与竞争 - 机构分歧:中泰国际上调目标价至80.30港元,招银国际因地缘风险下调目标价至77.22元[24] - 行业竞争加剧:欧美CXO企业技术优势+国内新兴企业差异化竞争,可能挤压市场份额[24]